一个拇指的巨大威力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非典肆虐中国之际,原本已经红火的手机短讯更显火爆。在疫情一度被封锁的情况下,在怀疑感染者须严格隔离时,短讯成为抗疫利器,突破口罩与病毒的障碍。每天约三亿条的发送量,使「拇指文化」在中国大行其道,更意外的成为一些网站转亏为盈的秘密武器。


今春以来,中国大陆民众为了躲避非典型肺炎而避免见面或者实施隔离,纷纷发手机短讯(短信、短消息、简讯、ShortMessageService,简称SMS)互通讯息、互相问候。短讯每条收费一角钱人民币(约一点二美分),比手机话音服务的一分钟三角六分至四角钱,便宜了约四分之三,成为中国最流行也最便捷的沟通模式。


在官方一度封锁消息的情况下,自从二月起,盛传各种致命怪病横行的谣言,也靠着手机短讯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使它获得了「第五媒体」的称号。平均每天超过三亿条短讯在中国传送,改变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使中国步入「拇指文化」时代,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条一角钱人民币的「小生意」,聚沙成塔,成为中国几大门户网站转亏为盈的最新秘密武器。


根据统计,中国手机用户二亿五千万,居世界之冠,两家移动电讯经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二零零二年短讯总量约九百亿条,平均每天二点四六亿条,也居世界前列。以目前短讯基本资费平均每条一毛钱来计算,九百亿条就意味着九十亿元的总收入。


中国移动和联通以及众多借助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和中国联通的「联通在信」服务平台,为手机用户提供各类短讯订阅、下载业务的网站也因此收入大增,包括新浪、搜狐、网易、TOM等网站,都因短讯业务而使经营情况大大改善。


非典肆虐下,中国手机短讯更显火爆。今年第一季,用户仅通过中国移动发送的短讯就已达一百七十四点五亿条,比去年第四季的一百三十三亿条有较大增长。用户通过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送的短讯合计,估计每天平均超过三亿条。提供短讯内容的门户网站新浪表示,进入四月以来,通过新浪的每天短讯发送量比平时高出二到三倍。


暂居香港的宋先生是北京人,两周前他最担心自己在北京的两个朋友。一位是地坛医院重症病房的医生,一位是宣武医院的医生。这两家医院都是北京接受非典病人的医院。他知道他们肯定忙得没有时间接电话,而且在全副防护装备下也不方便讲电话,便经常将自己的牵挂、祝福还有鼓励通过短讯传递给朋友。


在二月初,非典开始在广东蔓延的时候,广东移动有如下的短讯流量统计资料?二月八日,四千万条?二月九日,四千一百万条?二月十日,四千五百万条。短讯的内容从开始的「广东流行致命流感」,到盗用卫生局、公安局名义发送的「郑重宣布?广州市发现不明病毒,无药可治」,然后是有板有眼地认定病毒是禽流感、鼠疫或炭疽,甚至还有各家医院的死亡人数。因为人们从官方媒体上得不到任何有关资讯,这些现在看来没有多少可信度的短讯竟然成为大家的「生活守则」,掀起抢购板蓝根等药品的风潮。


手机上无声胜有声


在三月初,广东当局被迫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后,通过短讯散布的谣言稍微平息。在事件中被剥夺报道权的各家媒体纷纷策划专题,大张旗鼓地从各方面反思突发事件中政府的失职、媒体的角色、民众的知情权、城市的设防机制等话题。可惜,短短的一个星期以后,媒体又开始被迫沉默。而非典并没有像官方所宣称的那样被「有效控制」,而是开始更大范围地肆虐。焦虑而无奈的人们又开始转向短讯,寻求最基本的资讯以便采取行动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


在四月二十日的那次真正公开北京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前,北京人重演着当初广东人经历过的一幕幕悲喜剧。那里流传的短讯一样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导致的结果也一样是对政府发布的新闻的怀疑。


现在,当人们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疫情消息的时候,短讯承担的「非常」任务告一段落,开始回复到它最基本的沟通功能。人们传递的短讯虽然还是与非典有关,但不再是谣言和道听涂说,而是一些轻松、幽默、搞笑、慰问、祝福的短讯成了主流,例如?「紧急提醒,非典型肺炎最新传播方式?由手机短讯来传播,为了您的健康,收到短讯后,务必将手机浸泡在消毒液中一小时后方可使用?」「防非典偏方?口罩里夹床棉被,拿东西全凭两腿,睡觉与老婆背靠背。」


供职于南京一家旅行社的陈敏是个短讯迷。她平均每个月的短讯费用超过一百元人民币,按照每条一角钱计算,她每个月发短讯一千多条,平均每天超过三十条。「不光我的同事们佩服我,连我自己都挺佩服自己的?」在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快人快语的陈敏这样说。


中国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陈敏这样的「拇指文化」追随者?无关紧要的一桩小事,他们不愿意打电话,而是选择若干个回合的短讯往来?大小节日肯定发送短讯问候亲朋好友?短讯迷间频繁交换幽默的段子和图片。据调查,中国十五至二十五岁年轻人,是使用短讯最频繁的人群,每天平均要发送短讯五点二条。而在地域分布上,使用频率高的人群自然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在羊年春节,中国移动的手机用户在七天的春节假期间共发送了多达六十多亿条的拜年短讯,而中国联通也达到十点三五亿条。仅除夕夜,通过新浪网发出的拜年短讯总发送量就已突破千万大关。


和过去发电报、打电话、写信等传统通讯方式相比,短讯快捷、方便、经济、含蓄等特点都深受中国手机用户的青睐。TOM集团互联网事业总裁王雷雷表示,短讯属于「冲动型消费」,这正是瞄准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的需求。而且中国的短讯收费便宜,使人们宁愿用短讯而不用话音服务。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这样评价手机短讯?「这绝对是中国特色,无论欧美还是日韩,短讯的火爆程度比起中国,都是小巫见大巫。」于是,「拇指文化」在影响着普通人生活的同时,也随之启动了一个新的电信消费时代。没有人想得到小小的短讯业务如今形成了一条由移动通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组成的巨大产业链,以短讯为代表的增值业务成为了通讯行业最诱人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为门户网站带来春天


可以说,正是像陈敏这样的庞大短讯用户为中国互联网营运商带来了盈利的春天。大中华区最大的跨媒体经营者之一TOM去年开始就将无线数据服务作为集团的增长主力,在短讯业务带动下,TOM今年第一季网上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一点五二倍至九千四百万港元(约一千一百三十五万美元),网下收入仅增长四成至三点一七亿港元。截至今年二月,TOM短讯注册用户已超过一千五百万,每天发短讯达六百万条。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纷纷摘下「垃圾股」的帽子,靠的就是短讯这根救命稻草。自二零零二年第二季度以来,这三大门户网站都靠短讯业务而取得骄人的业绩,甚至转亏为盈。新浪今年首季获利三百四十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三百九十七万美元?首季营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至一千八百一十万美元,非广告营收增长四点一二倍至一千零八十万美元,占整体的六成,其中短讯收入较上季增长一点六五倍至九百二十万美元。搜狐今年首季获利四百六十万美元,连续第三季获利,去年同期亏损二百二十万美元?非广告收入增长近四倍至九百九十万美元,占整体的六成九,广告收入仅增长七成八至四百五十万美元。网易首季获利八百三十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二百一十万美元,其非广告收入大幅增长逾四倍至一千二百八十万美元。


网站请写手设计短讯


提供手机资讯内容服务的各大网站,主要为用户提供以下几大类的短讯服务内容。资讯类服务?如新闻天气、旅游等?个人资讯管理类服务?电子邮件、日程安排、电话簿等?移动电子商务?股票交易、手机银行、彩票、交费、购票等?娱乐类业务?游戏、铃声和图像下载、笑话、聊天等。这些网站提供数以万条的各类短讯,供用户发送。无论是祝贺还是调侃,用户都能寻找到可用的短讯,而大部分都是以有趣、好玩为主。为了吸引用户,他们聘请大量写手挖空心思设计短讯内容,而喜欢创作短讯的用户,也可以将之上载到网上,公诸天下。这些网站和电信服务商之间的利润分成比例是八成五比一成五。它们必须严格遵守移动、联通的规定,根据短讯的成本和市场接受程度来定价。


而电讯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短讯争夺战也一直没有停息过。中国移动用户短讯收费是每条一角,而中国联通用户则是每条五分。直到去年五月一日,两家的用户才可以互通短讯。移动发给联通的用户收费每条一角五分,而联通用户发给移动用户收费则每条便宜五分。移动与联通短讯互联协定上规定,主叫方向被叫方每条短讯结算五分钱。这种结算方式是为了避免一方向另一方大批地倾销短讯谋取利润。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国移动在全国正式开通国际短讯业务。全球通用户(不包括神州行用户)在国内给境外用户发送国际短讯时每条收费一元,接收国际短讯免费。在境外发国际短讯按当地资费标准的一点一五倍再加收每条一元收费。目前,中国移动的国内用户目前可以发送短讯到六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其目标是通达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拇指族为什么钟情收发短讯呢?「给同事、朋友、亲人发发短讯,可以让他们知道我在想着他们,希望我的问候和那些有趣的笑话带给他们快乐,现在要快乐并不容易啊。」陈敏说。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造成人际关系的疏离,人们的生存压力也远远大过从前。空前丰富的物质生活给普通的中国人带来享受和满足,也带来迷惘、困惑、躁动和更多的情感欲求。收、发短讯让人们得到来自亲朋的情感慰籍,而用笑话、段子表达的对世态炎凉的品评也有助释放心中的一些不平、一些失落。


内向者以短讯交女友


陈敏说,中国人的性格比较含蓄,一些让人不好意思说,然而又不得不说的话通过短讯让对方知道,可以避免打电话或者面谈时的心理障碍或者尴尬。比如,恋爱中的男女可以用短讯问候对方,或者试探对方对自己的感情。王建军是深圳大龄单身白领族中的一员,因为性格内向、害羞,所以和女孩交往时,一般是短讯先行。他说如果让他在电话中或当面和刚刚开始结识的女孩子交谈,肯定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虽然他现在仍然是「王老五」一个,可是和女孩子相处的技巧已经借助短讯的锻炼而成熟了许多。


短讯种类多多,节假日互致问候是一大类。春节、元旦是短讯的高峰期。「祝你新年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正正经经的贺卡式的短讯多是励志性的,如「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选择表情?你不能预支明天,但你必须用好今天?」


而祝福类的短讯也不忘带一点小幽默?「生日快乐?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你不快乐我不快乐,不管谁快乐,还是祝你生日快乐?」即便是解释、致歉,也让你在哭笑不得中原谅那个冒冒失失的狐朋狗友?「我已经不再生你的气了,象我这样胸襟开阔、德高望重的人肯定会原谅你还在生我的气的?」


也有短讯迷相互的调侃。比如?「有一种默契,叫作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作妙不可言?有一种思念,叫作望眼欲穿?有一种白痴,会把短讯看完。」


黄色段子流传引人诟病


而流传最广,也最为人诟病的是「段子」,特别是带颜色的荤段子。这些笑话先是饭桌上搞气氛的佐餐小菜,后来是通过电子邮件在公司的员工间暗暗传播,成为沉闷办公室的笑料。现在则是随手机短讯泛滥。例如,在搜狐网站的短讯频道分类为「情趣段子」、「胡调乱侃」、「整盅专家」或「民间笑话」,其中不乏带「色」的段子。


而有些短讯是真正品位下流恶俗得少儿不宜,并引发法律纠纷。据内地媒体报道,去年河南省郑州就发生了首宗手机短讯性骚扰案。被告李光给原告徐萍的手机?o送了一条黄色短讯,内容淫猥。这条短讯被徐的丈夫看到,二人大吵一架后,感情恶化。徐要求李当面向她丈夫解释清楚并赔礼道歉,但遭到拒绝,于是向法院递交诉状。法院审理后认为,李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判决李赔偿徐精神损失费二千元,并向徐书面赔礼道歉。


短讯虽然为消费者带来方便和趣味,有时候也会造成苦恼,例如收到一大堆无用的垃圾资讯或广告讯息,但是有时候发送一些重要讯息时,发送者明明是发送了,但接收者却没有收到或过了一段时间后才收到,教一些使用者又爱又恨。


继短讯后,更精采好玩的彩讯(彩信)还在后头。虽然在去年十月中国移动推出彩讯服务以后,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彩讯今年将会流行。但到现在为止,彩讯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火爆。彩讯的英文名是MMS,即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的缩写,意味多媒体资讯服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援多媒体功能,能够传递功能全面的内容和资讯,这些资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资料等各种多媒体格式的资讯。今年四月,联通也推出自己的多媒体短讯业务--「彩e」与中国移动的彩讯竞争。


因为彩讯手机价格过高,所以目前并没有普及。而且彩讯的发送费用是每条九角,这让一般人都有些吃不消。通过网站订阅彩讯的包月费也比短讯高出不少。例如,网易的彩讯头条新闻的包月费是四十元,而且每天只有一条。陈敏说她虽然是短讯迷,但现在这样的价位,她绝对不考虑买彩讯手机来发彩讯。不过,TOM集团互联网事业总裁王雷雷则对彩讯前景乐观,他认为,目前彩讯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只要有丰富精采的内容及合理的收费,彩讯有望取得和短讯一样的高速发展,而且普及的速度会比短讯快。截至今年二月,TOM用户平均日发彩讯二十万条。


两年前菲律宾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被迫下台,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手机短讯传递的讯息,号召全国人民发动示威。如今短讯在中国不仅改变民众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巨大的商机,「拇指族」和短讯内容提供商的关系,就好像这句段子所讲的?「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


精采短讯


.又红又甜是西瓜,能说会道是胡瓜,呱呱乱叫是青蛙,看讯息的是傻瓜。


.做家具的是木材,懂诗词的是秀才,众人想的是钱财,看消息的是蠢材。 


.遭遇非典才知道自由呼吸的可贵,隔着口罩才知道面目真实的可贵,非常时期的思念才显示出我们友情的珍贵。


.我们要天天思念,但不要天天相见。我负责美丽妖艳,你负责努力赚钱。你可以和别人相恋,但不要让我发现,若被我碰见,哼......耗子药煮面?


.梅花般的品质,冰川般的性格,深奥的内涵,令人倾倒的酷,这就是你......梅川内酷?


.茫茫人海中,为你怦然心动,你好似不在意的表情,却让我隐隐作痛,你的漠然让我不敢表白心迹,可我不能自拔,现在我要你明白......你踩着我脚啦?


.男人如豆腐,要磨?女人如咸菜,要泡。

(引自香港《亚洲周刊》/石艳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