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87b1af0101azzj.html
而真正最符合事实的推断,方粉从来不敢提,也不敢讨论的,是“这件事前前后后都是韩寒一个人干的”。具体来说,就是韩寒将自己的父亲的博客作为草稿箱,先预先发表,或者是想看看页面效果(谨慎的表现),或者是仅仅是个人的写作习惯,或者是让小范围的亲友看看(因为可能涉及政治因素和不可预测的社会反响),以征求大家的意见,确保稳妥再稳妥,然后再转到自己的博客上去。
支持我这个推断有以下几点:
1.韩寒知道父亲的微博密码,并且经常上他的微博看信息发私信,微博与博客密码相同,非常可能韩寒就是习惯用父亲的博客打草稿,见今年年初韩寒发给石述思的私信,他用的就是父亲的微博账号:
韩少一次成稿, 不用修改的, 韩粉忘掉了? 不是的, 其实韩粉也不相信韩少的每一句话。只不过为了辩而辩, 没有办法了。
2.这条最有力:2007年韩寒的新浪博客曾出现过黑客盗用事件,黑客曾用韩寒的博客账号冒名留言。大家都清楚韩寒非常重视韩三篇,因此为了稳妥起见,就先在不怎么知名的父亲博客里写博文,待完成后再发表到自己博客上[4]。
韩少对知识产权这么看重, 刚问百度还是古狗要了一百多万, 不会不加签名吧。他有底稿, 怕什么修改啊。逻辑太混乱。
3.
韩寒有打草稿的习惯,“一体成型”并非“一气呵成”“文不加点”。比如,韩寒《三重门》如此多的涂改痕迹包括前面作废的数万字章节。
最后所谓“父辈”和“爷辈”的修改,被方粉认为是韩寒代笔的另一铁证。恰恰相反,他是韩寒自己创作的另一铁证。
为什么呢?简单来说,“父辈”和“爷辈”在文章里都可用。大家不知道美国有部电影,叫做《父辈的旗帜》,讲的是美军二战期间攻占日本硫磺岛的历史,请看下图:
这部电影2006-10-20上映,“父辈”当然是指二战的美国兵,根据方舟子的逻辑,难道这部电影就是只针对韩仁均那样年龄的美国人吗?因为只有韩仁均那一代人的“父辈”才上过二战或解放战争。当然不是,这部电影是面向全美所有年龄段的观众。认真的方粉是否会建议这部电影改名“同辈、父辈、爷辈的旗帜”才妥当呢?“父辈”跟“前辈”“先辈”一样,只是泛指,韩寒的初稿写“父辈”没错。改为“爷辈”,更没错,反而显得幽默、准确。由此看出韩寒的创作过程。
质疑将近一年,教主和彭母知再次拾起“文本分析”,大家是否有种穿越的感觉?结果还是逃脱不了顽抗、失败、再顽抗、再失败,直到最后灭亡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勤劳十点:fjfh6602 sina 我的2011.
http://weibo.com/1863428481/z5vwsnh0S
[2]方舟子:韩三篇为韩仁均所写铁证.
http://weibo.com/1454382185/z5BIsbQJc
[3]倍魄:发现韩寒代笔证据操作指南.
http://weibo.com/1408034522/z5D831FGd
[4]韩寒博客被盗事件.
http://cq.qq.com/a/20070530/000131.htm
[5]父辈的旗帜.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7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