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问答

看来佛法不执著于语言文字确实是智慧。

这么一个称谓都有这么多不同的理解。

中国的语言习惯是喜好简称:

学佛是学习佛法的简称。
修佛是修习佛法的简称。


一个地方的人说一种词汇。另一个地方的人理解的意思不同,这是很正常的。
您喜欢用什么词就什么词吧。 :)
 
学佛:常随佛学,以佛为师,学佛的心、愿、解、行,学佛的样子,学得像佛,直至成佛。求的是智慧,因戒得定,因定生慧,智慧能解决问题,了生脱死。向内求,是去东西。是依照佛法修正行为。

佛学:把佛法当世间法,当知识去学,用心意识去研究,从外得,在增东西。知识跟生死无关,解决不了问题,反而造成障碍。这跟学佛完全是两个方向、概念,不可混淆。

修佛:学佛的老修不常说,至少在净宗的祖师大德中很少听到,论著中的常用语是“学佛人”,“学佛同修”。也许佛门中其他宗派用“修佛”,末学接触得少,确实不知,自己把修佛圆解为:依佛教诲修行成佛,跟学佛雷同。

末学本一凡夫,如有差误,各位菩萨们多多批评,指正,勿生烦恼。
 
谢谢各位的指导!



学习了。




修佛不皈依成不?
 
成啊。我个人认为没有问题。

你现在只想先修习佛法,还不想皈依。这或许是你皈依佛门的机缘还不是很成熟。

等以后机缘成熟了,你自然就升起皈依之心了。

我当初皈依时,远没有你现在福报大:有这么多的同修和你分享体会。
 
为什么要念佛?怎样来念佛?

源自大悲古寺净宗修学道场 谭林长


  这一句阿弥陀佛含摄一切法,是大总持门。阿弥陀佛四个字是指什么说的呢?把他翻译过来,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觉,这无量寿、无量光、无量觉是指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这阿弥陀佛是我们真心本性的名号。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学佛首先要认识佛,佛字是有体有用的,不是迷信,佛这个字代表智慧、觉悟的意思,智慧是根本(本体)、觉悟是(作用)。要对佛有正解的认识,如果把佛当成神、仙,那就是我们迷信佛,错会了佛的真意,这一点就错了,所以我们就不会得到佛教的真实利益。佛是指谁说的呢?指觉行圆满的人,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人,这个人就称为佛。大家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就是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的人。我们来学习释迦牟尼佛,也要彻底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佛教是智慧。如果知道佛教是智慧的话,那大家都开智慧了。

  苦是哪来的?一定要知道,造作十不善业来的。大家都能感受到身边苦难的众生太多了,都是不觉,不觉造作十不善业得的果报。什么是福报的人呢?奉行十善的人是福报之人,念佛人是大福报的人,念念都与自性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是念解脱。解脱痛苦烦恼。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念念不忘阿弥陀佛,念念不忘劝人念阿弥陀佛。

  念念当中想念阿弥陀佛,就像想念父母一样;怀念西方极乐世界就像怀念故乡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我们不知道世间苦,因为三界的火宅里面真的是苦不堪言,世间的这点福报就是昙花一现。人生就像睡觉一样,就是一场梦,醒来以后都是空的。

  我们几十年还不明白什么叫戒定慧,什么叫佛呢!竟浪费时间造轮回业了,今天发心要真信要切愿,先有愿,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极乐世界报名登记了。现在我们欠的就是行的功夫。行,注重在清净心,断恶修善,舍己为人就没有障碍了。

  你别说你跟佛可有缘了,你见事就烦,跟佛有啥缘;你见人就爱,跟佛有啥缘。什么叫善根?眼看一切色不起心不动念,了了分明叫善根。

  每天读经干什么,有很多人说总是读经念佛的干什么真麻烦。我告诉你,如果不读经不念佛麻烦在那等着你呢,就因为不读经念佛,你念的全是麻烦,全是烦恼,其实人生非常短暂,有时我特别着急,急什么呀?我们闻到佛法了,明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在念阿弥陀佛,是心就是在作阿弥陀佛,无有别佛可得了,这就当下生净土、生极乐啊!麻烦的就是我们都要到心外去归净土找极乐,而佛清清楚楚的告诉我们“唯心即净土、自性本弥陀”,念弥陀的就是弥陀,切不可心外觅佛,心外觅佛犹如求兔长角,是悖道而驰的,念佛法门是二利法门,自利加他利,才能够圆满皈依自性净土。只要依佛所说的去做,念佛、修净业三福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了!因为修念佛修净业三福是自己真心本性起用随顺自己的真心本性,就证得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看看我们这些父老兄弟姐妹他们还在轮回里追逐欲望,就是违背了真心本性,也就是世间人说的昧了良心,把本来没有的五欲六尘、贪嗔痴慢、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装到了我们的心里、利欲推动了我们在六道里轮回,闻法才知空无我、利养名闻是鬼魔、招惹鬼魔惹灾祸、三途八难无处躲、世尊演说微妙法、解说实相演极乐、教授念佛成佛法、缘人信愿行通达、即刻往生坐宝华、人命无常呼吸间,一气不来还有啥?百年就是一场梦,最终万般皆放下、唯一真常恒不变、佛陀教众早识它、梦不醒啊!苦难停!轮回三有是火坑,依戒定慧修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念佛自净其意、离苦得乐!

  修行没别的,就是没事,有事也是无事啊!老法师写了几句话:“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无事”。因为我们自性是清净的,本来就无事,有事就轮回,生死呀!我们每天一大堆事,什么事?轮回的事,所以我们修行要做好事啊!好事也用阿弥陀佛放下就无事了。

  一切贪嗔痴境界现前了,是非人我现前了,我们要经得起磨练,历事练心,看你是不是念佛的。

  能保持不变,成佛有余,所以说二六时中佛号不断。贪嗔痴一生起来,阿弥陀佛佛号就跟着生起来。

  很多同修不会念佛,使劲喊着念,元气都伤了,这句佛号怎么念啊?一念接着一念,不用急,你也不用使劲念,要累死啊?只要念不变,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做法会时法师大声念是为摄入大家耳根,深入意根才大声念的,拿这念头来对治你贪嗔痴的念头,你只要生阿弥陀佛的念头就行了,阿弥陀佛是你心生出来的念头,叫作生佛。不生佛就生善生恶障碍我们本来能生的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就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点没变,本来清净的,作用还是清净的,心平气和念弥陀,时时住在极乐国!

  念头不退,只有念阿弥陀佛是净念,才是正念,不要再有其它的念头了,这些通通都是六道。恶要速断;善要速行;念佛不能急呀!有很多人着急马上成佛,要成佛得先把成佛方法掌握了再成佛才行。

  真正发心的人不多,我们真发心,诸佛菩萨就护念你,所以大家都要发菩提心,挽救世道人心,挽救世道人心用什么方法?就是要深信因果。我们苦的原因就是不信因果,不老实念佛的原因也是不信因果。我们今天发愿就跟诸佛菩萨无二,诸佛菩萨就加持你了,业障就消了,原来为自己造了无量的罪业,现在为众生,你一念为众生这个菩提心,业障就开始消了,尤其念佛是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阿弥陀佛是法。使你异念纷驰的念头都转了,都转变成阿弥陀佛了,就是转妄成真了,阿弥陀佛是真心本性名号。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大家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要更好的为大众服务,让一切大众都能够感受到佛法的智慧与慈悲啊

  百丈禅师所言:

  若藏府中都无所求,都无所得,此人诸恶不生,人我不起,是纳须弥于芥子中,不起一念贪嗔,是能吸四海水,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界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并当得清洁,是无事人。

  善缘阁: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大悲经》言: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界,不可穷尽。《观经》言: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涅经》言:佛告大王:假令开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善导大师: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庆文大师: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元照律师: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楼上UssU菩萨的意思末学粗浅理解为,形式上会有皈依仪式、皈依证,有的人认为这就算“皈依”了,但是没做到不算。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不必拘泥于形式。

阿弥陀佛
 
佛经经常提到善男子善女人。

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作者:刘欣

【善男子(梵kula-putra;)】

指良家之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此时的‘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窥基《阿弥陀经通赞》则云,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善男子经〉云(大正2·275a)︰‘有不善男子、善男子,(中略)云何为不善男子?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善男子。’

就是说什么是不善之人呢?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之人。

什么是善男子呢?善男子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的人。

奉行十善业道者就是善男子。由此可知,我们社会上、世俗中的善的概念,和佛法中善的概念是不一样。佛法中,不杀生为善,社会上可能就不这么认为。学习佛法首先要了知的就是善业、恶业,这样身语意业才知道如何改正、如何修行。才有正确的标准和出发点。


.
 
佛经经常提到善男子善女人。

什么是善男子、善女人?

作者:刘欣

【善男子(梵kula-putra;)】

指良家之男子。善女人亦同,乃良家女子之义。经典中对在家的信男、信女,每用善男子、善女人之称呼。此时的‘善’,系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窥基《阿弥陀经通赞》则云,善男子、善女人是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善男子经〉云(大正2·275a)︰‘有不善男子、善男子,(中略)云何为不善男子?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善男子。’

就是说什么是不善之人呢?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之人。

什么是善男子呢?善男子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的人。

奉行十善业道者就是善男子。由此可知,我们社会上、世俗中的善的概念,和佛法中善的概念是不一样。佛法中,不杀生为善,社会上可能就不这么认为。学习佛法首先要了知的就是善业、恶业,这样身语意业才知道如何改正、如何修行。才有正确的标准和出发点。


.

:cool::cool::cool:

不论信佛与否,若能持守五戒者,可于将来世保有人身,不堕三恶道。
若奉行十善业道者(完人),来世都将升做天人。

若能进一步明因识果,生出离心,修解脱行(了脱生死)。即达声闻缘觉。

更进一步行菩萨道,就要具足大悲、大智、大愿、大无畏的精神,发菩提心,修四无量心、四摄六度,去救苦救难,度脱一切苦厄,最终成就究竟圆满的佛道。

可见,只要修善,不信佛也可以升到三界天作天人,但天人仍在六道轮回中。 一旦天福享尽,果报就会现前。所以,不信佛的修善不能达到究竟圆满
 
十善就是身、口、意三业之善

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四: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三: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愚痴


阿弥陀佛
 
我们普通人学佛有用吗? ZT yahoo

佛法高深,那是佛的事,我们普通人恐怕学不了,学了也没用吧?

放下分别执着,精进修学,人人皆可成佛陀,成圣成贤,成荛成舜,乃至成大企业家李嘉诚和苹果CEO乔布斯。

放下一份烦恼,得一份喜悦,若全部放下了烦恼,就如世尊般获得圆满的喜悦。

佛法是佛经过一番苦心修行,觉悟出的宇宙人生真相,他又以大慈悲心将此真理告诉了我们,希望我们在生活中也能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不受烦恼的束缚,不被痛苦所驾驭,得到究竟圆满的快乐。只要我们学了佛的教导,就必定能获得利益和启发,比如:佛 说“诸行无常”是真理的法则,但我们凡夫就是接受不了世间无常的变化,不愿面对身体生老病死的降临,只看到眼前短暂虚幻的享受,看不透“鸡笼有食汤镬近, 野鸡无粮天地宽”的真实结果。倘若我们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诸行无常'的变化空性,那我们的人生就会不变随缘,自在无碍,当下就是佛国净土。

我们初学之人,不一定要求自己一下子就和佛一样,这是不现实的,欲速则不达,每样事情都有个渐进的过程。不过,学一成就能得一成利益,若没学就一成的利益也得不到了。当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上坡会比下坡费力些的。

我们常人学佛,只要尽心了,就会不同程度地得到利益,犹如我们要知道大海水的味道,只尝到一点就知道味道了,不一定要全部喝完全部大海里的水。

比如学佛的慈悲,我们不一定一下子就能和观音菩萨的慈悲境界相同,但只要我们学了慈悲,生活中的人事关系就会好很多,因为,慈悲的人没有敌人。再比如,我 们学包容,我们初学人的包容境界也不见得和弥勒菩萨能一样,但是,只要我们学了弥勒菩萨的包容精神,我们人生的格局肯定会更高,自身的价值肯定会发挥到最 大化,因为,量大福大,包容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这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能跑马”的道理。其它如平等、和谐(出在《涅槃经》)、清 静、博爱(出《无量寿经》)、禅定、觉悟,乃至大愿、大智、大行等理念,都有很强的实用性。

赵朴初老居士曾说:“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又说:“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概括说不外乎“自利”和“利他”,净化自己和利益人群。

所以,佛法不是玄学,不是佛给佛说的,而是给我们凡夫众生说的,既然是给我们凡夫说的智慧性的生活方法,我们自然是能学得到的,并且能得到真实受用的。
 
谢谢各位的指导!

学习了。

修佛不皈依成不?

跟净空法师修学净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除了皈依自性觉正净外,法师具体给出如下实质上的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
皈依法:皈依无量寿经
皈依僧: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极乐世界清净大海众菩萨。(皆为清净僧)

所以皈依没有形式,信愿具足,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就皈依了佛。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诲去落实在生活中,就皈依了法(佛说末法修行,依法不依人),学大势至菩萨的大智慧:一句佛号老实念,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众生,就是皈依了僧,这两尊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助手,协助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的。

很多没文化的人,只会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成功了,他们不懂什么是皈依,其实意义上已经皈依了,他们没有念无量寿经,但达到了无量寿经上的要求,一句佛号老实念,既皈依了无量寿经也皈依了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佛就是大智慧、大慈悲自行化他第一行持。

这样解释,就知道皈依是怎么回事,没有那么严格可怕,可以不皈依,就像我们可以不上学,但有些课本自己感兴趣,看看也未尝不可,有缘分就入,没缘分就算了。
(此外,佛说法时候,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定法可讲,不同的法门、法师会有不同的解释,持这样的态度:觉得有用就接受,不能接受,就放下,不生烦恼就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