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人:意外之旅》超长版观影报告(图)|霍比特人|观影报告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8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U8044P28DT20121211082815.jpg
弗罗多和老比尔博,时间仿佛回到10年前
U8044P28DT20121211082819.jpg
画家创作3D概念画
U8044P28DT20121211082821.jpg
尽管看得出剧组们已经努力让每一个矮人显得不同,但13个还是太……多……了
U8044P28DT20121211082822.jpg
马丁-弗里曼表现极为出色
U8044P28DT20121211082823.jpg
萨鲁曼和凯兰崔尔的亮相都为补充剧情做了铺垫
U8044P28DT20121211082824.jpg
为数众多的3D摄像机
U8044P28DT20121211082826.jpeg
一张图帮你记住他们的名字,如果你想当甘道夫的话   新浪娱乐讯 十几年前,彼得-杰克逊执导、改编自奇幻文学之父J.R.R 托尔金的小说《指环王》三部曲红遍全球,打开了奇幻史诗电影的大门。但遗憾的是这个系列在打开大门的同时基本上也随着它的结束又把这扇门关上了,10年之内几乎没有一部让《指环王》影迷感到认同的“奇幻电影”。最终,再次打开这个大门的,还是彼得-杰克逊+J.R.R 托尔金的组合,在《王者归来》后近10年,《指环王》的前传故事《霍比特人》第一部《意外之旅》终于被搬上银幕并开始陆续和影迷见面。

  然而10年的等待是漫长的,《指环王》设立的门槛也可以说高不可攀,这些都对《霍比特人》添加了巨大的压力。从新西兰的首映开始,关于剧情太过粉丝向、主要角色不够养眼、48帧技术让人难以适应等争议评价开始逐渐泛滥,本文将针对这几个热门议题,以个人的体会做出回应。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不算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影评,只希望能够帮助期待《霍比特人》已久的奇幻影迷在看到电影之前,对观影的体验起到一个热身的作用。

  另外,笔者并非硬派奇幻迷,对托尔金的庞大世界观了解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本文不会出现对人物角色祖宗十八代,或者神魔起源之类对观影并无太大影响的话题。

  整体:原著 VS. 电影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霍比特人》的原著出版于1937年,而《指环王》则出版于1954年,中间相隔了整整17年,按照托尔金自己的说法,《指环王》的目标受众是成年人,就是当年读过《霍比特人》那批人,也就是,《霍比特人》是给小孩子看的,大概相当于《葫芦娃》那样的级别。

  还需要说明的是,它很短,《指环王》三部曲的原著页数分别是531、416、624,而《霍比特人》只有一本,310页。出于赚钱这个非常合情合理的要求,这个310页的故事被拆成了《指环王》那样的三部电影,尽管有《精灵宝钻》、《未讲的故事》等其他托尔金的作品作为补充,这个三部曲的决定还是会让人感到困惑。

  现在再来说说电影,由于当年看《指环王》三部曲的观众并不都叫本杰明-巴顿,所以大多数人看《霍比特人》的时候并不会变成孩子。所幸彼得-杰克逊也没打算当儿童片导演,《意外之旅》的整体风格和《指环王》基本一致,宏伟的配乐和壮观的世界展示都无可挑剔。而角色上,很多野兽种族的类人特性被削弱,可能也是考虑到成年人观众要严肃地接受会说话、有阶级之分的狼和老鹰还是有些困难(这点其实在《指环王》中就体现出来了)。作为主要角色的13矮人性格上和原著保持了一致,但身手要好了很多,原著中的13矮人包括老大索林-橡木盾在内,大多数时间就是稀里糊涂地被人抓起来,然后等着比尔博或者甘道夫来救。电影花了较大的笔墨来刻画索林这个角色,将其背景交代的更详细,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更严肃的基调。13矮人的动作戏被大幅度增加,其中不乏看到《指环王》中几个角色的影子,有严肃较真的,有睿智的,有搞笑的,也有耍帅的,总之他们不再稀里糊涂并几乎毫无抵抗力地束手就擒或者总是在逃跑,而是像13个开了挂的英雄,砍兽人、砍巨魔、砍地精、一路砍砍砍(也有几个会砸的和会射的)。

  更多的动作戏和更有深度的背景故事虽然确保了这不会是你只能陪着你上小学生的孩子去看的电影,但毕竟《霍比特人》的故事主线不像《指环王》那样要拯救世界,比尔博-巴金斯不需要和到后两部一直憋屈着一张脸苦大仇深的弗罗多-巴金斯那样肩负这么大的重任,他的工作就是陪着矮人们欢乐地冒险,利用霍比特人天生的潜行技能探探地图,并用脑子时不时地帮那些只知道喝酒打架的矮人脱离困境。所以,《霍比特人》和《指环王》一样是给全年龄观众看的,但整体基调要比《指环王》轻松欢快一些。

  一本书被砍成三部电影,从积极的一方面来看,熟悉《指环王》原著的人其实都知道原著中很多情节和人物在电影中都没有出现,毕竟电影的篇幅还是有限。但这次篇幅完全不成问题,《意外之旅》几乎还原了原著中每一个剧情点,很多细节甚至做到了一比一的还原,还加入了更多托尔金其他同世界观作品的内容和角色(包括《指环王》电影中没出现的),这对等了10年、喜欢《指环王》、喜欢中土世界的奇幻迷来说,2个小时40分钟的时间是不会嫌长的,笔者甚至一直在害怕结尾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要再等一年。但从负面来说,口味更为广泛的普通商业电影观众难免会觉得影片有些拖沓。

  角色:《指环王》VS《霍比特人》

  10几年前的《指环王》三部曲塑造了无数影响深远的角色,高富帅的精灵王子莱格拉斯,虽然身为法师但肉搏战斗力堪比野蛮人的甘道夫,一头飘逸长发的浪子国王阿拉贡,惊艳的精灵女王凯兰崔尔,稍微少一点惊艳的精灵公主埃尔文等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角色形象,对很多演员来说,这些形象甚至成了他们的标签。出于照顾当年的观众这一同样既合情又合理的原因,很多并未出现在《霍比特人》原著中的《指环王》角色也被请了回来,当粉丝福利。

  伊恩-麦克莱恩饰演的甘道夫、雨果-维文饰演的半精灵王埃隆、安迪-瑟金斯饰演的咕噜这三个《指环王》角色本来就在《霍比特人》的原著中,关于他们的回归可以说理所当然,也没什么太多好说的。但以下几位就纯粹为粉丝福利,可以说他们一露面都能让人两行热泪。

  弗罗多-巴金斯,《指环王》三部曲的主角,扮演他的依然是伊利亚-伍德。他和当年老比尔博-巴金斯的演员伊恩-霍姆同时出现在开头的时候,时间仿佛一下子回到了10多年前,而他们的对白和小小的一点故事线足以让《指环王》影迷轻则会心一笑,重则老泪众横。

  凯兰崔尔,就是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那个惊艳的精灵女王,她的出现并非纯粉丝福利,前文提到《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会加入《未讲述的故事》和《精灵宝钻》的故事,这两部作品都和凯兰崔尔有关,所以她的亮相也可以算是剧情需要。而且在专访中,伊恩-麦克莱恩和笔者提到凯特-布兰切特在剧组拍摄的时间有好几个礼拜,但她在《意外之旅》中的戏份根本要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莱格拉斯,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几乎也可以用惊艳来形容的“开花”基本上是宅男们通过《指环王》认识对奇幻和科幻也分不清的少女们的唯一媒介。莱格拉斯是住在幽暗森林中、喜欢围着篝火吃喝玩乐的木精灵(不是木头做的)一族的王子,在原著中他的老爸,也就是木精灵王到是有一些戏份,有趣的是这位电影中由(被砍的)美剧《灵指神探》主演李-佩斯饰演的木精灵王在原著中连个名字都没有,直到《指环王》中莱格莱斯第一次露面,在埃隆的中土人民代表大会上自报家门时才知道这位国王的家姓。考虑到精灵基本上动不动都是成千上万岁,而且木精灵一族在《霍比特人》原著中有相当多的酱油要打,莱格拉斯在里面露面射两下的机会多的是。

  忘了说一句,《意外之旅》中没他什么事,但几乎可以肯定他将在第二部中亮相。如果因为这个“剧透”另本片失去大批当年的少女粉,笔者得先向华纳道歉……

  “白袍”萨鲁曼,这个角色实在算不上人气角色,但因为原创部分的剧情中和当时还算是个好人的他有不少的关系,所以已经90多岁的克里斯托弗-李敬业地再次穿上了白袍。

  在主要角色的构成上,13矮人,1个比矮人再矮一点的霍比特人,1个甘道夫就是团队的全部,有看过影片的观众表示这个团队明显不如《指环王》的护戒团队养眼,这点制片团队不可能没考虑到,但问题非常难解决,如果硬生生地在矮人队伍中加入几个高富帅,不但奇幻迷和原著迷会抗议,恐怕托老本人在九泉之下也难以瞑目。所以,折中的办法就是在矮人当中再培养一个缩小版的莱格莱斯,而且矮人们的头头索林-橡木盾从身世到形象上都和阿拉贡有相似之处,可以说也是个缩小版的阿拉贡,这多少有些为难本身算得上是高富帅的索林饰演者理查德-阿米蒂奇,这个身高1米88的大个子在英剧《反击》第一季中饰演主角,第二季第一集就领了便当,估计和《霍比特人》多少有些关系。

  至于制作团队的努力效果如何?有趣的是,和笔者参与观影的男性记者都表示几个矮人的造型都很成功,索林有很多时候的形象也很威猛高大,但女性记者似乎没有一个买账的。对笔者而言,团队中有多少个高富帅不是主要问题,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13个人也实在太多了……即使你看他们长达2个小时40分钟,除了索林外也就能记住一个老的、一个射箭的、一个射弹弓的、一个胖的、以及《指环王》护戒团队中的矮人金利的老爸……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原著中也甚少有深入的刻画,反倒是电影中出于上一段的目的,对他们每个人的笔墨还花的多些。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让“华生”马丁-弗里曼来饰演比尔博-巴金斯是个绝对正确的选择,已经40岁的马丁有英国演员特有的那种演技派风格,还很符合角色要求地带有一种自然的喜感,马丁的表现让人很快就会喜欢上这个角色。

  技术:3D和48帧

  《指环王》的技术在当年甚至今天看来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影片还将动作捕捉技术、CGI群像效果等多个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并应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10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各种技术都更加完善,但相比1990年到2000年这个10年周期,好莱坞大银幕上的视觉效果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在细腻程度上和3D技术上有了更大的进步。

  和詹姆斯-卡梅隆一样,彼得-杰克逊也算是技术流爱好者,相比于普通电影使用的24帧每秒的拍摄方式,《霍比特人》每秒的帧数高达48帧。要说明这中间的意义和区别在那里,还得从电影的帧数和人眼的处理能力上说起。(枯燥的来了,不感兴趣的直接跳过下两段,再后面的一段会用更简单直白的方式来说明。)

  人眼对固定图像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从科学上来说,当每一个图像移动的速度超过每秒55帧的时候,人眼就不能再看到每一副图单独的样子,而只能看到一个运动的影像。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数值,对大多数人来说,当图像移动速度接近20帧的时候肉眼就觉得画面相当连贯动态了。但连贯并不等同真实和自然,只有越接近60帧,画面才会越真实自然。

  那为什么以前电影不用48帧或者更高的帧数来拍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钱。电影胶片是很贵的,早期默片时代的播放速率只有10几帧,后来因为有声电影的发明,为了和音轨同步,才不得不用了后来我们熟悉的24帧,在这个帧率下,声音和画面同步,而且看起来最接近真实效果。帧数越高,其实人眼看到的效果就越生动真实,这点在高频动作场面体现的尤其明显,即使你下的是1080P的高清画质,24帧的电影在动作激烈的场景和快速移动的镜头时仍然会有让人头晕的感觉,而48帧就会大大改善这种效果。

  用人话来说就是,48帧的画面在看惯了24帧的双眼面前会显得有些不自然,平时的人物动作有些快,画面有些过于清晰,而到了动作场面,特别是3D电影,则会让你看着非常舒服。

  至于3D效果……笔者因为要带两幅眼镜实在一向都是对3D有恨无爱,不加太多评价,只列举一个事实,影片所有镜头,包括航拍都是用3D摄像机拍摄,片场大概除了彼得-杰克逊自己用来拍视频制片日记的摄像机外大概没有别的普通摄像机。如果你看过制片日记就会知道,连呈给彼得-杰克逊的概念画都需要用红蓝两种颜色画两幅,所有人都要带着3D眼镜看概念画,这大概也是电影史上第一次。

  展望: 伏笔已现 精彩的在后面

  熟悉原著的都知道,《霍比特人》和《指环王》在故事结构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一开始甘道夫到了霍比特人村,找了个心不甘情不愿的霍比特人交予重任并开始冒险,然后必须要经过埃隆的精灵城瑞文戴尔,之后要爬山,然后要被地精袭击……和《指环王》一样,第一部都是一个热身的过程,展现世界观,和角色建立感情,不会有太宏大战斗场面出现,精彩的都在后面,从后两部的副标题来看,第二部将肯定以屠龙为故事高潮,这中间必然会涉及到一场稍有规模的战斗,类似《双塔》的结尾,少女们期待已久的莱格拉斯和另一个很重要的人类角色、由同样帅气的卢克-埃文斯饰演的巴德都应该会登场,而至今剧组都保密很好的德鲁伊、什么都很大的比翁也会亮相。

  至于第三部,原著的高潮五军之战将必然会是重中之重,不过由于原著中五军之战和屠龙之战间隔很短,电影必然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内容来充实,这就涉及到前文提到的其他补充作品以及在《意外之旅》中已经出现的伏笔,在《指环王》原著中出现但被电影掐掉的棕袍巫师瑞达加斯特、凯兰崔尔、以及那会儿还是个好人的白袍萨鲁曼等非《霍比特人》角色的亮相就为之后死灵法师的那条更黑暗、但却不在《霍比特人》原著中的故事线做好了铺垫。

  对,“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死灵法师,至于这个死灵法师的真实身份,就不在这里透露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