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儒家思想导致中国由盛而衰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2年4月9日
【万维读者网】去年底才由上海市长任内调往北京出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的徐匡迪近日受访时指出,他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後,每天都要出去散散步,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不是打网球或游泳,而是带学生做研究,让左右半脑轮流休息。他还透露他的原名叫「徐抗敌」,平常爱看「康熙皇帝」及「曾国藩」等历史书。
工商时报报道,已赴北京四个多月的原上海市长徐匡迪近日接受上海「劳动报」专访时说,「我原先的名字叫抗敌,因为是在抗战逃难的路上诞生的,当初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牢记国耻家仇。一九四五年,我进了西南联大附小读书,遇上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说学名就改成匡迪吧,然後在纸上写下了『匡扶时艰,迪记平安』八个大字,这张毛笔字纸到现在我还保留著,我很感谢这位师者。」
西南联大当时聚集了很多优秀教师,在附小时,徐匡迪说,他受到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五线谱,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抗战结束後回到家乡,又进了浙江省高级中学,这里同样有著很严谨的学风。现在除了他之外,还有刘吉,一所中学出两个院士是很不容易的。
然後赴北京念大学时,徐匡迪说,那时侯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还注重对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食堂就由学生会生活部自己组织膳团监督管理。那时,徐不仅担任大学里学生会副主席兼军体部长,也是北京市大学生合唱团成员,还是管弦乐队的大提琴手,又是游泳队和田径队队员,「真是忙得很」。
在提到平常爱看的书籍时,徐匡迪说,他比较集中看的是清代康乾盛世一直到辛亥革命的这一段,像《李鸿章》、《康熙大帝》、《曾国藩》。主要是看为什么中国衰落了。他说,「中国有非常辉煌的文明发展史,明末清初时GDP占全世界三七%,可现在为什么落後了?这段历史让人看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儒家思想把所有聪明的读书人都锁到科举一个『独木桥』上去了,也正因如此,中国人重文化道德的修养,忽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包括艺术也受到了约束。」
海外对徐匡迪的印象良好,徐匡迪说,「在愉快的微笑背後,我是备过课的。参加外事活动不是应酬,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到中国或上海,可以通过开玩笑来拉近距离。」谈起北京的生活,徐匡迪说,现在每天都要出去散散步,就感觉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别。「上海的社区服务搞得很好,自己的小家庭也布置得很舒适,可邻里之间交往比较少。而北京居民的活动多得不得了,跳舞、下棋、锻炼、放风筝……就算零下那种很冷的天,音乐一放,很多人就跳起来了,水平很高,探戈、吉鲁巴,还有专门的教练辅导,有时我和老伴散步走过,脚也蛮痒的。」
他还表示,带学生是一种休息。他说,现在名下有四个学生,直接指导的有一个。他说,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去年全国评出了一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占了三篇,徐匡迪所带的研究生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把文章名字全部贴掉後,分别寄给五十个院士,由他们所评选出来的。
--------------------------------------------------------------------------------
http://www.creaders.net 万维读者网 2002年4月9日
【万维读者网】去年底才由上海市长任内调往北京出任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的徐匡迪近日受访时指出,他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後,每天都要出去散散步,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不是打网球或游泳,而是带学生做研究,让左右半脑轮流休息。他还透露他的原名叫「徐抗敌」,平常爱看「康熙皇帝」及「曾国藩」等历史书。
工商时报报道,已赴北京四个多月的原上海市长徐匡迪近日接受上海「劳动报」专访时说,「我原先的名字叫抗敌,因为是在抗战逃难的路上诞生的,当初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牢记国耻家仇。一九四五年,我进了西南联大附小读书,遇上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师,他说学名就改成匡迪吧,然後在纸上写下了『匡扶时艰,迪记平安』八个大字,这张毛笔字纸到现在我还保留著,我很感谢这位师者。」
西南联大当时聚集了很多优秀教师,在附小时,徐匡迪说,他受到了非常全面的教育,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五线谱,培养了对音乐的兴趣。抗战结束後回到家乡,又进了浙江省高级中学,这里同样有著很严谨的学风。现在除了他之外,还有刘吉,一所中学出两个院士是很不容易的。
然後赴北京念大学时,徐匡迪说,那时侯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还注重对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食堂就由学生会生活部自己组织膳团监督管理。那时,徐不仅担任大学里学生会副主席兼军体部长,也是北京市大学生合唱团成员,还是管弦乐队的大提琴手,又是游泳队和田径队队员,「真是忙得很」。
在提到平常爱看的书籍时,徐匡迪说,他比较集中看的是清代康乾盛世一直到辛亥革命的这一段,像《李鸿章》、《康熙大帝》、《曾国藩》。主要是看为什么中国衰落了。他说,「中国有非常辉煌的文明发展史,明末清初时GDP占全世界三七%,可现在为什么落後了?这段历史让人看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儒家思想把所有聪明的读书人都锁到科举一个『独木桥』上去了,也正因如此,中国人重文化道德的修养,忽视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包括艺术也受到了约束。」
海外对徐匡迪的印象良好,徐匡迪说,「在愉快的微笑背後,我是备过课的。参加外事活动不是应酬,有许多人是第一次到中国或上海,可以通过开玩笑来拉近距离。」谈起北京的生活,徐匡迪说,现在每天都要出去散散步,就感觉上海和北京有很大的差别。「上海的社区服务搞得很好,自己的小家庭也布置得很舒适,可邻里之间交往比较少。而北京居民的活动多得不得了,跳舞、下棋、锻炼、放风筝……就算零下那种很冷的天,音乐一放,很多人就跳起来了,水平很高,探戈、吉鲁巴,还有专门的教练辅导,有时我和老伴散步走过,脚也蛮痒的。」
他还表示,带学生是一种休息。他说,现在名下有四个学生,直接指导的有一个。他说,让他感到骄傲的是,去年全国评出了一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占了三篇,徐匡迪所带的研究生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把文章名字全部贴掉後,分别寄给五十个院士,由他们所评选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