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类可怕的草药 --- by 方舟子

经济学,算文科还是理科?:p
我知道LSE的社科类专业,硕士一般都是授的MSC学位。;)

你就是文科素养太差了,都不懂得“科学”和“科学教”在涵义上的重大区别。我信任科学,但是鄙视科学教,更鄙视鞋教--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教,我没写错别字。:D:D:D

问题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由谁说了算? 是你说了算还是真正懂科学的内行说了算? 因为方舟子支持转基因,他就是“科学教”徒?

给你介绍饶毅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他跟很多科学家一样,都是支持转基因的。


饶毅:转基因期待理性
记者 张林

2012年10月末,有感于公众人物郎咸平公然称广西大学生精子数下降是因为转基因所致的“无耻造谣”,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发文抨击,把此言行喻为“保龙种”,并与清末“扒铁路”的愚行相提并论,以反讽郎咸平在反对转基因上的“偏执”。

对于方舟子后来在微博中转述的“饶毅视郎咸平为学术骗子”的言论,饶毅认为这并非他的原意。他的原意应该是去掉“学术”两个字。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公众甚至媒体有向社会宣泄心理的需要,并在转基因的问题上寻找切口,就如同黄金大米试验一样,虽然被证实试验程序存在问题,但试验本身的科学性或许并不应该受到指摘。然而,这个试验最终还是被舆论所“肢解”。

饶毅是支持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也是少有的公然应战“反转”人士的学者。正如他在博客中反复阐述的,一般人对转基因安全的关心是应该的,不能简单分为反对和支持转基因,而应兼顾粮食需求和食物安全两方面的讨论。

饶毅认为由不懂分子生物学的外行不断挑起的转基因论战,经常陷入极端化的情绪表达,并让阴谋论、谣言论等盛嚣尘上,这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讨论。

而且,每有争论,转基因农作物专家必受“戕害”,很容易就成为公众泄愤的对象。但转基因科学家们觉得,其中充满了误解。“转基因的专家应该多介绍转基因工作及其安全性。科普作家经常讲解可能会使大众更容易理解。负责任的记者应该搞清楚后进行深度报道。”饶毅在一篇博文中写道。

围绕转基因的激烈争论、持续的敏感与普遍的不解,饶毅认为,这与中国的国民素质与理智社会的建设有关。未来,如果科学素养不继续提升,理性而非低智的社会文化没有显著改善,则转基因在中国可能陷入死胡同。

“如果转基因在中国死掉了,这将成为一个笑话,也是一个悲剧。”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舆论继续目前的趋势,中国科学家在转基因研究方面将很难超过美国。其结果是中国将继续大量进口美国的转基因产品。”他在转述部分农业专家的上述担忧时仍不忘强调,很多中国人已经在吃美国的转基因产品,农民会想办法获得好的转基因种子,区别只在于使用哪个国家研发的而已。

《中国科学报》 (2013-01-01 第18版 展望)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3486.shtm
 
问题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由谁说了算? 是你说了算还是真正懂科学的内行说了算? 因为方舟子支持转基因,他就是“科学教”徒?

给你介绍饶毅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他跟很多科学家一样,都是支持转基因的。


饶毅:转基因期待理性
记者 张林

。。。
对于方舟子后来在微博中转述的“饶毅视郎咸平为学术骗子”的言论,饶毅认为这并非他的原意。他的原意应该是去掉“学术”两个字。
。。。
《中国科学报》 (2013-01-01 第18版 展望)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3486.shtm

在中国,讲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饶毅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经是一大新闻。
 
想起王小波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马上我就要说到,这些傻子也不见得是真的傻,但喊出来的都是傻话。”
 
问题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由谁说了算? 是你说了算还是真正懂科学的内行说了算? 因为方舟子支持转基因,他就是“科学教”徒?

给你介绍饶毅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他跟很多科学家一样,都是支持转基因的。

你为啥不回答我的问题呢?经济学是理科还是文科?MSC的学位是理科还是文科?:p

你在偷换概念,我从来没有表露过支持转基因就是科学教徒这种意思。
“反转人士”里也不乏懂科学的内行,而且比方舟子内行得多。另外,不要把反对方舟子的推转基因方式的人都当成反转人士,方舟子自己都不承认他是转基因巨头的代表,对吧?比如袁隆平,无论学术还是资历都比方舟子强得多吧?本来袁对于转基因是持中性态度的,不是力推也没完全反对,他就是说了几次引进转基因作物要谨慎、不能随便拿人命当小白鼠的话,也要被老方当作反转人士攻击。:o
科学教的头衔,也不是因为转基因一件事就被封上的。从来没有发表过像样的学术论文、靠抄袭科普、打着科学的旗号却经常犯些低级错误,科学教主的声誉是通过这些事一点一点赢得的。随便google 一下,就可以给你找出来一个笑话,(而且还是和生物专业相关的,至于跨行业的科普笑话,那就更多了。):D:D


ZT: 爆笑的土豆http://www.2250s.com/read.php?49-13023-13023
两位网友推荐了一篇海外学子的评论《爆笑土豆》。评论说,曾被宣传媒体鼓吹为“著名打假人士”和“反伪斗士”、如今被吹捧为“著名科普作家”和 “科学界著名人士”的无业人员方舟子说转基因的书,换了个名称又上了市场,而且是对青少年搞“科普”的,里面插图增加了百多幅。学子们核对发现,那书不但内容文字涉嫌抄袭,且插图也是涉嫌剽窃,同时,由于作者缺乏基本知识,就是抄袭剽窃也会搞错、居然把网上搞笑图片拿了当作科学研究成果向中国青少年介绍。

那篇学子评论说:在网上书店介绍方舟子说转基因的书的页面上有张该书的扫描图,文章标题为“转基因土豆风波”,内容与方的旧作“转基因作物恐慌与真相”相似。下方有张几乎占一半页面的插图,一个农民脚踏在一块硕大无比的土豆上(是个比人还大的土豆)。

评论说:可是,吉尼斯纪录说,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土豆是1953年和1982年由英国人种植出来的,另一说是1997年出自德国,重量都是3.2公斤。以平时能买到的土豆为参照,这些超重土豆不过一个小冬瓜大小,与那书插图尺寸有天壤之别。而且,这些土豆与转基因没半点关系。转基因土豆是自1996年才开始在美国小规模种植的,其优势不是增重、而是防除草剂。评论说:“很明显,这张图是网友PS出来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方舟子不分青红皂白,把一张恶搞的照片放在面向青少年的严肃科普读物中充数卖钱,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抄袭剽窃也抄错偷错,在媒体吹捧的“著名科普作家”的东西里多得是。举例。那位作者曾把“垃圾基因”做望文生义的“科普”介绍,说是人体里的“垃圾基因”就是“垃圾”、没有也可以,还用了计算机磁盘做比喻。那些文字,抄袭剽窃自美国老早老早前的科普文章。后来,科研实验发现“垃圾基因”其实不是“垃圾”、而是有重要作用的和必不可少的,以前仅是因为不知道那些基因功能而暂时起名“垃圾基因”而已。这些早已是大学本科生知识。可名为“生物学博士”和 “著名科普作家”的方舟子,居然连本科生知识都没有、搞抄袭剽窃也会偷错东西。

笑话还有。譬如,方舟子以宣传媒体把他吹捧为“有口皆碑的美国生物信息学咨询科学家”的帽子而自誉,可说到隐马氏模型(HMM),他居然不知道怎么个用法。隐马氏模型是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然而,“有口皆碑的科学家”居然连本科生知识也没有,就好比是位数学博士生不知道解析几何一样,搞笑到家。

若由于是局外人而不了解西方科技发展,也罢,身为中国人,总该了解中国科技吧?可那为“科普作家”更搞笑。譬如,古代中医文献常用历法术语阐述医疗保健道 理,其中一个就是用“雨水”等说明处在“沐浴”状态的性生活对防治不孕的效益。可是,那位“博士”和“科普作家”却说那是叫人在“雨水”的时候同房,然后 说中医是“伪科学”!那简直笑死人的望文生义和愚昧无知了,居然也能被媒体宣传成“著名科普作家”。

更不知羞耻的是,当海内外学子们披露和批评那位由“著名打假人士”转脸成了“著名科普作家”的大博士抄袭剽窃也偷错东西的真相的时候,一些宣传媒体紧着袒护。譬如,中青报居然发文说写科普文章搞抄袭剽窃就不是抄袭剽窃了,人民网科技频道甚至发表个人攻击文章把批评者说成是“精神病”、甚至发表流氓文字公开谩骂。当然,那些宣传媒体从不发表、或干脆就是封杀对他们所青睐的那位偷东西也会偷错的“博士”和“著名科普作家”的披露和批评。

对比看看,一些宣传媒体对老虎照片是如何做的?那个舆论轰炸围剿的干劲儿有多高,就别提了。这几天,媒体们紧着大评特评“假记者”“假新闻”,可是,明明摆在眼前的和坑害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伪科普”和偷窃行为,那些媒体就完全是另一种做法了。这不由得让人质疑他们“反假”究竟是诚心诚意的、还是阳奉阴违的和别有所图。

附件:《爆笑土豆》及插图。
送交者: luye 2007年11月13日23:28:43。

评论说:看到那位“著名科普作家”的书籍使用的照片,有些眼熟,到“谷歌(google)”上搜索“最大的土豆”,果然出来的前几个网页全是这张图片,出现在网上论坛的“猎奇图片”、“爆笑贴图”、 “搞笑图片”、“开心果”等栏目中。---- 可是,“博士”和“科普作家”“打假人士”在一些媒体和出版社协助下、以所谓“科普”的名义,用剽窃手法把那张爆笑恶搞图片当作转基因科技成果向中国青少年介绍!评论说,如此充数卖钱、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咱还看到一个可悲可怜的图景:中国大陆青少年 本来就不过只有中青报和少年儿童出版社那么几个少得可怜的媒体作扩展知识学习的来源,可那些媒体贩卖的东西却是抄袭剽窃、且是偷窃都会偷错的东西,还把那类人及行为作为“打假人士”和“反伪人士”予以鼓吹宣传。咳!可怜的中国大陆青少年!
 

附件

  • 20008948-1_e.jpg
    20008948-1_e.jpg
    54 KB · 查看: 210
  • baoxiaodetudou.jpg
    baoxiaodetudou.jpg
    82.7 KB · 查看: 209
嗯嗯,问天童鞋,你看到了吗?
 
"会不会就是因为当地食用的面粉被马兜铃种子污染了呢"

应该很容易验证啊, 有谁知道后文?

我的理解是,这些研究者当时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要确定当地人所得肾病的病理原因,是否跟马兜铃酸有关。一旦他们在病人肾脏里的确发现了马兜铃酸之后,这个疑问就解开了。

至于这些野外的东西具体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病人身体,如何防止被污染,他们留给当地人自己去处理了吧。

“回到美国后,格罗曼和同事们研究中草药肾病患者的肾脏标本,发现马兜铃酸和肾脏细胞中的DNA反应形成了加合物,而在普通肾病患者中则没有这种加合物。随后,在克罗地亚的巴尔干地方性肾病患者肾脏标本中也发现了马兜铃酸-DNA加合物,这就有力地证明了马兜铃酸是巴尔干地方性肾病的病因,巴尔干地方性肾病和中草药肾病是同一种病,应该被叫做马兜铃酸肾病。”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中药就是地上拔几根草根树皮煮吧煮吧就吃了呢?
中药的炮制、搭配、火候都是方剂里严格规定了的,禁忌副作用都是列出来的。中国几百年以前就有医疗事故这一说了,现在西医里这个还是个幌子

我不想说让无知的人闭嘴,但是至少不要胡说八道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中药就是地上拔几根草根树皮煮吧煮吧就吃了呢?
中药的炮制、搭配、火候都是方剂里严格规定了的,禁忌副作用都是列出来的。中国几百年以前就有医疗事故这一说了,现在西医里这个还是个幌子

我不想说让无知的人闭嘴,但是至少不要胡说八道

中药里面的马兜玲酸的毒害,不是说才刚刚被西方科学家发现吗?
 
关键是,如果中药不按照西方科学的原则来做研究,而是继续仅仅凭借传统阴阳五行理论以及所谓“炮制、搭配、火候”的传统工序,可能永远都无法让病人知道其中类似马兜玲酸这样的毒害。

其实,我本人不完全反对用中药,我自己也用某些中药。但是中医药真的不应该把阴阳五行那套东西称为“科学”,而应该接受真科学的检验,并根据科学原则来进一步研究发展。
 
哪里来的什么西方的科学东方的科学,科学只有一种,科学应该是普遍适应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任何自称为科学的东西都必须源自科学的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检测,并接受科学的质疑。

:cool: 顶这句。
人类的科学知识本来就是不断积累的,任何迷信某一种类别或某一类学说的行为本身就是反科学的。马兜铃的事本质其实是中国政府的渎职,拿来当成攻击中药的证据,太幼稚了。西药里这样在数年后才发现有害的例子多的是,关键就是在认识到危害以后如何对待。
 

附件

  • 697abc0egw1e0k4brig62j.jpg
    697abc0egw1e0k4brig62j.jpg
    355 KB · 查看: 131
刚看到,马兜铃酸不只是中草药里含有,西药里也有,是以纯品作为化学药物使用的。
http://www.51qe.cn/pic/10/11/29/12/026.htm
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

(增噬力酸)

  【药理及应用】能显著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菌能力,也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

  【用法】口服:每次0.15~0.3mg,1日3次,饭前服;或每日1次顿服0.6~0.9mg。
 
刚看到,马兜铃酸不只是中草药里含有,西药里也有,是以纯品作为化学药物使用的。
http://www.51qe.cn/pic/10/11/29/12/026.htm
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

(增噬力酸)

  【药理及应用】能显著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抗菌能力,也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疖病、痤疮等,多与抗生素等配合使用。

  【用法】口服:每次0.15~0.3mg,1日3次,饭前服;或每日1次顿服0.6~0.9mg。

这种害人害得科学,无罪。中药是纯害人还迷信不科学,有罪。
 
老闹子,什么叫“西方科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很多中医的盲粉,盲目崇古宫廷秘方,对玄秘趋之入鹜的中国人就是用这个做借口的,“你们西方的科学什么什么,我们东方的科学什么什么,你们不懂的我们东方的科学博大精深什么什么”。

哪里来的什么西方的科学东方的科学,科学只有一种,科学应该是普遍适应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任何自称为科学的东西都必须源自科学的思想,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检测,并接受科学的质疑。

你说得太对了!:cool: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中药就是地上拔几根草根树皮煮吧煮吧就吃了呢?
中药的炮制、搭配、火候都是方剂里严格规定了的,禁忌副作用都是列出来的。中国几百年以前就有医疗事故这一说了,现在西医里这个还是个幌子

我不想说让无知的人闭嘴,但是至少不要胡说八道
恕我无知,据我的知识,中药的方子都没经过严格的实验,分析,审批。大多是医师个人经验的积累。就你说的火候的严格规定,不就是"大火”,”小火“,”中火“吗?
请赐教,中药是怎样保证火候规定的?
 
你为啥不回答我的问题呢?经济学是理科还是文科?MSC的学位是理科还是文科?:p

你在偷换概念,我从来没有表露过支持转基因就是科学教徒这种意思。
“反转人士”里也不乏懂科学的内行,而且比方舟子内行得多。另外,不要把反对方舟子的推转基因方式的人都当成反转人士,方舟子自己都不承认他是转基因巨头的代表,对吧?比如袁隆平,无论学术还是资历都比方舟子强得多吧?本来袁对于转基因是持中性态度的,不是力推也没完全反对,他就是说了几次引进转基因作物要谨慎、不能随便拿人命当小白鼠的话,也要被老方当作反转人士攻击。:o
科学教的头衔,也不是因为转基因一件事就被封上的。从来没有发表过像样的学术论文、靠抄袭科普、打着科学的旗号却经常犯些低级错误,科学教主的声誉是通过这些事一点一点赢得的。随便google 一下,就可以给你找出来一个笑话,(而且还是和生物专业相关的,至于跨行业的科普笑话,那就更多了。):D:D



经济学属于传统的文科, 现在有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搞数学模型,但是我认为还是文科。

我不知道你的MSC是指什么。

袁隆平说“引进转基因作物要谨慎”。方舟子说:“如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需慎重,那么,杂交水稻商业化种植更需慎重。”我认为他们2人的话都没有错。

袁隆平是更有名望,但是他的专业是传统杂交育种。对于转基因, 方舟子比他更有资格。

对于你说的方舟子犯的其他低级错误,我也懒得一个个去查,姑且承认是事实。我早说过,方舟子不是神,他肯定会犯错误,甚至是低级错误。他离开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已经10多年了吧。不奇怪。 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方舟子的敌人太多了。 仅韩粉就有几千万吧。 就像Windows的问题比苹果机的问题多很多,知道为什么吗? Windows的个人用户一直占市场的90%以上。 盯着它的眼睛太多了。 绝大多数的计算机病毒都是为Windows定做的。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Windows的市场还是那么大, 人们离不开它。方舟子也是一样, 韩粉们离不开他:D:D:D
 
对脑残

你永远不能估计脑残韩粉有多么脑残!

我对李北方的学历没有兴趣。我当时是因为被他的脑残震到,就那么随口一说:D。现在想想,即使他是博士,但如果是文科的,我不奇怪了:p



你现在用的电,开的汽车,用的电脑、手机等等,都是科学创造发明的成果。 像你这样一边在享受着科学成果的盛宴,一边在骂着科学是邪教,令我不得不佩服啊!
 
。。。
袁隆平说“引进转基因作物要谨慎”。方舟子说:“如果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需慎重,那么,杂交水稻商业化种植更需慎重。”我认为他们2人的话都没有错。

袁隆平是更有名望,但是他的专业是传统杂交育种。对于转基因, 方舟子比他更有资格。
。。。

说到在转基因粮食的态度上袁隆平受到方舟子的批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袁隆平没有去反驳方舟子等人的批评,而是对那些反转基因人士对他态度的扭曲报道表达强力的不满和无奈。

http://time-weekly.com/story/2012-03-15/122820.html

3月13日,众多网站转载一篇题为《袁隆平:转基因食品或影响生育,人民不是小白鼠》的新闻报道后,在转基因之争中向来以“中间派”自居的袁隆平,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不是扯卵吗?我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完全曲解了我的意思,完全是误导性的报道。其实,就是个观点的问题嘛,我从来没改变过我的观点嘛,也不知道媒体在报道这个问题的时候怎么就改变了。”3月13日下午,当袁隆平听到秘书辛业芸读出的网络新闻标题时,当即激动地予以反驳。

“有人想借袁老师的嘴说话”

“我可以重复他的话给你听。袁老师一直就是这个观点:研究方面应该积极,转基因的东西你要研究,不研究你就落到别人的后面去了。但是,在生产方面的应用,一定要谨慎。”辛业芸也有点激动,她向时代周报记者说,当天就有很多记者来问这个问题,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又出现谣言了,又来采访转基因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