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9-04
- 消息
- 64,438
- 荣誉分数
- 11,684
- 声望点数
- 1,373
经济学,算文科还是理科?
我知道LSE的社科类专业,硕士一般都是授的MSC学位。
你就是文科素养太差了,都不懂得“科学”和“科学教”在涵义上的重大区别。我信任科学,但是鄙视科学教,更鄙视鞋教--请注意,这里说的是鞋教,我没写错别字。![]()
问题是,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由谁说了算? 是你说了算还是真正懂科学的内行说了算? 因为方舟子支持转基因,他就是“科学教”徒?
给你介绍饶毅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他跟很多科学家一样,都是支持转基因的。
饶毅:转基因期待理性
记者 张林
2012年10月末,有感于公众人物郎咸平公然称广西大学生精子数下降是因为转基因所致的“无耻造谣”,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发文抨击,把此言行喻为“保龙种”,并与清末“扒铁路”的愚行相提并论,以反讽郎咸平在反对转基因上的“偏执”。
对于方舟子后来在微博中转述的“饶毅视郎咸平为学术骗子”的言论,饶毅认为这并非他的原意。他的原意应该是去掉“学术”两个字。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公众甚至媒体有向社会宣泄心理的需要,并在转基因的问题上寻找切口,就如同黄金大米试验一样,虽然被证实试验程序存在问题,但试验本身的科学性或许并不应该受到指摘。然而,这个试验最终还是被舆论所“肢解”。
饶毅是支持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也是少有的公然应战“反转”人士的学者。正如他在博客中反复阐述的,一般人对转基因安全的关心是应该的,不能简单分为反对和支持转基因,而应兼顾粮食需求和食物安全两方面的讨论。
饶毅认为由不懂分子生物学的外行不断挑起的转基因论战,经常陷入极端化的情绪表达,并让阴谋论、谣言论等盛嚣尘上,这导致无法进行理性讨论。
而且,每有争论,转基因农作物专家必受“戕害”,很容易就成为公众泄愤的对象。但转基因科学家们觉得,其中充满了误解。“转基因的专家应该多介绍转基因工作及其安全性。科普作家经常讲解可能会使大众更容易理解。负责任的记者应该搞清楚后进行深度报道。”饶毅在一篇博文中写道。
围绕转基因的激烈争论、持续的敏感与普遍的不解,饶毅认为,这与中国的国民素质与理智社会的建设有关。未来,如果科学素养不继续提升,理性而非低智的社会文化没有显著改善,则转基因在中国可能陷入死胡同。
“如果转基因在中国死掉了,这将成为一个笑话,也是一个悲剧。”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舆论继续目前的趋势,中国科学家在转基因研究方面将很难超过美国。其结果是中国将继续大量进口美国的转基因产品。”他在转述部分农业专家的上述担忧时仍不忘强调,很多中国人已经在吃美国的转基因产品,农民会想办法获得好的转基因种子,区别只在于使用哪个国家研发的而已。
《中国科学报》 (2013-01-01 第18版 展望)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3/1/27348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