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网友 @两会
1月5日,本报A02版“网友@两会”栏目率先报道“武汉不供暖会留不住人”,引起广泛关注,不仅一些媒体纷纷转载,正在进行的两会代表委员也进行了热议,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将“集中供暖纳入幸福武汉范畴”。
声音
人大代表杨鲜兰:太冷让人产生惰性武昌代表团列席代表王树义:集中供暖或能降低成本
尽快出台办法
声音
人大代表杨鲜兰:
太冷让人产生惰性
提到集中供暖话题,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表示个人很期待,她感觉武汉的冬天太冷,“室外有多冷室内就有多冷,应该考虑采取集中供暖。”杨鲜兰告诉记者,虽然武汉每年最冷的时间学校在放寒假,但教学有假期,学术没假期。寒假期间正是各高校老师、教授做研究的集中时间,“但武汉太冷了,让人产生惰性,冷得没法做事。”
目前,武汉的制暖主要以空调、地暖等为主。杨鲜兰认为空调制暖效果有限,而地暖等设备价格又比较高,“一套设备二三万,而且用起来每月还得花大几千燃气费,关键是,在家暖和了,出门到别的地方还是冷。”
她提到身边就有老师因武汉的冬天太冷,选择到海南等地过冬,还有人为过冬在海南买了房子。她认为,集中供暖确实可以对留住科研人才起到帮助。
武昌代表团列席代表王树义:
集中供暖或能降低成本
对于集中供暖的问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个人表示非常有必要,现在的分散供暖,由各企业、单位各自安装使用,很分散,既不利于管理,且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分散供暖状态,大家使用的空调、地暖等,本身就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也要消耗能源,“你看室内外挂的那些供暖设备,到处吊着主机,也是污染。而集中供暖是将资源整合,统一设备管理,成本应该更低。
1月5日,本报A02版“网友@两会”栏目率先报道“武汉不供暖会留不住人”,引起广泛关注,不仅一些媒体纷纷转载,正在进行的两会代表委员也进行了热议,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将“集中供暖纳入幸福武汉范畴”。
声音
人大代表杨鲜兰:太冷让人产生惰性武昌代表团列席代表王树义:集中供暖或能降低成本
尽快出台办法
声音
人大代表杨鲜兰:
太冷让人产生惰性
提到集中供暖话题,湖北大学副校长杨鲜兰表示个人很期待,她感觉武汉的冬天太冷,“室外有多冷室内就有多冷,应该考虑采取集中供暖。”杨鲜兰告诉记者,虽然武汉每年最冷的时间学校在放寒假,但教学有假期,学术没假期。寒假期间正是各高校老师、教授做研究的集中时间,“但武汉太冷了,让人产生惰性,冷得没法做事。”
目前,武汉的制暖主要以空调、地暖等为主。杨鲜兰认为空调制暖效果有限,而地暖等设备价格又比较高,“一套设备二三万,而且用起来每月还得花大几千燃气费,关键是,在家暖和了,出门到别的地方还是冷。”
她提到身边就有老师因武汉的冬天太冷,选择到海南等地过冬,还有人为过冬在海南买了房子。她认为,集中供暖确实可以对留住科研人才起到帮助。
武昌代表团列席代表王树义:
集中供暖或能降低成本
对于集中供暖的问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个人表示非常有必要,现在的分散供暖,由各企业、单位各自安装使用,很分散,既不利于管理,且存在安全隐患。
现在分散供暖状态,大家使用的空调、地暖等,本身就对环境造成污染,且也要消耗能源,“你看室内外挂的那些供暖设备,到处吊着主机,也是污染。而集中供暖是将资源整合,统一设备管理,成本应该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