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军全球部署大调整的动因及其战略影响

ray902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12-25
消息
3,686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分析:美军全球部署大调整的动因及其战略影响



NEWS.SOHU.COM  2003年06月17日04:34  半岛晨报



  继去年4月美军宣布成立专门负责美国本土防御的“北方总部”对各大战区的责任区进行重新划分后,美军又根据伊拉克战败后的新的安全形势,决定对其全球部署态势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那么,美军为什么要在此时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调整将带来什么样的战略后果?

  调整的动因

  第一,适应新的国际安全形势的要求。“911”事件使美军方认识到,一些地区性力量正在一些关键地区发展足以威胁美国重大利益的实力。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将出现大规模地区军事竞争的趋势。美国的威胁将主要来自一个不稳定的弧形地带??从加勒比海沿岸、非洲、高加索、中亚、中东、南亚和朝鲜。这些地区的一些国家拥有庞大军事机器,已经拥有或正想办法研制或采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美军目前的部署还保持着冷战时期“以欧洲为重心”的特点,在应付上述地区某些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上显得力不从心,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作战要求。

  第二,新时期国家军事战略的要求。美国防部2001年9月出台的《四年防务审查》明确指出,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国际安全形势对美军的全球部署态势进行调整,并提出了调整的主要构想。即:建立一套依托系统,使美军各重要地区的美军具有更强的机动能力,并注重在西欧和东北亚以外获得军事基地的可能性;临时租用其它国家的训练设施,使美军能够在缺乏永久性靶场和基地的情况下仍能进行足够的训练和演习;根据新的地区威慑要求调整部队的装备部署;为美军在全球机动提供足够的支持。

  第三,美军部队的转型,军事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美军海外部署的机动能力。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美各军兵种加大了以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转型力度,并研制出了一批投送更快捷、杀伤力更强的武器装备。空军方面组建了10支可在48小时部署到全球各地并投入战斗的航空航天远征部队;陆军方面组建了可在接到命令96小时之内部署到战区的中型旅。根据,美陆军的计划,未来的陆军将具备在120小时内向世界任何地方派遣一个师,在30天内派遣5个师的能力。虽然这些部队模式还在试验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几次局部战争已经证明它足以满足未来作战的要求。另外,美军还研制了一些便于快速部署的武器装备。在海军方面,美军研制出了吃水浅、航速快的双体船,可以装载5000名士兵所需要的装备在48小时内行进2000海里。空军方面,大量采购了几乎能够运送所有三军装备的,能在简易机场起降的C-17运输机。陆军还在机动性更强、杀伤力更大的“未来作战系统”,预计将在2010年前后形成战斗力。这些军事变革的成果提高了美军的快速机动能力,为调整美军在全球的部署态势扫清了技术障碍。

  第四,部分海外基地驻在国民众要求撤军的呼声高涨。近几年来,美国在韩国、日本等国基地上的驻军与当地民众发生多起磨擦。美军一些士兵作风纪律差,强奸、酗酒、打架、杀人等事件常有发生,而美军处理相对宽松,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感。同时,美军训练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韩国、日本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民众示威游行,要求美军撤出。另外,一些国家民众认为外国军队的驻扎是殖民主义时代的象征,随着民族主义的抬头,一些国家的民众对政府施加压力,不允许美国基地存在。这些地区的现实情况对美军在这里驻扎造成了不利影响。

  调整的基本情况

  太平洋地区:寻求新的军事存在基地,组建东北亚司令部。

  据美5月份以来的美国各类报纸透露,驻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将进行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第一,从今年10月开始将分期分批把驻扎在非军事区的美军撤到韩国南部地区;第二,将派驻在日本冲绳的2万名海军陆战队士兵的大部分调往在澳大利亚建立的新基地;第三,增加派驻新加坡有马来西亚的美军,并寻求与相关国家达成协议,允许美海军进驻越南海域,并向菲律宾派驻地面部队;第四,拟设立“东北亚司令部”。韩国媒体日前透露,美国政府正计划从目前的太平洋司令部内分离出一个独立的“东北亚司令部”,以应对可能发生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附近地区的军事冲突。

  另外,美军在近几年还加强了在关岛地区的军事力量。首先,在安德森空军基地储备了63枚AGM-86C型空射巡航导弹;其次,在关岛组建了第15潜艇中队,从而增加了应付西太地区冲突的海空军实力。

  中东地区:借战争之机留驻。借战争之机大肆扩张海外驻军是美国的一贯作法。伊拉克战争还没有结束,美军就宣布要在伊拉克建立4个军事基地,至今仍有10多万人的部队驻扎在伊拉克,并将长期保持相当规模的驻军。另外,美军在该地区的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几布提等国还保留着大大小小十几个军事基地。

  欧洲地区:向东亚转移。早在今年2月初,美国代表在北约安全会议上透露,华盛顿正在考虑改变美军派驻欧洲地区的军事部署战略,将冷战时代派遣大批军队驻守各基地的“卫戍”制度,转变为轻武器、高机动的性质。伊拉克战争结束不久,驻欧美军司令琼斯再次明确谈到,五角大楼正在酝酿削减欧洲驻军和军事基地数量,可能关闭或者缩小在德国的军事基地,同时在东欧国家,如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和保加利亚等国建立一批新的军事基地、港口、机场和训练基地。根据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设想,现驻扎在德国的美军第一步兵师和美军第一装甲师将可能不再留在德国,其空缺将改由人数较少的、两个轻装旅替换。今后,美军将可能不再在西欧部署重型坦克师,取而代之的是装备有轻型装甲武装的高速机动部队和空降兵。驻德美军的总数将从目前的7万人减至最多不过一万人。

  中亚地区:借反恐怖之名大极力扩张。中亚地区是连接亚欧的战略走廊,又是潜在能源基地,也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主战场。“911”事件后,美军在战败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借机在这一地区的不少国家占据了许多基地。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汗阿巴德空军基地、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塔吉克斯坦的杜尚别和库利亚布,都取得了军事落脚点。另外,美军目前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都还有大量驻军。美国在这二国的驻军是否撤走以及什么时候撤走还是未知数。

  几点看法:

  第一,形成了对美国担心的二个大国的包围态势。遏制潜在对手一直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部署又是遏制潜在对手向外扩张的重要手段。对俄罗斯来说,继北约东扩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后,美军又在中东欧的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和保加利亚,以及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和巴斯坦坦驻军后,在欧洲的战略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特别是控制着宗谷、津轻和对马3个重要海峡的东北亚司令部成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俄罗斯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对中国来说,美军已在太平洋地区的日本、韩国、关岛及菲律宾等地形成了基地网络,限制着中国军队在自己“大门口”的影响力。如果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驻军长期驻扎下来,又将在中国的“背后”坦上一颗“定时炸弹”,必将恶化我民族统一的安全环境,助长民族分裂势力的气焰。

  第二,美军全球战略灵活性增大。在美军撤出的地区,驻在国将担负更大的安全责任,从而减少了美军面临的战备压力,增加了训练时间。如驻扎在韩国的美陆军部队是美韩互相保护条约规定的承担保护韩国义务的部队,只能在韩军采取军事行动。特别是驻扎在汉城和非军事区之间的第二步兵师必须时刻准备着保卫韩国,战备压力极大,也不能在其它地方发生冲突时提供支援。美军调往南部地区由韩军接管非军事区的防务后,美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同时,调整部署但并不放弃这些地区的基地使用权,美军还可以在必要时进驻这里。另外,调整后,美军将在部分地区派驻少量部队,对基地进行维护。一旦战争爆发,这些前沿基地可用作向其它地区进攻的跳板。另外,新的部署到位后,美军力量在全球的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大多数潜在冲突地区。一旦战争爆发,美军可以立即从周边地区抽调大量部队,迅速形成战斗力。(闻新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