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67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型号总设计师陈骊醒。(航空报图片)
#gallery31709 .nph_photo_view{ height:400px;} #gallery31709 .nph_stream, #gallery31709 .nph_search{ height:600px;} .nph_photo_desc h2{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 .nph_set_cur{ float:left;} .nph_icon_pset{ margin:0 6px 0 0;} .nwb-fw{ background:none; line-height:21px;} .nph_set_forward em{width:18px;height:18px;background:url("http://static.t.126.net/frontend/project/plugin/image/LOGO16.png") no-repeat scroll left 2px transparent;_background:none;_filter


- 新闻图片中心 |
- 查看图集|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3-02-07/t_8N4J1V2I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3-02-07/t_8N4J1UUO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3-02-07/t_8N4J1UPV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3-02-07/t_8N4J1ULR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3-02-07/t_8N4J1UHL4T8E0001.jpg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1/2013-02-07/t_8N4J1UCP4T8E0001.jpg

成就鹰的飞翔――记中航工业一飞院副院长陈骊醒
2012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某型机直插云霄,在万里无云的蓝天划出了完美轨迹,也将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载入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册。
作为型号总设计师的陈骊醒,看着这型短期内成功突破包括电传飞控系统、加装某装置、挂载超大型外挂物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具有优越性能的战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正是这份对飞机的痴爱,鞭策着他在型号飞跃的道路不断前行。
率领团队,攻坚不止
要在很短时间获得功能提升,有效增强飞机作战效能和使用安全性,难度非同一般。陈骊醒在型号研制中始终强调“V型设计”理念,即从顶层设计开始不断进行顶层验证,然后逐期验证逐期综合,形成产品再回归验证,以此掌控全局,并实现研制工作的高效推进。
同时,作为总设计师,陈骊醒始终不忘科研活动的规范和质量。在科研调度会上,一旦出现难以解决的困局,他总是先问,程序是如何规定的?是流程有漏洞还是责任人不作为?如果程序规定有漏洞或者不清晰,及时修订程序,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他认为“欲速则不达!只有质量工作把住关,工作才不会反复;只有确保工作不反复,进度才有保证。”
首次由二代机的机械操纵跨越式地升级到三代机的全权限全数字电传飞控,对于平均年龄仅有30来岁的研制队伍而言,挑战颇大。对此,唐长红院士评价:“如果能够按期首飞,我们将在全世界创造一个纪录,还没有哪型电传飞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首飞。”
陈骊醒要求团队在研制之初将“建队伍、做计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亲自牵头规划出常规工作和关键技术攻关专题。用他的话说,“既要避免将苍蝇当老虎打浪费时间,又要避免将老虎当苍蝇打造成技术风险。”得益于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电传飞控研制虽然也有一段摸索的过程,但在方向上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所有的地面仿真试验和半物理试验得出的曲线和理论计算的曲线,吻合度都很高,而且,经过首飞,控制率设计也得到了飞行员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