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专家号被加价卖,医院到底冤不冤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401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假如医院借公共医疗资源牟利确系实情,就涉嫌违法。既要退还不法所得,更要追究主管者的法律责任

《深圳商报》曝光的“在市卫人委预约挂号平台上‘一号难求’,花钱在商业网站上却‘随便挂’”一事, 昨日得到涉事医院负责人的回应。院方声称对此事并不知情,加价属于“公司单方面行为”,并承诺“立即整改”。

事件刚被抛入公众视野,医院方面并没有以诚恳的态度认真对待各方质疑,自查自纠,尽快给出一个调查结果,给公众一个交代,而是忙着出来大呼冤枉,这样的姿态令人失望。医院作为涉事方,当然有为自身辩护的权利,其到底“冤屈”与否,也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调查澄清。但这样一起事件,却非一句“冤枉”所能化解。

据网友粗略估算,按照网站上预约每个专家号多交100元计算,如果假定一所公立医院有10位专家,一个专家每天接诊30位病人,该医院和网站一年就可藉此获利上千万元。网友的估算当然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做出的,不能作为研判事件的确凿依据,但借由这样的估算,却可窥见事件的严重性。

出了这么大的事,医院竟称“不知情”,这样的回应显然无法说服公众。几家公立医院的负责人既然承认自己与商业网站“医护网”存在合作关系, 等于把一部分挂号服务“外包”给了网站,而自己作为发包单位和责任方,负有监督项目正规运作的责任,须定期检查维护网上系统的运转,如果网站出现违规收费的“动作”,作为项目参与者的医院,发现问题怎会滞后于一般民众?医院如此强撑着这样的说辞,难道果如网友所推测,有“囤号加价”的情况存在?其背后又是否存在某些见不得光的利益纠葛?

假如医院借公共医疗资源牟利确系实情,就涉嫌违法。既要退还不法所得,更要追究主管者的法律责任。而眼下医院先是喊冤,而后以“整改”的承诺回应舆论质疑,态度貌似积极,却更像是避重就轻,玩了一个“障眼法”——这样的回应,公众当然不会答应。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