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财长在北京吃饺子

ottawa_it_blue_collar

Go Loonie Go
VIP
注册
2010-09-17
消息
16,668
荣誉分数
2,019
声望点数
273
所在地
村里
一行人花109元。这不是TMD赤裸裸和平演变,挑拔党群,干群关系吗?
让我党公仆以后吃什么?:D
 
美国佬最坏了,明明有政府补贴,自己不舍得用,就这么恶心中国公务员:D
 
为什么老美到中国能吃到109人民币的饺子? 不是说现在物价上涨,动不动就要吃几万几万的吗?

比如这个帖子

一点不夸张,去年去中国探望岳父岳母,第一顿饭大舅哥和几个亲戚就花掉23000多人民币。12天,吃喝拉撒还没有去那种高档的地方,花了就20000加币。(还没算买衣服-----,)他们的房子装修比我这还先进,高档。惨---
 
为什么老美到中国能吃到109人民币的饺子? 不是说现在物价上涨,动不动就要吃几万几万的吗?

比如这个帖子
那是公款消费,掏自己钱包的哪有这么干的。
我在上海,亲戚朋友请我吃饭的最高水准就是200元一位的海鲜自助,还是中午时候,不过绝对自费倒是真的。
 
为什么老美到中国能吃到109人民币的饺子? 不是说现在物价上涨,动不动就要吃几万几万的吗?

比如这个帖子

靠,真几万啊。:D
小馆子老板不发大财了。
 
美国人是真穷啦。

财长省点钱回美国花。
 
上次骆家辉背双肩包坐飞机,带拜登吃小馆子被环球时报痛批。:D
找到了!爱看混球时报讲歪理 :D:D:D:D

社评:希望骆家辉好好做“驻华大使”

2011-09-22 08:21 环球时报


  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受到的关注,大大超过一个大使本应扮演的舆论角色。除了他对中美贸易和两国其他关系的一些态度,他个人“生活秀”激起的议论更热烈也更刺激。他乘飞机坐经济舱,身边没有大量随从,以及背双肩包、自己用优惠券买咖啡的“平民形象”,得到部分中国媒体的追捧和称赞。


  美国副总统拜登不久前花79元人民币在北京吃小吃,引起的关注非常类似。尽管这些“平民化的表现”决非像它们看上去的那样随性、简单,但中国舆论围绕他们的热议并没有兴趣触及它们背后的那些东西,舆论对官员们平民化作风的期待通过这些议论一览无余。


  如果说骆家辉们的“朴素行为”偶然被中国媒体捕捉到,他们的表现和媒体的议论都保持“纯天然”色彩,事情的有益度或许会更高些。但在骆家辉身边逐渐形成类似“狗仔队”的报道网络,他每一个行为都被媒体包装成美国官场“廉洁的细节”,事情就变味了。由于做报道的人国际知识匮乏,对看到的现象平添个人想象,一定要把骆家辉树成中国官员行为的“镜子”,一些报道的变形和失真无可避免。


  骆家辉身为大使,在中国本来就不该有太多警卫。拜登在北京街头吃碗面条的安保代价,比他在钓鱼台国宾馆里享用美食要昂贵得多。中国所有驻外大使赴任时都不会有大批随从,世界所有拜登一级的出访者都会很乐意在出访地有走进民间小食店的机会。把这些通通上升为美国政治的“廉洁”,这只能说是做这些评论的舆论环境是扭曲的。


  中国官场的官僚作风确实是严重的,一些官员喜欢前呼后拥也是事实,这为一些评论者针对骆家辉们牵强附会找材料,社会对这些评论囫囵吞枣,从而形成“骆家辉热”创造了条件。骆家辉带着家人到北京胡同里逛街,如此轻松的个人休闲都会大受赞扬,这的确挺夸张的。真实情况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不知有多少高官希望有和他一样的“北京胡同游”。


  除了中国舆论自身的问题,从骆家辉一方来说,他应有意避免自己成为中国舆论的这面“镜子”。实际上他有意无意地做了配合,或者出于他个人的偏好,或者出于美国驻华使馆“新的使命”,他似乎很享受自己在中国舆论中的“廉洁秀”,尽管他最清楚,他并没有中国互联网上宣传的那么“朴素”。


  美国驻华大使应致力于发展中美两国的关系,消除彼此的误解,而不是到中国舆论的内部纠结中积极扮演什么角色,以巧妙的方式干预中国舆论,增加中美之间新的误解和怀疑。当美国大使成为中国舆论的“政治明星”时,他自己不强化它,或者做一些“去明星化”的努力,在外交上是恰当的。


  中国积极炒作骆家辉“廉洁秀”的媒体也应当自重。批评中国官场的腐败和官僚主义尽可以找其他的场合和角度,过度美化一个外国驻华大使,尤其是当他在中国的使命“十分复杂”时,是非常不恰当的。中国媒体需要有以平常心看待骆家辉们私生活的大气和理性。


  希望骆家辉好好做美国的驻中国大使,也希望中国的一些媒体,不要把他的身份搞错了。▲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没读过。只读过《环球邮报》。

您老装傻是吧,您老以前看到的焦点新闻,基本都是混球时报的。
 
您老装傻是吧,您老以前看到的焦点新闻,基本都是混球时报的。

那个《环球邮报》,还真没有看过。不傻。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