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离开陕北的纪彦峰现在北京打拼。2012年底,即将回家过年的纪彦峰站在北京的风雪里,想念陕北的冬天。图商华鸽

纪彦峰全家在窑洞前的合影。当村庄里的人们离开后,老家的窑洞也将面临被废弃的命运。图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我们村是怎么没的”
[内容简要]:过去几十年,和许多农民一样,纪彦峰和家人把离开农村当作成功的重要标志。他们成功了,可在纪彦峰的诗《我们村是怎么没的》里,那成功还有另一面。
中国周刊:中国周刊记者柯实北京报道
大哥出门去干建筑,嫂子给工地做饭
孩子在市里上学
二哥考大学去了北京,二嫂是山东的
妹妹嫁给了粉刷工,住在了县城
后来,爷爷死了,埋了爷爷。
52只羊,卖了!1头牛,卖了!
葬礼上把1头猪杀了。吃了!
牛圈羊圈都塌了。地没人种,荒了!
再后来,奶奶也死了,埋了奶奶。
葬礼上把鸡都杀了,鸡蛋,吃了!鸡窝塌了。
大黄狗,送人!大狸猫,去流浪了。
大哥在市里,给孩子攒大学学费
妹妹和妹夫筹措买房首付
二哥的小孩需要人照看,父亲退休后
父母一起去北京带小孩,父亲在小区口摆地摊。
土豆卖了!黄豆卖了!玉米卖了!
谷子碾成米,卖了!向日葵榨成油,卖了!
被褥衣服,运到北京!锅碗瓢盆家具,送人!
一场雨后,院子里长出荒草。
菜地的篱笆,倒了。窗户纸让大风刮干净了。
有一场雨后,山洪水冲进烟囱,冲垮了灶台。
爷爷奶奶的坟头,荒草一茬接一茬疯长。
偌大的山,山下偌大的村庄,
只剩下两孔窑洞,像两只深陷的眼睛
黑洞洞地盯着村口。
只剩下村口弯曲坎坷的路,蜿蜒向远方
一
三十年了,纪彦峰一直在迁徙。他一直希望找到的安稳,总是会弃他而去,如同他“抛弃”家乡。
2005年冬天,爷爷去世了,家里的东西包括牛羊一类的大牲口全都变卖了,只给唯一还生活在村里的奶奶留下了一个200平米的小菜园,20多只鸡和一头猪。这一年,家里的耕地早就荒了。
没过几年,家里人再次变卖了家产——80多岁的奶奶一个人住在村里,这让家里所有人都不放心,奶奶被接到了延安市,住在二爸(二叔)家里。奶奶离开家的那天,鸡和猪被端上了饭桌,破家具劈成了柴。
最开始,纪彦峰对家的概念没那么强烈。他从小就不断地挪窝,由于父亲是小学老师,频繁的工作调动,使得纪彦峰上了四所小学,村里、镇上、乡里,每一次,都是住在学校给父亲安排的临时住所里。初中住了两年校后,父母终于在镇上里安了家。一年后,纪彦峰去了子长县城读高中,从这时起,家就变成了一个回去探望的地方。
再后来,爱好文学的纪彦峰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读中文系。家里并不富裕,虽然他很想成为大学老师,但身为长子,他不可能继续读研读博。毕业后去找一份赚钱的工作,是他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于是他抓住了一个校园招聘的机会,来到山东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几年下来,有了一定积蓄,在淄博市贷款买了一套房子。2007年底,他搬进了这套房子,结了婚。
2010年,公司在北京找了个项目,纪彦峰被调到了北京,他想在北京扎下根来。他已经过了30岁,也到了要孩子的时候了。
去年,他买下了自己所在房产公司在郊区开发的楼盘,付了首付。春节之后,纪彦峰回了一趟山东,出租了那套已经没人居住的公寓,变卖房子里几乎所有东西,只有几百册书,封存在地下室里。
这是他经历的第三次变卖家当了,只是这一次,不是在陕北农村老家,而是城市里。虽然不用卖粮食,不用杀猪,但同样的场景让纪彦峰感觉空落落的,“结婚在那里结的,生活很安稳了,当时体重已经长到140多斤了。”
纪彦峰略显清瘦,他一直保持着一天两顿饭的习惯,现在让他吃早饭依然很不适应。
“我为什么对家这么在意……我真的没有家”,纪彦峰念叨着。
“现在国外、港澳台,大城市基本咱也都去过,但现在做梦还是小时候爬过的那个山啊,小时候放牛放驴去过的地方,山山水水,全是老家。山东呆了六七年,从来没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