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争鸣美声流行 政坛双核各擅胜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多维新闻】经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定选举议程后,在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名列前两位的习近平与李克强分别就任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备受关注的"习李体制"正式定型。继习近平在去年与中外记者见面后,李克强也于3月17日完成了首秀。习李体制的"双核"也通过这些正式露面广为外界所知。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在这些公共场合的表现被媒体的聚光灯传播和放大后,其表情、动作、谈话等均得到了各方强烈关注,并纷纷予以解读分析。有观点指出,如果从声乐角度来说,习近平的外在表现与美声唱法比较符合,而李克强更像是在唱流行歌曲,当然此中午高下之分,二人各擅胜场。除此之外,从心理学角度也能够以此为切入口得出一些性格、经历、政治环境方面的信息。

习唱美声 李唱流行歌曲

北京时间3月17日,新任总理李克强在例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展示了自己未来五年的施政思路、政治决心和具体规划。在后续跟进的媒体报道和民间舆论中,李克强的手势动作和语言表达方式都成为了重要议题,中国国内媒体尤其是官媒给予了十分积极的评价。有新闻称,李克强开场白十分简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记者提问,体现的是自信与开放。其说话语速中等,大白话多,延续了一贯的实在、贴近风格,又不失专业性。有在场记者甚至在提问中指出,李克强讲话过程中,双手打手势超过30次,手势越大,就越有自信、活力。

在李克强正式担任总理职务四个月前,习近平已经成为了中共总书记兼军委主席,而且已在公开场合频繁露面。尤其是在去年11月15日习近平发表10分钟"就职演说"后,媒体和舆论好评如潮,纷纷为其贴上务实、亲民、质朴等的标签。在之后习近平发表的一系列讲话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了习近平的语言风格,质朴亲民、雄浑有力、字正腔圆。

有熟知声乐的人士通过观察习李二人在镜头前的表现指出,习近平讲话类似美声,而李克强的讲话仿佛是在唱流行歌曲。美声唱法发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是一种相对比较高雅的声乐追求,其要求也较高。美声唱法要求歌者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使半分力量,采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其特征有:语音质朴、吐字清楚、声音连贯,富有穿透力等。其中男声一般音调较高,讲求气势。流行音乐则形态丰富、风格多样,无固定模式,是一种追求市场化、商品化和大众化音乐。习近平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显得比较正式、庄重、有力,与美声唱法比较类似;而李克强则更通俗自然、平民化和大众化,与流行歌曲的定义十分相像。

有观点认为,将国家领导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音乐相结合,是一种无意义的主观联想。人的性格和心理与外在表现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并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根据近现代已成显学的心理学观点,尤其是行为心理学及其基础上的心理语言学认为,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就是不断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反复强化而形成的语言习惯,进而形成一定的语言行为。因此,结合习近平和李克强二人的语言行为以及各自的经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而由这些特征实际上也能对中国未来的国家建设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习李唱法水到渠成


根据心理学基本观点,人的知觉、认识、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以及与其外在环境如家庭、经历、社会地位等许多方面都有相互的联系。而且,人的性格与外在行为方式正是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一定的模式。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与中国官员竞相把子女送往西方哈佛等大学接受教育等做法,都有意或无意地基于这种理论基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