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3月21日《时事开讲》播出:“郑浩: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以下为文字实录:

蒋晓峰:新当选为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闭幕仪式上有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讲话当中他多次提到了“中国梦”的实现,有评论认为,这个中国梦的提出应该说是现在获得了中国广大社会阶层的一个高度的认同,同时也成为了习李时代的一个政治标签,也成为了一个中国最好的民族动员令。究竟怎么样来看待这个“中国梦”,我们请时事评论员郑浩先生来帮我们做一个梦的解析。

郑先生,其实提到“中国梦”的话,给人感觉也是一个很宏大、很宽泛的概念,那么根据您的理解,“中国梦”和“美国梦”又有什么不同,“中国梦”究竟会落实到中国这个民族上,还是说落实到每一个中国人个体的身上呢?

郑浩: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在上一节讲到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是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了老百姓的福祉而工作。也就是说在新一届的政府里面,我们能够深深的体验到现在的这种大政方针,它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人性化,就是更加人性化了。所谓更加人性化就是所有的一些政策,一些方针,基本上我们一听就明白,老百姓一听就知道到底说的是什么。

蒋晓峰:有血有肉的很直白的这种。

郑浩:有血有肉,非常的直白,开诚布公,非常坦诚的告诉老百姓,我们现在有什么困难,我们现在要怎么去做,我们怎么样去淌改革这样一个深水区,所有的这些都非常的坦诚,非常的公开。因此让我们感觉到,就是如果你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听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的回答问题的那番讲话的话,你会深深的感到这一届政府他们是以人为本的,是突出了人性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说新一届政府一切工作从人出发,而最后的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为了老百姓,为了人。

“中国梦”在十二届人大一次闭幕会上,习近平主席了发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并不长,如果我们来看的话,一共就是23分45五秒左右。但是在这个讲话里面九次提到了“中国梦”,我必须说“中国梦”这个词不是在这次的讲话当中首次提出来的,在过去的时候习近平就已经提出来“中国梦”,而且舆论界当时就非常热烈讨论到底什么是“中国梦”,有不同的一些解读。

在这次的重要的讲话上,习近平首次公开的全面的阐释了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和每个中国公民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如何来实现“中国梦”,有哪些途径,要坚持怎样的精神,凝聚怎样的力量,讲的非常的全面,非常的直白。所以你一听感觉到是一种非常鼓舞人心的一个讲话,确实如此,我在现场我确实感到非常的震惊。

因为我很少听到如此的接地气的,如此能够打动人心的这样一个没有政治口号,没有政治上的一些空洞的言词的这样一个讲话。而且我做了一个大概的比较,如果你听过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讲的话,你会觉得那样一个演讲确实能够鼓舞人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太直白了,用了很多老百姓的一些耳熟能详的一些实例,而且他大量的那种,在写作上的那种编排,无论是语气上,无论是排比句的应用,形容词的应用,都非常的让人感到有种激动人心的那样一种感觉。

蒋晓峰:他们的表述也是用老百姓所感所想,能够连接上的。

郑浩:一听就能够打动你的心,那么这次习近平的讲话确实写的也非常的好,他在表述上,他的那些言词的那种铺排,语言上的那种描述,也非常的能够打动人心,我们知道“中国梦”刚才我说过他不是这次会上提出来的,以前就有过,但是这次却是非常详细的来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中国梦”,最重要的是他把“中国梦”和每一个中国的人的梦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如果你想实现中国梦想的话,首先你也要实现你自己的理想,只要你生活在中国,只要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就有机会人生出彩,你就有机会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你就有机会能够成功。

所以他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紧密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起来了,这个让我一听我为之一震,因为过去的话,很少提个人奋斗。

蒋晓峰:个人英雄主义会受到批判的。

郑浩:那是在过去,对,确实如此。个人英雄主义或者是突出个人,或者是我说过的在60年代、70年代文革的时候,人性化的这种东西,人性论那是要遭批判的,但是这次完全不同。

另外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次他不仅是谈到了“中国梦”,一切从“中国梦”开始,而且谈到了一些路径,如何来实现“中国梦,道路,要坚持中国的道路,这是最重要的,就是说要坚持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去是没有人实践过的,应该说它仍然是在实践当中。因此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说句实话,风险也是蛮大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做过,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现成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有的都是一些失败的经验。

有很多的国家,90年代都垮掉了,实行的是一党专政,或者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但是因为他们各种原因,最后是导致了失败,中国现在要走这条道路,过去没有人走过,其实也是充满了风险,充满了挑战,李克强,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了深水区,大家必须要淌这个水。这样的话,中国人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走这条道路,而且大家别忘了,在经过了34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现在实践证明这条路恐怕是走的通的。尽管国内我们也知道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理论界,对当前中国的发展道路还是有很多的争论,而且这个观点是泾渭分明,针锋相对。

但是不管怎么样,30多年的改革开放,至少告诉我们这条路恐怕是走得通的,我说的恐怕是走得通的,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只要我们去不懈的进行这种改革开放的话,那么这条道路的话有可能就走得通。中国有一句老话,人间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你看也是要由人来走。所以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最根本的一个前提条件。

另外习近平也讲到,要有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比如说我们吃苦耐劳、以人为善、崇尚真理、热爱和平、礼尚往来,所有的这些都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除了中国传统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外,我们还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所谓与时俱进的精神就是我们要改革开放,我们要往前走,那么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精神。

比方我们说航天员有航天精神,奥运会的运动员有奥运的精神,专家有专家的精神,农民工有农民工的精神,只要大家跟着时代往前走,汇聚成一种中国精神的话,民族精神、传统精神,加上我们与时俱进的这种中国精神的话,那么中国梦也是可以实现的。

除了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之外,当然习近平他也讲到中国的力量,所有的人,都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而去工作,每一个人的梦想是和中国人紧密相连的,刚才我也讲过。所以说,你听了这样一个讲话的话,你会感觉到中国梦他远远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不可触及的,望尘莫及的一种梦想,而是确实和每个人的利益,每个人的梦想是紧密相连的。这个在很大的程度上,和每个人所有说的美国人的梦,美国梦也是有相似的地方,这也正是我所说的,在中国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里面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而这个变化是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只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紧密的适应,那么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才能有一个长足的进展。

蒋晓峰:的确,我刚开始听到中国梦的时候,我自己也怀疑了一下,究竟是说I have a dream,还是We have a dream,但其实并不矛盾,就是每一个人都说I have a dream,等于说中国这个国家或者作为一个民族有自己的一个中国梦。

郑浩: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