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9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原标题:治“中国式过马路”应避免“运动式执法” 建长效机制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22日电(记者韦慧)相比于各地软手段解不了老难题的“软弱”执法,浙江3月以来的“重拳”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无疑是一种进步。面对着执法过程中遭遇群众对罚款不服等争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完善惩罚制度及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长效机制,避免“运动式执法”。
据统计,2012年1至10月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700多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导致事故造成2万余人死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浙江整治行动的最初20天,共处罚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两类行为分别达到8283起和1622起。
危险性以及行人无意识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头痛的难题。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缺乏、老百姓的不理解往往造成治理的阻力。这次浙江“重拳”整治行动无疑是给各地率先做示范。
按规定,行人闯红灯以及不走“斑马线”会被处以5到20元的罚款。虽然浙江的整治行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过马路”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人质疑它的可持续性,“中国式过马路”难道都是行人故意犯的错?面对庞大的被整治对象,政府能否有足够的人力去运行?又能否坚持下去?
在整治的背后,记者发现确实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记者在杭州保俶路和体育场路的交叉口发现,一“斑马线”的红绿灯始终快过行人的脚步。当绿灯亮起时,记者以小跑的速度过马路,刚跑到三分之二的路程,绿灯立马变成红灯,速度之快难怪让不少人选择“抢先一步”。
“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既有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有待提高,对违章行为的管理和查处力度不够,还有行人“法不责众”的心理等。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开展整治行动以前应做足准备,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透彻,解决好问题发生的客观限制,这样才能减少争议点,在基本合理的交通环境中,使对行人合法行为的引导发挥最大效应。
虽然浙江此次集中整治只有10个月,但是,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机制应该常态化、规范化,走出“运动式执法”易导致问题“死灰复燃”的怪圈。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引导行人的规范行为。也希望更多的城市能一起探讨城市治理的良方,而不是在观望中“软执法”。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22日电(记者韦慧)相比于各地软手段解不了老难题的“软弱”执法,浙江3月以来的“重拳”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无疑是一种进步。面对着执法过程中遭遇群众对罚款不服等争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完善惩罚制度及提高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长效机制,避免“运动式执法”。
据统计,2012年1至10月份,因闯红灯肇事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700多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志线肇事导致事故造成2万余人死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浙江整治行动的最初20天,共处罚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两类行为分别达到8283起和1622起。
危险性以及行人无意识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政府管理部门头痛的难题。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缺乏、老百姓的不理解往往造成治理的阻力。这次浙江“重拳”整治行动无疑是给各地率先做示范。
按规定,行人闯红灯以及不走“斑马线”会被处以5到20元的罚款。虽然浙江的整治行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式过马路”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人质疑它的可持续性,“中国式过马路”难道都是行人故意犯的错?面对庞大的被整治对象,政府能否有足够的人力去运行?又能否坚持下去?
在整治的背后,记者发现确实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记者在杭州保俶路和体育场路的交叉口发现,一“斑马线”的红绿灯始终快过行人的脚步。当绿灯亮起时,记者以小跑的速度过马路,刚跑到三分之二的路程,绿灯立马变成红灯,速度之快难怪让不少人选择“抢先一步”。
“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既有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有待提高,对违章行为的管理和查处力度不够,还有行人“法不责众”的心理等。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开展整治行动以前应做足准备,对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透彻,解决好问题发生的客观限制,这样才能减少争议点,在基本合理的交通环境中,使对行人合法行为的引导发挥最大效应。
虽然浙江此次集中整治只有10个月,但是,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的机制应该常态化、规范化,走出“运动式执法”易导致问题“死灰复燃”的怪圈。处罚不是目的,关键是引导行人的规范行为。也希望更多的城市能一起探讨城市治理的良方,而不是在观望中“软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