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新掌门“试刃” 新版油价方案出炉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0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多维新闻】3月26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降低内地成品油价格。其实,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前掌门张平在离任前已透露将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但新方案还是等到徐绍史履新10天后才出炉。随着徐绍史今次"试刃","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朝着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rimg.php



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通知解释了今次油价调整的原因说,"截至3月26日,挂靠国际市场三种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下跌超过4%,按机制规定,相应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在26日当天,发改委还印发了进一步完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决定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取消调价幅度限制,调整挂靠油种。这意味着,2008年11月确立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在3月27日零时起这次油价下调之后,已成为历史。

对于此次新油价机制说,国家发改委3月27日评价称,"成品油调价频率加快,调价时间节点透明度增强,国内油价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尽可能避免经营者无风险套利行为,大大遏制市场投机,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向市场化方向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通知,新版油价机制是对此前方案的改革: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油价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新机制同时要求做好补贴等工作。

经统计发现,1998年以前,内地成品油价格由国家确定,往往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价格不变。1998年开始,油价形成机制开始了市场化之路,其后经历多次改革。2013年3月前的机制是在2008年11月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时确立,4年多来共进行10降15升共25次调整。

发改委网站的新闻稿虽然积极评价了2008年11月确立的油价机制,但同时指出,该"机制运行中也存在调价边界条件较高、调价周期较长,价格信号难以灵敏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容易产生投机套利行为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跟不上国际油价变化等问题也使得这一油价形成机制以及国家发改委备受指责。因调整油价与飞机出事或者地震的日期经常出现巧合,内地互联网上出现很多段子调侃发改委,如"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在现代战争中不首先使用发改委"等。

今年3月6日,时任发改委主任张平对此回应说,"成品油的消费涉及到千家万户,涨价的时候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大家有批评的意见,这方面社会上也有很多的反映,包括编了很多的段子,许多朋友都说给我听。说国家发改委一调油价,航空公司就要出事。前两天调油价是发生了地震,把这些都联系起来。"


在发布会上即将离任的张平还透露,国家发改委当时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计划缩短调价周期,同时取消4%的调价幅度,"不管达没达到4%,我们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使油价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