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醒世歌

fresh air

新手上路
注册
2011-11-21
消息
197
荣誉分数
15
声望点数
28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谗曲贪嗔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生命的时间


说是在神造下人之后,因为起初人的本性很善良,为人行事都很仁义厚道,所以时间之神便定下,这些善良的生命的寿命为一千年。人人敬天知命,都很感激时间之神的慷慨,每逢节日便礼敬天地神明,凡事都要听一听,看一看上天的旨意。
3_100907102212_1.jpg
说是在神造下人之后,因为起初人的本性很善良,为人行事都很仁义厚道,所以时间之神便定下,这些善良的生命的寿命为一千年。人人敬天知命,都很感激时间之神的慷慨,每逢节日便礼敬天地神明,凡事都要听一听,看一看上天的旨意。所以尽管那时形成文字的书籍很少,但人们的生活都如世外桃源一般丰富充盈,甚至很多人有能力穿越天上人间,遨游仙山洞府,周游列国,环游世界。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科幻故事。

但渐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远离神的嘱托和叮咛,道德便开始一日千里的滑落,人的思想观念变的越来越复杂,心灵境界也改变的越来越狭小。于是时间之神,便挥手把人类的寿命限制在100年之内。原本时间之神想惩戒人类,一定要珍惜现有的生命时间,不能再这样无度的荒废在勾心斗角,彼此伤害上,而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修心养性上,才是做人的正道。但陷入迷途中的人,被名利情死死缠绕围困的生命,丝毫感受不到神的良苦用心。

看着疯狂追求金钱,权势地位的生命,在无知中无度的伤害着自己和别人,时间之神便彻底放弃了人类,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从此,人类的寿命,从刚一出生到天年,就再也没有了固定的规律,有的刚一生下来,就已经停止了呼吸,有的年纪轻轻的就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极少极少的人才能安享这一百年的生命时间。

当人有了严重的疾病,生命眼看就要逝去时,他们祈祷着:渴望时间之神能够再给他们一些生命的时间。时间之神看到他们凄楚的模样,内心很不忍,于是便显现在他们的面前,仁慈的说:我可以给你一百年的生命时间,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个病人露出贪婪的眼光说:如果还有时间,我会用来努力的赚钱,要尽情的享乐。有的说:我想得到更多的权益,尽情的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有的说:我那娇妻实在令人爱怜不舍,我不能这么早就离开她。时间之神看到人陷在追求名利情的愚见中,即使到在临死之前,都无法改变,于是神便离开了这些人。

时间之神来到另一个危重的老人面前,说:你想要多少时间,用来做什么?老人和善的说:人们过往的桥被大水冲坏了,我想为村民修补这座桥,方便大家。所以,请您赐我能修补好这座桥的时间。我一生相信,人生在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所以在临死之前,还是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时间之神感动了,赐给了老人一千年健康的生命时间,希望老人的善心善举能够教化一方。并且在一千年后,老人带着众多善良的人进入了天国。

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在珍惜的同时,要能够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心灵境界,能够力所能及的助人行善,才是获的生命时间的真正意义。
 
像鸟和野花一样生活


3_100804143200_1.jpg

大家好像都在抱怨自己多么忙碌,多么劳累,我们把许多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交往上,极少把时间用在父母、妻子、儿女和自己身上。我们常常把自己忙得找不到自己。
 
我们忘记了生命自身的美丽和神奇,忘记了生命可以像飞鸟和野花一样自由自在,忘记了我们可以停下匆匆的脚步去欣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苏东坡去游览松风亭,一路行来疲惫不堪时,望望目的地还远远在前面,累得要命的他想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啊。正发愁间,念头一转:“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这突然的顿悟,是智慧灵光的闪耀。其实,只要愿意,人生随处不雅致。很多时候,我们为自己的心所累。
 
当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凝视屋顶上栖息着的一对鸽子,冬日的寒意和心头的凄凉会悄然融化。邻家的小花猫跑进院子里来了,和花园里的蝴蝶扑打逗趣,会悠然消解酷夏的炎热和心间的郁闷。
 
在名利中穿行的芸芸众生,让生命的节拍慢下来,给心情放一个假,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需要一种豁达、率真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要经过一番历练,一如凤凰涅?之后才能达到。
 
真希望自己是一棵树,一朵花,一只飞鸟,自由而舒展地生活。
 
济公训辞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可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寿自护生爱物增――杀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佛教的生活态度


和人闲谈的时候,只要谈到佛教的话题,对方就会问,为什么会信佛?经常到庙里去吗?


信佛是因为觉得佛所讲述的道理很可信,至于寺庙倒是很少去,因为信佛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生活态度,与是否去寺庙无关。


佛教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我认为,佛教所倡导的生活态度有如下几个方面:


1、慈悲


慈悲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在平等的视角下真诚的关切,佛说:众生平等,又说,六道众生皆眷属,如能真正领会其精神,这平等已深蕴心间了。


2、知足


世间一切均由因缘和合所产生,生灭变异,虚伪无住,追之逐之,焚心以火,黯然伤神者,心无餍[yàn]足也。知足之足,长足也。


3、惜福


福报者,夙世善行所感召之业报,众生辗转轮回,不由自主,行善不易,善业难成,为恶不难,罪业易就,善业好销,恶业易积,佛法者,无福者难闻,罪重者不近,成就佛道,敢不惜福乎?


4、感恩


天地之间,恩人无数,知恩报恩,亦是修持。


5、随缘


来去随缘,得失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而自在正是佛教所追求的呀!
 
看破,放下,觉悟

俗云:「无事天地宽, 有事天地窄。」这句话是说,如果心中无事,到处都可以自由自在;倘若有事,怎么钻都很难钻出一个名堂来,顿觉天地之大,似无有容身之处。


  学佛修行就是教我们不论遇到多少事情,或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永远要做自己「心」的主宰。倘是个凡夫俗子,平常对每件事都漠不关心,心中空荡荡的,无事当然天地宽。一旦至亲的人发生了问题,不知如何去处理,到处走投无路,顿时觉得天地竟是如此狭窄。此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态,只会教自己成为外物的奴役,根本无法做自己的主人。修行得道者、证悟者,不论何时都能保持心中自在、无挂碍,天地永远都是那么宽广,随缘游戏人间,这就是修行的好处。


  一个修行者,为什么宁可吃那么多苦、忍受那么多的苦行?当然不是毫无目的的折磨自己的身体,世上是不会有那么笨的人。那么一个修行者为什么愿意修苦行呢?总而言之,是一个修行者,心中必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相信修行得道、证道后,可以达到无挂无碍,自由自在的遨游天地,心中的天地自然是宽广无垠的。这才是我们修行者所追求的真正的目的。


  世上的每件事都是有因缘的,然而现代人因工作繁忙,生活紧张,对事的看法,总是立於主观的地位思考,从不认为有「因缘果报」。而什么是感恩的心,对人们而言,也一样是不懂。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上总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为他一个人而设、而存在,因此行为是恶狠狠的,眼睛长在头顶上。不只是对别人如此,甚至对至亲的父母也是相同。


  有一寡妇,丈夫早夭,她以教书赚钱抚养小儿,不但教育儿子长大成人,而且送他到国外留学。儿子完成学业后,留在国外上班、赚钱、买房子,也在国外娶老婆生子,建立美满家庭和辉煌的事业。


  寡妇得知儿子的成就与志愿,心中暗自窃喜,盘算著退休后,带著退休金前往美国与儿子媳妇一家人团圆。每天早晨可以到公园散步,也可以在家享受晚年含饴弄孙之乐。


  就在距离退休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她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告诉他什么时候她就要飞往美国和他们一家团聚。


  一想到养儿防老,想到亲戚朋友羡慕的眼光,又算算自己很快就要到美国养老,不觉心中喜悦阵阵。於是,她一面等待儿子的回音,一面把在台湾的产业、事务逐一处理。


  在她退休的前夕,她接到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信一打开,有一张支票掉落下来。她捡起来一看,是一张三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很奇怪,儿子从来不寄钱给她,而且自己就要到美国去了,怎么还寄支票来?莫非是要给她买机票用的。她心中炫起一阵喜悦,赶紧去读信。只见信上写到:「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还是决定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两万多元美金,现在我添了些,寄上一张三万元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嗦。」


  母亲读完信,老泪纵横,只觉得一生守寡,从此老年凄凉,如风中残烛,情何以堪!


  痛定思痛的她,忽然想通了。退休后,想到无事一身轻,於是拿著这张支票兑换成台币,为自己规划一趟环游世界之旅。在旅行中,她见到大地之美、看到各国不同的民情,於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信上写到,「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做是以前所写的信的补充文字好了。」


  「我接到了你寄来的支票,也用了这张支票上的钱规划了一次成功的世界之旅。在旅行中,我忽然觉悟。我非常的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放宽自己的胸襟,让我看到天地之大,大自然之美。」


  人要能看破人与人间聚散的因缘,才能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寡妇若执於儿子不肖,不能看开此段即将消逝的母子因缘,必然心中怒不可遏,一旦怒气难消,必因怒恨攻心而生病,病到后来死了,也只在当时留下一段人间不平事,几年后烟消云散,谁还会去凭吊这段往事,且早已在世人的善变下消失记忆,如此,这段往事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学佛修行就是教我们要像这位母亲懂得看破、放下与觉悟,不可遇事执著、烦恼,糊里糊涂轻易堕入六道轮回,这样我们学佛才有意义。


  以信心渡过洪水,以警觉渡过大海,以精力克服痛苦,以智慧净化自身。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名句中的人生: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在中国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的武氏祠堂中,存有一幅老子会见孔子的汉代画像,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则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老子和孔子都被列入了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榜。两位圣人的相遇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他们的会面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动人故事。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一语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原文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阨、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这是老子在孔子问礼于他之后送别孔子时所说的道别之语,此时,老子已成为得道的长者,孔子则是有为的后生。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长者对后生的谆谆告诫,饱含着深奥的睿智而且充满了善意:其一,告诫孔子注意祸从口出。那些聪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濒临死亡,就在于好议论别人;那些博学善辩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于好揭人恶端。其二,做儿女者,要做到心中只有父母而无自己,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只有君主而无自己。

姑且不论老子这段话中所隐藏的深意,仅是“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这句名言就足以使我们发人深省。送人以财只能解决人一时的温饱,送人以言则能使人受益一生。历史上曾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人世间的争名逐利,如同苍蝇逐血,即使生前叱吒风云,荣华富贵,死后却难免骂名千古。而做为一个文人的孔子,一生只是著述立说,教人向善,死后却能名垂青史,世世代代受人尊崇敬仰。从“仁人者送人以言”这句话中,我终于悟到了孔子为何千年之后仍然被人敬仰的原因。

人世间有许许多多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东西,然而没有智慧的人却永远看不到它的存在,因此才有许多愚顽不灵的人对他人的劝善良言不屑一顾。其实做人的道理远比一种技能或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老子的思想之所以很难被一般人所接受,是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反面。中华文化中因为有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加深了其广度与深度,同时也增强了其韧性与生命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