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波士顿惨案嫌犯动机令人疑惑

王婆出手卖瓜,自己卖马甲夸。 :D:D:D
 
2年一换班,换人正常,只是这次换了性别,学女人口气其实是技术活:D
这一个呢,文化素质比前任有差距,才上岗差距就爆出来了。文化素质非一日之功,补不上来的

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和我无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可能性很大的有 闲哥,萨拉丝姐,还有个原创里头的名人


学女人口气确实是技术活。
 
文章写得很好,:cool: 期待续集。:blowzy: 最好是重新再开一楼。

谬赞了,真的。请你把你紧锁的脑袋瓜打开一个逢,相信一次,这世界上的人不是都象你一样思维和行为的。


PS: 谬赞在这不是谦虚,是说你赞错人了。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庄上有一家大饭馆。据庄上的老人们说,从前这庄上只有几家小饭馆,最大的一家,东家姓蒋。蒋氏聚众斗殴,本想武力吞并村里所有的饭馆,却不料败给了一个赤手空拳的毛姓匹夫。毛氏靠龚氏起家,后与龚家联姻,开了一家硕大的餐馆,并打败了远近数家泼皮的合伙挑衅。之后对饭馆更是苦心经营,家底也就日渐殷实起来。

日子不知不觉之中过得飞快,如今餐馆掌门人已经是龚家第四代传人了。餐馆菜谱里的家常菜也从原来的几道变成了现在的上百道菜。凭心而论,这些菜,有做得好的,有做得孬的。一般人,无论穿长衫的还是穿短襟的,看法就是这样。闲下来的时候,村民们偶尔津津乐道餐馆的饭菜质量和价格,说什么的都有。唯有村中有一糠姓村民,表现得煞是殊异。多少年下来,就只听到他哭天呛地、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地咒骂饭馆的东家,对东家推出的任何新菜。他总是头一扭,看也不看便指天发誓般地说:“馊了!”,:D:D:D因此人送外号“糠馊了”。:cool::cool::D:D时间久了,村里人无聊时不免会拿他调侃,谁知,这“糠馊了”是地道的“人来疯”,只见他手舞足蹈、上窜下跳,把写满了“馊了!”的字条粘在树上、墙上,直贴得满街都是。每次贴完,小糠总是偷偷地躲到一边,偷眼观看村里人的反应,甚是滑稽。:D:D:D

其实这个“糠馊了”平时很抠门儿,他一天到晚游手好闲,要问什么是他最爱干的么?套句现今时髦点儿的话就叫“全职奶爸”。这竖子几年也难得品一道东家的菜,对那百来菜谱不可能有什么真的研究。可奇怪的是,这“糠馊了”竟然对每道菜都不屑。真有人问他个中缘由,“糠馊了”总是顾左右而言他。:D:D:D:D:D日子久了,他可能自己也觉得丢人,:D偶尔也会替自己圆场,说:“俺就是不说好话!那龚家有钱有势,说好话的多得是,轮不上俺 !”:cool::cool:有时候话赶话地说到了(尤其是有吴妈*在时),只上过两天学堂的“糠馊了”竟也能鼓着小绿豆眼,一本正经地抢白道:“俺看到那龚家欺压老百姓,就生气 !”。末了,还不忘恨恨地瞪人家一眼,加上句:“某些人对那龚家欺压老百姓,很淡然,甚至欣赏。哼!”。

*注:有的看官可能要问,谁是吴妈?这个,真不好说。不过吴妈们有个特点:她们喜欢8 (8在这里主要做动词)。

写得不错,没有仔细读完,挺下功夫的,有点小知识分子的酸腐。
 
关于为什么经常是老穆干这种殃及平民百姓的事情. 可能宗教对他们的文化潜意识的深厚影响, 往往他们受过教育的人还更容易作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曾经参加过一个社区的关于在小区的一个规定的讨论, 各族人等纷纷发表意见, 其中有个白人和一个中亚地区的老穆都对某事很不满意. 两个看样子都象是受过教育的.

- 老白就事论事, 充分表达了他的不满, 但是言谈中没有让人感觉有任何矛盾升级或人身威胁之类.
- 中亚的老穆上来就打断主持人的说话, 点名道性说主持人不对, 他受了天大的委屈, 说话时,大动作挥舞手臂. 和在阿富汗圣战战士那样.

其实老白受的委屈比这老穆多, 但是感觉老穆愤怒到极点.马上就要上拳头那样子.
 
嫌犯的供诉和作者的猜测一致,那些攻击的人丢脸了。
 
其实车臣和俄罗斯的争端中, 老美可是帮车臣的.

把他们从战乱的地方接出来, 享受自由, 高等教育, 他们还这样, 简直不可理喻.

冤有头,债有主, 乱杀无辜只会把他们和世界隔离, 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