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朱令铊中毒真相调查报告之一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hjswq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不大可能的。 警察也有程序有走, 所有审讯都有记录。 他们既然审了8个小时, 那审讯记录就必须够长够翔实。字面上至少不会有证据。



如果有, 这么多年过去了, 只有国家领导人才可能封锁住消息。 更何况按传说, 贝的二爸爸是司法副部长, 真的假的不知啊。

我觉得发生盗窃案清华有内鬼

盗窃者怎么能知道朱家报警后, 自己不被监视, 现场不被监视

朱令的亲属才接到通知前往清华派出所做笔录

看见这句话我都晕了, 如果是事实的话。

首先 贝和他二爸爸不是一个人
其次 你真不知道如果有权有势真可以在那地方为所欲为?
 
我个人判断,当时案子已经破了。
对公安来说这案真没太多难度的

这是显然的,不然公安局那敢把孙维带到局子里,还作为嫌疑人签字。
 
"当年在4月29日那天,朱令的亲属早上7点就赶到化学系代理主任薛芳瑜家,希望学校尽快采取行动,封锁现场,把那三个女生安排到其他地方住,并将所有物品留在宿舍等候警方调查取证。但是薛说:不好安排,马上要校庆了,而且他们班女生也安排了五·一旅游,不在宿舍,所以,不用封锁现场。就这样,一直等到五·一春假结束后,朱令的亲属才接到通知前往清华派出所做笔录。当时公安十四处的李树森和清华派出所的李慕成都在场,他们通知朱令的家属宿舍发生了盗窃。"

这一段说法我是有疑问的。

我问过公安的朋友。按照程序, 象投毒致死的案子。清华保卫处或者派出所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并且封锁现场等待上级公安或者刑警到达现场, 因为他们那个级别不能处理 。

一个化学老师既没有权力也没有义务去担负这个责任。他要做的就是马上报案而不可能阻止家长封锁现场, 如果化学老师这样做的话, 清华不背责任?而且居然晚报了一个星期。清华不用负责任?

其实在朱生病两个月后, 这个离奇的盗窃案就是最珍贵的资料,我不清楚公安为什么没破了这个盗窃案。


有些报道的比较模糊。 具体情形是
1。95年4月28日,清华化学系负责学生工作薛芳渝应朱家要求在请示校长后向清华派出所(北京公安正式派出机构)报案,清华派出所副所长兼清华大学保卫部长告诉朱的舍友,朱被人投铊毒,要她们要保护宿舍朱令东西不要动(大家觉得是不是有些可笑?)。
2。4月29日晨,朱之舅妈要薛搬出宿舍学生,保护现场,薛表示有困难。
3。 五一假期(5月1号?)宿舍失盗
4. 5月5日清华派出所上报北京市公安局
5. 北京市公安局和清华派出所立案调查,开始查宿舍

据说以后朱令保管在学校的用品又第二次被盗,第二次被盗新闻报道很少。


我倒不觉得清华有人要包庇或通风报信孙或这谁,以上是典型一种中国式做法,学校保卫部和系老师以为不可能学生干的,拖拖拉拉,最后宿舍失窃才引起重视。

学校对家属和医院也是这样,不仔细调查就出具证明说没铊盐。

医院也是这样,即便主治医师一开始怀疑铊中毒,从学校得知不可能接触铊就否决了,不做检测。即便家长后来强烈要求做,居然造成医患对立情绪。后来朱父把收集的女儿头发等样本送去检测才确定
 
你的回答没价值,我基本不看的 ;)

网上老看到: "大剂量,多次投毒”,我就疑惑了,大剂量是多少? 1 Cup 还是 1 Teaspoon? 有人知道吗?

律师说1.5 升。 才会达到朱令体内的含量。 用的是鉈盐,1克是化学计算后的鉈离子。
 
律师说1.5 升。 才会达到朱令体内的含量。 用的是鉈盐,1克是化学计算后的鉈离子。



1.5 升是体积,不同浓度可以相差很远。
 
这篇,在反铊派里算是相对比较好的。
 
完全可以把有嫌疑的人都找齐,重开调查。
贝有嫌疑,就把贝也放进来查一查。
孙没洗干净,也可借机弄个水落石出。

-----------------------------------------------------------
下面转,中国公安部公安科技专家武伯欣教授的贴子:

朱令中毒案至今未侦破之思考————

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在1994年11月底出现铊中毒症状,......。本案历时十多年,一直未能侦破。至今,能否重启侦破过程呢?

我认为完全可以重启!依据如下:

一、警方侦查办案能力和技术水平,近些年已有大幅度提升。随着新型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警方的办案手段已不像十几年前那般有着诸多限制,对于案件的分析、对嫌疑人的刻画水平较之从前有着很大的进步,这为重启朱令案的侦查提供了很好地条件。现阶段,刑事案件侦破手段日益发挥着更新传统观念,提高办案效率,改进侦破方法,提高办案人员素质等作用。

二、复活原侦查、调查和勘验案卷,重新组成新的专案组。建议专案组在原有侦查获得的客观事实基础上,审查有关勘验及医治记录,组织人员重新分析毒化及鉴定结论,跳出思维定势的怪圈,用现有科学技术手段检验原有侦查、调查和勘验的准确性,查缺补漏,争取捕捉案件的每一个细微可疑之处。

三、将当年朱令周围能接触铊的人尽可能全部找到,先用检验心理痕迹手段,准确锁定涉案人。警方调查得知在当时可以接触到铊的人并不多,我们可以先将这些人尽可能的全部找到,使用心理测试技术手段检验其心理痕迹,排除无辜,锁定涉案嫌疑人。实践证明:所有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人的心理驱使的结果。

四、利用现代侦讯手段和综合方法,侦破朱令铊中毒案件。

【成功案例】近时,武伯欣教授带研究生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公安分局,参与侦破一起铊投毒案全过程。

http://bbs.tianya.cn/post-free-3284702-1.shtml#1.
 
你的回答没价值,我基本不看的 ;)

网上老看到: "大剂量,多次投毒”,我就疑惑了,大剂量是多少? 1 Cup 还是 1 Teaspoon? 有人知道吗?

想当神探必须严谨。肘子都说了,不是多次投毒,是2次投毒。说多次投毒是有人有意无意误导无知群众,把矛头指向孙和她的舍友们地。
 
魔鬼在细节。这篇东西细节如此之多,容易验证真伪。

说得对,魔鬼在细节。不由得想起凤凰卫视对孙维访谈的那个传闻。什么时候说细节,什么时候避谈等等,在明眼人看来都是clues.

如有解析,愿闻其详。方舟子那个回应就算了吧。

这篇,在反铊派里算是相对比较好的。

请教9声,挺铊派里有没有算是相对比较好的?那篇“老刑警”,我就赞同标题,“事出反常必为妖”!

其实在朱生病两个月后, 这个离奇的盗窃案就是最珍贵的资料,我不清楚公安为什么没破了这个盗窃案。

是啊,如果说时隔两个月,投毒证据找不到了,盗窃案还是新鲜得冒热气呢,堂堂北京公安局,破不了投毒案还弄不清这个小小盗窃案?

朱家律师在天涯的访谈中,好像对这个盗窃案是否真的发生过表示怀疑,但没有多说。如果这事儿,本身就是子虚乌有,又说明了什么呢?

神龙见首不见尾。
 
铊的溶解度很低吗?需要1.5升?

0.5mg 是人体内的正常含量。 致死量是1克, 朱令体内是N倍于致死量。
而这个量是在她在换血6次后侧量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