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不可能是嫌疑人!

贝也有可能棋高一着,已经想到像楼主这样的人的想法,所以才演出一个互联网求助。
 
方“神探”又开始惑悠了:

清华实验室的铊为一价的硝酸铊,北大实验室以及鼠药的铊为三价的硫酸铊。现在的技术可以测微量铊的价态。如果朱令中毒样本还留着,测其中铊的价态,可知凶手是在清华内部还是外部。
 
是贝首先在互联网求助,找到朱的病因可能是铊中毒。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这是一起刑事案,也就是说一直按疑难杂症治疗。如果不是贝的努力,大概朱到死都不会找到病因,就像她第一次中毒一样,都不会联系到刑事案上去。

所以贝如是嫌疑,这样做岂不是自我暴露?以方的智力不可能想不到这些。


怀疑贝这样做是自我暴露, 但是如果孙是唯一合法拿到铊的人,她能傻到用铊毒人? 这是一样的不可思议。
 
怀疑贝这样做是自我暴露, 但是如果孙是唯一合法拿到铊的人,她能傻到用铊毒人? 这是一样的不可思议。

憋了一天想出来吧?你跟其他那些不用大脑的人不一样,还是很可爱的。:D:D:D

孙一定以为用铊毒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而且第一次确实是这样。第一次投毒没被发觉,鼓励了她再次下手,这更进一步说明孙以为用铊毒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憋了一天想出来吧?你跟其他那些不用大脑的人不一样,还是很可爱的。:D:D:D

孙一定以为用铊毒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而且第一次确实是这样。第一次投毒没被发觉,鼓励了她再次下手,这更进一步说明孙以为用铊毒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说的就好像你是孙似的。:p
 
憋了一天想出来吧?你跟其他那些不用大脑的人不一样,还是很可爱的。:D:D:D

孙一定以为用铊毒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而且第一次确实是这样。第一次投毒没被发觉,鼓励了她再次下手,这更进一步说明孙以为用铊毒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昨天我转的方舟子的文章里就有这么一段:
“再说了,如果“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而孙维却用铊来投毒,这不傻到让警方把她当成第一嫌疑对象吗?还是某个知道“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的人故意在众多剧毒品中选用铊投毒,为了让孙维当替罪羊?”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239385.html


我建议你不要瞎猜他人心思,自以为是不好。
 
昨天我转到方舟子的文章里就有这么一段:
“再说了,如果“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而孙维却用铊来投毒,这不傻到让警方把她当成第一嫌疑对象吗?还是某个知道“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的人故意在众多剧毒品中选用铊投毒,为了让孙维当替罪羊?”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239385.html


我建议你不要瞎猜他人心思,自以为是不好

蓝字部分很不友好,刚表扬完你就尥蹶子。:mad:

方的话叫马后炮,关键是当时人人都不知朱得了什么怪病,不知是中铊毒,更不知是有人投毒,何来怀疑孙?分析问题思路不能穿越,实际上当找到病因,并肯定有人投毒时,案子就基本上明了了。
 
昨天我转的方舟子的文章里就有这么一段:
“再说了,如果“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而孙维却用铊来投毒,这不傻到让警方把她当成第一嫌疑对象吗?还是某个知道“人人皆知她是我班唯一一个可以合法接触到铊的人”的人故意在众多剧毒品中选用铊投毒,为了让孙维当替罪羊?”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239385.html


我建议你不要瞎猜他人心思,自以为是不好。

我建议你不要瞎猜他人心思,自以为是不好。:D:D:D:cool::cool::cool:
 
蓝字部分很不友好,刚表扬完你就尥蹶子。:mad:

方的话叫马后炮,关键是当时人人都不知朱得了什么怪病,不知是中铊毒,更不知是有人投毒,何来怀疑孙?分析问题思路不能穿越,实际上当找到病因,并肯定有人投毒时,案子就基本上明了了。

铊是老鼠药的成分,而且她们老师在课堂上讲了铊中毒的事。这样的前提下,朱令被查出铊中毒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后来协和医院迟迟不怀疑铊倒是的确不正常。
 
是贝首先在互联网求助,找到朱的病因可能是铊中毒。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这是一起刑事案,也就是说一直按疑难杂症治疗。如果不是贝的努力,大概朱到死都不会找到病因,就像她第一次中毒一样,都不会联系到刑事案上去。

所以贝如是嫌疑,这样做岂不是自我暴露?以方的智力不可能想不到这些。

方的推理有一定的道理。但贝功不可没!
 
铊是老鼠药的成分,而且她们老师在课堂上讲了铊中毒的事。这样的前提下,朱令被查出铊中毒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后来协和医院迟迟不怀疑铊倒是的确不正常。
根据网上的朱令铊中毒事件”大事年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2edea00102eoru.html?tj=1

1995年3月9日

朱令前往北京市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门诊就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给朱令看病,李舜伟告诉朱明新,朱令的症状“太像60年代清华大学的一例铊 盐中毒病例了”,他建议朱明新赶紧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与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专家张寿林处做鉴定。张寿林其后与李舜伟会诊,高度怀疑朱令是“铊中毒”。 但因条件限制,朱令没有做铊中毒鉴定,而是在协和医院急诊室一边观察一边等待住院床位。

注:在朱令在神智清醒的时候,曾向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否认她有在实验室接触铊盐的传言。李舜伟对此不敢轻信,特询问清华大学化学系,请求出具书面 证明。化学系老师出示了学生接触化学药品的清单,肯定朱令并无铊盐接触史。此事被记入病历。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一位老师也告诉朱令父母,清华的化学毒品管理 很严,两个人拿毒品柜的钥匙,同时开方可取出。

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清华学生提到,“查遍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整个清华大学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到铊盐的,从1992年到 2002年只有三篇。其中有一篇是1996年发表的,从化学类文章的周期来说,其中的工作应该是1994年到1995年之间完成的,这个时间正好是朱令被投毒的时间。”
 
铊是老鼠药的成分,而且她们老师在课堂上讲了铊中毒的事。这样的前提下,朱令被查出铊中毒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后来协和医院迟迟不怀疑铊倒是的确不正常。

这更离谱,要想老鼠药毒死人,那得当饭吃。这也是为什么协和医院不往这方面考虑的原因之一。药死老鼠与人的量相差百倍,而且有多少人知道以前的老鼠药主要是铊盐?本人是这个专业的,在大学的实验室混了近20年,都不了解。其实这个案子的关键是没人想到投毒,没人相信会是投毒,那时候的人比现在单纯。

记得当年朱病登报时,我们几十个同学聚会时谈到,甚至想到放射病,没人想到投毒。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