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
贝志诚假装对质疑视而不见,却正在根据大家的质疑偷偷地修改说法。
【老冠:哈哈:BZC改博客了,把老刑警质疑没名称的同学后面加了扈斌。
豆瓣:“印象中在她出事前,我只在去清华找朋友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她一次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是95年的寒假,同学聚会时听到有同学说“现在怪病真多啊,你知道朱令突然肚子痛住院,然后头发掉光了,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然后听说她出院回家休养,然后是95年4月初的一天,再次接到那个同学的电话。”
博客:“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成为学校里特立独行的典型,让老师头痛的对象。她虽然不是班干部、三好学生那种类型,但至少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们似乎没什么交集也没有来往。然后我考上了北大,她考上了清华。印象中在她出事前,我只在去清华找朋友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她一次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是95年的寒假,同学聚会时听到同学扈斌说“现在怪病真多啊,你知道朱令突然肚子痛住院,然后头发掉光了,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然后听说她出院回家休养,然后是95年4月初的一天,再次接到扈斌的电话。”
还有比这三个人能更无耻的吗?唉!】
方舟子:
-------
贝志诚还偷偷修改过啊?真是欲盖弥彰。
直言不说
#贝志诚的漏洞#贝志诚在2011年12月19日发表于财新网博客的《现实不是童话——朱令事件回顾》(http://t.itc.cn/yymru),在2012年11月18日于新浪博客再次贴出(http://t.itc.cn/fBysd)。但是两文在结尾处的修改很让人疑惑。财新网文的倒数第二段是这么写的”朱令的案例是个很特别的案例,铊中毒虽然很罕见(可能中国一年也就几例),但是症状太明显由于社会影响知道的人也不少(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白马酒店就描述过)。“而在新浪文则改为”朱令的案例是个很特别的案例,铊中毒虽然很罕见(可能中国一年也就几例),但是症状太明显国外医生知道的人也不少(但国内医生是不了解,之前朱令在同仁就没诊断出来,之后北大铊中毒在中日友好医院也没诊断出来)。“并在最后一段写到”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描写铊中毒案的《白马酒店》,我说明一下。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向海外邮件组公布朱令是铊中毒后,有人来邮件提醒以此书为例说这多半是投毒,当时朱令父母已经报案就没有多谈这个问题。后来我详细了解此书,小说里面其实对铊中毒的症状和投毒方式的描写都有大量错误,看了这本书能去下毒或者能诊断铊中毒的可能性很小。“
这里两文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这里有两个疑点:
1.贝志诚在16年前知道《白马酒店》但是没有看过,16年后写文章提到,也没有想看这本书,但是仅一年后就仔细看了本书,是什么原因让贝志诚想看这本书的?
2.假如贝志诚硬要说就是这一年内仔细看了这本书,并得出了新的结论。那么我们来看看《白马酒店》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
这里以《白马酒店》中文翻译版1990年华夏出版社的为参考,《白马酒店》主要是侦探小说,所以对症状描写不多。查阅这本书中对铊中毒症状的描述有“起初可能会呕吐、下痢,或者四肢疼痛,。。。。。。有时候皮肤上还有色素沉淀”“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却都会有一点相同---迟早都会掉头发”(P210页)这些症状朱令基本都有,而且两次掉头发的情况很说明问题。
同时看过小说的都会注意到,铊中毒很容易误诊成其他疾病,比如肺炎、脑瘤等。“我想现在大多数都拿来当毒老鼠药。这种药没有异味,容易溶解,也很容易买到。”(P210页)这些信息对一个想投毒的人因该是有吸引力的。在投毒方式上小说没有直接写,而是借调查内容展现出来,包括面包、药物、洗发水等。
可见如果看过小说的人怀疑朱令铊中毒是可能的。而看过小说去投毒当然一样可能。除了剂量不明。而这正是朱令两次中毒的原因,因为凶手不能正确估计铊的致死剂量。
方舟子:
-------
贝志诚仔细看过书,却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知道是何原因?@方舟子 @捣蛋之父◇
这个信息很重要,在日本嫌疑犯是否读过《白马酒店》竟是作为重要的证据来调查的,那么为什么贝志诚要说看了《白马酒店》去下毒的可能性很小呢? //@西单西四 日本铊中毒专家,北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井上尚英从2011年开始到今年年初,在“你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吗”的总标题下发表了13篇关于铊中毒案例、症状和治疗的文章,http://t.itc.cn/f2QSg,日本的三起案例(79年福岡大学,91年东京大学,05年高中女生投毒杀母)侦破的时候,嫌疑犯是否读过《白马酒店》都作为重要的证据来调查,特别是东大的案件,证人关于嫌疑犯读过此书的证言成为重要的证据,投毒者最后被判11年。
------
贝志诚假装对质疑视而不见,却正在根据大家的质疑偷偷地修改说法。
【老冠:哈哈:BZC改博客了,把老刑警质疑没名称的同学后面加了扈斌。
豆瓣:“印象中在她出事前,我只在去清华找朋友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她一次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是95年的寒假,同学聚会时听到有同学说“现在怪病真多啊,你知道朱令突然肚子痛住院,然后头发掉光了,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然后听说她出院回家休养,然后是95年4月初的一天,再次接到那个同学的电话。”
博客:“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成为学校里特立独行的典型,让老师头痛的对象。她虽然不是班干部、三好学生那种类型,但至少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我们似乎没什么交集也没有来往。然后我考上了北大,她考上了清华。印象中在她出事前,我只在去清华找朋友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她一次寒暄了几句。之后就是95年的寒假,同学聚会时听到同学扈斌说“现在怪病真多啊,你知道朱令突然肚子痛住院,然后头发掉光了,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然后听说她出院回家休养,然后是95年4月初的一天,再次接到扈斌的电话。”
还有比这三个人能更无耻的吗?唉!】
方舟子:
-------
贝志诚还偷偷修改过啊?真是欲盖弥彰。
直言不说
#贝志诚的漏洞#贝志诚在2011年12月19日发表于财新网博客的《现实不是童话——朱令事件回顾》(http://t.itc.cn/yymru),在2012年11月18日于新浪博客再次贴出(http://t.itc.cn/fBysd)。但是两文在结尾处的修改很让人疑惑。财新网文的倒数第二段是这么写的”朱令的案例是个很特别的案例,铊中毒虽然很罕见(可能中国一年也就几例),但是症状太明显由于社会影响知道的人也不少(例如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白马酒店就描述过)。“而在新浪文则改为”朱令的案例是个很特别的案例,铊中毒虽然很罕见(可能中国一年也就几例),但是症状太明显国外医生知道的人也不少(但国内医生是不了解,之前朱令在同仁就没诊断出来,之后北大铊中毒在中日友好医院也没诊断出来)。“并在最后一段写到”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描写铊中毒案的《白马酒店》,我说明一下。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向海外邮件组公布朱令是铊中毒后,有人来邮件提醒以此书为例说这多半是投毒,当时朱令父母已经报案就没有多谈这个问题。后来我详细了解此书,小说里面其实对铊中毒的症状和投毒方式的描写都有大量错误,看了这本书能去下毒或者能诊断铊中毒的可能性很小。“
这里两文表达了完全相反的意思。这里有两个疑点:
1.贝志诚在16年前知道《白马酒店》但是没有看过,16年后写文章提到,也没有想看这本书,但是仅一年后就仔细看了本书,是什么原因让贝志诚想看这本书的?
2.假如贝志诚硬要说就是这一年内仔细看了这本书,并得出了新的结论。那么我们来看看《白马酒店》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
这里以《白马酒店》中文翻译版1990年华夏出版社的为参考,《白马酒店》主要是侦探小说,所以对症状描写不多。查阅这本书中对铊中毒症状的描述有“起初可能会呕吐、下痢,或者四肢疼痛,。。。。。。有时候皮肤上还有色素沉淀”“每个人的症状都不一样,却都会有一点相同---迟早都会掉头发”(P210页)这些症状朱令基本都有,而且两次掉头发的情况很说明问题。
同时看过小说的都会注意到,铊中毒很容易误诊成其他疾病,比如肺炎、脑瘤等。“我想现在大多数都拿来当毒老鼠药。这种药没有异味,容易溶解,也很容易买到。”(P210页)这些信息对一个想投毒的人因该是有吸引力的。在投毒方式上小说没有直接写,而是借调查内容展现出来,包括面包、药物、洗发水等。
可见如果看过小说的人怀疑朱令铊中毒是可能的。而看过小说去投毒当然一样可能。除了剂量不明。而这正是朱令两次中毒的原因,因为凶手不能正确估计铊的致死剂量。
方舟子:
-------
贝志诚仔细看过书,却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知道是何原因?@方舟子 @捣蛋之父◇
这个信息很重要,在日本嫌疑犯是否读过《白马酒店》竟是作为重要的证据来调查的,那么为什么贝志诚要说看了《白马酒店》去下毒的可能性很小呢? //@西单西四 日本铊中毒专家,北九州大学名誉教授井上尚英从2011年开始到今年年初,在“你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吗”的总标题下发表了13篇关于铊中毒案例、症状和治疗的文章,http://t.itc.cn/f2QSg,日本的三起案例(79年福岡大学,91年东京大学,05年高中女生投毒杀母)侦破的时候,嫌疑犯是否读过《白马酒店》都作为重要的证据来调查,特别是东大的案件,证人关于嫌疑犯读过此书的证言成为重要的证据,投毒者最后被判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