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综述奥巴马第二任期丑闻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国际新闻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国际新闻

Guest
  奥巴马陷“第二任期魔咒”?

  奥巴马第二任期百日已过,“清算异己门”“窃听记者门”“掩盖失职门”三大丑闻几乎同时袭来。目睹原本意气风发的奥巴马麻烦缠身,国会山的共和党阵营纷纷摩拳擦掌。有报道称,共和党“大佬”甚至提醒同僚不能再犯莱温斯基案时的错误,切勿因求胜心切反而失招。

  《环球》杂志记者/孙浩(发自华盛顿)

  应该如何观察一位总统的第二任期?华盛顿政治圈里流行两种说法:其一,自富兰克林・罗斯福起,总统们每个任期的“百日新政”格外引人关注;其二,看看约翰逊、尼克松、克林顿等等白宫前辈麻烦不断的第二任期,所谓“第二任期魔咒”貌似真的存在。

  眼下,贝拉克・奥巴马似乎正在“现身说法”。

  这位美国总统一眨眼就告别了第二任期的开局百日,“清算异己门”“窃听记者门”“掩盖失职门”三大丑闻几乎同时袭来,而他自己大力吆喝的移民改革和控枪议题,推进并不顺利。

  遥想4月30日奥巴马第二任期百日当天,白宫临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群鲨难得地嗅到了血腥味――美国国内对波士顿爆炸案的反思,但美国总统似乎依旧洋溢着连任成功后“挟选票以令诸侯”的自信,依旧展示着2月份发表国情咨文时志在必得的强势姿态。当被记者问到第二任期的“蜜月”是不是不够甜蜜时,奥巴马还开着玩笑,“我觉得这可能正如马克・吐温说过的那样,关于我已死亡的谣言现在看来似乎还言过其实。”

  可如今,白宫上下再不敢“都付笑谈中”了,而是忙着灭火。对于三桩丑闻,白宫的表态相当一致:不知情、未参与。

  “清算”异己曝丑闻

  5月15日,在竞选连任时都很少召开白宫记者会的奥巴马亲自出马,急召记者会宣布国内收入署署长斯蒂文・米勒已应要求递交了辞呈。次日,奥巴马又火速宣布,已任命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审计长丹尼尔・韦费尔担任国内收入署代理署长。

  此时,国内收入署正深陷丑闻漩涡,而且已进入第二周,事态仍无任何缓和迹象。

  事情是这样的:负责税收工作的国内收入署在俄亥俄州、加利福尼亚州和首都华盛顿的部分职员,挑出了名字中带有“爱国者”“茶党”等字样的保守派政治组织,对其免税地位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审核。此不公平对待行为一经曝光,随即遭致舆论批评,共和党阵营更是踊跃要求彻查。

  有分析认为,国内收入署之所以采取这种举措,可能是因为四年前美国保守派人士借波士顿“倾茶”事件之名发起所谓“茶党”运动,大规模抗议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的加税和全民医改新政,其成员中,有很高的比例是共和党的保守派力量,他们与民主党阵营高举进步主义旗帜的奥巴马可谓针尖对麦芒。

  但意识形态和方法论上的分歧是一回事,不恰当地动用行政权力就是另一回事了。更何况,在高度强调纳税人权责意识的美国社会,“谁动了我的奶酪”可是大事件。

  根据财政部监察部门的报告,国内收入署管理失效,纵容职员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刁难”保守派政治组织。另据美国媒体报道,在此过程中,不少受“刁难”的组织都曾发现问题,提出过投诉。

  记者会上,奥巴马表情严肃地说,国内收入署这种做法“无可辩解”,除对其领导层换血外,政府还将在国内收入署内建立新的监督机制,以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美国总统想用一句话就将界限划清。但《华尔街日报》5月20日报道称,白宫首席法律顾问早在4月下旬就已获悉国内收入署内部监察报告发现了上述问题,也就是早在公众知情数周之前。如果属实,恐怕这又会为共和党阵营送上新的弹药。

  窃听风波尚未完全平息

  就在这桩丑闻不断发酵的同时,与奥巴马政府一向关系密切的美国媒体遇到了难题。

  美联社5月13日说,司法部通过秘密传票形式获取了该社部分记者编辑2012年两个月间的电话通话记录,涉及20多个电话号码。美联社社长加里・普鲁伊特在抗议信中说,政府方面所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调查许可范围,属于“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侵扰”,并要求政府归还这些通话信息并销毁相关记录。

  此事需追溯至2012年美国大选期间。当时,针对一系列涉及泄露美国国家安全信息的新闻报道,国会两党议员曾批评联邦政府官员可能故意向媒体泄密。还有共和党议员抨击说,这种故意泄密实际上是为了在大选期间凸显奥巴马政府的反恐“政绩”。

  随后,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任命两名联邦检察官对此展开调查。这些涉嫌泄密的新闻报道包括奥巴马下令对伊朗进行网络攻击、奥巴马亲自审核针对“基地”组织的“暗杀名单”、执法人员破获“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袭击航班计划等内容,消息来源包括一连串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现任与前任官员。

  美联社披露司法部秘密获取该社员工的电话通话记录后,白宫和司法部长立即剖白“不关我事”。霍尔德还不忘强调,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媒体泄密行为的确“非常严重”,可将美国民众置于危险境地。

  尽管奥巴马随即表态要加强保障新闻自由,但这一风波尚未完全平息。《华盛顿邮报》5月20日又有报道称,司法部在调查国务院顾问和福克斯新闻台记者可能存在的泄密行为时,连记者的私人邮件都没放过。

  领馆遇袭事件又“回炉”

  4月15日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美国社会不仅再度绷紧反恐神经,也将奥巴马政府情报工作是否存在失职、多个情报部门是否欠缺情报共享等疑问摆到了台面上。在这一背景下,本来就未终结的班加西美国领馆遇袭事件又被共和党阵营“回炉”。昔日输给奥巴马的共和党老将麦凯恩更直指政府遮掩失职。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最近媒体曝光了白宫与国务院和情报机构之间的一些电子邮件,显示美国情报机构已事先获悉“基地”组织可能发动袭击,但没有得到重视,袭击发生后,记录该事件的备忘录又被多次修改,去掉了涉及恐怖主义警告的说法。就此,一些共和党人猛批奥巴马政府隐瞒真相。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白宫于5月15日公布了全部的多达100页的邮件,意图平息争议。

  奥巴马能否渡过危机

  目睹原本意气风发的奥巴马麻烦缠身,国会山的共和党阵营摩拳擦掌。有报道称,共和党“大佬”甚至提醒同僚不能再犯莱温斯基案时的错误,切勿因求胜心切反而失招。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凭借曾在大选中试金成功的公关团队和日益娴熟的政治手腕,奥巴马安然渡过眼前危机的机会不小。

  对他来说,更棘手的是,在国会中期选举前的“黄金时期”,能否顶住压力将移民改革这项头号任务进行到底,从而了却自己在历史留下一笔的心愿。如今,这段一年有余的机会窗口已经关上一半。

  来源:2013年6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1期



来源: 《环球》杂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