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1980年入学北京丰盛中学,83年毕业的初三3班同学。

你不是唯一.我也是一周回家一天.在幼儿园和小学最不喜欢的事是,吃菜里的肥肉片儿.
不记得不爱吃什么了, 那时比现在还挑食, 大概什么都不爱吃, 就记得每月一次的炸咸带鱼配馒头, 好吃!
 
军工企业多在偏远的地区,哪有家长不想子女留在大城市,况且老娘是学这个干这行的,侥幸留在北京又深知从事这行的危险。小时候做火药,玩汽门枪没少挨她骂,记得还被打过。不过这手艺上大学时用过一次,炸死一条小一尺的大耗子。
家长的心情我们现在都可以理解了. 
 
这帖子把母猫引出来了。公猫上的是三幼,在中山公园里,老师带着天天逛公园,是日托。
有点晕, 您到底上的全托还是日托呀? 
 
来今雨轩是中山公园唯一的餐馆,它的梅菜包子是北京有名的。这个餐馆和颐和园的听骊馆一样有名还有北海的仿膳


来今雨轩,太知道了,“中国文艺复兴”时期,去听过不少音乐堂的音乐会,每次都先到来今雨轩给肚子垫点底,散场后再溜溜达达的到首都影院边上的“高台阶”吃夜宵(这儿也是我在民族宫或北京音乐厅音乐会散场后的保留节目,特爱吃他家的水晶肘子和馄饨)。
玩过“砸炮”吧?尤其是自己动手制作的那种--用宽胶皮条缠在圆头螺丝帽上,另一边绕在钉子头上,刮出红头火柴火药塞进螺丝帽中间,再把磨平了尖的这根钉子压进去,抛到空中,等待“砸炮”落地时的响声。当年为了玩这个,毁了好几只座钟,就因为钟上的黄铜螺丝帽比较沉,后来学会了在普通金属螺丝帽里面灌铅(牙膏皮化出来的)。
拿藤萝荚当小棒槌敲过人脑袋吧?收集杨树絮子当毛毛虫或者槐树上的“吊死鬼”吓过胆小的同学吧?
 
来今雨轩,太知道了,“中国文艺复兴”时期,去听过不少音乐堂的音乐会,每次都先到来今雨轩给肚子垫点底,散场后再溜溜达达的到首都影院边上的“高台阶”吃夜宵(这儿也是我在民族宫或北京音乐厅音乐会散场后的保留节目,特爱吃他家的水晶肘子和馄饨)。
玩过“砸炮”吧?尤其是自己动手制作的那种--用宽胶皮条缠在圆头螺丝帽上,另一边绕在钉子头上,刮出红头火柴火药塞进螺丝帽中间,再把磨平了尖的这根钉子压进去,抛到空中,等待“砸炮”落地时的响声。当年为了玩这个,毁了好几只座钟,就因为钟上的黄铜螺丝帽比较沉,后来学会了在普通金属螺丝帽里面灌铅(牙膏皮化出来的)。
拿藤萝荚当小棒槌敲过人脑袋吧?收集杨树絮子当毛毛虫或者槐树上的“吊死鬼”吓过胆小的同学吧?
知道什么是踢罐吗?知道怎么用笸箩捉麻雀吗?在房顶上跑过吗?砸炮当然记得,铜螺丝帽,像一个到过来的痰盂。那时的首都影院和音乐厅是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的地方,5分钱一张票,排着队走半个小时。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