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88
Administrator
- 注册
- 2004-05-08
- 消息
- 18,274
- 荣誉分数
- 284
- 声望点数
- 26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炎热夏日,酷暑难耐,人们都躲进有空调的房间,吃上一份冷饮,喝上一口冰凉的扎啤,这才稍显凉快。但是,古代人没有空调和电风扇,那他们是怎样度过这酷热的夏天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番古代的避暑方式。
炎热夏日,酷暑难耐,人们都躲进了有空调的房间,把空调调至最低,还嫌不够快,再吃上一份冷饮,喝上一口冰凉的扎啤,这才稍显凉快。但是,古代人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他们是怎样度过这酷热的夏天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番古代的避暑方式。
空调房并非只有现代才有,中国古代的皇帝就住在空调房中。这类空调房叫做凉殿。凉殿即可以取凉的殿堂。《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六》:“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南朝·宋·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游轩越丹居,晖烛集凉殿。”唐代大明宫中就有凉殿。图为大明宫模拟图。
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图为大明宫模拟图。
在宋代帝王的凉殿中,也有这种设备,但比起唐朝则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勤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图为大明宫模型图
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图为大明宫凉殿含凉殿模拟图。
为了夏天避暑,宫廷中还备有大量的藏冰。每当寒冬季节,都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室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之用。北京的冰窖厂胡同就是当年储存冰块的地方。图为北京冰窖厂胡同。
明清时候,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万块。图为冰窖内景。
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来年的夏天使用。图为冰窖内景
那么既然有冰,那么就有古代的冰箱。古代的冰箱最早被称为“冰鉴”,这是一种青铜制的冰箱。图为冰鉴。
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青铜冰鉴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
清代宫廷已经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图为掐丝珐琅冰箱
图为洋桶
冰镇的小吃也是宫中常备的。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由此可见清宫夏季用冰之一斑。
古人管热饮叫“汤”,冷水才叫“水”。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高档饮料。
汉末枭雄袁术,曾非常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蜜?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书》所谓“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一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可谓中国饮料史上的一件奇闻。
古代还有奶油冰淇淋。北魏时奶制品就很多,《齐民要术》载有各种各样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不过天冷才做,到夏天加了冰再吃。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
南宋杭州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虽然没加“雪泡”、“冰雪”字样,但不加点冰块,恐怕也说不过去。
清朝的北冰洋——荷兰水到清末,中国已出现了一种新型饮料“荷兰水”。所谓荷兰水,其实就是大家现在常喝的汽水。清末人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对荷兰水有详细介绍:
“以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及其他种果汁制成者,如柠檬水之类皆是。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故沿称荷兰水,实非荷兰人所创,亦非产于荷兰也。今国人能自制之,且有设肆专售以供过客之取饮者,入夏而有,初秋犹然。”
夏用饮料,到宋代品种就多了。最大特点是,果汁饮料受到宋代消费者的欢迎。
宋代人把冷饮叫“凉水”,这种凉水并不真是水,属于果汁类饮品。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州桥夜市的热闹场面,文中便提到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多种冷饮。每到夏天,夜市冷饮生意很好做,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天才结束。
古代民间古代虽然没有空调器,但民间却有很多消暑器具,常见有竹夫人。曹雪芹在《红楼梦》小说中就写到这种东西,薛宝钗出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来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即“竹夫人”。图为竹夫人。
这种竹夫人长约一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四周有许多洞孔。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可谓巧妙,常用在床上。陆游《初夏幽居》中也写到“竹夫人”:“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竹大人”这种原始“空调器”在炎炎夏日,人们倍加珍爱。图为竹夫人。
炎热夏日,酷暑难耐,人们都躲进有空调的房间,吃上一份冷饮,喝上一口冰凉的扎啤,这才稍显凉快。但是,古代人没有空调和电风扇,那他们是怎样度过这酷热的夏天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番古代的避暑方式。
炎热夏日,酷暑难耐,人们都躲进了有空调的房间,把空调调至最低,还嫌不够快,再吃上一份冷饮,喝上一口冰凉的扎啤,这才稍显凉快。但是,古代人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他们是怎样度过这酷热的夏天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番古代的避暑方式。
空调房并非只有现代才有,中国古代的皇帝就住在空调房中。这类空调房叫做凉殿。凉殿即可以取凉的殿堂。《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六》:“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南朝·宋·鲍照《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游轩越丹居,晖烛集凉殿。”唐代大明宫中就有凉殿。图为大明宫模拟图。
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图为大明宫模拟图。
在宋代帝王的凉殿中,也有这种设备,但比起唐朝则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勤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图为大明宫模型图
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图为大明宫凉殿含凉殿模拟图。
为了夏天避暑,宫廷中还备有大量的藏冰。每当寒冬季节,都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室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之用。北京的冰窖厂胡同就是当年储存冰块的地方。图为北京冰窖厂胡同。
明清时候,盛夏也会大量用冰。冰窖一般有官窖、府窖和民窖,《大清会典》中记录,清代在紫禁城、景山、德胜门外、正阳门外都设有官窖,共计18座,仅紫禁城中的冰窖就藏冰2.5万块。图为冰窖内景。
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这些冰块都是在每年三九御河起冰后,由采冰者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待来年的夏天使用。图为冰窖内景
那么既然有冰,那么就有古代的冰箱。古代的冰箱最早被称为“冰鉴”,这是一种青铜制的冰箱。图为冰鉴。
青铜冰鉴是我国战国时代就已发明的“原始冰箱”。青铜冰鉴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降温的。
清代宫廷已经普遍使用以天然冰制冷的木质冰箱,这种器具当时被称作“冰桶”,“洋桶”,是由古代的盛冰容器——“冰鉴”演变而来的。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为硬木活中的敼腿膨牙做法。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图为掐丝珐琅冰箱
图为洋桶
冰镇的小吃也是宫中常备的。金易先生所著《宫女谈往录》书中,宫女何氏对慈禧太后夏日在颐和园消暑有这样的叙述:“宫里头出名的是零碎小吃,秋冬的蜜饯、果脯,夏天的"甜碗子"。"甜碗子"是消暑小吃,把新采上来的果藕芽切成薄片,用甜瓜里面的瓤,把籽去掉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了吃。把青胡桃砸开,把里头的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冰镇了吃。”由此可见清宫夏季用冰之一斑。
古人管热饮叫“汤”,冷水才叫“水”。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高档饮料。
汉末枭雄袁术,曾非常爱喝这种饮料,袁术死时正是大热天,想喝杯蜜水,但当时军中已绝粮,哪还有蜜?厨师端来了水,袁术长叹:“我袁术怎么到了这个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书》所谓“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一代枭雄竟让一杯饮料羞死,可谓中国饮料史上的一件奇闻。
古代还有奶油冰淇淋。北魏时奶制品就很多,《齐民要术》载有各种各样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个巨大的奶油蛋糕,不过天冷才做,到夏天加了冰再吃。元朝陈基说:“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
南宋杭州街头还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虽然没加“雪泡”、“冰雪”字样,但不加点冰块,恐怕也说不过去。
清朝的北冰洋——荷兰水到清末,中国已出现了一种新型饮料“荷兰水”。所谓荷兰水,其实就是大家现在常喝的汽水。清末人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对荷兰水有详细介绍:
“以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及其他种果汁制成者,如柠檬水之类皆是。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故沿称荷兰水,实非荷兰人所创,亦非产于荷兰也。今国人能自制之,且有设肆专售以供过客之取饮者,入夏而有,初秋犹然。”
夏用饮料,到宋代品种就多了。最大特点是,果汁饮料受到宋代消费者的欢迎。
宋代人把冷饮叫“凉水”,这种凉水并不真是水,属于果汁类饮品。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州桥夜市的热闹场面,文中便提到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多种冷饮。每到夏天,夜市冷饮生意很好做,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天才结束。
古代民间古代虽然没有空调器,但民间却有很多消暑器具,常见有竹夫人。曹雪芹在《红楼梦》小说中就写到这种东西,薛宝钗出一个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来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即“竹夫人”。图为竹夫人。
这种竹夫人长约一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间通空,四周有许多洞孔。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能收风窜散,供人取凉,可谓巧妙,常用在床上。陆游《初夏幽居》中也写到“竹夫人”:“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竹大人”这种原始“空调器”在炎炎夏日,人们倍加珍爱。图为竹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