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者與佛油子的區別--自省與共勉[转贴]

天鼓雷音

新手上路
注册
2013-09-16
消息
150
荣誉分数
47
声望点数
38
很多佛法初學者在沒有足夠聞思基礎的情況下,往往會遇到一些讓自己困惑的事情,聽學佛時間比較久的道友講佛法,有些自己就很受用,有些卻會有種說不明白的感覺,因為對方明明說的是佛法,可是自己卻聽著不舒服。

到底差別在哪裡呢?

觀察一番,會得出下面幾點不同:

1、 發心不同。修行人講法是基於大乘菩提心的基礎上,為了利益眾生、引導眾生而宣講佛法,講法的同時內心是關注著眾生而善巧宣講。而佛油子講佛法的時候,不是 基於菩提心,即便有些剛開口的時候是想要幫助眾生,但無奈自己的習氣很快就起了主導作用,以傲慢心、嫉妒心、虛榮心來講法,不關注眾生的根基意樂,只在乎 自己一吐為快,滿足於別人仰慕的眼光,或者說目的也就是為了得到別人認同。

2、 過程不同。修行人因為有穩定的菩提心,所以對眾生的觀察很仔細,知道如何循循善誘,將眾生引導到修行的路上來,這個過程中,看不到修行人炫耀自己的功德, 因為修行人沒有強烈的我執,不在意自己得到什麼,只關注眾生得到什麼,這個過程是溫和、默契的,修行人會在眾生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讓眾生感覺到輕安自在, 讓眾生慢慢生起出離心和菩提心,像慈愛的母親溫柔的托起稚嫩的嬰兒一樣。佛油子因為沒有穩定的菩提心為基礎,是以強烈的我執為基礎,所以在講的過程中不關 注眾生的心態變化,一味講自己的感受,炫耀自己所謂的理解,不在乎眾生得到什麼,眾生被迫扮演聽眾的角色,自然會難以相應。

3、 應對方式不同。修行人在講法的過程中,如果有人質疑或者反駁,修行人會很平和的來講解,會很睿智的來剖析,因為質疑的人也是眾生,在修行人眼裡沒有不同, 把解答疑惑當做分內之事,最後是化解掉所有的疑惑,讓質疑的人對佛法更加生起信心。佛油子則不同,非常敏感,因為我執是始作俑者,所以,一旦有人質疑,就 會生起猛烈的嗔恨心,用激進的言語來反駁,一旦佛油子聽到比自己有修為的人跟自己講佛法,則會生起猛烈的嫉妒心,會伶牙俐齒的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雖然用 詞都好像是佛法的詞匯,但是目的就是攻擊對方,以證明自己的出色。

4、 對待自己態度不同。修行人隨時歡迎別人來指點、提醒自己不足之處,會視對方為善知識,一旦知道自己的不足,會努力忏悔和改進。佛油子喜歡被眾人吹捧,喜歡 被肯定,如果聽到有人說自己不足,佛油子會很不高興,因為他一直構築的虛榮樓閣有可能坍塌,所以他會毫不猶豫的進行保護,盡力回避自己的不足。

5、 是否懂得了佛法。修行人隨時將所學之法用於生活實踐,在生活中感悟,最後所學之法融入了自己的心相續,講法的時候,是在講自己的話,自己的領悟。佛油子所 學之法都用來說了,沒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則的實踐,沒有去改變自己,所以,講法的時候只是靠記憶來重復所學內容,而不是源自自己的心。

6、 修行人是水,佛油子是光滑的石頭。修行人隨時可以吸收來自各方的善法引導,用於自己的修行。佛油子有小聰明,很善於在各種場合展現自己,也會經常被一群愚癡的追隨者贊美,但其內心卻如石頭般對善法不能吸收。

7、 結果不同。修行人不斷改過自新,離自性越來越近,最終迅速證得佛果。佛油子保護我執的盔甲越來越厚,離正法越來越遠,最後空會在傲慢、嫉妒、虛榮、嗔恨等控制下,墮落惡趣。

初學者們,擦亮眼睛,依止親近什麼樣的善知識,是你是否能夠脫離輪回的關鍵。
 
佛法是心法,
向内求,方向永远是对的,
向外求,方向永远是错的。

学佛时间越长,就越要时常地问自己,
是不是又向外求了?修行是不是用力在心上?

初学的心态是空杯的心态,能够接受一切言教。时时回味初学初发心的心境,放下经年积累的我执和法执。

上师说佛油子很难办,在藏地,就是油浸的牛皮,硬的一无是处了。
今天,得见一位学佛十多年的博友,聊了起来,说要弘法,说正知正见最重要,
深聊才发现,这正知正见是带引号的,强烈的我执,闭塞了他的视听,
怎么说都没有用,反而攻击起了我,只好“南无阿弥陀佛”啦O(∩_∩)O~

其实,检验一个人“无我”的实修,很简单,
一是看谦虚,能否接受一切外境。因为无我,所以外境将失去作用点。
二是看发心,是从我出发,还是从无我出发。因为无我,所以出发点只有众生。

那么,怎样检验正知正见呢:
一、看出离心的理解。最圆满的出离心是,了知一切皆是自性化现。
二、看菩提心的理解。最圆满的菩提心是,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三、看空性见的理解。最圆满的空性见是,了知当下即是如来藏海。

想一想,做个学生多好,真希望永远在佛陀的教化下,顶礼膜拜O(∩_∩)O~
 
rdn_522d1c391f0ad.jpg


修行和生活不应脱节(图片来源:资料图)

我们修学佛法,就要在实际中去做。否则,只在口头上说,没有任何意义。就好比一个患者不吃药、不扎针,只看药方,疾病能痊愈吗?

现在有好多修行人对佛法越来越没有信心,越学越糊涂,问题就出在这里。佛法是光明大道,应该是越学越明白,越修越有信心。很多人刚学的时候很有意乐,刚修的时候很有感觉,信心也很强烈,还经常泪流满面。现在却越听越没有感觉,越学越不明白——这样很容易变成佛教的油子!历代祖师们讲,不怕别的,只怕佛教油子。我们用正法可以感化人、改变人,但是没法感化、改变佛教油子。

什么是佛教油子?表面上都明白,并且都会做,实际上佛法和相续、修行和生活都脱节了。现在很多人都是这种状态。我经常强调,佛法和相续要相结合,修行和生活要相结合,这样才会受益。

法和相续要结合,就是用佛法对照自己,改变自己。早晚课背诵得很流利,打法器、打手印在表面上也都会做,但内心却依然是烦恼依旧,习气依旧,这就是 法没有融入相续,法和相续脱节了。所以,不管你明白多少,重要的是要拿佛法来对照自己,改变自己,这叫实修,即真正在实际当中修持与运用。法是圆融的,当 相续变得圆融时,法和相续就融为一体了,这样你就成就了。

还有,要将修行融入生活。所谓的修行,就是要改变生活,改变为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去懂得以何种心态去面对人、处理事。只有将修行和生活融为一体,我们才会受益。“这是我修行的时间,那是我生活的时间”,这就还是修行和生活脱节了,无法得到法益。

有人问:“我学佛好多年了,烦恼业障怎么还这么重?”这不是问题,有佛法就有办法,慢慢来。若是依靠佛法和智慧,再重的烦恼业障也能断除。但是佛教油子表面上都会都懂,但法不入心。这种人不会有成长,不会有进步,不可能改变。我们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
 
不要学成傻子、疯子、骗子、油子——初学佛的误区


选自宽见法师编著的《学佛次第入门读本》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缺失,病态的心理是一个世俗凡夫的正常现象。刚刚接触到佛法的时候,没有经过系统的佛 法熏修,或者没有明师的引导,或者受到缺乏正信正见者的误导,或本身对佛法的误解,往往在学佛的过程中形成一些不正确的知见。如果不理清这些知见障碍,就 会导致严重的信仰误区,从而误导他人,严重影响正信佛教的形象。下面略举几例初学佛法过程中的知见问题,以期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素食主义与学佛
素食主义是大乘佛教倡导的慈悲法门之一,即从不杀生戒延伸为生命的普遍尊重与关爱,以大悲心及菩提心为基础,对菩萨 自利利他情怀的践行,断食众生肉(腥)及对身体有害的葱、蒜、韭、薤等五辛(荤)。由于一般佛教徒大多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素食主义也有全面禁食荤腥及每 逢佛菩萨圣诞等吃素的不同形式。从营养卫生学这个角度来说,断食或少食荤腥非常有利健康,尤其是现代生产的肉食品里含有大量激素、防腐剂等各种毒性物质, 时刻危害着我们的身体。佛教的素食主义思潮与卫生学、营养学、环保与保健等科学意见一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前卫人士及新贵一族率先成为素食主义 者,影响甚为深远。
然而,有些学佛者误解了慈心不杀与爱生护生的素食主义者的本意,误解了学佛的内涵外延,单纯地将吃素等同于学佛,消极地认为学佛就是吃素,吃素就是学佛,以吃不吃素为学不学佛的标准,甚至对他人横加指责,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于刚刚学佛的信徒,应当先受持不杀生戒(包括不自杀、不叫他杀、不为杀业提供因缘等),广泛参与佛教环保、护生及 生命关爱等活动,条件具备的可以在佛菩萨圣诞日吃素。如果自己发心成为素食主义者,也只能是个人实践佛法的高雅生活行为,尽量不要给家人带来麻烦,不强求 别人效仿,更不能歧视没有吃素的人。
二、遁世隐居与学佛
现在人一般误以为佛教是消极的、避世的,甚至有一些初学佛者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生起了强烈的悲观厌世情结,忘记了 大乘菩萨道的慈悲济世精神,忽略了佛教是世出世间的圆融。初学佛法时,大事未明,见地不正,依止善知识远离愦闹专心致志地修学佛道,是有必要的;但应知 道,放下一切,一心修学,目的是济世度生,而不是逃避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解行相应,知行合一,就应该发广大菩提心、慈悲心,努力做到护持三宝,以 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为净化世道人心尽一份力。
因为个人根性或性格的不同,有的人生性好静,喜欢独处闲居,不适合做弘法利生的工作,那么,远离尘器的纷扰,作无事逍遥人也无妨。不过,佛教主张自觉觉他、以四摄法自利利他,圆融真俗二谛,效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精神,是最圆满的修学生活方式。
三、持戒与学佛
释迦牟尼佛在圆寂时,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即佛教徒依靠戒律生活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学 习,组成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见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的理想六和僧团。戒律是伦理道德的基础,也是保障我们身心不受外在侵害、抵御困难 的精神力量,更是我们提升人格素养、净 化自心的动力。
持戒是一种心灵的自我管理,其表现为止恶防非与进德修善两方面。止恶防非是自我身心的保护,防止一时的过失给自己带来永久的痛苦。进德修善是戒律的积极作用,要求我们以利益众生为宗旨,实践佛教博大精深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广泛开展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萨事业。
有的初学者不明白戒律的崇高利他精神,落入教条主义的窠臼,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个性孤僻,行为怪异,甚至发展为偏执的禁欲主义,远离人民大众,以戒律衡量他人,说四众过失等,与佛陀的慈悲教诲相违。
作为佛陀的弟子,应当谦虚谨慎地广泛地学习佛法,实践佛法。在实践佛法的历程中,如何融摄工作与学佛等世出世间法的关系,尤为重要。总之,在修学的过程中,充满希望,充满法喜,充满智慧,说明学佛就有进步。
四、神通感应与学佛
修学佛法的清净善信,有的人会出现一些感应道交的事,这是因为个人的身体或心理素质而导致的自然现象,不可执著。如果因修学出现神秘境象而生起傲慢之心,炫耀大众,惑乱世人,就容易入于魔道。
虽然佛陀告诉我们修学佛法会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等现象,但神通并不能贪求,即使获 得了神通,如不是为了弘法利生因缘,也绝不能显现,更不可作为称誉天下的资本,应该平平淡淡地真实面对。如果在人道不说人话,一味谈玄说妙,言神言鬼,则 成为世人讥笑的话柄,显然已经偏离了佛道,应该及时纠正。
五、佛油子或泛亚圣主义
一般将学佛中不求胜解,好夸夸其谈而不重实修的人称佛油子。佛油子一般自恃聪明,不愿意下工夫去实证,在理论上持“相似佛法”的见解,乍听起来似乎很圆融,实际上见地不清,知见不明。这种浮泛的心理对以后修学佛法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有些人生性慧黠,善根深厚,但以傲慢心学习佛法,常常自以为是,轻视末学后学,自诩悟境高深,误以为已经证果成圣,常以亚圣自许,这种人就犯了泛亚圣主义的毛病。泛亚圣主义最终是画饼不能充饥。不仅如此,此种未证言证的行为是犯大妄语罪,误人误已,必遭恶报。
六、喜欢赶场的“老修行”
“老修行”喜欢到处赶场子,以广游名山大川,结交高僧大德为能事,炫耀世人,以为这就是修行。但是如此修来修去,却很少有进步。
佛法的修持,关键在于稳定地依止一定的善知识,一门深入地学习;在于从内心去深入理解佛法,从行为去证得佛法。而 “老修行”则热衷于以结识许多善知识为荣耀,或以为这里听一耳说法,那里受一次灌顶,而自己无须修持就能学得佛法。其实这种“依”而“不止”的误区,结果 是无所依止,学无所成。
在信佛初机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比如口谈随缘而沦为自然外道,提倡多元文化包容导致鬼神不分,不明了万有因果律产生的机械因果论,为福修善而导致有福少慧的相似善业等,都值得注意。

备注:

有福少慧的相似善业是不究竟的,有时还带来很不好的影响,应引以为诫。丰子恺先生曾是弘一法师的学生,他在其散文《佛无灵》中说:

“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乐道,引为佛祐;(抗战期中,靠念 佛而得平安逃难者,时有所闻)受了些小损失就怨天尤人,叹“佛无灵”,真是“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们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诵经。但他们的吃一天 素,希望得到比吃十天鱼肉更大的报酬。他们放一条蛇,希望活一百岁。他们念佛诵经,希望个个字变成金钱。这些人从佛堂里散出来,说的都是果报:某人长年吃 素,邻家都烧光了,他家毫无损失。某人念《金刚经》,强盗洗劫时独不抢他的。某人无子,信佛后一索得男。某人痔疮发,念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痔疮立 刻断根……此外没有一句真正关于佛法的话。这完全是同佛做买卖,靠佛图利,吃佛饭。这真是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最后编辑:
佛无灵(丰子恺)


我家的房子———缘缘堂———于去冬吾乡失守时被敌寇的烧夷 弹焚毁了。我率全眷避地萍乡,一两个月后才知道这消息。当时避居上海的同乡某君作诗以吊,内有句云:“见语缘缘堂亦毁,众生浩劫佛无灵。”第二句下面注明 这是我的老姑母的话。我的老姑母今年七十余岁,我出亡时苦劝她同行,未蒙允许,至今尚在失地中。五年前缘缘堂创造的时候,她老人家镇日拿了史的克在基地上 代为擘划,在工场中代为巡视,三寸长的小脚常常遍染了泥污而回到老房子里来吃饭。如今看它被焚,怪不得要伤心,而叹“佛无灵”。最近她有信来(托人带到上 海友人处,转寄到桂林来的),末了说:缘缘堂虽已全毁,但烟囱尚完好,矗立于瓦砾场中。此是火食不断之象,将来还可做人家。

缘缘堂烧了是“佛无灵”之故。这句话出于老姑母之口,入于某君之诗,原也平常。但我却有些反感。不指摘某君思想不对,也不是批评老姑母话语说错,实在是慨叹一般人对于“佛”的误解,因为某君和老姑母并不信佛,他们是一般按照所谓信佛的人的心理而说这话的。

我 十年前曾从弘一法师学佛,并且吃素。于是一般所谓“信佛”的人就称我为居士,引我为同志。因此我得交接不少所谓“信佛”的人。但是,十年以来,这些人我早 已看厌了。有时我真懊悔自已吃素,我不屑与他们为伍(我受先父遗传,平生不吃肉类。故我的吃素半是生理关系。我的儿女中有二人也是生理的吃素,吃下荤腥去 要呕吐。但那些人以为我们同他们一样,为求利而吃素。同他们辩,他们还以为客气,真是冤枉。所以我有时懊悔自己吃素,被他们引为同志)。因为这班人多数自 私自利,丑态可掬。非但完全不解佛的广大慈悲的精神,其我利自私之欲且比所谓不信佛的人深得多!他们的念佛吃素,全为求私人的幸福。好比商人拿本钱去求 利。又好比敌国的俘虏背弃了他们的伙伴,向我军官跪喊“老爷饶命”,以求我军的优待一样。

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 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得了些小便宜就津津乐道,引为佛佑(抗战期中,靠念佛而得平安逃难者,时有所闻);受了些小损失就怨天尤人,叹“佛 无灵”,真是“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他们平日都吃素、放生、念佛、诵经。但他们的吃一天素,希望得到比吃十天鱼肉更大的报酬。他们放一条蛇,希望活一百 岁。他们念佛诵经,希望个个字变成金钱。这些人从佛堂里散出来,说的都是果报:某人长年吃素,邻家都烧光了,他家毫无损失。某人念《金刚经》,强盗洗劫时 独不抢他的。某人无子,信佛后索得一男。某人痔疮发,念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痔疮立刻断根……此外没有一句真正关于佛法的话。这完全是同佛做买卖, 靠佛图利,吃佛饭。这真是所谓:“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我也曾吃素。但我认为吃素吃荤真是小事,无关大体。我曾作《护 生画集》,劝人戒杀。但我的护生之旨是护心(其义见该书马序),不杀蚂蚁非为爱惜蚂蚁之命,乃为爱护自己的心,使勿养成残忍。顽童无端一脚踏死群蚁,此心 放大起来,就可以坐了飞机拿炸弹来轰炸市区。故残忍心不可不戒。因为所惜非动物本身,故用“仁术”来掩耳盗铃,是无伤的。我所谓吃荤吃素无关大体,意思就 在于此。浅见的人,执着小体,斤斤计较:洋蜡烛用兽脂做,故不宜点;猫要吃老鼠,故不宜养;没有雄鸡交合而生的蛋可以吃得……这样地钻进牛角尖里去,真是 可笑。若不顾小失大,能以爱物之心爱人,原也无妨,让他们钻进牛角尖里去碰钉子吧。但这些人往往自私自利,有我无人;又往往以此做买卖,以此图利,靠此吃 饭,亵渎佛法,非常可恶。这些人简直是一种疯子,一种惹人讨嫌的人。所以我瞧他们不起,我懊悔自己吃素,我不屑与他们为伍。

真是信佛,应该 理解佛陀四大皆空之义,而屏除私利;应该体会佛陀的物我一体,广大慈悲之心,而护爱群生。至少,也应知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道。爱物并非爱惜物的本 身,乃是爱人的一种基本练习。不然,就是“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齐宣王。上述这些人,对物则憬憬爱惜,对人间痛痒无关,已经是循流忘源,见小 失大,本末颠倒的了。再加之于自己唯利是图,这真是此间一等愚痴的人,不应该称为佛徒,应该称之为“反佛徒”。

因为这种人世间很多,所以我 的老姑母看见我的房子被烧了,要说“佛无灵”的话,所以某君要把这话收入诗中。这种人大概是想我曾经吃素,曾经作《护生画集》,这是一笔大本钱;拿这笔大 本钱同佛做买卖所获的利,至少应该是别人的房子都烧了而我的房子毫无损失。便宜一点,应该是我不必逃避,而敌人的炸弹会避开我;或竟是我做汉奸发财,再添 造几间新房子和妻子享用,正规军都不得罪我。今我没有得到这些利益,只落得家破人亡(流亡也),全家十口飘零在五千里外,在他们看来,这笔生意大蚀其本! 这个佛太不讲公平交易,安得不骂“无灵”?

我也来同佛做买卖吧。但我的生意经和他们不同:我以为我这次买卖并不蚀本,且大得其利,佛毕竟是 有灵的。人生求利益,谋幸福,无非为了要活,为了“生”。但我们还要求比“生”更贵重的一种东西,就是古人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这东西是什么?平日难 于说定,现在很容易说出,就是“不做亡国奴”,就是“抗敌救国”。与其不得这东西而生,宁愿得这东西而死。因为这东西比“生”更为贵重。现在佛已把这宗最 贵重的货物交付我了。我这买卖岂非大得其利?房子不过是“生”的一种附饰而已,我得了比“生”更贵的货物,失了“生”的一件小小的附饰,有什么可惜呢?我 便宜了!佛毕竟是有灵的。

叶圣陶先生的《抗战周年随笔》中说:“……我在苏州的家屋至今没有毁。我并不因为它没有毁而感到欢喜。我希望它被我们游击队的枪弹打得七穿八洞,我 希望它被我们正规军队的大炮轰得尸骨无存,我甚而至于希望它被逃命无从的寇军烧个干干净净。”他的房子,听说建成才两年,而且比我的好。他如此不惜,一定 也获得那样比房子更贵重的东西在那里。但他并不吃素,并不作《护生画集》。即他没有下过那种本钱。佛对于没有本钱的人,也把贵重货物交付他。这样看来,对 佛买卖这种本钱是没有用的。毕竟,对佛是不可做买卖的。

1938年7月24日于桂林。
 
最后编辑: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衛靈公‧十六〉

讀懂名句

孔子說:「一群人整天聚集在一起,講的都是些無聊話,又喜歡賣弄小聰明,實在很難走上人生的正道。」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说:)“如今(大王的)恩 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了,而功德却体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 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

孟子---梁 惠 王 上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译文】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它,但谈不上仁爱;对于百姓, 仁爱,但谈不上亲爱。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 物。”
【读解】
 我们今天也说:“让世界充满爱。”不过,充满什么样的爱?我 们没有具体分析,也没有说。
孟子这里作出了分析,说出了爱的层次差等。
对于物(朱熹注释说,指禽兽草木),主要是爱惜。爱惜的具 体表现,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种 思想,倒是有我们今天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了。
对于民,也就是老百姓,需要仁爱。仁爱的具体表现,按照 朱熹引程颐的看法,也就是孟子在《梁惠王上》里面所说的“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种推己及人的仁爱, 对禽兽草木等“物”是谈不上的。
对于亲,也就是自己的亲人,则不是爱情和仁爱的问题,而 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爱,是爱之中最自然最亲密的一个 层次了。
但是,只有当你能够亲爱亲人时,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地去仁 爱百姓;只有当你能够仁爱百姓时,才有可能爱惜万物。不然的 话,就会成了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维系下去的。所以, 爱虽然有亲疏,有差等,但这些亲疏差等之间却又有着内在的必 然的联系。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爱之所以有亲疏, 有差等,不是 我们主观方面随意决定的,而是因为客观方面,这些对象本身有 所差别,用朱熹引杨氏的话来说,叫做“其分不同,故所施不能 无差等。”,总 起来说,有差等又有联系,“统而言之则皆仁,分而 言之则首序。”(程颐)
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再推向爱惜万物,这 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列”,而我们发现,这个系列又正好是和 《大学》所开列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阶梯相统一的。 由此可见,圣贤所论,无不用心深刻。既然如此,读者也只有用 心体会,才能得其真髓。
回到开始时的话题,“让世界充满爱。”是不是应该充满各种 各样的爱呢?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 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 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一、凡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不是善知识。



  二、凡自称,或通过他人透漏,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不是善知识。



三、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佛菩萨显像、授记,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四、凡不修实行,专门做破血湖、还寿生、寄库、超度等佛事,谋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五、凡不劝人精进,自修了脱生死,谎称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



  六、凡以种种苦行、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是善知识。



  七、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八、凡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为人借寿,让人立刻致富,诓骗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九、凡已皈依佛门,仍行外道,敛财灭法者,不是善知识。



  十、凡严守戒律,弘扬正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認識附佛外道

作者:宗弘

由於經濟社會的急功近利,隨著佛教的興盛,也造就了許多附佛外道,如野草孳生,紛紛以迅速、神通、感應以迎合大眾口味,並附和政商名流,敢言敢說,結果台灣已成世界成就者及證悟者密度最多的地方。

這種現象,並不意外。所有附佛外道,都善巧地把握了人性的弱點:普遍地對佛學與神秘現象的無知。他們摻雜佛理與自我錯謬的見解,未證言證,未悟言悟,大肆招攬信眾,並以企業化經營,進而予取予求。

許 多附佛外道,把佛經裡面的道理拿出來講,可是最後是符合在他的邪說裡面,符合他自己所闡揚的教義上,把正法邪用。我們雖心懷悲愍,但也難以抗拒這股潮流。 唯一正本清源之道就只有加深佛學的宣揚。不能只是表面的解說,還要深入辟裡,才能給師兄們建立堅固的正見,不被附佛外道的邪說所迷惑。無論如何,“顯正” 才是究竟的破邪。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師兄們參考:

1、宗教狂熱,自命聖人,個人崇拜。

“自稱”大師、活佛、法王、仁波切、大德者卻要求他人向之頂禮,法相到處掛,到處發。

2、師承不明,假附他宗。

說是“某某佛,某某法王,某某仁波切轉世”,與某法王仁波切等照張相,即說已得傳承。

3、自揚己德,謗毀他師。

與其他同路人呵成一氣,互相褒揚,對於正法上師卻說成是外道邪師。

4、裝神弄鬼,迷惑大眾。

如厲鬼纏身,怨親債主討債,要改運供養等,並提供治病,催財等多項服務。

5、無有戒律,貪圖利養。

販賣蓮座,牌位等,貪圖財利,無有戒行。

6、邪解經論,教理錯亂,自創教典,雜以外道。

如說楞嚴經是假的,未證言證,顛倒教義,以訛傳訛。自我膨脹,自造經論,篡改經典等。

7、修無次第,大違傳統。

沒有傳承即幫信眾灌頂加持,不用修行,即刻開悟。

這 些道場或組織,他們也有資源、事業龐大,信眾、徒弟眾多,政經、媒體關系很好,組織龐大,電視弘法,跨國際性,文宣廣告也多,也懂得包裝,但他們將佛教曲 解,混淆世人對純正佛法的認知,造成世人對佛法的誤解,而錯誤修行,不但不得解脫,嚴重者甚至斷了法身慧命。就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做法終究有損佛法的 長久住世,一個正信而不貪圖近利的佛弟子,最好能選擇遠離。

宣化上人曾開示:

誰最希望如來正法寶藏趕快滅亡呢?

誰會披佛袈裟毀我正法呢?

誰最希望佛教僧團變成合議制呢?

誰讓和尚娶妻、尼姑生小孩呢?

誰在那邊爭奪廟產,佛法企業、商業化呢?

誰會在末法惡世中,大量的成立附佛外道呢?

誰搞一大堆禅功、神功、氣功、印心禅,都要偷竊佛教之名呢?

於末法惡世中,除了人心浮動、混亂外,人間也被搞得有如地獄般的黑暗,世人是非不明,貪功近利,佛門中亦有許多魔眾比丘混入其中。但盡管如此,佛也曾預言,還是會有許多佛正法弟子,轉世人間,來捍衛正法的。

願釋迦正法常住不滅!

願與諸正信佛子共勉之!

合十
 
認識附佛外道

作者:宗弘

由於經濟社會的急功近利,隨著佛教的興盛,也造就了許多附佛外道,如野草孳生,紛紛以迅速、神通、感應以迎合大眾口味,並附和政商名流,敢言敢說,結果台灣已成世界成就者及證悟者密度最多的地方。

這種現象,並不意外。所有附佛外道,都善巧地把握了人性的弱點:普遍地對佛學與神秘現象的無知。他們摻雜佛理與自我錯謬的見解,未證言證,未悟言悟,大肆招攬信眾,並以企業化經營,進而予取予求。

許 多附佛外道,把佛經裡面的道理拿出來講,可是最後是符合在他的邪說裡面,符合他自己所闡揚的教義上,把正法邪用。我們雖心懷悲愍,但也難以抗拒這股潮流。 唯一正本清源之道就只有加深佛學的宣揚。不能只是表面的解說,還要深入辟裡,才能給師兄們建立堅固的正見,不被附佛外道的邪說所迷惑。無論如何,“顯正” 才是究竟的破邪。

以下提供附佛外道常用手段供師兄們參考:

1、宗教狂熱,自命聖人,個人崇拜。

“自稱”大師、活佛、法王、仁波切、大德者卻要求他人向之頂禮,法相到處掛,到處發。

2、師承不明,假附他宗。

說是“某某佛,某某法王,某某仁波切轉世”,與某法王仁波切等照張相,即說已得傳承。

3、自揚己德,謗毀他師。

與其他同路人呵成一氣,互相褒揚,對於正法上師卻說成是外道邪師。

4、裝神弄鬼,迷惑大眾。

如厲鬼纏身,怨親債主討債,要改運供養等,並提供治病,催財等多項服務。

5、無有戒律,貪圖利養。

販賣蓮座,牌位等,貪圖財利,無有戒行。

6、邪解經論,教理錯亂,自創教典,雜以外道。

如說楞嚴經是假的,未證言證,顛倒教義,以訛傳訛。自我膨脹,自造經論,篡改經典等。

7、修無次第,大違傳統。

沒有傳承即幫信眾灌頂加持,不用修行,即刻開悟。

這 些道場或組織,他們也有資源、事業龐大,信眾、徒弟眾多,政經、媒體關系很好,組織龐大,電視弘法,跨國際性,文宣廣告也多,也懂得包裝,但他們將佛教曲 解,混淆世人對純正佛法的認知,造成世人對佛法的誤解,而錯誤修行,不但不得解脫,嚴重者甚至斷了法身慧命。就長遠的眼光來看,這樣的做法終究有損佛法的 長久住世,一個正信而不貪圖近利的佛弟子,最好能選擇遠離。

宣化上人曾開示:

誰最希望如來正法寶藏趕快滅亡呢?

誰會披佛袈裟毀我正法呢?

誰最希望佛教僧團變成合議制呢?

誰讓和尚娶妻、尼姑生小孩呢?

誰在那邊爭奪廟產,佛法企業、商業化呢?

誰會在末法惡世中,大量的成立附佛外道呢?

誰搞一大堆禅功、神功、氣功、印心禅,都要偷竊佛教之名呢?

於末法惡世中,除了人心浮動、混亂外,人間也被搞得有如地獄般的黑暗,世人是非不明,貪功近利,佛門中亦有許多魔眾比丘混入其中。但盡管如此,佛也曾預言,還是會有許多佛正法弟子,轉世人間,來捍衛正法的。

願釋迦正法常住不滅!

願與諸正信佛子共勉之!

合十

这篇文章的前五条
1、宗教狂熱,自命聖人,個人崇拜。
2、師承不明,假附他宗。
3、自揚己德,謗毀他師。
4、裝神弄鬼,迷惑大眾。
5、無有戒律,貪圖利養。

比较好辨认,后两条
6、邪解經論,教理錯亂,自創教典,雜以外道。
7、修無次第,大違傳統。

没有系统地闻思修,不可能有这种辨别能力。阿弥陀佛。
 
三、如何識別附佛外道?
中国形形色色的附佛外道,多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

   1、具有相当的功利动机。其教首或求名,或求利,或求神通,或为实现自己宗教及政治的抱负而歪曲、利用佛教。他们往往离经叛道,有反当局的政治目的,一有机会即造反作乱。 
   2、喜欢搞个人崇拜。附佛外道皆表面崇佛,打着佛教或佛教新派的旗号,其实并不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尤其是不皈依以僧伽为核心的佛教教团,不皈依代表佛陀正法的佛教祖师大德的正见,而且多反对、否认、排斥正统佛教和住持僧伽。其 教首多自称为未来佛弥勒菩萨降生,或称是观音菩萨的传人,或称自己苦修得道,已证得很高果位,或已得到佛的冥中印记,甚至自奉为真佛,是最大的佛。虽然也 有奉、诵《金刚经》等佛经、念阿弥陀佛者,但实际主要尊奉其教祖编造的《五部六册》等伪经,其说多杂糅三教言句,鄙俚粗浅。
   3、喜欢强调神通感应,强化末劫意识其教首或诈现神迹吸引人,或以扶乩、灵签迷惑人,或诡说恶报、灾祥恐嚇人等等。  
4、附佛外道的教首祖师,绝大多数为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很低的在家俗人,在正统佛教中没有地位,或出生于民间宗教家庭或聚居地,多有家室之累,往往传位于其子女。即使是僧尼,也多属不守佛戒、不通佛法的伪僧、庸僧,多带头破戒,但有一定的宗教和社会活动能力。



  首先應當了解什麼是佛教正法,什麼是附佛外道,附佛外道有哪些基本特征,然後對自稱為佛法或源自於佛教的某一教門、某一功法及其倡導者,從如下幾方面來加以甄別。

1、從教義上加以甄別。看它講的是否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義,如四谛、十二因緣、八正道等,尤其是符不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三法印。

2、從行為上加以甄別。看他是否尊重三寶?是否守持佛教的基本教規,以及對佛教戒律的態度;看他的道德修養如何?創教的目的和落腳點在哪裡?對世俗的名聞利養的態度如何,平時是否講究享受,等等。

3、 依據佛經加以甄別。《佛藏經》載佛言:“當來之世,惡魔變易,作沙門形,入於僧中,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楞嚴經》預言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 河沙”。許多佛經都有辨析和破斥邪偽的教誡與方法。如《楞嚴經》開示,修禅那者達靜寂之境,色、受、想、行四陰已盡而識陰未盡、未見真道之際,各有十種陰 魔境界,或心理變態,煩惱膨脹,狂慢自大,自認開悟得道,教主欲、控他欲、名利欲難以按捺;或被各種鬼魔所附,能現身化紫金光聚、手執火光、履水行空、穿 牆透壁、存沒自在,及令人得神通、使人歸服座下等神異;或發種種邪見邪解。當事人不知被魔所附,自認成佛,乃聚徒說法,潛行貪欲。被外魔所附的關鍵,還有 自心貪著名利、神通等的陰魔,所謂“主人若迷,客得其便”,自心有魔,外魔才有空子可鑽。《楞嚴經》描述末法時期的魔事時說:

“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己,得上人法,玄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禅律。”

  “誹毀戒律,輕賤出家。”

  “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我滅度後,教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洩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4、從社會效果上加以甄別。看它所說和提倡的修行方法是否如法,是否有益於信眾的身心健康、人格升華,是否有益於家庭和睦、社會安定。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