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作家退出作协是给谁的响亮耳光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青年报》发表徐迅雷的文章说:《耳光响亮》是作家东西的着名长篇小说,读这个小说会读出文本背後面的疼痛来。现在有作家甩出真的响亮耳光,只是不知道有谁感到疼痛。7月8日《长沙晚报》报导:湖南省作家协会两名成员───作家余开伟、黄鹤逸近日先後退出湖南省作家协会。

我很佩服这两位老作家。这样的作家还真是不多。鲁迅说:“作者的任务,是在对於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现在终於有两个湖南的作家“给以反响或抗争”了,当“作协”这玩意儿还不如“做鞋”时,你还要它作甚?

对作协说不,还真需要一点勇气。於光远先生声明不加入中国作协,因为“如果作家协会继续容忍柯云路为会员,我认为自己即便成为作协会员也不是什麽有太高荣誉的事,说重一点我甚至有点耻辱感”。痛恨伪科学的於光远先生选择了“独善其身”。

巴金说:“作家不是一种资格,不是一种地位,不是一种官衔。”但是,很不幸,加入作协就是一种“资格”,做了理事什麽的就获得了一种“地位”,当选为主席副主席之类的,当然就是一种“官衔”了。所以你别看作协并不是一个职权部门,但都有权、利、名可争的。这一切,当然是与作协现行体制的某些弊端相联系的。作协应当是个群众组织,但在某些人眼,成了“行政部门”。至於专职作家们,别人看上去很美,自己感觉起来当然也很美;表面上是国家给发的工资,其实是拿了纳税人的钱,然後为纳税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奉献精神食粮,至於他出产的产品有多少、质量有多高、你是否喜欢,大抵是没有什麽人管的。而其他加入了作协的作家们,除了个别因特殊原因被开除之外,不管是否继续写东西,反正是终身制的,没人把你赶出去。上海《东方早报》7月11日报导:“上海民间出版人叶觉林的调查表明,在1000馀名某地作协会员中,仅有20%常有文章发表,10%常有着作出版。该数据意味着八成作协会员很少从事写作,抑或根本与写作无关。”夏洛蒂.勃朗特说:“作家的第一职责是忠实於真实和自然,第二职责是勤勤恳恳地钻研艺术。”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不少作家“忠实於体制和现实”,“勤勤恳恳地钻营上爬”有什麽奇怪的吗?

好了,现在湖南两位作家退出作协,给我、给我们这些所谓“爬格子”的人树立了榜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