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领导人参与主要节目之比较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看到一些报道说:从明年起,在陕西省的清明节“黄帝陵公祭礼仪”将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每五年设大祭一次,每次数千人参加,而且,公祭由国家领导人主祭,陕西省或各省市轮流陪祭。仪式包括12个项目,游行、讲话、鞠躬和歌舞,等等;为此,不包括活动经费,仅建筑群设施就准备投资几千万。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等11位国家相关部委的官员和顶级专家学者组成的论证专家组,通过了黄帝陵祭祀礼仪方案,准备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执行。

  看了报道,我有些问题:史料记载,中国人的祖宗是伏羲,之后有神农、黄帝、尧舜禹。既然要公祭黄帝陵,那么,也应该公祭伏羲、神农和尧舜禹。如此一来,要公祭六个先祖,国家领导人每次用一天主祭,就要用六天时间搞仪式;每个先祖一个地方,国家领导人就要跑六个地方;每个地方用几千万元搞设施,六个地方,就要上亿元搞仪式设施,这还不包括每次活动本身的开支和没有活动时候的维护费用。

  说到祭陵仪式和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与促进祖国统一,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感觉,就我自己说,身在美国、关心国内,主要还是出于故乡情感的人之常情,而不是因为国内有没有公祭先祖的仪式。从历史来说,自远古时代开始,公祭先祖的仪式不知举行过多少次了,可中国该分就分、该合就合,分裂了又统一,跟公祭先祖仪式没有必然联系。说说港澳回归祖国吧。在我看,那是因为中国获得了独立,是因为国家实力增强了,而不是因为内地搞了公祭先祖的仪式。台湾海峡两岸统一,我看,主要也是看发展、看双方交往如何和政策落实如何,跟搞不搞公祭先祖仪式没有必然联系,不然,海峡两岸都烧香磕头和唱歌跳舞,台湾问题不就万事大吉了?

  此外,西藏、新疆、云贵和东北地区的许多民族,并不把黄帝看作自己的先祖;所谓“国家领导人主祭”黄帝,那做法把许多民族放到什么地位上去了呢?难道要逼迫他们承认黄帝是他们的先祖吗?如果各个民族说:你汉族人可以搞你的先祖公祭,我少数民族也可以搞;你公祭你的黄帝,我公祭我的祖先和神祉;你可以召集全国人马搞先祖公祭,我也可以召集我的全国人马;既然你可以搞“国家领导人主祭”黄帝、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主持当地公祭,那我也可以让我的民族领袖来主持我的公祭。那样一来,全国各地和各民族之间究竟是文化凝聚呢、还是文化分散甚至文化分裂呢?

  今年春天,新一届政府提出,取消国家领导人出访的迎送仪式。胡锦涛主席出访欧洲,身体力行,没有搞仪式。前不久,中央代表团出访拉丁美洲,也是身体力行、没有搞仪式。这个贴近大众的主张和做法,得到了全国民众的高度赞扬和拥护,深得民心。令人纳闷的是,一些领导和一些院士学者似乎不知道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主张,继续为大规模和高成本的仪式做论证、还给论证戴上了一顶文化凝聚力和促进祖国统一的漂亮帽子。这对头吗?“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刚过去,是否又要来个“仪式工程”了呢?

  从报道看,清明节公祭黄帝陵仪式的论证,在学术上也颇有问题。史料记载,黄帝为“土”、是“中央之帝”,即今天的河南省地区。为什么要跑到陕西地方搞公祭呢?如此一来,全国是否可以可以任意改变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呢?比如,是否可以把屈原从长江搬到黑龙江去搞冰灯节公祭活动?此外,清明节的传统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肃穆纪念性的活动,另一个是农时迎春,两者都是以清淡安宁为主的送往迎来的活动。在传统中,清明节和寒食节含义近似,日期很近,因而经常是同过。史料记载,寒食节来自春秋时代的“割股奉君”;寒食已经不再流传,而该节日的清淡气氛却流传下来。在民间,清明节有插柳风俗,即谚语说的“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白首”,是一种清新迎春的风俗。而就祭来说,史料记载,那也是以肃穆为主的活动:

  尚书大传:祭之为言察也。荐,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

  周官:凡庶人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

  礼记: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又说:祭不欲数,数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

  然而,专家学者们论证出来的清明节公祭黄帝陵仪式,却是上街游行、鸣放礼炮、载歌载舞、在激烈的鼓声中千鸽冲霄,国家领导人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代表还要破费到场的大规模和高成本的活动。这符合清明节的传统吗?在传统里,行祭也有大轰大嗡的,但那些都是祭天、祭地和祭鬼的活动,并非是送往迎来和“言人事至于神”的清明节活动。我真不知道:学者们的论证,究竟是为了实事求是地保护文化遗产原貌呢、还是在搞捧场?

  我要斗胆说:领导少些仪式,学者少些捧场,国家之幸也。民间节日,就让民间自己去搞,不要打着国家的旗号;至于领导是否参加,让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和时间安排决定吧。美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可它很少对传统节日搞国家级仪式、学者为仪式捧场更是少见;它的民间传统节日大部分是以家庭为主、个人按照自己的习惯去过;有大众活动,那也都是民众自发组织的,不花纳税人的钱,而当地政府官员是否参加,全看个人意愿和当地风俗。这种以民为主和朴实无华的做法,不但保持了传统节日的历史风貌,而且,也更有人情味和更多的个人选择。下面是中美两国关系主要节日国家领导人参与和活动方式的一个简单对比:

  简单对比:中美主要节日,国家领导人参与和活动方式
中国节日 领导 活动方式 美国节日 领导 活动方式
新年 参加 招待会 新年 夫人主持 家庭活动
春节 参加 招待会 圣诞节 夫人主持 家庭活动
清明 参加 植树 火鸡节 夫人主持 家庭活动
党生日 参加 政治演讲 复活节 自决 白宫玫瑰园对儿童开放
国庆节 参加 招待会、政治演讲 国庆日 参加 多为简短的大众演讲
建军节 参加 招待会、政治演讲 烈士纪念 参加 献花圈、简单致辞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习惯,我们不能要求中美两国领导人按照同样的文化习惯参与和度过各个节日。不过,通过这个简单对比,可以明显看到,中国几乎是过所有主要节日都有很浓的政治气氛,而美国过节则是区别对待,政治节日有政治气氛、传统节日则有很浓的人情味和家庭味道。中国许多学者和报刊媒体都很喜欢说“人文”。如此,中国过节能不能按照中国的文化习惯、在传统节日里多一些中国的人情味和家庭味道、少一些政治仪式的东西呢?

  贞观之治有言:“扫地而祭,足表至诚,何必远登高山,封数尺之土也。”如果需要国家领导人要更多参与清明节的传统活动,那么,我也大胆建议:每年清明节,由国家领导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上花圈,向人民英雄表示致敬和怀念;不管各民族的先祖是谁、也不管个人信仰如何,这个花圈代表的是全国所有的公民、怀念的也是全国各民族的共同先烈,而且,为了人民英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献花圈活动就是献花圈,肃穆清淡,不要大轰大嗡,也不要再搞别的内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