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不点不亮?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7月21日消息,一周来台湾媒体充斥着有关“教改”的报道与评论,大多因视野过于专注而无法引起国内关注。联合早报7月21日发表蔡玮文章《蜡烛不点不亮?》,从更广阔和超脱的角度谈到这一问题。台湾教改十年,到今日高等教育“考不上比考上更难”、“大学毕业即失业”。大陆“扩招”不过四年,就业问题也随着首届学生的毕业尽现,相信台湾今日教改问题能对对岸有所借鉴。


全文如下:


早在戒严时期,台湾许多聪明的政治专业人士早就学会怎么跟国民党政府打交道。一是抱着美国老大哥的大腿不放,二是把单纯的社会事件搞成政治问题,两者都能使政府畏首畏尾,有所顾忌,所求方能如愿。当时台湾的党外人士最知道怎么玩这个把戏。


再说学术理论。社会学上有种说法是,当政府的能力远超过人民需求的时候,这意味着民众的满足、社会的稳定;但当人民的要求逐渐、甚至是快速超过政府能力的时候,这就隐含着社会动荡加剧的可能性;当两者差距扩大时,轻则政权轮替,重则革命造反。


目前的台湾现象,从教改到失业到政争到两岸关系,从贫富差距扩大到政府施政方向不明,到经济改善无由,到政府政策劫贫济富,无一不使得百姓怨声载道,许多人的信心大受打击。如果情形再这样子持续下去,除了基本教义派死忠支持之外,阿扁明年的总统选举恐不乐观。


大学毕业即失业在台湾早已不是新闻,数万人四处流浪,到处报考的“待业”教师则是当前台湾媒体的焦点。待退的教师因为地方政府财政空虚无法退休,想要执教的准教师却又求职无门,于是红包传闻甚嚣尘上。对此,坦白地说,新旧政府都难逃其咎,只是可怜了弱势的百姓。


先说过去,当年的李登辉政府以教改为名,广设大学、多元入学,让职业学校升格为专科,专科成为学院,学院变成大学,美其名为“提高教育水准”。当时有识之士就曾提出警告,政府必须要有远见与规划,否则未来将见学历贬值,产量过剩。如今果不其然。


再说现在,或许是政府的惯性与惰性,民进党政府同样是蜡烛不点不亮,非要事情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民怨飙涨到凸显政府无能已极、隐然有变成政治风暴的时候,它才要出面想办法处理。当前的教师甄选改革方案以及专案处理待退教师都是例子。显见办法还是有的,但是压力一定要够大。


有得必然有失。现在的高入学率必然意味着未来的人才生产过剩,紧接着就会出现高阶低用、学非所用的必然现象。阿扁说应把教育当成投资,理论上没错,但在实务上已被台湾媒体骂得臭头。不过,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任何负责任的政府还是必须有一个规划过的全盘人力发展资源政策,不能完全推给市场机制。


高等教育变成精英教育并非所宜,菲律宾和许多中南美洲国家都是明证。但是,当前台湾高等教育烂到了考不上比考上更难,毕业就注定要失业的情况也非好事。其实,光从现实政治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国家、家庭和个人花了大把钞票和时间,最后培养出一批满怀挫折感的知识分子,这对社会安定其实并没好处。


好了,事情现在已经从社会问题升级到了政治问题,咱们倒要看看素来反应灵活、以危机处理见长的阿扁政府是否能够拿出办法。且不说是要解民于倒悬,拯民于水火,至少要能纾解压力,平息民怨。当然,如果能再倒打反对党一耙,那就更好了。咱们且拭目以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