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五月到七月──北大改革风波始末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改革行动初始于今年1月召开的北大校领导寒假工作会议。当时,与会者决定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确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一要摒弃进入北大就得到终身制铁饭碗;二要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三要控制编制。

会上还确立:成立以校长许智宏为首的人事改革领导小组和人事改革工作小组,以校长助理张维迎为首的工作小组受命起草方案草案。经过两个多月,工作小组在9易其稿之後将草案拿了出来。

《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发布于今年的5月12日。这个方案确定了北大新的教师管理体制的几个基本原则:教员实行聘任制度和分级淘汰制;学科实行末位淘汰制;在招聘和竞争中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原则上不从本系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对教员实行分类管理;招聘和竞争中引入“教授会评议制”。

这一方案在校内激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关于教师淘汰比例等等条文。在各方的阻力下,方案做出了退让。间隔一个月有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在6月16日下发。第二稿在内容上呈现了不小的变化。比如删去了对教师流动比例的限制,增加了对部分副教授给予长期职位的条目,对校龄满25年或在本校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老教师的照顾,承诺他们可以工作至退休,删除了“新聘教授应能用一门外文教学授课”的条文,“分级淘汰”、“末尾淘汰”这样的术语也不见了。

同时,北大人事改革小组在这段时间里组织了许多座谈会,闵维方等改革的组织者频频在各种会议亮相、接受媒体采访,为改革推波助澜。

据悉,第三次征求意见稿9月出台。

有消息说,北大人事改革工作小组正在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包括新人聘任制度、教师晋升程序、新的学术委员会建立、聘任合同文本等。这些细则将在方案第三稿出台的同时公布。目前,北大领导在为改革做注解的同时,尽量避免过多的发表意见,以免激化矛盾。

或许,我们可以把现在的状态看成是北大改革的一种胶着状态。

“改革执行起来的难度肯定非常地大,”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胡大源教授说,“估计到第三稿出来,就已经面目全非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26期,总第140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