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对日关系新思维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凤凰卫视7月22日消息,7月19日世纪大讲堂节目播出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作者马立诚演讲。由于讲座较长,现将文字稿编辑整理后刊出,以飨读者:


梳理中日关系的出发点


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史上,恩的部分还是大于怨的部分,恩的时间也是多于怨的时间。但是如果提起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是蛮复杂的,用宋词里边的六个字概括,最是恰切不过,叫“剪不断,理还乱”。“理还乱”也得要理。我们梳理中日关系,从什么地方出发呢?以什么做依据呢?我想,国家利益,发展目标,还有崛起的中国在当今世界上要扮演的一个理性大国、一个善于平衡的大国、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梳理中日关系是从这个地方出发。


先说说国家的利益和奋斗目标,那就是十六大所提出来的,在今后二十年我们要全面地建设小康,在2050年,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国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利益所在。这就是大局,也是一种战略高度。我们处理中日关系,应该从这样一个大局,从这个战略高度出发。历史是重要的,但是,我觉得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比历史还重要,这是我们的着眼点。


要做一个理性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善于平衡的大国,什么意思呢?假如用一句咱们同学们都能理解的话,就是要避免情绪化,不要轻易地负气来做事情。基于这些,十六大提出了一个“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样一个方针。目的就是营造一个稳定的、良好的周边环境。这点对我们国家的奋斗,对我们国家推进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国家的对外关系应该服务于、服从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局,这是我思考中日关系最基本的一个出发点。


我们看看中日关系的现状,现在中日关系经贸关系发展越来越密切。在2002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了1037亿美元,这在中国的双边贸易中居于第一位。在去年,一月到十月份,十个月统计下来,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是502亿美元,超过了同期美国向日本出口的产品,(大约是497亿美元),这是两国的贸易情况。


还有投资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向别国的投资比较谨慎,有些领域的投资还减少了,但是唯独对中国的投资在逐年上升。以至于现在日本是继香港、美国、台湾之后,中国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我想同学们可能猜不出来,现在中日两国每天来往人数是多少?或者来往的人次是多少?每天一万人次,这在历史上是创记录的。那就是说,中日两国的往来,包括经贸、包括文化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


但是,在国民情绪这边,有一点儿拧着劲,两国国民之间的这种恶感,还有这种厌烦,一种很紧张的状态在上升。那么这种国民的情绪,对中日两国都是比较危险的一个事情。你比如说大葱的事情闹起来以后,网上就把大葱的贸易上升到政治,要“灭了日本”,一下就上升到政治上,而且要求打倒对方。这就使得我们国家很难在WTO的框架内解决这个贸易纠纷,所以它会使得两国决策人的政策空间缩小,会造成一个巨大的压力。国际冲突的一个规律就是误会连着误会,报复连着报复,假如一旦陷入到这样一个循环里去,就会很被动,而且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因素。


日本人感到的来自中国的压力


2002年1月我访问日本,在访问之前我听说2001年有日本人写书、写文章说中国威胁论,我没有什么切肤之痛。这次到了日本以后,我感觉到了日本人是比较恐惧的,基本原因在哪儿呢?最近十几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在高速增长,日本却停滞不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日本就骄傲不起来了,优越不起来了,同时日本国民也陷入到一种比较焦躁的状态里边。我到东京的神保町书店一条街,逛逛书店,发现那儿有很多著作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日本人比较敏锐。我举几本书名,《人民币VS日元--中国的威胁》、《中国的威严和日本的卑屈》、《中国加入WTO对周边国家的冲击》,第四本像《中国的威胁--中日友好是幻想》,这样的著作非常多。


另外,我和日本东京的知识分子在座谈的时候,有些人也对我说,中国强大起来了,现在要骑在日本的头上指挥日本。或者有人跟我说,中国强大起来了,把日本当小弟弟。我回答这个事是你们的夸张,我们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吧。还有一个日本的朋友说,日本有1.2亿人,中国13亿人左右,那就好像自己有一个儿子,邻居有13个儿子,感觉到压力非常大。这是可以理解的。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五万亿美元左右,我们一万多亿美元,相当于我们的三倍多,不到四倍的样子,至于人均我们就更少一点了。另外,日本的科学研究投入的经费世界第一。它的外汇储备3600亿美元左右,也是世界第一的。所以日本的实力还在,在那儿摆着。倒是日本的《二十一世纪》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说“中国二十年会超过日本”,这个比较贴近实际。当然了,GDP总值的数字比较,还不能囊括全部的经济活动。另外,中国的势头比较好,向前高速增长,它就很害怕。日本说,看我们的企业空心化了,空心化就是把工厂都搬到中国来了。那么,日本不是要更多的人失业,更难走出经济困境吗。


所以我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说,在今天中国已经不是积贫积弱的这么一个前提下,在中国已经强大起来的前提下,有必要调整一下中日关系。怎么调整呢?我的意见就是,从战略大局出发,把历史问题放一放,不要总是纠缠在历史当中,要走出历史,也要改变那种把日本人全面谢罪甚至下跪作为发展中日关系的前提的做法。同时,我顺便说一句,像我们课本里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较多,抗日战争内容比较多,是不是也增加一些日本战后的变化内容呢,这当然就是我的一个思考。


道歉问题、历史问题、对华援助问题的解决


我写了一篇文章是发表在《战略与管理》杂志2002年第6期上面,题目是《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这个文章发表出来以后,全国大概有五千个网站左右在讨论,很多网友也不同意我的意见,有的还骂了我一顿,这个我都可以理解,我们都可以表达。有些网友也说,你这个文章里说,日本道歉结束了,在哪儿道歉了?当然一些朋友可能平时没有太留意这个事情。我现在还是坚持我这个观点,日本的道歉结束了,我们应该翻过道歉这一页。


我先讲一个前提,就是八年的战争,日本侵略我们,我们中国死了非常多的人,而且各方面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是不是一个道歉能抵偿的?不是的,抵偿不了,这个伤痕在中国人的心里。但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一想,现在过去有60年了,那么我们怎么办?永远在历史里边打转,还是像有的网友提议那样,现在我们强大了,我们杀到日本去,再打一仗,把日本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区,谁来做特首?这都是行不通的,不现实。


所以,我是说要着眼于现实来理解日本的道歉问题,道歉问题有一个历史的过程,从1972年到今天,日本政府各届领导人,向中国21次道歉。


我自己还有一个看法,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实际上战争责任的追究问题,通过战后的东京大审判,还有各国的分法庭的审判,已经解决了。1946年开始了这个审判,东京是审判甲级战犯,其它的有乙级、有丙级战犯。与日本的交战各国,也在各国开设了49个分法庭,其中咱们中国是最迟结束的一个国家,我们在1956年最后审判了一批日本战犯。前后加起来,所有这些战犯,大概判决了5496个日本战犯。给了日本的好战势力,军国主义势力,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对日本的国民在战后进行反思和更新精神,又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从法律上来说,通过1946到1956年长达10年的审判、判决,在法律责任的追究层面来说,已经完成了。


跟道歉问题、历史问题有关联的是对华援助问题,我介绍一点,我认为这也是道歉的一部分。日本从1979年到2001年,向我国提供了26679亿日元的低息贷款,大约是2000亿人民币左右。为什么说低息呢?它的利率是1%到2%,偿还期是30年到40年。我们比较一下,世界银行贷款的利率是3%到4%,要求10年以内归还。另外,我们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是5%到6%,要求两年内归还,国内还有政策银行,贷款利率是4%到5%,可以10年偿还。所以,日本方面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的低息贷款,援助我们150项工程,其中包括像北京地铁二期、首都机场扩建、南昆铁路、武汉天河机场、五强溪水电站、秦皇岛码头、北京污水处理厂等等,不再一一列举,这也表达出一定的诚意,也是日本在战后反思自己,表达道歉的一个补充部分。


中日两国各自的民族主义


最近几年,我们国内出版了不少著作,一些著作民族主义的情绪比较偏激。比如,有些著作提到全球化是美国策划的一个阴谋,它是为了扼杀第三世界国家的;还说WTO也是西方的阴谋;另外,还说我们的国有企业为什么缺乏活力呢?不是它机制上有什么问题,而是引进外资造成的结果,要求驱赶外资,还有的就是要鼓吹打仗,把我们国家的钱尽量多用在军备上。


如果我们真的照刚才我介绍的这些观点贯彻起来、操作起来的话,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国家利益是不是会受到损失。由于我们国家跟日本有一个历史纠葛,有历史之结,所以中国的民族主义发作起来,最锐利的矛头就是对着日本的,所以在网上都是“小鬼子”、“灭了日本”,还有刚才说的再战,就是把日本变成中国的特区。


当然日本国内也有民族主义,比如。日本的东京都知事石源慎太郎,他说,日本怎么办呢?只有在前门同“美国虎”对峙,在后门扼制“中国狼”,既要对美国说不,也要对中国说不,要对这两个霸权国家说不,日本才能够发展,这个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情绪。另外,像1998年日本出版了一个很厚的漫画书叫《战争论》,作者是小林善纪。他画一些漫画就是为日本的二战中的行为来辩护的。他说,为什么会发动这个战争呢?那是为了在亚洲把白人的殖民族义者赶走,所以是正义的。南京大屠杀是编造出来的,还说与日本交战的各国提供的日军暴行的照片,很多是伪造的。另外,他对日本战后的和平主义很不以为然,他希望日本不要再走和平道路。我们看这个就是日本的一种民族主义,我觉得改善中日关系,推进两国的合作,各自都应该克服各自国内的民族主义。当然我上面提到的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日本的右翼,这个右翼,它不是日本的主流。在2000年,经过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王屏研究员的研究,在2000年登记的团体数是900个日本右翼团体,总人数10万人,当然实际的右翼人数比这个要多,就算我们不加区分的扩大一百倍,1000万人,他和日本的1.2亿的人口比起来,也还是一个零头。


中日关系的解决 经贸方面可作突破口


我自己觉得中日关系的解决,当前在经贸方面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推进,就是中日韩三国应该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中日韩实际上三个国家的经贸活动,现在越来越密切,我在日本东京的时候,我的一个翻译小姐她穿的毛衣非常漂亮,我问她这个毛衣是哪里产的?她说中国的。韩国也是一样,韩国人食用的80%的活鱼,是来自中国进口的。韩国整个电器市场的35%是中国产品,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这三个国家的互补性比较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地区经济组织,或者说区域化是一个主要潮流。我们看美洲那边,有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的北美自由贸易联盟,现在正在谈判包括全美洲国家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另外,欧盟就不用说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大家都比较了解。像非洲,也建立了非洲联盟,决定了在2025年,推进全非洲所有国家的自由贸易,零关税自由贸易。


我们看看亚洲这边,像西亚那部分有很多自由贸易组织,像阿拉伯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还有一个经济合作组织,阿富汗也在自由贸易区里。看看我们亚洲东部这边,东盟十国,有一个自由贸易区。现在中国、韩国、日本,基本上就是孤家寡人了。别人都是一个大集团,你跟别的国家做贸易的时候,要面对一个集团来谈判,这个时候你就会比较孤单,你的压力会非常大,你是被甩在外面的人,所以在如火如荼的区域经济组织的崛起过程中,中日韩三国落后了,应该是急起直追。


最近中国和东盟十国,已经开始了10+1,就是东盟十国和中国一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大概十年。日本现在也感到着急,它也和东盟去合作。其实应该反过头来,日本在这方面稍微有一点儿保守,主要是农产品问题。中国农产品质量很好,数量也很大,向日本进口,日本担心自己的农业受到中国产品的挤压,从而造成它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失业率的增加,还有农民的不满。因为农民的选票,对于现在的执政党自民党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要保护这个票源,所以它要保护它这个农业。但是这些我觉得都是一些暂时问题,实际上,中日韩三国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远大前景。同时也可以逐步地解决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问题。
 
汉奸的思维。

典型的汉奸单相思思维。
 
这家伙得到日本仔多少好处了?! 为什么这种人在中国老是不绝种
 
Re: 汉奸的思维。

最初由 liu12345 发布
典型的汉奸单相思思维。
:cool: :cool:
Absolutely !!
 
Re: 汉奸的思维。

最初由 liu12345 发布
典型的汉奸单相思思维。

就是如此~ 自己当汉奸就算了,还宣传汉奸思想~~~ :gun:


打死汉奸 :cs: 马立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