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意义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iW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iWen

嗡阿热巴扎那得
注册
2013-07-04
消息
1,039
荣誉分数
205
声望点数
73
慈诚罗珠仁波切开示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关于生存的意义,虽然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最终的意义,就是要为解脱做一些准备。现在大城市的人都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生病了,有医疗保险;年老了,有养老保险,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这些保险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死了有没有保险呢?没有保险!真正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有任何保险了。当然,如果确定后世不存在,人死了就一切结束了,那么,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为死亡以后考虑,但从人类有史以来到今天,任何一个哲学家,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能真正推翻轮回学说,证明后世不存在,相反,轮回存在的如铁一般的证据却越来越多,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现实——后世一定存在,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需不需要为后世考虑呢?当然更需要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真正能够走上解脱道,就彻底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且也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不能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蝇头小利,这样我们会彻底失败,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满悲伤、充满嗔恨地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区分生存的意义和方式,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仍然做不到的话,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这种失败不像世俗间争权夺利的失败,那些失败是小失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我们一生结束的时候还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就是最大的失败。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弥补呢?很难说。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在行动上分清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三年前,我要求大家给我写一份纸条,讲一讲自己每天所作的功课。三年过去了,现在我要你们谈一谈你们在这三年当中的修行体会——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如果三年当中什么进步都没有,这样下去,再过六年、九年、十二年,也很难有进步。佛教里面讲过一个逻辑,无论是什么东西,如果在一秒钟的万分之一那么短的时间当中一点也不动的话,则在万分之二、万分之三、万分之四甚至万分之万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动了。同样,如果三年当中没有任何进步的话,六年、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也不会有进步。

我在这两、三年当中讲了很多法,虽然很多人要求我讲密法,但我没有讲。为什么不讲?不是我不会讲,五部大论等非常复杂的逻辑我会讲,密法我也会讲。但对我们来说,这些不但没有太大的用处,你们的思想也会因此而混乱,最终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出路,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滋味,所以我把那些复杂的东西都抛开了,讲的都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修法,但是你们修了没有,修了以后有没有什么体会?

因为人很多,情况肯定也不一样,有些人会有进步,有些人没有进步,但要看绝大多数是什么样,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有进步,那还可以;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理论上懂了一些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去落实,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种写纸条的方式对你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那么长时间了,如果什么进步都没有的话,大家就会惭愧,想必以后也会认认真真地修行!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顺利、发财,而是为了解脱。只有断除烦恼以后,才会获得解脱。虽然在三年、五年当中彻底断除烦恼不太现实,但减少烦恼没有?即使没有明显地减少,但往减少的方向走了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就从点点滴滴去做,没有必要谈佛的境界是什么,菩萨的境界是什么,《现观庄严论》讲什么,中观讲什么,月称菩萨说什么,龙树菩萨说什么,这些太多了,一生都说不完,寻根问底地去追究这些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没有用。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学《现观庄严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菩提心,讲得非常复杂,每一个字上面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我都设法去掌握。比如说,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分类,分开以后有多少,归纳以后有多少,世俗菩提心是什么样,胜义菩提心是什么样等等,天天研究这些,对一个观点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反对的人用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教证去驳倒他,驳他的时候这个人又怎么样反驳等等,在菩提心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菩提心,这是多么令人汗颜的事啊!但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不管菩提心的若干观点,只是去修菩提心,结果人家修成了,我们却没有修成。

作为居士就更不能像我这样,本身居士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内,又去听这个法、听那个法,最后一个都不修的话,就像一个人吃东西,吃完了之后却不能消化,结果全部吐出来一样没有任何意思。

我这几年没有讲太多的逻辑,除了针对目前居士容易有怀疑的地方,或必须要说清楚的少数问题给了一些解释以外,其余都是真正的修法,但你们修了没有?当然,如果你们反过来问我,你修了没有?那我很惭愧,我也没有修。从现在起,我们都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大家要一起修,所有人都要修,我要修,你们也要修,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在理论上早就知道什么是生存的方法,什么是生存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跟没有学佛的人一样,还是把金钱当作生命的意义。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没有以前那么执着。实际上,“金钱”这两个字,包含了很多很多的内容,所有的身外之物,都可以用“金钱”两个字来代表。

我见过很多生意做得比较大的企业家,据他们说,他们的事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扶贫,为了弘扬佛法等等,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需要放弃金钱,只是内心不能那么执着。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给我说,希望佛菩萨能给我加持,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好,让我能挣更多的钱去供养三宝,虽然这个发心不错,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钱来供养三宝。真正的佛菩萨不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钱,他们更希望我们有出离心、菩提心。对佛菩萨来说,我们有钱无钱无所谓,他们希望我们的是,只要生存没有太大的困难,就一心一意去修行,竭尽全力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死,这是我们目前的工作。

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通过引用教证也阐述过一个观点,如果菩萨自己一个人到静处去修行,耽于减少烦恼的幸福、禅定的滋味,而不度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堕落,所以,如果有了菩提心,事情还是要照样去做,但做事情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有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一点:你们每个人肯定都知道飞蛾,但你们知不知道飞蛾为什么投火?挡都挡不了,冒着被烧死的危险,一定要投到火里面去,它是不是要故意自杀呢?不是,它就是很喜欢火,所以一定要投到火里面。

这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无因无缘,因为其它的蝴蝶对火就不那么敏感。也许从现代生物学或医学角度来说,有一些物质方面的解释——在飞蛾这种昆虫身上,有一些对火非常敏感的物质。现在的所有事情都是用科学来解释的,但最关键的原因却不是这个。

所有事情都有因缘,因缘有远的因缘和近的因缘,也叫做远因和近因。远因是很早以前造成的一种因,近因就是当下的因,现在我们从物质方面所作的所有解释都是近因,它的远因是什么呢?是飞蛾的上一世非常执着自己的相貌,或是非常喜欢漂亮的人,特别地执着色蕴,无论是男的女的,无论是对谁,这样下一世就会投生为飞蛾,飞蛾投火身亡的原因就是贪心。

我们都是凡夫,死了以后一定要投生,非投生不可,连佛都挡不了,如果佛能够阻挡,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在轮回里,佛已经把我们全部度完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凡夫,谁都不能选择一定要投到哪里——一定要做人,一定要做天人等等。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反反复复、不由自主地投生呢?这肯定不是我们的本愿,如果出于自愿的话,那绝对没有一个众生愿意投生为畜牲,更没有愿意投生到饿鬼、地狱道的,但地狱里面却充满了无以计数的众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轮回有贪心,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对不太了解佛法的人来说,怎么样走解脱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解脱在哪里?解脱的路线怎么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地球仪、地图来查找路线,但解脱的路怎么走,就似乎显得很麻烦。但是,依靠佛的教诲就不是很难。就像一条街上的所有人都在往前走,其中一个人一下子掉头往回走一样,在轮回的道路上,所有的众生都是往前走,往前走走到哪里呢?走到地狱、旁生、饿鬼道等处,但修行人却往回走了,往回走,走到哪里呢?就是要回归自然。

现在不是很多人说要回归自然吗?但世人所回归的“自然”,不是真正的自然,真正的回归自然,就是走解脱道,放弃对轮回的贪欲心。目前我们需要的,就是出离心。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把金钱当成生存的意义,也不能把传统观念当中的儿女家庭、天伦之乐等等当作生命的意义

对一个凡夫来说,生命轮回非常痛苦。也许有些人不一定承认,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痛苦,拥有一些暂时的幸福生活,就自以为是地说,我的生活已经是人世间最顶峰的生活了,什么极乐世界、解脱,我根本不需要!但他们看错了,他们目前的幸福生活并不是永恒的,这是他们对轮回的认识不够造成的。具体的道理我不讲,在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尤其是轮回过患里面讲得很清楚,通过观修我们就能知道,如果这样一直往下走,前途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必须回头!

从现在起,为了获得解脱,我们必须放弃那些世俗的金钱、名利。当然不是全部放弃,释迦牟尼佛在显现上也天天托钵化缘,天天要吃饭,当然,佛吃不吃饭肯定是无所谓的,但在众生的眼里,佛也会如此示现,凡夫就更做不到彻底放弃世俗生活,但除了生活以外,我们还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走解脱道。在此基础上,哪怕念一句咒,就已经开始回头了,走一步是解脱道,走两步也是解脱道,走得越多,离解脱越近。依照我们以前的方式生活——不回头一直往前走,就会离解脱越来越远。

这样说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出离心比菩提心容易一些,所以我们先易后难,能做到的先做,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也就是这样,不能把最难的东西先推给你,否则所有的人都会灰心失望,能做到的先做,做完以后再做其他的。譬如说,出离心生起了,就修菩提心;菩提心有了,就修空性;显宗中观的空性了解以后,就提升到密宗大圆满的层次,这是最踏实的路。

虽然我讲的这些内容,是针对刚刚学佛的人而言的,但我想很多人还是需要的。让你们讲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你们多数人都会讲,考试能及格,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及不及格?我想我不及格,你们及不及格?如果不及格的话,那我们还是需要实实在在地修。

前几年我讲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去年又讲了很多空性的修法,今年又回到最基础的地方,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从头开始学。你们是不是有点不理解,但我认为这是需要的,你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在实际行动上,你们是不是把最基本的修法修好了?空性、大圆满离我们还很远,所以你们不要要求修最高的法。

我不给你们布置其他的作业,你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文字上的作业,再不能多了,但是我也给你们安排一个作业:你们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两年修行的进步是什么。过一段时间我要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问你们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出离心,在出离心、菩提心上面有没有什么进步、收获,内心深处有没有获得什么佛法的利益,这是修行人最基本的成就。
 
最后编辑:
共同外加行之人身難得的具體修法

慈诚罗珠仁波切开示

  爲什麽叫共同的外加行?與誰共同?人身難得、死亡無常等四個修法和小乘的觀點是一樣的,不是大乘佛教不共的修法,而是大小乘所有佛教徒共同的觀點、共同的修法,所以叫做共同外加行。

  共同外加行是從人身難得開始的,我們是根據華智仁波切的《普賢上師言教》來講的,這本書從第66頁開始,首先講了人身是如何地難得。以前,我們既不知道人身是怎樣得來的,也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再得到人身,在這方面我們一無所知,但是佛知道,人身的來龍去脈,他都清楚。如果我們跟隨佛的教誨如理地思維,也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到人身是怎樣地難得。

  書中講難得的人身就是具足八閑暇十圓滿——十八個暇滿的人身,是一個非常圓滿的人身。圓滿指的是什麽?它不是指世間名聲或金錢的圓滿,而是指做爲一個修行人,他具備了所有對修行有利的條件,這些條件可分爲十八種,即八個閑暇十個圓滿,這樣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佛在經裏講,衆生有四種,就是從光明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黑暗、從黑暗走向光明和從光明走向光明的四類有情。其中,人、天、非天三善趣叫做光明;地獄、餓鬼、旁生三惡趣叫做黑暗。

  從光明走向黑暗是指這一世雖然爲人,但他並不好好珍惜此人身,不修行反而造業,這樣下一世就要墮落,或者是指這一世是天或非天,下一世卻墮入三塗;另外一種是由黑暗走向黑暗,例如他現在是傍生,下一世也是傍生,或者墮于餓鬼、地獄,這種衆生就是由黑暗走向黑暗。這兩種衆生的數量有多少呢?佛曾在他的手指甲上放一點灰塵做了一個比喻,他問弟子們: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灰塵多還是手指甲上的灰塵多?弟子們回答說:當然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多。佛又告訴他們,由黑暗走向黑暗和由光明走向黑暗的衆生就如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灰塵那麽多!而由黑暗去向光明和由光明走向光明的衆生卻如手指上的灰塵那麽少!從光明走向光明的衆生是指現在是人或天人,下一世也是人,或者可以做天人等等;從黑暗走向光明的衆生指現在雖然是在地獄、餓鬼或者旁生道,但下一世可以投入天界或人間;這兩種衆生的數量是那麽少。從數目方面講,前後的兩類衆生有那麽大的差別,所以要得到這樣一個人身非常不容易。

  (一)從八無暇處思維難得

  首先是地獄、餓鬼、旁生這三惡趣:

  1. 地獄:如果我們這一世墮落到地獄中,那麽根本就沒有辦法、沒有機會修行,莫說修行,甚至連一聲佛的名號都聽不到。

  2. 餓鬼道:如果墮爲餓鬼,就會在一生當中一直感受饑渴的痛苦,也會象地獄一樣,很難聽到佛號,根本沒有修行的機會。地獄衆生和餓鬼衆生因前世的業力,內心非常不自在,心裏經常會有貪心、嗔心、無明等煩惱,根本不會有修行的念頭。

  3. 旁生:旁生也是一樣的,根本沒有修行和解脫的概念,所以不會有修行的機會。

  如果這一生沒有得到這樣的人身、墮到三惡趣的話,就根本沒有辦法修行;然而這一世我們沒有墮落,因而有機會修法,這機會是非常不容易得到的。在《普賢上師言教》裏從四個方面詳細地介紹了地獄的景象:一是地獄的環境,二是地獄衆生的身體,三是地獄衆生的痛苦,四是地獄衆生壽命的長短。在具體修法時,當入座靜下來以後,就從這個四個角度去思維,這樣思維以後,會發現地獄的環境根本不是一個修行的環境,從地獄衆生的身體狀況、所受痛苦及其壽命,而了知他日日夜夜24小時沒有一分鍾不在感受非常強烈的痛苦,長劫以來從不停歇。因爲有這樣的痛苦經常折磨著他,所以他根本就沒有修行的概念,也不懂什麽是修行。對于餓鬼和傍生,我們也要依照《普賢上師言教》所講如理地思維。這樣觀察後,就會深深地體會到我們這一世如果投生到地獄、餓鬼、傍生就根本沒有辦法修行。

  4. 邊土:邊土就是沒有佛教的地方。無論在哪裏,凡是沒有佛教、沒有正知正見的地方就叫做邊土。如果這一生我們雖然沒有投生到地獄、餓鬼、傍生,而是在邊土投生的話,那麽我們還是沒有機會修行,因爲邊土中沒有佛、沒有三寶、也沒有佛法的存在,于是也就沒有修行的概念。

  5. 長壽天:六道輪回可分爲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個層次,長壽天是色界的一部分,它是什麽樣的呢?投生到這裏的衆生,在剛剛投生的時候有思維,但是投生以後就沒有了思維,因爲他的心非常平靜,不會有粗糙的煩惱,但是同樣也不會有出離心、菩提心等,所以也沒有修行的概念。在這種狀態中他可以保持很長時間,命終之時他會對佛産生邪見,必定要跟隨以前的業力墮落惡趣。他在這麽長的時間裏根本沒有思維,所以也沒有辦法修行。如果我們這一世投生到長壽天,雖然不是惡趣是善趣,但同樣也不能修行。

  6. 邪見:有邪見的人不承認因果,不承認輪回,不相信佛的存在和解脫的存在。如果我們這一世沒有投生到地獄、餓鬼、旁生、長壽天及邊土,但我們沒有正知正見、而有邪見的話,那就跟地獄一樣,同樣沒有修行的機會。

  7. 佛不出世:釋迦佛出世的這一劫叫做賢劫,在賢劫中會有一千尊佛出世、轉法輪、度化衆生。但是輪回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很多時候根本沒有佛出世,那麽在這些劫中,因爲沒有佛,就沒有人轉法輪,不轉法輪的話,衆生也同樣沒有解脫、行善等概念,他就會只管生活——吃穿住行,其它什麽也不管。

  8. 喑啞:喑啞雖然也包括不能講話的人,但主要是指頭腦遲鈍、理解和思維能力很差的智障之人。即便爲喑啞者傳講佛法,他們也無法正確理解、掌握其中的義理,當然就更談不上修行了,所以喑啞者也無法享有修行的機會。

  現在,這八種無暇衆生我們都不是,那麽可以說已經具備了八種閑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在末法時代、衆生的福報比較淺薄的時候,就更不容易離開這八種不閑。那麽,以後我們要怎麽做呢?我們要珍惜這樣的人身,要珍惜這個機會,一定要去修行。

  以上是講八不閑暇,講的時候我們一邊講它的理由,同時也在講修法。具體的修法是,我們如理入座後,要認真地思維,具體思維的方法這本書(《普賢上師言教》)裏講的比較清楚。比如說先思維地獄的環境,地獄衆生的身體、痛苦和壽命的長短,再思維餓鬼及旁生的處境,之後是長壽天、邊土人等等,這樣一個一個地思維,最後就深深地體會到:世間有很多生命根本沒有辦法修行。現在,我們已經遠離這八種不閑,得到了修法的機會,這絕不是偶然的,得到這樣的機會,真可謂來之不易,千百萬劫難逢難遇,所以我們要珍惜,要去修行。這叫做八無暇的修法。

  加行的修法都是一些思維,有些修法卻不是這樣。比如,禅宗修法時什麽思維都不能有,什麽念頭都不能起,所有的念頭都要放棄,這是另外一種修法,我們修加行就不能這樣做。修加行時一定要有思維,因爲先不思維的話,我們就沒有辦法建立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就不能建立修行的基礎,所以在加行的修法當中思維是必不可少的。

  那麽需要思維多久呢?每天兩座也好,四座也行,每一座的時間昨天也已講過,若做不到的話,也可以根據情況自己來定。每個修法需要修多長時間呢?這需要我們往裏觀察自己的心有沒有達到它的標准,達到標准的時候,你就可以松手。例如,如果半個月就能夠達到這個標准的話,就只修半個月也可以。如果總是達不到它的標准,即使用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也要去修。所以修法時間是不一定的,要視個人的情況而定。

  這個修法要達到的標准是什麽?對一般的人來說,以前不覺得人身有這麽難得,沒有這樣的概念,但是自從學了人身難得後,通過修行深深體會到,得到這樣的人身是多麽不容易,正因爲不易,我們就要去珍惜,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念頭:這樣一個人身是很難得到的,這次得到了,我決不能讓它浪費掉,我一定要修行!要有這樣堅定不移的決心。此決心就是我們修行的標准,一個初步的標准。達到標准後,就可以修下一個修法,如果還沒有,就不忙繼續往下修,而是要反反複複地思維人身難得。

  我們可以安排每一個外加行修半個月,那麽整個外加行要修兩個月;或者每個外加行修一個月,總共是四個月,這要看大家的實際情況。修多長時間是不一定的,因爲有些人修得快些,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達到標准,有些人修了很久還是不行。但是暫時可以這樣制定,因爲我們還要修後面的五加行,所以一定要有時間的安排,如果沒有時間安排,一直這樣拖下去,就沒有修完的時候。可是,最主要的還是要自己去觀察有沒有資格修下一個修法:有了上面講的決心就可以換下一個的修法——壽命無常;還沒有這種概念之前就要反複修持。加行特別是外加行的修法不是很複雜,傳講也不複雜,但是要做到也不是那麽容易,然而,除非你不想解脫,否則一定要這樣下手。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脫離輪回,但是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現在講的這些是最基礎的修法,我們就是要從這裏開始,由淺入深。雖然這些是基礎修法,比較簡單,後面的修法會比較複雜,但沒有這些簡單的基礎修法,修其它的法是沒有用的,所以千萬不能小看這些加行,覺得它們不值得修,不用聽一看就知道,或是根本不修,這樣都是不對的。如果加行前前的修法沒有修好,後後的修法也不會修好,這個很重要。

  (二)從十種圓滿思維難得

  八不閑暇,是修法的八種違緣,現在我們已經脫離了。而十圓滿是修法的十種增上緣,現在要觀察自己有沒有具備。

  1.五種自圓滿

  (1)得人身,(2)生中土,(3)五根具足。得人身都具備了;有佛法的地方叫做中土,現在我們遇到佛法,經常可以聽聞佛法,所以“生中土”也具備了;五根具足,這個條件也有了。

  (4)業際不顛倒。要做到這點比較難。業際顛倒有粗細兩種分別。一生當中做屠夫、妓女等等,一生中都是以造業作爲謀生的手段,這樣的人叫做業際顛倒,這是從粗大的方面講。從細微的角度講,那些經常不修行,很懈怠,很散亂,對修法沒有任何興趣,經常喜歡造業的人也叫業際顛倒。這種人雖然不是屠夫、妓女,但是他喜歡造業,不喜歡修行,不喜歡忏悔。我們是不是這樣的人從外表是看不出來的,只有自己內心才知道。如果是,就要改邪歸正,以前無論造了多少罪業,現在都有辦法清淨,主要是看以後能不能改正,如果能夠改正,哪怕是造了五無間罪的人也有可能解脫;如果不能改惡遷善,繼續業際顛倒的話,那麽他只會一直造業,沒有得解脫的一天。所以我們要往裏觀察,去檢點自己的一切心行。我們從小到大是怎麽過來的,以後要怎麽去做,這些是要自己觀察,自己安排的。

  (5)信佛法。如果不信佛法,一般情況下不會去聞法。現在,對于佛法我們每個人都是有信心的,僅管信心的深度各不一樣,這個條件也已經具備了。

  以上這些叫做五種自圓滿,是指自身要具有的修行條件,這些我們基本上都具備了。

  2. 五種他圓滿

  其他人身上具備的圓滿可以成爲我們修行的條件,這些條件叫五種他圓滿。

  (1)如來出世。釋迦牟尼佛已經出世了。

  (2)佛已說法。佛雖然已經出世,但是也有不說法的時候,比如釋迦牟尼佛出世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沒有說法,沒有來得及轉法輪,如果一個人在這期間去世了,以後佛陀雖然轉了法輪,但是對這人來說就等于沒轉。現在不是這樣,佛陀也轉了法輪。

  (3)佛法住世。佛法也有滅亡的時候。如果佛已出世,也轉了法輪,但是佛法的傳承、修法都不存在了,那麽對那時侯的人來說還是沒有用,還是沒有修行的機會。什麽叫佛法住世?佛的三藏十二部能不能代表佛法的存在?不能代表。這是爲什麽?如果雖然這些經典的法本都在,但是沒有人懂得它的修法,也就是法的傳承已經間斷了,那也是沒有用的。因爲很多修法,特別是密法,非常講究傳承。傳承是什麽意思?就是從佛轉法輪開始,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一個一個法流,這叫做法脈、傳承,這是不能間斷的,如果間斷了,佛法的很多加持力就沒有辦法繼續。所以雖然經書還在,但若沒有口傳、沒有竅訣、傳承,也就等于佛法不存在了。現在不是這樣,不但有這些法本,而且修法的傳承、訣竅都還保存得比較完整,所以這個條件也有了。

  (4)入聖教。如果當地有佛教,但是沒有去聽、去修,那麽我們也不會聞聽到佛法。現在有佛法的存在,而且我們不但有習慣也有機會親自去聽法。

  (5)有善知識的攝受。自己看法本不能了解它的真正含義,只能了解一些字面上的意思。如果前面四個條件都存在,但是善知識不給我們傳法、灌頂,不攝受我們的話,也沒有辦法真正去修行。

  這十個圓滿——五個自圓滿五個他圓滿我們都具備了,這樣,前面講的八個閑暇十個圓滿總共十八個暇滿都已經集于一身。該脫離的脫離了,該具備的具備了,這樣的人身就叫做像如意寶一樣的人身。如意寶是一種珠寶,它只能滿足物質生活上的一些要求,但無法給我們精神上的解脫,所以實際上,連如意寶也不如現在的人身。但是很多人雖然具足了這些條件,卻在不知不覺當中虛度一生,把自己所有的生命、所有閑暇和圓滿都投入到追求金錢上面,爲了金錢而浪費了可貴的八個閑暇十個圓滿。如果早知道它是那麽難得,很多人就不願意這麽白白地度過一生,因爲人身能夠做很多的事情,他可以解脫,可以從輪回裏找到出路,如果認真思維,就會覺得根本不值得把這樣的人身全部投入在物質生活上。那麽,他應該做什麽呢?就是要發揮其獨具的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人與任何生命不同的一種能力——人能夠修行,能夠找尋解脫的出路,這是唯人才有的,其它的生命都沒有。

  這些修法的詳細內容,你們可以看《普賢上師言教》,其中主要的內容大致都講了,詳細的沒講,因爲書裏有很多公案、故事,通過這種方法來表達,大家一看就明白了,但是關鍵的部分都講了。

  正式修行的時候,全部的詞句不一定要求背,但是要把修法的全部內容背下來——八個閑暇是什麽,十個圓滿是什麽,全部要記住;然後,打坐的時候要思維:如果我這世投生在地獄的話會怎樣,會不會有機會修行……全部這樣思維;之後,就深深地體會到,這次我已經得到一個非常非常難得的人身,這絕不可能是偶然得到的,絕不可能在無因無緣的情況下得到,這是有因有緣的。

  (三)從暇滿人身所需因緣思維難得

  這一世雖然得到這樣的人身,但是下一生我們能不能得到?這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如果下一世還要得到這樣的人身,那麽需要作到三個方面:

  第一、要持戒,這個戒不一定是出家人的戒律,居士也有居士五戒,可以從中挑選,能夠持一條戒、二條戒、三條戒,或者四條五條都行,而且要持得很清淨。這是第一個,最根本的一個。第二、在持戒的基礎上要去行善,如布施、修行等等,做這些福德。第三、要發願,願我生生世世能夠得到暇滿的人身。

  如果有這三種因緣的話,以後也有可能得到暇滿人身;如果三個條件中缺少一個,就無法得到。我們現在是人,又遇到了佛法,所以要做到這三個條件不是那麽困難,但是其他衆生,比如說旁生或者天人,要去做這三件事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根本無法做到。所以從得人身所需因緣的角度來看,暇滿人身也是非常非常難得。

  經書裏有一個比喻:有一座監獄,裏面有很多人在坐牢,監獄裏又黑又冷,囚于其中的人每過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有一次機會出來曬太陽,曬完太陽以後還是要回去。曬太陽時,坐牢人如果不想辦法,其下場就是再被關進去,別無他路。如果他利用這個機會,就可以想辦法逃出去,也有辦法不再回去。逃不逃得出去、想不想辦法,要看他自己,如果不願意回去的話,就要想方設法逃出去,如果不想辦法,那麽曬了一兩個小時的太陽以後,他還是要被關回監獄,長期受苦。

  今天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從監獄裏面出來,在外面曬太陽的時候。那麽,現在我們要不要想辦法再也不回到監獄中,就要看自己的意願。如果你不想辦法也可以,沒有人勉強你一定要逃出去,但是你就要回到那個又黑又冷的監獄。監獄是什麽?就是指三惡趣,衆生流轉輪回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惡趣裏感受無量痛苦,不得自在,好象做監獄一樣;黑是什麽意思?如果我們這一生不修行,一旦墮落到惡趣,如地獄或傍生,就根本沒有修行和解脫的概念,那時就只顧得自己的生活,不懂得其它,所以內心充滿了無明,充滿了黑暗;另外,冷是什麽意思呢?三惡趣中,地獄衆生的痛苦可謂無量無邊、難以言盡;而餓鬼長時感受的饑渴之苦、傍生所受的互相殘殺之苦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所以叫做冷。

  如果這一世不修行的話,我們就要回到這裏面去。這不是佛教的教條,也不是威脅、嚇唬我們的,它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一世不修行也可以(很多人不修行,很多人不在乎這些),但是下場就是這樣;修行的話,就有辦法不再去這個“監獄”;想不想辦法完全都在自己的手裏。佛也告訴我們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不可能依靠別人來救。這是什麽意思呢?難到佛也不要嗎?佛是需要的,佛要出世給我們傳法,但是講完法後,下一步就是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不努力,佛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努力,完全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能夠改變自己的前途。所以一切都是在自己的手裏,做不做是每個人的自由,不做就繼續輪回;做就可以解脫。這是人生難得的修法。

  這樣修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左右,如果修得認真,肯定會有體會、會有收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就修下一個修法。如果沒有體會就不著急修往下修,修了也沒有用。這次我們准備講完外加行,內加行裏皈依和發心兩個修法也要講完,因爲時間關系其它的暫時不講,你們先修這些。有沒有收獲我們不談,問題是做沒做。如果做得比較認真,收獲肯定會有的,若不認真根本談不上有沒有收獲。因此,希望各位精進修持。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dymxxxxdcs/main.php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顶礼普贤如来!
本来怙主功德海,智悲自性不可测,
诸佛佛子如意源,顶礼散利乐云者。
光明法身净佛性,无明执故漂此有,
业及烦恼旷野中,疲劳心性今休息。

第一品 暇满难得

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犹如盲人获宝藏,当以极喜修利乐。
何为闲暇与圆满?吾者未生三恶趣,
边鄙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及喑哑,
远离一切八无暇。为人根足生中土,
业际无倒信佛法,具足殊胜五自圆。
值佛出世与说法,正法住世入佛门,
善师慈摄五他圆,即是十八种暇满。
自己具全之此时,当诚精勤修解脱。
倘若此生未修利,后世不闻善趣声,
业力所牵堕恶趣,长久流转于其中,
不知取舍入邪道,漂于无边轮回中。
故今具有自在时,以随善道之缘起,
当依无尽善二资,超越三有之城邑。
获宝舟时若未渡,无边轮回此大海,
永久于惑苦涛中,受逼迫时我何行?
故速披上精进甲,为除心与心所染,
踏上净智光明道,菩提道中不间断。
今得圆满法根本,无垢珍宝之法器,
不容清凉法甘霖,受轮回苦毁自己。
大乐利乐云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净心田,故当喜悦诚行法。
人天导师佛陀说,犹如盲龟颈恰入,
漂于海中木轭孔,人身较此更难得,
暇满宝身何堪言?是故今起当精进。
如是人分相似身,中等身及珍宝身。
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
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依暇满缘起生,
种种因缘聚合时,当调自心诸法根。
死亡恐怖生无边,贫穷痛苦如雨下,
皆从虚度暇满生,故增上生定胜法,
由思暇满难得生,昼夜喜悦速勤修。
此说暇满之功德:面见导师具实义,
闻修正法亦具义,今生具义来世果,
皆自暇满人身生,故当数数生欢喜。
天等世间众生主,声缘佛子中怙主,
获得无死甘露位,亦从胜宝人身生,
故赞暇满胜天身,已获人身当生喜。
人天之中人易得,无念见谛智慧地,
获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刚乘道果,
故说殊胜暇满身,乃为诸乘法所依。
犹如穷人获胜宝,怀疑畏恐是梦境,
应当欣喜思暇满,成就现后利乐法。
以此妙音甘露语,愿息众生之散乱,
赴往林中断烦恼,疲劳心性今休息。
 
第一品 暇满难得

暇满难得品分四: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暇满难得)分二:一、略说暇满难得;二、广说暇满难得。

乙一、略说暇满难得:

现在述说真实论义。最初修持菩提的能依即是暇满人身,故于此宣说暇满之次第。

友等暇满宝藏身,六趣之中极难得,
犹如盲人获宝藏,当以极喜修利乐。

所有共同趋向解脱之人即是修持菩提的道友,忠言劝勉心地善良的善缘者说:一个贫穷的人得到如意宝很稀奇,如果一位盲人获得如意宝比这更稀奇、更罕见,而在流转轮回的六道众生中获得殊胜的暇满人身就像盲人获得如意宝一样,理应赞叹。《宣说暇满经》中说:“犹如一位盲人于十字路口拾到如意宝一般,为无明白翳遮障而漂于轮回之诸众生获得真实人身极为幸运,汝等当恒时修持妙法。”

乙二(广说暇满难得)分八:一、宣说十八暇满;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三、劝勉勤于正法;四、今当精进之理;五、暇满难得之理;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八、宣说暇满难得之比喻。

丙一、宣说十八暇满:

何为闲暇与圆满?吾者未生三恶趣,
边鄙邪见长寿天,佛不出世及喑哑,
远离一切八无暇。为人根足生中土,
业际无倒信佛法,具足殊胜五自圆。
值佛出世与说法,正法住世入佛门,
善师慈摄五他圆,即是十八种暇满。
自己具全之此时,当诚精勤修解脱。

理应深思颂词中所说之义。如何思维呢?《婆罗门嘉畏住杰传记》中云:“脱离八无暇难得,获得人身亦难得,具足暇满亦难得,佛陀出世亦难得,诸根具全亦难得,听闻佛法亦难得,依止正士亦难得,值遇真实善知识亦难得。”如果转生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中,则为痛苦逼迫,因身体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喑哑之人无有解音释义的能力,故因语言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长寿天无有行法之想,也就因心识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虽有修法之想,但若生于佛不出世、无有正法光明之暗劫中,也不可能修法;虽有正法光明,若成为无有入佛门之心的边鄙野蛮人,也不会修法;虽然想入佛门,但如果成了堕入增损之边的邪见者,则无有修持正法的机会,这四种人因为意无有闲暇而不能修法。因此,转生于八无暇处的众生由于被各自恶业所系而无有修法之机会或缘份。关于此理,《汇集经》云:“断除八无暇,恒时得闲暇。”《般若八千颂广释》云:“地狱饿鬼与旁生,边鄙蛮人长寿天,邪见不逢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亲友书》云:“执持邪见转旁生,投生饿鬼堕地狱,无有佛教于边地,转成痴哑野蛮人,长寿天生任一处,此等即是八无暇,远离此等得闲暇,为不转生当精进。”所谓的圆满,《月藏经》中说:“具足十种功德之人即是圆满。何为十圆满?即断低劣种姓,不愚痴,诸根不缺,生为男身,相貌端严,不贫穷,不受欺凌,声音悦耳,众人喜见……。”但此处是指《宣说十二圆满闲暇经》中所的:“获得人身、生于圣境、具足诸根、业际无倒、信仰佛教五种自圆满;佛陀出世、宣说佛法、正法住世、趋入佛门以及他人慈爱行法者五种他圆满。”他人慈爱是指有善知识慈悲摄受引入佛法。十二种圆满是加上两种分基而算的。《续释》云:“转为人身根具生中土,业际无倒具信五自圆,导师出世说法法住世,趋入佛门师摄五他圆。”暇是本体,满是特法,犹如青莲花与其蓝色一样。《中般若经》云:“转成人身尚难得,何况暇满皆具足?”

丙二、虽得暇满然无可信之理:

虽然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但许多人因贪执世间的少许安乐而令其虚耗。

倘若此生未修利,后世不闻善趣声,
业力所牵堕恶趣,长久流转于其中,
不知取舍入邪道,漂于无边轮回中。

自己此生幸得人身,如果未修持有利之正法,则将随业力所牵而转于恶趣中,到那时仅仅连善趣的声音也听不到,更何况说获得善趣呢?《入行论》云:“凭我此行素,尚不得人身,徒恶无善行,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恶趣众苦逼,彼时复何为?”如若下堕于恶趣处,则长期不能从中解脱。《入行论》云:“百俱胝劫中,不闻善趣声。”

丙三、劝勉勤于正法:

今生若未修持正法,则很难有从深不见底的轮回中得解脱之时机,因此劝勉诸位诚心精勤修持正法。

故今具有自在时,以随善道之缘起,
当依无尽善二资,超越三有之城邑。

未被老衰死亡所缚、所作所为自由自在之时,应当趋入解脱道。如果尽可能行善,则必定摆脱轮回。《广大游舞经》云:“诸比丘,无老衰死、生活安乐、自由自在时,欲解脱者当勤积福慧资粮,汝等将弃离三有城,阻断恶趣门,登上善趣阶梯,获得解脱果位。”

丙四、今当精进之理:

拥有知晓修持利乐之法的暇满人身,并且已承蒙善知识摄受,此时应当渡过茫茫无边、恐怖可怕的轮回大海。

获宝舟时若未渡,无边轮回此大海,
永久于惑苦涛中,受逼迫时我何行?

例如在大海上,自己拥有顺缘的大船时必须渡过大海。同样,我们应当依靠所得的人身宝舟越过无边无际、恐怖难忍的轮回大海。因为长久沉溺在生老病死的漩涡中无有堪忍的时机。寂天菩萨于《入行论》中说:“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丙五、暇满难得之理:

故速披上精进甲,为除心与心所染,
踏上净智光明道,菩提道中不间断。

何时尽除了心与心所之污秽,内心便会现出心性光明智慧,如是串习而行持即是所谓的菩提道。我们应当夜以继日毫不间断地精进实修,舍弃睡眠懈怠。《五次第论》云:“息灭心心所,一切戏论时,无念光明智,无中边显现。”此处所说的心是指存在于三界所依身体上的增益分别,心所是随后之伺察,它们是障蔽真如的垢染,因此净除心与心所后便会现前无分别智慧。《二谛论》云:“心与心所乃三界,增益分别伺察意。”也就是说,最初见到外境时所说的“这个”现见缘总相之分别念是心,如第一刹那以心了知而说这是青莲花,尔后缘事物别相是心所之伺察,如分辨青莲花的蓝色、圆形、花心、花蕊等。《辩中边论》云:“见总义为心,彼差别心所。”又如《俱舍论》云:“分别伺察粗细性。”如是分别心与伺察之心所的一切名言习气于佛地将灭尽无余。《入中论》云:“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也就是说,以迷乱二取为因,自证智慧被烦恼网所遮时称为心,分别伺察是不善地所摄之故。一旦从彼中解脱便称为佛,虽然了知外境却无有贪执分别伺察的能取所取之故。《赞心金刚经》云:“若为惑网掩,则称之为心;若离诸烦恼,则称为佛陀。”《现观庄严论》云:“胜诸有情心。”此中所说的佛地具有大心是指大智慧。《功德庄严经》云:“众生之心乃分别,佛陀之心大智慧,犹如纯金之山坡,说此净不净之理。”密乘中说大心与大烦恼均为智慧性即是此理。被无知白翳所遮的人认为成佛时心不灭,这实属愚痴之论调。入定时根识前虽然显现外境,但分别伺察意已经灭尽。《毗奈耶经》云:“比丘,入定时起心动念虽灭,然根识前并非不现外境。护境眷(人名),此即犹如平静池中显现影像也。”《定量论》云:“内识不动住,眼见诸色法,彼识即根生。”诸根前显现外境是无有分别念的。《定量论》云:“一切诸根识,无有分别念。”总之,以二取为因生起取境分别伺察即是所谓的心与心所,灭尽能取所取而了知外境即是智慧。如《吉祥鬘经》云:“若以能取所取为因,于外境所起之分别念乃轮回之心;无能取所取而了知外境是解脱之智。”

丙六、今若不勤则受轮回之苦:

以往昔善业力而获得人身之士,若不精勤修法,则将流转于轮回中受苦。

今得圆满法根本,无垢珍宝之法器,
不容清凉法甘霖,受轮回苦毁自己。

拥有人身珍宝器,正值降下法雨时,如果不用法器来接纳,则唯有被轮回痛苦折磨。《铁室传》中云:“虽已获得暇满器,然未接取法甘霖,彼为难忍狱火焚,长期为业所逼迫。”

丙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

拥有闲暇之所依人身,解脱之正法也会自然获得。

大乐利乐云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净心田,故当喜悦诚行法。

佛法的甘露雨自然会流入具有暇满人身者的田地中。《华严经》云:“嗟!善男子,圆满佛法甘霖亦流入具暇满人身者心田。此外,人身具无量利益功德。”

丙八、宣说暇满难得之比喻:

暇满难得之理也可以用比喻来说明。

人天导师佛陀说,犹如盲龟颈恰入,
漂于海中木轭孔,人身较此更难得,
暇满宝身何堪言?是故今起当精进。

佛在经中说:譬如,海中住有一只乌龟,每一百年浮到海面一次,海面上漂浮着一个有孔的木轭,刹那也不停地随风漂荡,当然龟颈也可能入于木轭孔中,(但这是非常困难的,)而从轮回恶趣中得到人身较此更难。《亲友书》云:“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得胜果。”《入行论》云:“是故佛陀说,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人身更难得。”《花丛经》中说:“诸佛出有坏出世亦难得,转成暇满人身极难得,故当以比喻详说此理。舍利子,譬如,一大海里有一具孔木轭,另有一盲龟,木轭随风漂于海面上,盲龟每一百年方浮到海面一次,此盲龟颈入于快速漂荡之木轭孔中,而从恶趣再次转生为人并非如是,堕入恶趣者转生为人极其困难也。”

仅仅获得人身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说行持正法的暇满人身呢?《入行论》云:“如值佛出世,为人信佛法,修善宜稀有,何日复得此。”《顶宝龙王请问经》云:“亲睹导师极难得,闻说寂法亦极难,转人获暇满极难,具戒信亦恒难得。”

甲二(认识暇满之自性)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乙一、总说:

如是人分相似身,中等身及珍宝身。

乙二(别说)分六:一、宣说相似人身;二、宣说中等人身;三、宣说珍宝人身;四、当思正法之理;五、如是思维之功德;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丙一、宣说相似人身:

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
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

《虚空宝经》中云:“以昔善业之因,既生于人间亦具足诸根,虽转生于恒行正法之境,却不知业与业之异熟,常步入不善道中造恶业,此等虽名为人,实乃庸俗之辈,死后将堕入无边恶趣之故。”

丙二、宣说中等人身:

佛说未入正法道,颠倒善恶贪今生,
散于愦闹外境中,蛮横放荡弃后世,
不求解脱虽闻法,非殊胜身中等性,
偶尔心向微善法,多时罪蒙慧眼故,
持相自他有何利?彼等在家或出家,
稍许胜过恶趣众,是故称为中等身。

《虚空宝经》中云:“于众生界中,未入正法或虽入正法,然因善恶混杂而行并沉于散漫中而使身语意蛮横放荡,勤造堕恶趣之罪业将堕入三恶趣之此等众生,亦蒙受佛大悲日光普照而具足久远后解脱之种子,故称为中等人身。”若善恶混杂而行,仅仅以精勤听闻词句则不能摆脱恶趣。《三摩地王经》云:“失毁戒律堕恶趣,彼以多闻不能救。”《涅槃经》中云:“迦叶且看,比丘提婆达多虽听闻受持经部如护地大象所负之担,却因不善业而堕于恶趣。”《双部经》云:“药部,任何众生临终时虽出哀号之声,然而除所造善业之异熟果外,无有其他能救之法。”又如颂云:“虽见佛出世,已闻犍槌声,亦闻寂灭法,然自未修持。彼人复言说:我心诚愚痴,随诸恶友转,以贪迷惑心,造作诸罪业。我曾依贪欲,杀害有情众,唐捐诸僧财,感受难忍苦。我以损害心,毁坏诸佛塔,亦言诸恶语,殴打自母亲。我今知以身,所造诸罪业,已睹生难忍,大号叫地狱。”

丙三、宣说珍宝人身:

佛说无垢之法器,最为殊胜之正士,
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
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
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

通过听闻善妙法门、思维其义、安住于瑜伽中而调伏自相续,尔后劝勉他人行持善法,披上解脱大铠甲,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胜幢者。并非仅仅身著出家装束就称之为仙人胜幢。若自己如是精进闻思修,劝人行善,则无论是在家身份还是出家形相,都称为珍宝人身。《德藏经》中云:“德藏,若能以广闻圣教、思维彼义、无惑修持而行瑜伽,亦能劝勉他众行此,则是天等世间之殊胜庄严,称为具义暇满,又称珍宝人身。”《中般若经》云:“善贤,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

劝他人行善之方法,《广大游舞经》云:“诸有为法速毁灭,如空闪电不久住,汝于此世存活时,应当行持胜妙法。”或如大阿阇黎月称言:“最初必定于闻者,宣说布施教言等,此人堪为法器后,当说甚深之教授。”以此种方式劝人行善。如是暇满人身,总的来说可作为诸乘之所依,尤其堪为无上之法器。《虚空宝经》云:“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何观待暇满?'佛吿虚空藏菩萨:‘心为分别念迷醉而散乱称为系,息灭心之分别而住于自性中称为暇,圆满者即是了知心之自性,于真实义中心得自在,故称为暇满。”

丙四、当思正法之理:

获得暇满人身之士应当恒时唯一思维正法之理由:

故于大德前闻法,如法修持住正法,
恒常行法止非法,以修法义而住法。

此乃殊胜之窍诀。因为值遇善知识难得,听闻正法亦难得,修持正法亦难得,恒时精进更极为难得。《佛分别律·教诲广严城品》中云:“诸比丘,且观恶趣众生,后世获得人身极难;且观诸具邪见之邪师,极难值遇真实善知识;且观此等失毁戒律与解脱之破戒者。当唯以行头陀功德、修持善法、乐居树下或静处而度日。”

丙五、如是思维之功德:

如是思维具有极大功德:

不久越过三有海,速至寂洲得涅槃。

《天子请问经》中云:“天子,当以精进心勤于此善法,将速现前无上圆满正等觉菩提。”《亲友书》云:“依止真实善知识,汝行圆满能仁说,是故当依诸大德,依佛累世得寂灭。”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转生在有修法机会的业力之地——南瞻部洲的人,若不修持善法,则虚度人生。所以,应当恒修正法。

何者转生为人时,倘若不勤修善法,
则无比其智劣者,如自宝洲空手返,
无义虚度暇满身,故当恒修寂灭法。

尽管已经获得了这样的闲暇人身,但若不修正法,则如同从如意宝洲返回时未取到宝珠空手而归一般。《入行论》云:“既得此闲暇,我若不修善,欺惑莫胜此,亦无过此愚。”所以,如果从微小善事做起,唯一精进行持增上生决定胜法门,将获得众多圆满功德。《宝鬘论》云:“如是恒修法,自与诸世间,心得喜悦者,即以此为佳。由法睡时乐,醒时亦安乐,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虔诚孝父母,敬事族姓尊,善受用忍施,软语无离间,实愿尽寿行,感得天王已,后仍为天王,故应修彼法。”又云:“故汝当了知,如是同业果,恒时利众生,于汝亦有利。”其中均是说应当修持使自他今生来世安乐之善法。

甲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分六:一、法之根本为心;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乙一、法之根本为心:

从能依所依自性开始,专心观察。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依暇满缘起生,
种种因缘聚合时,当调自心诸法根。

诸法依赖于自心,心又依赖于暇满人身,能依所依二者是依靠缘起力而产生的。心作为一切善法之因,暇满人身作为助缘,此时应当唯一调伏自心。《亲友书》云:“妙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龙王请问经》云:“龙王,心乃诸法之本,诸法从心产生、由心幻化,故当彻底了知心之自性。”《普作续》云:“如是一切显现法,皆为心造心幻变。”《楞伽经》云:“镜中所现像,非有似显现,不知心显者,生起二分别。清净习气力,由心生种种,人前现外境,世间皆唯心。”又云:“外境非实有,习气扰乱心,产生境显现。”即(一切外相)如梦境般现于心中,于迷乱的心前无有而现出种种内外显现,这是由迷乱习气所产生的,实际不成实有,但似乎实实在在现于心中,所以说心是诸法之根本。山等外境在迷乱的心前现为不清净,这是心所造的,而山等并非是心,对此下文还有阐述。若未护持自心,则不能守持学处。《入行论》云:“若未护此心,不能护学处。”“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其中所述均说明了轮回的一切苦乐都是从自心产生的。因此,应当精勤调伏诸法之根本——自心。又如《宝云经》云:“世间心所牵,心不现见心,一切善恶业,皆为心所积。”《宝积经·迦叶品》中云:“心可造种种业,故如画家;心可损害吾等,故如敌人;心可产生一切苦厄,故如怨家。”《抉择众生经》云:“铁地极炽燃,火舌遍各处,以锋利铁锯,一身锯八瓣,此由诸恶人,三门罪所生。”心是一切苦乐的根本,因此我们应当唯一努力调伏自心。

乙二、应当日夜精勤修法:

接连不断流转于轮回中受苦时,理应精进修法。

死亡恐怖生无边,贫穷痛苦如雨下,
皆从虚度暇满生,故增上生定胜法,
由思暇满难得生,昼夜喜悦速勤修。

《华严经》云:“嗟!善男子,漂泊于轮回中之此等众生未曾思维自己暇满所饰之人身得之不易,以恶知识之因流转轮回为苦火所逼,吾因思维殊胜闲暇而从三有中获得解脱,汝等亦当如是而行。”

乙三、宣说功德令生欢喜:

此说暇满之功德:面见导师具实义,
闻修正法亦具义,今生具义来世果,
皆自暇满人身生,故当数数生欢喜。

我们这些人有的往昔面见佛陀并得解脱,有的今生日夜行善使人身有意义,也有来世播下解脱种子的,这些都来源于思维暇满难得。《念住经》云:“乐生且观,汝所见所闻一切善妙皆从思维暇满难得中产生,众人任何安乐善妙之法悉皆依此而成办。”因此,已得闲暇时应当从内心生起欢喜。

乙四、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此外,宣说成办超人善妙之理:

天等世间众生主,声缘佛子中怙主,
获得无死甘露位,亦从胜宝人身生,
故赞暇满胜天身,已获人身当生喜。

出有坏大能仁获证菩提所依的身体也是南瞻部洲人中尊主之身,因此说人身胜过天人身。《现前菩提经》中说:“于天界中不能获证菩提,因有我慢而不能证悟真谛故,彻见唯有暇满人身方可成佛后而前往迦毗罗卫国。”《入行论》云:“胜过天人身。”

乙五、暇满为诸乘之所依:

人天之中人易得,无念见谛智慧地,
获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刚乘道果,
故说殊胜暇满身,乃为诸乘法所依。

《俱舍论》云:“三上无见道,无厌圣教说,此修获证故。”密宗之真实义也依靠人身而迅速得以成就。《灭尽四大续》云:“众人倘若精进修,殊胜密宗之此王,即生之中可成就,其余悉地何堪言?”因此说,暇满人身是诸乘之所依。

乙六、观修难得之方法:

如何观修人身难得呢?坐在舒适的座垫上,皈依发心后思维暇满所饰之自身。

犹如穷人获胜宝,怀疑畏恐是梦境,
应当欣喜思暇满,成就现后利乐法。

思维所说之义,就像贫穷之人获得了殊胜珍宝一样,应当为自己得到暇满人身而感到欣慰,唯一修持正法,心想:如果这不是梦该有多好啊!也担心它消失。获得这样的人身也值得从内心生起欢喜,最后将所修善根回向众生。《佛分别律》云:“目犍连,一心思维闲暇,以欢喜心随念人身。”

甲四、回向此品善根:

发善愿将如是宣说暇满难得之福德回向一切众生。

以此妙音甘露语,愿息众生之散乱,
赴往林中断烦恼,疲劳心性今休息。

奉献饰满鲜花的清凉甘露善说,愿以此遣除一切众生散乱度日、虚度暇满人生之业惑,全部前往舒心悦意的寂静处,使长久漂在轮回中疲惫的自心今日得到休息。本品全义均可摄于刹那心相续中,令人们对轮回生起厌离心,此品撰著圆满并已回向善根。其余诸品也应如是理解。

于静林间岩窟美药树,瀑布泄声鲜花舞饰处,
久劳此心不动而入定,愿令暇满人身具义住。
于此处亦不见野蛮众,息灭烦恼具足七圣财,
祈愿舍离今生此身后,趋至心之国王本来地。
 
暇滿人身所需因緣

  這一世雖然得到這樣的人身,但是下一生我們能不能得到?這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如果下一世還要得到這樣的人身,那麽需要作到三個方面:

第一、要持戒,這個戒不一定是出家人的戒律,居士也有居士五戒,可以從中挑選,能夠持一條戒、二條戒、三條戒,或者四條五條都行,而且要持得很清淨。這是第一個,最根本的一個。
第二、在持戒的基礎上要去行善,如布施、修行等等,做這些福德。
第三、要發願,願我生生世世能夠得到暇滿的人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