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佛網微博 2月22日最新法語

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注册
2013-08-30
消息
4,516
荣誉分数
1,090
声望点数
223
要圓滿六度的話,安忍必須依靠怨恨的敵人。倘若周圍的人都像妙手回春的醫生照顧病人一樣,整天對你非常慈悲,怎麼有機會生起安忍之心呢?──索達吉堪布《入行論講記》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己三、安忍度:

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於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對於希求菩提妙果的佛子而言,一切損害、怨敵、邪魔等不悅意的對境,就像如意寶般難得,他不會加以遮遣,反而會樂於接受。試想,窮人如果在家裡發現賜予一切所欲的如意寶,那肯定是喜出望外,同樣,大乘菩薩若遇到了怨恨的敵人,也是求之不得、歡喜異常。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罪業當中,嗔恨是最可怕的,所有的修行裡面,安忍是最有功德的。寂天菩薩也說:“罪惡莫過嗔,難行莫勝忍,故應以眾理,努力修安忍。”所以,大家一定要通過各種方法修持安忍波羅蜜多。在修持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了嗔恨的對境,比如同事、道友對你誹謗,那個時候一定要樂於接受,不要覺得:“他是壞人,這是幹嘛?!”眼色也好,口氣也好,什麼都變得特別凶。以前有這種習氣毛病的人,應該盡量地改過來,我們的本質具有如來藏,是善良的,應該是可以改變的。犛牛、大象通過訓練都能變得溫順,那何況是我們人了?不要總覺得自己是個壞人、沒有希望變好,只要經過長期的聞思修行,暴躁的心性是可以調柔的。

我們對任何一個眾生,最好不要有怨恨,證嚴法師說過:“天下沒有一個我的敵人。”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自己的生活也會過得非常圓滿。否則這個看不慣、那個聽不慣,整天活在憤世嫉俗當中,真的特別累。大乘菩薩的心是快快樂樂的,沒有什麼看不慣。當然,在度化眾生的過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論,該說的還是要說,該做的還是要做。但平時與人交往時,自己畢竟學過大乘佛法,心態應該有調整的能力。有次我給一個道友打電話,她一邊哭一邊說:“沒事沒事,我有調整的能力,我有調整的辦法,沒事沒事!”她氣得哭得不行了,但還是說自己有能力。其實她說得也對,學過大乘佛法的人,應該有控制的能力、有調整的辦法。

可是話雖如此,一旦違緣降臨時,真正能轉為道用也不容易。日本有位白隱禪師,以修安忍而著稱於世。曾有個姑娘與男人有染而生下一子,怕虔信佛法的父母譴責,就說乃白隱禪師所為。不明真相的父母特別不滿,把孩子扔給禪師說:“你這個敗壞佛門清規的假和尚,以前我們沒有看清你的醜惡面目,沒想到你竟做出如此禽獸不如的勾當。這是你的孩子,拿去吧!”禪師淡淡地說了聲:“是這樣嗎?”就默默地接過孩子。

一個和尚帶著一個孩子,路人當然是白眼相視。以前他很出名,但後來就連給孩子餵奶都得不到。有個剛生過孩子的母親說:“哼!要不是看在可憐孩子的份上,才不會給你呢。你這個假和尚,我理都不願理!”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姑娘的良心倍受折磨,她看到人們對白隱禪師的不公正待遇後,終於向父母坦白了一切。當父母萬分羞愧地來到白隱禪師面前懺悔時,他仍然是那句話:“是這樣嗎?”試想,如果換作是我們,會這樣淡而化之嗎?

還有布袋和尚的傳記中說,別人用粗惡的語言來罵他,他就笑眯眯地說:“罵得好,罵得好!”別人用棍棒來打他,他說:“你們不用打了,我自己倒下去,省得你們費力氣。”別人把口水吐到他臉上,“沒事沒事,不用擦,口水自然會乾的。”我們很多人可能不是這樣,不要說口水吐到臉上,就連洗臉水倒到鞋上,也是氣得要命。

憨山大師曾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在茫茫的紅塵中,忍辱柔和實際上是為人處世的一劑良方。有了這樣的修行教言,我們隨時都可以調整自己,處處修持安忍波羅蜜多,隨緣度過一生的時光。
 
每一次遇到別人為難你時、對你態度不好時、或者傷害你時,都是修遠離嗔恚的機會,這時不能放過,應當如法地思維、觀察善法,以正念提醒自己:我現在不能動嗔心,這一動嗔心就是火燒功德林,就是百萬障門開,就會損壞我多劫以來勤修的善根。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ww.weibo.com/yixipengcuo
 
再從正面想:現在我不生嗔心,就能消除多生的業障,就能修集很大的福德,就能成就安忍波羅蜜,所以我應當歡喜順受。像這樣思維好嗔恚的過患和安忍的利益後,就讓心安住不動,由此讓自己所行的善法達到圓滿。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ww.weibo.com/yixipengcuo
 
當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時候,我們的一貫做法,是責怪和抱怨他人,但是,抱怨卻會使我們失去諸多訓練忍辱的機會,製造更多的罪惡和內心的痛苦,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放下抱怨。


敬錄自 慈誠羅珠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cichengluozhu
 
我們自己的內心越清淨調柔,他人具有侵犯性的言行對我們造成的困擾和傷害就會越小,所以那些會激怒我們,讓我們感覺受到傷害和干擾的“可惡”的人和事,就像一位嚴苛的老師,毫不留情地指出我們的問題。沒有它們,我們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修行中的不足。


敬錄自 希阿榮博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xirarongbo
 
正信正念正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