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越事件想起的在美国的康妈事件

hongdoubao

新手上路
注册
2014-03-26
消息
6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3
今天看了新闻才知道北京的同胞不幸遇难, 对其家人保持无比的同情. 希望家人和孩子能坚强.
本来也想捐款的, 但是之前由美国的康妈事件, 所以对于北美员工保险的完善有了更多地了解. 觉得后面肯定会发生康妈事件一样的捐款质疑,希望组织者有个准备.

顺便给个连接介绍康妈事件缘由 天涯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023670-1.shtml

和另一个网络帖子

从「康妈」事件 显网络力量
http://news.sina.com 2013年09月21日 10:00 星岛日报
http://dailynews.sina.com/gb/news/usa/uslocal/singtao/20130921/10004994637.html#
  从「康妈」事件 显网络力量


  (本报记者仇家奇综合报道 )

  现今社会,网络的影响力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人们写在网上的只言片语经过网络的综合作用,往往发酵出巨大的影响力。今年早些时候发生的「康妈」事件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家住圣地牙哥的「康妈」,当时丈夫工程师尹榆患晚期胃癌病危,「康妈」康蕾在一个论坛为丈夫求祝福。由于文字平实动人,感动了许多网友,并被纷纷转载,就在大家为这个家庭送上祝福的时刻,康蕾又向大家通报了其丈夫离世的消息。

  由于希望让大家记住丈夫的事迹,康蕾写了很多文章宣泄情绪。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同情,当网友了解到,康蕾没有工作,还需养育12岁自闭症长子和另两个孩子时,开始组织捐款慰问。

  全美华人文化教育基金会(ACCEF)和其所在公司的职员为其家庭捐款。但因为网站和Facebook传递信息,私人小范围捐款演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

  随着事情的性质改变,很多网友对其没有说明家庭经济状况的做法产生了质疑,一些网友推算出尹家各种资产加起来上百万,怀疑借网上募捐实为敛财。 也有一些人感到康蕾在线上分享方式触及了对死的禁忌,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口水战在论坛山展开。一场平常的网络倾诉,却引起轩然大波,从这一点首先可以看出康 蕾对网络社区的天真之心;其次,每一个关于此事的帖子,则表现这个世界的人心百态。

  结果康蕾决定将所收的善款能退的退,不能退的则建立基金帮助有需要的人。此事反映出通过虚拟平台捐款,在直接面对陌生网友容易产生信用缺失的问题。
 
一边是有着几十万的家底 (一栋房子值多少) + 稳定的工作 + 失去亲人的不幸 而得到数万元的捐款 /// 一边是辛辛苦苦的累脖工 + 住着廉价的房屋,捐献爱心

很困惑如何评价这件事???

联邦政府海外旅游保险非常好,100%报销

不好意思提出这样的想法,因为刘越家人已经很不幸了。
 
加拿大政府在资助有特出需要家庭时,对家庭收入有着严格细分的要求,比如几口之家收入在几万以下才合格。
 
感觉这事吧,受难家属有点被错误引导了,到现在... ...唉!一声叹息!
 
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也没有~~~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 保险就是转移风险, 让这些小概率事件有保障。 我宁可相信当时捐款的初衷是, 孤儿寡母一时间不知所措, 不知道如何去和自己的雇主申诉自己的权利。(如果连房屋贷款都没有的家庭, 如果是我 , 我马上房子抵押 home line of credit 3。5% 利率把 2万块钱借出来)

像我们这种背着房贷,30岁买完房子就立了遗嘱受益人 , 自己和单位有保险的, 出了事情,不给政府和人民添麻烦是不是需要奖励?
 
所以不希望在看到康妈事件, 现在买买提已经在骂了
 
从那些帖子可以看出,离的越远,谣言越多。最后发现正义之士口诛笔伐谁或者什么他们都不见得知道。
 
结果康蕾决定将所收的善款能退的退,不能退的则建立基金帮助有需要的人。此事反映出通过虚拟平台捐款,在直接面对陌生网友容易产生信用缺失的问题。

没有人骂这条. 骂的都是前面的,然后这条发生后还在骂?
 
从那些帖子可以看出,离的越远,谣言越多。最后发现正义之士口诛笔伐谁或者什么他们都不见得知道。
确实是这样, 离得远的都是喷子 。 哎
 
确实是这样, 离得远的都是喷子 。 哎
小朋友门有个游戏,就是一排孩子站一起,一个个传过去,队伍长了,最后一个和第一个绝对不会一致,大家把这个当游戏。
事实中也是一样,越传越变味。
 
小朋友门有个游戏,就是一排孩子站一起,一个个传过去,队伍长了,最后一个和第一个绝对不会一致,大家把这个当游戏。
事实中也是一样,越传越变味。
可惜的是,从第一个小朋友就变味了。
 
可惜的是,从第一个小朋友就变味了。
顶你一下。就是那些喜欢耍小聪明、偷换概念的人,把事情越搞越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