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不救穷: 工作单位给员工买的基本保险,是杯水车薪吗?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jj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jj

封禁用户
注册
2009-10-24
消息
2,340
荣誉分数
587
声望点数
123
先是要把遗体接回来,领事馆的信件上写着要寄一万多加元费用去古巴。加上这里的丧葬费用,一下子要应付两三万的开支。没有买旅游保险,平时也没有准备任何人身保险/按揭保险的事,只有工作单位给员工买的基本保险可用,简直是杯水车薪。

咱中国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

上面是最早煽情,本次募捐发起人,遇难家庭的长期邻居及好友 Wenjuan Song,Lei Zhang夫妇的原话。

看上去,刘家拿不出两三万,看上去,“工作单位给员工买的基本保险”,远远少于两三万,事实是,因为死者是政府员工,“工作单位给员工买的基本保险”是2倍年薪,就是说至少十几万了。这不是个小数,足以“应付两三万的开支”。但作者却故意隐瞒了这事情。

而且,刘太太是多年的政府员工,现在一个人的收入,就比很多华人的家庭收入多。但作者无意/故意没有说明这一点。

说白了,作者把刘家打扮成在china town打黑工的下层劳动人民,当人们终于知道了真相,忽然有种吃了苍蝇,被作者玩弄了的感觉。募捐,没有问题,但募捐要诚实,否则和那些在街上要钱,声称肚子饿,拿了钱去干别的事的骗子,没有什么区别了。

另外,“咱中国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募捐声明上说,急需钱丧葬,没有说要养孩子到成年,养孩子这事,属于穷了,刘家住在centrepointe,而且是最好的街之一,房子都是70万以上的房子,拿不出两三万,我不信,当然,要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可能有点困难,但作者说了:咱中国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

以前说过,我再说一遍: 在生活中,40多岁,丈夫因病去世的家庭,多得很,而且经济上很困难,不是政府工,没有政府工的基本的2倍年薪的生命保险,相对于这个家庭,只是没有运送遗体的1万多元。

只是那些家庭丈夫的去世,是个缓慢的过程,缺乏戏剧元素,不容易感动公众。

在使用公众同情心上,是需要上限的,否则,对自己,对社区都没有好处,特别是long-term。
 
至此这笔善款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烫手山芋,对于家属意愿的善款去向分配我无语。个人感觉家属对钱(无论是自家银行帐上的还是募捐来的)看得太重。

救急用不了这么多钱吧。所以要长远考虑。
 
说的也没错救急用不了那么多钱,长远考虑用的钱也不应该是通过救急筹集来的
运费和殡葬费本来自家和政府的保险完全能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家属把钱看的过重,才闹出今天的残局。
 
最后编辑:
我承认是自己阅读能力差,也不精通世事人心。周日早上的确理解为急需2、3万元丧葬费用。还自行脑补出两人千辛万苦读书刚刚找到工作,福利不怎么样,估计工资也不高等等。救急不救穷嘛,得捐。
这几天忙着工作之余上来瞄几眼,真是各种神展开。但我仍然天真的希望办完丧事后也许会把多余的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比如united way, food bank或者OCEF什么的。哪怕都送给远在北京无法见到儿子最后一面的老人也好啊。

一家三代挤在小公寓里却捐出1000的郑大夫怎么想? 那个捐出自己全部零用,和爸爸妈妈每人捐了1000的小朋友呢?

别质疑我干嘛大半夜的念念不忘 - 我在加班,不过是在等同事传文件的空档放松一下。真心羡慕政府工的轻松稳定。
 
说的也没错救急用不了那么多钱,长远考虑用的钱也不应该是通过救急筹集来的
运费和殡葬费本来自家和政府的保险完全能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家属把钱看的过重,才闹出今天的残局。

一失足啊... 这个残局要收拾多少年啊?没有这次捐款,他们的生活本来完全有保障,可是有了这笔捐款,他们多少年都要背包袱。
 
说的也没错救急用不了那么多钱,长远考虑用的钱也不应该是通过救急筹集来的
运费和殡葬费本来自家和政府的保险完全能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家属把钱看的过重,才闹出今天的残局。
现在说20%用于丧葬费。已经募了多少了?有十万吗?那丧葬费才二万。
 
当初不买旅行保险就是为了省钱,现在算是真省了
 
现在是看明白了,他们家没有包袱,用捐来的钱心安理得,否则也不会有那种钱的分配方案。倒是给捐钱的人,华人们永远留下阴影。对金钱的贪婪贪得无厌令我鄙视!
本来家里死了人,是令人同情,需要帮助。现在这家人的所作所为令人厌恶。

一失足啊... 这个残局要收拾多少年啊?没有这次捐款,他们的生活本来完全有保障,可是有了这笔捐款,他们多少年都要背包袱。
 
最后编辑:
现在是看明白了,他们家没有包袱,用捐来的钱心安理得,否则也不会有那种钱的分配方案。倒是给捐钱的人,华人们永远留下阴影。对金钱的贪婪贪得无厌令我鄙视!
本来家里死了人,是令人同情,需要帮助。现在这家人的所作所为令人厌恶。

如果我认识事主,现在我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力劝她拒收此次所有捐款,用它建立基金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感谢所有好心人的同时承认某些募捐倡议书的信息有误。一个好的名声是对事主尤其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伞,是对亡者最大的尊重。
 
如果我认识事主,现在我就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力劝她拒收此次所有捐款,用它建立基金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感谢所有好心人的同时承认某些募捐倡议书的信息有误。一个好的名声是对事主尤其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伞,是对亡者最大的尊重。

赞同
 
看你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在下有点愚见
倡议书,最开始的人中有人说了是在他们同事朋友内部发的,作者写这个对象应该是他们差不多同样工作环境的,至于保险不保险,大家心照不宣。写的目的也就是唤醒大家的温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杯水的比喻,肯定不是拿加拿大最低收入标准来衡量的,也应该是那他们那个小团体的收入来参照的。现在大家觉得不妥,最初的几个人当初贴到cfc的时候就应该斟凿措词。而不是现在自己脱的干净,把屎盆子扣到作者头上,在这个事情当中,如果说riven和wendy还有所图的话,作者图了什么?通过这次事情,作者夫妻,riven和wendy都值得我送一个 赞。
 
看你一直纠结这个问题,在下有点愚见
倡议书,最开始的人中有人说了是在他们同事朋友内部发的,作者写这个对象应该是他们差不多同样工作环境的,至于保险不保险,大家心照不宣。写的目的也就是唤醒大家的温心,帮助有困难的人。杯水的比喻,肯定不是拿加拿大最低收入标准来衡量的,也应该是那他们那个小团体的收入来参照的。现在大家觉得不妥,最初的几个人当初贴到cfc的时候就应该斟凿措词。而不是现在自己脱的干净,把屎盆子扣到作者头上,在这个事情当中,如果说riven和wendy还有所图的话,作者图了什么?通过这次事情,作者夫妻,riven和wendy都值得我送一个 赞。

作者和逝世者,以及家属,都是政府员工,他们的同事自然也是政府员工,“作者写这个对象应该是他们差不多同样工作环境的”,不清楚“工作单位给员工买的基本保险”是2倍年薪,就是说至少十几万了,足以“应付两三万的开支”?

这文字,只用于煽不明就里的外人。

作者是逝者长期的邻居和朋友,对吧?图什么,我完全理解。但对捐款的大众,有点不公平。

Riven只是被作者利用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