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夜阑人寂对小窗—— 一尘学填词

学了这些东西,读古诗词就更有兴趣。多了一个欣赏角度。
感谢乡望的支持与鼓励!有机会学习诗词的韵律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更难得的是这里有感兴趣的朋友。恳请请多多指教!
 
你好。跟你不一样,我读这些书特有兴趣,越看越有滋味,慢慢就感觉出来韵律的妙处了。当然,没什么现实意义,可是真的是心旷神怡的感觉。

我并非是精益求精,只是觉得,只要写了,就争取写好,要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多不划算啊。要不么不写,要么好好写,虽然不一定能写好哈~~

当然,只是我个人的态度。我不怎么喜欢唠家常,偶尔可以,总那么唠嗑,好像就烦了。

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我可能是那个不太随和的吧:oops:
聊天真是性格的事, 做自己就最好了;有啥随和不随和的。本来就是网络空间,只有CFC上的人这么热情,实在。 是想说,你在文字上给指一二句,很不一样的。 写的人有的时候意识不到自己的毛病或者问题在哪儿。当然,读的人要有听的那份心思,否则,也是白费心了。 好心也不会被理解。
 
第一章
第四节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 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 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 工对。"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而不是像《诗经》那样随便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2]。
 
最后编辑:
也和一首

月摇影晃斜依窗
茶香袅袅细思量
唐诗宋词三百首
古韵悠悠醉墨香
和水滴君。 按水平韵,不押韵。

夜色如水洒西窗
碧树摇曳送馨香
看罢仄仄平平韵
不敢铺宣问九章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晨光一缕映小窗
透过丝屏散柔光
醒来匆匆桌前坐
悠悠古韵觅华章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和水滴君。 按水平韵,不押韵。

夜色如水洒西窗
碧树摇曳送馨香
看罢仄仄平平韵
不敢铺宣问九章

首句仄起入韵式(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
晨光一缕映小窗
透过丝屏散柔光
醒来匆匆桌前坐
悠悠古韵觅华章

首句平起入韵式(平起平收)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谢谢一尘
一尘是个很知性的女子,和你的那首,是针对你那天的想法,茶香袅袅下斜倚小窗,诗词古韵独自细量.....
 
最后编辑:
谢谢一尘
一尘是个很知性的女子,和你的那首,是针对你那天的想法,茶香袅袅下斜倚小窗,诗词古韵独自细量.....
感谢水滴的盛誉和美句!珍藏了。 感谢!
 
一尘好,很期待一尘文笔/才情再配以古词诗韵的佳作!:jiayou:
感谢水滴鼓励! 读了诗词格律, 才知道我原来写的诗有很多地方是不合韵律,不合平仄规则的。先好好学习,以后多写点练习。 有时候为了平仄,牺牲了一个特别贴切的字,诗意变得很平常了;那种诗的深韵似乎就少了很多。 这成了我现在的一个主要矛盾了。 :p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1].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一)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
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 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 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简称五古,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 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只是大致的分法。其实除了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的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 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别立一类,而只归入七 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 习惯上的分类法,是没有甚么理论根据的。
 
最后编辑:
第二章 第二节 律诗的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 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 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5].

诗韵共有106 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6] ,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 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 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 覃十三盐十五咸


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 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如江韵、佳韵、肴韵、覃韵、 盐韵、咸韵等。窄韵的律诗是比较少见的。
 
最后编辑:
第二章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 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10].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 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 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3]。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还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最后编辑:
第二章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三)粘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 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
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 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 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 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 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 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19]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最后编辑: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 时候,注意避免孤平。
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 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 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 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21]. 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22].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