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记者李京华 李煦)因抢劫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的小刘,幸运地成为北京刑罚改革试点的首批受益者。前不久,他走出监狱大门,回到户籍所在社区矫正服余刑。
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中国司法部门正在谨慎地尝试一种国内从无先例的刑罚改革--社区矫正。这种服刑方式使罪行较轻或狱内表现较好的罪犯,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可以“回家”在社区中继续刑罚改造。
赞同者称,这一改革更契合社会主义刑罚“治病救人”的改造理念,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有利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反对者称,让服刑人员留在社区,容易造成其他居民心理上的不安。
事实上,社区矫正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使用。但中国以往对罪犯的改造主要依赖监禁刑。
“社区矫正为罪犯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改造环境,有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吴玉华说,这种改革如能全国推行的话,不仅是在行刑制度上对国际惯例的接受,更是司法文明的一种标志,有助于中国司法更快走上轻刑化、缓刑化之路。
目前中国试用于社区矫正的罪犯主要有5种: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刑满释放后继续剥夺政治权利等。上海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一年来,参加矫正的100多名罪犯无一人有重新犯罪的纪录。
北京的小刘在出狱当天,与父母、妹妹在餐馆吃了顿团圆的饺子宴。“我从没想到能回家服刑,”已在监狱呆了四年的小刘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我要自食其力,认真改造。”
根据规定,象小刘这样的“回家服刑”人员可以接触社区群众,但只能住在家里,外出必须提前报告,每周要报告自己的行踪,每月要到司法所谈话一次,汇报本月认罪服法、遵规守纪、生产劳动及思想改造情况。
“我虽然已经回家,但还在服刑,”出狱第二天,小刘就到当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谈话。另外,小刘每个月还必须从事不少于10个小时的公益劳动。目前,司法行政机关为小刘安排的公益劳动主要是在农田里干些锄草、种瓜等农活,到镇敬老院等一些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
实行社区矫正并不意味着否认监禁行刑的作用。北京市政法委书记吉林说,社区矫正可以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狱改造的压力,使监狱可以集中财力、人力矫正那些恶习深、社会危害大的罪犯。
作为新鲜事物,中国部分居民对社区矫正还不理解。有人向政府提问,罪犯不抓进监狱怎么放出来了?如果社区可以改造犯人,还要监狱干什么?
“我们希望通过社区矫正,帮助人们改变‘罪犯改造是监狱的责任’、‘只有严刑才会稳定’的观念,加速监狱工作社会化步伐。”吴玉华说。
配合矫正试点,相关社区已设有专门的矫正工作人员。作为北京首批从监狱管理局派出的专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王志东告诉记者:“一旦发生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或脱逃监控等问题,我们要协助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和实施抓捕工作。”
但是,随着矫正工作的深入,有经验的心理专家和一对一帮助矫正对象的合格志愿者成为最紧缺的人才。同时,由于没有法律依据,社区矫正还亟需法律规范。
“社区矫正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在试点中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中国犯罪心理专家张发昌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必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完)
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中国司法部门正在谨慎地尝试一种国内从无先例的刑罚改革--社区矫正。这种服刑方式使罪行较轻或狱内表现较好的罪犯,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可以“回家”在社区中继续刑罚改造。
赞同者称,这一改革更契合社会主义刑罚“治病救人”的改造理念,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有利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反对者称,让服刑人员留在社区,容易造成其他居民心理上的不安。
事实上,社区矫正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使用。但中国以往对罪犯的改造主要依赖监禁刑。
“社区矫正为罪犯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改造环境,有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吴玉华说,这种改革如能全国推行的话,不仅是在行刑制度上对国际惯例的接受,更是司法文明的一种标志,有助于中国司法更快走上轻刑化、缓刑化之路。
目前中国试用于社区矫正的罪犯主要有5种: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和刑满释放后继续剥夺政治权利等。上海开展社区矫正试点一年来,参加矫正的100多名罪犯无一人有重新犯罪的纪录。
北京的小刘在出狱当天,与父母、妹妹在餐馆吃了顿团圆的饺子宴。“我从没想到能回家服刑,”已在监狱呆了四年的小刘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我要自食其力,认真改造。”
根据规定,象小刘这样的“回家服刑”人员可以接触社区群众,但只能住在家里,外出必须提前报告,每周要报告自己的行踪,每月要到司法所谈话一次,汇报本月认罪服法、遵规守纪、生产劳动及思想改造情况。
“我虽然已经回家,但还在服刑,”出狱第二天,小刘就到当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谈话。另外,小刘每个月还必须从事不少于10个小时的公益劳动。目前,司法行政机关为小刘安排的公益劳动主要是在农田里干些锄草、种瓜等农活,到镇敬老院等一些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
实行社区矫正并不意味着否认监禁行刑的作用。北京市政法委书记吉林说,社区矫正可以降低行刑成本,缓解监狱改造的压力,使监狱可以集中财力、人力矫正那些恶习深、社会危害大的罪犯。
作为新鲜事物,中国部分居民对社区矫正还不理解。有人向政府提问,罪犯不抓进监狱怎么放出来了?如果社区可以改造犯人,还要监狱干什么?
“我们希望通过社区矫正,帮助人们改变‘罪犯改造是监狱的责任’、‘只有严刑才会稳定’的观念,加速监狱工作社会化步伐。”吴玉华说。
配合矫正试点,相关社区已设有专门的矫正工作人员。作为北京首批从监狱管理局派出的专业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王志东告诉记者:“一旦发生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或脱逃监控等问题,我们要协助公安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和实施抓捕工作。”
但是,随着矫正工作的深入,有经验的心理专家和一对一帮助矫正对象的合格志愿者成为最紧缺的人才。同时,由于没有法律依据,社区矫正还亟需法律规范。
“社区矫正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在试点中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中国犯罪心理专家张发昌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必将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