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n
嗡阿热巴扎那得
- 注册
- 2013-07-04
- 消息
- 1,039
- 荣誉分数
- 205
- 声望点数
- 73
http://www.buddhistweb.org/2014/07/36885
(加)悲慧
我写这篇感想是想写出我的学佛经历:从求人天果报到发出离心、再到修菩提心,感恩两位上师,追求做一名有“作为”(利他)的快乐佛教徒。
说来惭愧,我虽已皈依10年,但在2012年以前,我只是在某个心愿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不知是否能达成时,才来到佛祖面前祈求庇护。虽然如此,但每次走进寺院时的那种敬畏感和那份世间没有的宁静,让我总是有虔诚礼佛、敬佛之心。
2012年,我有幸参加家乡一个共修小组的学习,开始阅读济群法师撰写的《人生佛教丛书》,学习济群法师主讲的《菩提大道》,从中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了知了业、因、果的道理。我一边领悟着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一边学着用佛法知识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还记得第一次读诵《心匙》时,我毛骨悚然,下决心一定要求解脱,这时才第一次发了出离心。
当学完下士道和中士道,刚接触到上士道的学习时,因为要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并兼顾陪女儿在加拿大读书,我来到了加拿大。期间也曾想要自己坚持学习《菩提大道》的上士道部分,但没有了共修的机缘,学习就中断了,自己想学却怎么也学不进去,也无从下手。按说我是大学教师,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就是所谓的“佛法无人说,虽慧未能了”。那时的我已经知道,学佛最好的境界是修菩提大道、普度众生,要修行。但是,怎么普度众生、怎么具体修行还不甚了知。这时,我接受了家乡共修佛友的建议,反复倾听济群上师讲的下士道和中士道,希望打好基础,以后有机缘和福报时再修上士道。
通过之前的佛法学习,我深信因果轮回,一心求自己的解脱。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诵经、念佛,为故去的父亲诵《阿弥陀经》、为弟弟诵《大悲咒》、印经书。我不再那么牵挂家人、执着事业,而是把学佛当作头等大事。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把学佛以外的事儿都当成了负担。我不愿意做在加拿大该做的课题研究,不愿意承担单位该承担的工作,对知道我身在国外还希望我帮助他们学习的学生也不再那么关心……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有法喜感受,却也心有不安,曾暗问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也许是因缘成熟,也许是发愿力所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加拿大菩提学会的圆悲师兄。有一天圆悲师兄打电话给我,建议我学《入菩萨行论》。我欣然同意,正式加入加拿大菩提学会,参加网络共修,开始了在加拿大的佛法学习。这成了我发菩提心的缘起。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索达吉堪布的书、听他讲法、参加网络共修。学会的学习严格按照弘法部的要求,听传承、看法本、回答思考题、讨论,虽然身在红尘,却是按照佛学院的学习方法在进行如理如法的闻思修行。共修的力量太大了!师兄们互相交流、解答学习中的困惑、互相提供帮助,这让我深深感到佛法在加拿大虽是星星之火,却有燎原之势;也明白了之前在国内没有接触到的上士道,就是入行论里所说的菩提心!
学了入行论以后,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有了变化。因为入行论不光是一部闻思的论典,也是一部实修的论典,是一部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论典,学修的效果很快就在我的言行举止中表现了出来,我从一个和别人格格不入、什么都不关心的相似“佛教徒”开始向菩提心的方向转化了。
妈妈说我比以前更顺着她、更有孝心了,女儿说我有慈母味道了,朋友和同事说我淡定了很多……而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比以前更幸福了。因为我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并在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家人和朋友们都认为是岁月的积淀让我有了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智慧,而我知道是大乘佛法的甘露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感恩生活中一切度化我的因缘、珍惜暇满人身,知道修行要先做菩萨女儿、菩萨妻子、菩萨妈妈、菩萨老师……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同角色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共修组的凝聚力来自组长的慈悲付出、同修师兄的善巧方便,最重要的是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的加持。他的博学升华了他的佛学智慧,让不同根基、不同对境的弟子能真正沐浴到佛法的甘霖,这让末学意识到:想真正实现普度众生的目标,需要领悟佛法的真谛,做好在别人眼中你在生活中的角色。自己不该总先想着自己解脱,让别人看到悉心学佛的我原来是个自私自利之徒。如果连世间好人的标准都做不到,怎么有资格成为佛法的践行者?再这样执迷下去,就会变成生活中的古怪之人,说严重一点,可能就会玷污神圣的佛法。
我要以谦卑之心善待生活中的每个遇见,做事的底线是不造恶业。所以,首先要做一位优秀的职业人,要追求博学、严谨,不贪恋荣誉、钱财,最重要的是在践行教育的过程中,放下“我”在自己内心的位置,一切从教育的对境出发,学着用智慧的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智慧,学着让学生们感受一位佛教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魅力;要让家人、朋友感受到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为我在学佛,我在变得更有智慧和慈悲,我要让他们比以前更幸福,让他们对佛法更有信心。
我要为了众生而更精进地闻、思、修,感恩两位大德上师,感恩所有一起共修的师兄们!
(加)悲慧
我写这篇感想是想写出我的学佛经历:从求人天果报到发出离心、再到修菩提心,感恩两位上师,追求做一名有“作为”(利他)的快乐佛教徒。
说来惭愧,我虽已皈依10年,但在2012年以前,我只是在某个心愿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不知是否能达成时,才来到佛祖面前祈求庇护。虽然如此,但每次走进寺院时的那种敬畏感和那份世间没有的宁静,让我总是有虔诚礼佛、敬佛之心。
2012年,我有幸参加家乡一个共修小组的学习,开始阅读济群法师撰写的《人生佛教丛书》,学习济群法师主讲的《菩提大道》,从中感受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了知了业、因、果的道理。我一边领悟着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一边学着用佛法知识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还记得第一次读诵《心匙》时,我毛骨悚然,下决心一定要求解脱,这时才第一次发了出离心。
当学完下士道和中士道,刚接触到上士道的学习时,因为要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并兼顾陪女儿在加拿大读书,我来到了加拿大。期间也曾想要自己坚持学习《菩提大道》的上士道部分,但没有了共修的机缘,学习就中断了,自己想学却怎么也学不进去,也无从下手。按说我是大学教师,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就是所谓的“佛法无人说,虽慧未能了”。那时的我已经知道,学佛最好的境界是修菩提大道、普度众生,要修行。但是,怎么普度众生、怎么具体修行还不甚了知。这时,我接受了家乡共修佛友的建议,反复倾听济群上师讲的下士道和中士道,希望打好基础,以后有机缘和福报时再修上士道。
通过之前的佛法学习,我深信因果轮回,一心求自己的解脱。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诵经、念佛,为故去的父亲诵《阿弥陀经》、为弟弟诵《大悲咒》、印经书。我不再那么牵挂家人、执着事业,而是把学佛当作头等大事。渐渐地,我发现自己把学佛以外的事儿都当成了负担。我不愿意做在加拿大该做的课题研究,不愿意承担单位该承担的工作,对知道我身在国外还希望我帮助他们学习的学生也不再那么关心……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有法喜感受,却也心有不安,曾暗问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也许是因缘成熟,也许是发愿力所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加拿大菩提学会的圆悲师兄。有一天圆悲师兄打电话给我,建议我学《入菩萨行论》。我欣然同意,正式加入加拿大菩提学会,参加网络共修,开始了在加拿大的佛法学习。这成了我发菩提心的缘起。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索达吉堪布的书、听他讲法、参加网络共修。学会的学习严格按照弘法部的要求,听传承、看法本、回答思考题、讨论,虽然身在红尘,却是按照佛学院的学习方法在进行如理如法的闻思修行。共修的力量太大了!师兄们互相交流、解答学习中的困惑、互相提供帮助,这让我深深感到佛法在加拿大虽是星星之火,却有燎原之势;也明白了之前在国内没有接触到的上士道,就是入行论里所说的菩提心!
学了入行论以后,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有了变化。因为入行论不光是一部闻思的论典,也是一部实修的论典,是一部理论和实修相结合的论典,学修的效果很快就在我的言行举止中表现了出来,我从一个和别人格格不入、什么都不关心的相似“佛教徒”开始向菩提心的方向转化了。
妈妈说我比以前更顺着她、更有孝心了,女儿说我有慈母味道了,朋友和同事说我淡定了很多……而我认为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比以前更幸福了。因为我明白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并在努力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家人和朋友们都认为是岁月的积淀让我有了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和工作的智慧,而我知道是大乘佛法的甘露滋润了我的心田,让我感恩生活中一切度化我的因缘、珍惜暇满人身,知道修行要先做菩萨女儿、菩萨妻子、菩萨妈妈、菩萨老师……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不同角色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共修组的凝聚力来自组长的慈悲付出、同修师兄的善巧方便,最重要的是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的加持。他的博学升华了他的佛学智慧,让不同根基、不同对境的弟子能真正沐浴到佛法的甘霖,这让末学意识到:想真正实现普度众生的目标,需要领悟佛法的真谛,做好在别人眼中你在生活中的角色。自己不该总先想着自己解脱,让别人看到悉心学佛的我原来是个自私自利之徒。如果连世间好人的标准都做不到,怎么有资格成为佛法的践行者?再这样执迷下去,就会变成生活中的古怪之人,说严重一点,可能就会玷污神圣的佛法。
我要以谦卑之心善待生活中的每个遇见,做事的底线是不造恶业。所以,首先要做一位优秀的职业人,要追求博学、严谨,不贪恋荣誉、钱财,最重要的是在践行教育的过程中,放下“我”在自己内心的位置,一切从教育的对境出发,学着用智慧的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智慧,学着让学生们感受一位佛教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魅力;要让家人、朋友感受到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为我在学佛,我在变得更有智慧和慈悲,我要让他们比以前更幸福,让他们对佛法更有信心。
我要为了众生而更精进地闻、思、修,感恩两位大德上师,感恩所有一起共修的师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