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发布(图)“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精彩过客

至尊VIP
注册
2003-06-07
消息
5,902
荣誉分数
6
声望点数
0
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发布“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从8月3日起,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这个由中国印为载体、极富东方文化特色的会徽,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

  据北京奥组委介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四项含义:其一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其二是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其三是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其四是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北京奥运会会徽正式亮相--“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这是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印章为载体,原创者为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这个作品从1985件全球应征的有效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在众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多次修改而最终产生。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诞生大事记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 题: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诞生大事记

  2002年4月5日,北京2008奥运会视觉形象设计研讨会召开。

  2002年7月3日,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正式启动。

  2002年10月8日,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作品征集截止。

  2002年10月15至16日,会徽专家评选委员会初评。

  2002年11月3日至4日,会徽专家评选委员会复评,最终评选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第一名)等10件会徽大赛获奖作品。

  2002年11月6日,会徽评议委员会会议举行,评选结果和专家评选委员会的意见完全一致。

  2002年11月21日,奥组委执委会第一次审议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2002年12月16日,奥组委执委会第二次审议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确定将“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作为会徽备选作品进行修改。

  2002年12月下旬至2003年2月8日,原创作者及有关专家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进行反复修改完善。

  2003年1月下旬,委托国家商标局和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顾问公司对会徽备选作品进行国内、国际商标注册在先权检索。

  2003年2月11日,会徽特别评选委员会会议召开,修改后的会徽备选作品获得国内外专家评委一致认可。

  2003年2月17日,奥组委执委会第二次审议并确认“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即北京奥组委徽记)备选方案。

  2003年2月28日,会徽作品备选方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报送第29届奥运会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获批准。

  2003年3月26日,奥组委代表团一行离开北京赴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会徽。

  2003年3月28日,奥组委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交北京奥运会会徽方案并获认可。

  2003年8月3日,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在北京天坛向全球正式发布
 
3日晚上在天坛正式公布的北京奥运会会徽刚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喝彩。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彼得・T・莫舒斯说,第一眼看到这幅作品就被震撼了。他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创意总监斯考特・吉文斯说,会徽形象充满活力,展开的双臂表现了中国人的友好、欢乐和热情。这个会徽神奇地集中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和奥运会精神,形象简洁而内涵丰富,完全有潜力跻身于奥林匹克史上真正富有冲击力的形象标识之列。

  著名导演张艺谋今晚在天坛评价说,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杰作,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创造的作品。

  香港著名影星成龙对这个作品爱不释手,今晚他亲自护送会徽进入天坛祈年殿。他说,会徽让他看到了和平、友爱和永恒。

  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在发布会现场也激动地说,这个会徽太有活力了,真让人喜欢。

  中国女篮主力球员隋菲菲在参加现场表演后,对新华社记者感慨道,人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会徽很漂亮,也很精致。

  北京20中学高三学生潘岳在天坛现场看到会徽后,她那些在家里收看电视直播的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给她发短信,都认为这个作品太让人感到震撼;会徽虽然简洁,但是蕴含的内容太多了,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作品,与历届奥运会会徽相比都毫不逊色,让人非常激动。
 
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3日晚在北京饭店举行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发布招待会上,把今天公布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徽称作“新的英雄”。

  他说,从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看到一个新的英雄正在向我们招手。”“从今天起,这个标志将成为全世界最具光彩的标志之一,也会成为中国向奥林匹克运动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北京奥组委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在会徽发布招待会上表示,北京奥运会会徽将在奥林匹克运动和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舞台上,成为属于中国、属于北京、属于北京奥运会的独特标志。

  刘敬民说,北京奥运会会徽构思独特、制作精美、内涵丰富、形象生动,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神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求。

  刘敬民还说,目前北京奥运会各项筹办工作正在高效、扎实地推进。今年年底前,第一批4个奥运会场馆将如期开工建设。9月初,市场开发工作将正式启动,首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将拉开帷幕。奥运会的安保、交通、医疗等部门将相继组建。青岛、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等京外赛场城市的筹办工作将进一步推进。

  在招待会上,北京奥组委公布了包括“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内的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设计大赛前十名获奖作品名单
 
翩然出世“中国印”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诞生记

  新华社记者汪涌

  2003年8月3日20时30分,中国首都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奥林匹克史上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全球发布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和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打开紫檀盒,取出一方由和田玉精雕而成晶莹剔透的中国“印章”――“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饱蘸红色印泥,在中国宣纸上郑重地盖下印记。

  在中国的文化词典和社会生活里,有中国字、中国画、中国结……而今,又一个称谓将在全球广为流传并永久载入奥林匹克史册,那就是:中国印!

  中国印――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

  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在全球1985件应征作品中遴选其一

  2002年7月2日,北京2008奥林匹克设计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奥组委在会上正式向全球1500多名专业设计师抛出绣球,征集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

  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奥会徽――“太极人”,为何没有被沿用为2008年奥运会会徽?这是因为,按国际惯例,申奥与举办奥运的理念有较大差异,奥运会历史上也没有一届沿用申奥会徽。从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和法律保护的角度来看,也必须按照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来设计新会徽。更重要的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应当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奥运会会徽,为奥林匹克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设计大会结束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会徽征集办公室的电话成了北京奥组委最繁忙的热线,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接100多个国内外设计师打来的咨询电话,累计解释各种询问近万次。

  2002年10月8日,是征集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截稿日期。这天,北京奥组委所在的北京青蓝大厦旁边的东四十条邮局异常繁忙,用于包装的牛皮纸全部售罄。这是因为参加会徽设计大赛的几十名设计师,带着设计作品从全球各地赶来,在最后时刻报名。但大赛规定,所有作品必须进行密封包装,所以使得这个不起眼的邮局的牛皮纸突然成了抢手货。

  据统计,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有效作品1985件,其中来自中国(含香港、台湾)的作品1763件,国外的作品222件。参赛作品名单里,有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体育活动设计中标的国际著名设计公司。

  第1498号作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脱颖而出

  复评安排在2002年11月3日进行。北京奥组委办公大厦顶层大玻璃房临时搭建的平台上,整齐地摆放着102件入围作品。投票箱两侧则站有两名公证员,监督着评选的全过程。

  在此之前,由7人组成的中国专家小组对1985件作品进行了初评,从中选出88件入围作品。后来,根据会徽设计大赛规则和程序,由11名中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又把具有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14件作品增添到入围作品中来。

  对中国风格、中国韵味,外国专家评委似乎更情有独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奥运会景观设计专家、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景观顾问、亚特兰大百年奥运会设计主任布雷德・科普兰德,接受北京奥组委的邀请,与其他三位世界顶级奥运会景观设计专家一道,专程来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大赛复评工作。

  复评开始后,中外专家评委经反复比较、认真筛选后,投下了自己庄严的一票。很快,统计结果出来,前十名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产生。获得第一名的作品是第1498号,就是第29届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原型,作者是北京始创国际企划公司。

  中国专家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常沙娜、陈汉民和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林磐耸等认为,在前十名获奖佳作中,第1498号风格独特,寓意丰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多元化思维。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彼得・T・莫舒斯说他一看到这件作品就被震撼了。他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北京奥组委将第1498号作品确定为最佳会徽方案,大赛产生的另外几件获奖作品也作为会徽备选方案,在国内工商注册查询,惟有第1498号创意独特。请国际奥委会委托专门公司对1498号进行国际查重,最后也顺利过关。

  优秀的会徽一定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最后,几位篆刻专家认为它是一种图形,是印章的一种,叫肖形印。至此,第1498号作品有了正式的名称――中国印。

  会徽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印形部分,二是“Beijing 2008”字样,三是奥林匹克五环。因为印形极富中国文化特色,那么“Beijing 2008”字样也应与之相配,最后采用了中国书法艺术、特别是汉简体的笔意和风格,得到了一致好评。

  国际奥委会主席在会徽中国印样本上盖上“罗格之印”

  2003年3月28日下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大楼前的旗杆顶端,鲜艳的五星红旗猎猎飘展。这是国际奥委会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送审而特地升起的。

  大楼内的会议室里,当投影光柱将会徽设计方案“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定格的一刹那,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和所有在场的人都热烈鼓掌。

  听完陈述,罗格主席按照惯例要在会徽样本上签名确认。这时,沉稳的罗格给了在场人一份意外的惊喜:“我要以你们中国特有的方式来确认会徽!”旁边的秘书递上了临时取来的罗格自己的中国印章和印泥。罗格从印盒里取出印章,饱蘸红色的印泥,在会徽样本左下方端端正正地盖上印章,“罗格之印”四个纯正的汉字立即跃入大家的眼帘。然后他又在会徽样本上签上名字。   

  8月3日20时30分,北京天坛祈年殿前,“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被揭开神秘的面纱,通过电视直播,亮相全球。

  看着会徽,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百感交集。作为会徽评选委员会主席,他见证了会徽征集、评选、修改、审定、通过和最后揭幕的全过程。他说:“新会徽的诞生,是北京奥组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工作的结果,再次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中国文化的魅力,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关注、信任与支持。”

  由北京工美集团大师们用同一块新疆和田玉精心雕刻的两方“北京奥运会徽徽宝”,一方将珍藏在中国有关博物馆,另一件将作为1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见证,被送往坐落在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藏。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翩然出世,奥林匹克和中国历史长河里由此再添一抹霞光、一份瑰宝、一段传奇。
 
北京奥组委3日在推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同时,发布了会徽知识产权保护公告。

  公告说,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北京奥组委为该会徽的权利人,该会徽的商标注册申请已在国内外进行。未经北京奥组委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含潜在商业目的)使用该会徽,将该会徽用于非商业目的时,必须明显区别于商业行为,并不得与商业广告相邻使用。

  公告说,任何机构或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将该会徽进行拆分、歪曲、篡改等变形使用,亦不得将该会徽作为其他图案的组成部分使用。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使用该会徽时,除严格遵守《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之外,还应遵守《北京市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公告还特别指出,若发现任何侵犯该会徽知识产权的行为,北京奥组委将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查处,追究侵权人的侵权责任。北京奥组委欢迎任何机构和个人举报侵犯该会徽知识产权的行为,接受举报的传真号码为010-64002577,电子邮箱为LEGAL・BEIJING-OLYMPIC・ORG・CN。
 
在天坛祈年殿前,由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国际奥委会官员,打开紫檀盒,取出一方由晶莹剔透的和田玉精雕而成的中国“印章”---“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饱蘸红色的印泥,在中国宣纸上郑重地盖下印记。

据北京奥组委介绍,这方“中国印”是由北京工美集团大师们用同一块新疆和田玉精心雕刻的两方“北京奥运会徽徽宝”之一,将在揭幕仪式后,珍藏在中国有关博物馆。另一方将作为13亿中国人民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见证,被送往座落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永久珍藏。
 
会徽设计也是一场特殊的奥运会
京奥组委从2002年7月起面向全球专业设计师征集设计作品,共收到1985件有效作品,其中还有许多大师的作品。 据了解,在2002年北京奥林匹克设计大会结束后的三个月时间里,会徽征集办公室的电话成了北京奥组委最繁忙的热线,工作人员平均每天要接100多个国内外设计师打来的咨询电话,累计解释各种询问近万次。

奥运会不仅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创造最好的成绩,而且吸引着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创造出最伟大的作品。经统计,北京奥组委一共收到应征有效作品1985件,其中来自中国(含港台)的作品1763件,国外的作品222件。在参赛作品的名单里,有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2002年韩日世界杯等大型国际体育活动设计中标的国际著名设计公司,也有奥林匹克百年纪念标志、悉尼奥运会火炬、奥林匹克百年、北京申奥标志等项目中标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

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成为吸引世界众多一流设计公司和设计大师参与的另一个奥林匹克舞台。
 
:“中国印”将成为奥运流行语言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汪涌)在中国的文化词典和社会生活里,有中国字、中国画、中国结、中国根、中国人、中国心……而今,又一个称谓将在世界广为流传并永久载入奥林匹克历史,这就是:中国印!

中国印--这是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中国印--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的诚信和尊严。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呈现开放姿态;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迎接四方友人;从这一刻起,舞动的北京张开双臂,与世界共同起舞。
 
世界一流设计大师为何看好“中国印”





新华网北京8月3日电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彼得・T・莫舒斯说,第一眼看到这幅作品就被震撼了。他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是中国的,能传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沉淀之上的现代感。

美国盐湖城2002年冬奥会创意总监斯考特・吉文斯说,会徽形象充满活力,展开的双臂表现了中国人的友好、欢乐和热情。这个会徽神奇地集中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和奥运会精神,形象简洁而内涵丰富,这个会徽完全有潜力跻身于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真正富有冲击力的形象标识之列。
 
写给那些不喜欢奥运会徽的人!!!!


当然你们有你们的权力不喜欢,每个人的品位审美都不一样.但在网上流传的恶评中有几种声音极其幼稚可笑.
1"无力","阴柔太重,阳刚不足"
说这些话的人真是太肤浅了,会徽是以中国的印章为载体,而印章则是一种篆刻艺术.
用无比的力道在坚硬的玉石上刻下流畅的图案,表面上看到的是软弱无力的人,而这阴柔的背后是无比的阳刚.
这种一明一暗的刚柔并济,和中国的藏而不露,韬光养锐,暗暗相合.完美.
2"京"只代表北京,不能代表全中国人民
幼稚,看来说这些话的人只希望中国举办一届奥运会,美国举办过四届奥运会,每届都展现了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风格.
若干年以后上海若举办奥运会,自然又是别样一种风格.
3"红色太政治了"
中国人最喜欢的是什么颜色?,中国人在最喜庆的时候用什么颜色?
玩"红警"玩太多了?!
4"为什么不继续用申奥会徽"
的确申奥会徽非常出色,但历届奥运会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申奥会徽和奥运会徽不能一样,中国人若只用一个,不大好吧.
5"换个角度,像一个卑躬屈膝的人"
我看则是中国古人最普通的见面时的作揖礼,其实也反映出中国是礼仪之邦.
"像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一个很自卑的人.


说了这么多有些人肯定还是不喜欢,很好,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主见!
 
bad.jp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