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8月4日消息,本栏目日前收到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科博士生 邵伦来稿《中日外交革命可能性的一些杂想》全文如下:
前些日子有幸拜读了时殷弘教授的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一文,并重温马立诚记者的重要文章,深感文章意点的重要性和革命性。作为留日十载的学生,看尽了日本社会的华表和暗里,觉得很有必要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而非以研究者的大是大非去介绍一下自己的短浅认识,以为各位提供后源,佐餐中日关系。
对网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我基本上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也有几点不同意见。本文作与5月底,纯属个人意见,多有不足之处,如不合各位读者的胃口,敬请笑谅。
各位国人都深知,中日两国的恩怨由来日久,并非一日就可解决的问题。从日清战争开始,恩怨日渐积累至今,其间不凡伟人为化解扭结而善意行为,却均无功折返。可见两国间的关系扭缺并非一朝一夕就会烟迹逸失,某一政治人物的发言、意识或决定只能起到解决皮毛之功,而无改心之力 。更何况两国间的相互了解、谅解意识浅薄,刻意存在的各种误解和误导起着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美国独霸情势下,中国当然需要团结包括日本在内的各种国际力量对其进行必要的牵制,以便更好地利用今后大约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可持续发展,达到整体现代化的目标。但日本由于近年经济不景气导致产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意识高腾和整体性右倾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对华投资造成的国内产业空洞化,产业结构的部分重叠及经济贸易所引发的摩擦,围绕知识产权,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归属问题,民主人权意识,以及日美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功能性,北朝鲜、台湾问题的威胁度认知等等与中国的不同认识的存在,必将使他继续压遏和牵制中国的发展,在两国间推起一澜澜的风浪。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以两国人民间诚实的互相体可为基础加以发展,否则只会建成一座基础不牢靠的华丽外表。而这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再投资,因此我认为想在一届政府中靠改变政策而达到实现目标的理想未免有点一厢情愿,如果作为中长期的目标应该是可行的。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粥,躁伤肝易出虚汗。
此外,日本是否认识到自己是属于亚洲国家,对自己在亚洲所处的地位认识也非常重要。虽然政府的公式文书中都指是属于亚洲,但如果接触接受过普及性高等教育的一般民众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何况一向比较亲中的外务省在最近几年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中饱受沧桑,在俗称中美学校的省内当政之争中,亲中或亚洲认同势力级级败退受到很大的打击。以朝日新闻为首的一些比较中立的新闻媒体也在社会整体右倾化的大环境中自我反省,脱离了原有轨道。他们一般对自己是亚洲一员的认识非常浅薄,只以为自己是欧美先进国家的一员而已,随处可见各种日欧美调查排行榜,却鲜见日亚同立一行,或被刻意去除。这造成与亚洲国家或个人间相互理解的鸿沟,甚至是歧视的产生。中国如真想与日本搞好关系,那应该多学习欧美国家,加大马力,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使用包括报章宣传等各种方法手段加强在日本的影响,时刻提醒和引导他们回归亚洲。各类派驻日本的官员也应该更加深入民间,而不是比较片面地只注重经济方面的交流和形象化的政治交往,高高在上,缺少必要的活动和与在日中国国民的交往沟通。
对日本的军事化,我认为不一定必是坏事。国内总以为会导致日本走向军国主义化。但让他公开的发展军事总比偷偷摸摸的去实行要好的多,再说他现在不是已经军事化了吗?即使现在不让他军事化,那在东亚地区和东北亚地区一旦可能发生的剧烈变化也会给他提供一个更大更好的借口。养一匹被拴着的马总比放养一匹脱去缰绳的野马要合算的多。何况它的军事化可以使美国失去继续驻留在亚洲的正当借口,要知道美国在韩国日本的驻军不光是为了对付朝鲜,更多的是为了防止中国。虽然日本拥有短时间内建成核武器的技术、资金和原料,但它的太上皇美国出于对他的不信任、担心和压遏的需要,是绝对不会同意核武实行的。更何况我们不能忘记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受害国,它的国民对包括核武在内的武力发展有着生理性的反感,和平友好团体占有很大的市场。己所不为勿施于人,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时代应该成为过去。中国以实现军事现代化为目标发展武力,那源何不让日本作为主权国家取得自己的应有权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并不矛盾的孪生子。重要的不一定是将对方扼杀于襁涠之中,而是如何不让他发挥负面影响,变害为益,化敌为友。我们不能老是戴着有色眼镜,出于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认识去看世界,而要实事求是地去理解和探索,以平等之心不断地改进自己,更好的利用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实现有益的可用事物。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与日本发展新的关系,超出已经维持了1/4世纪的两国声明和友好条约的时代局限,努力达成面向21世纪的,以相互协作、相互谅解为基础的,互不侵犯、互不抵触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全面友好条约。
我以为某些记者是中日不友好局面的始作蛹者,危机加分者。国内现在存在如同对美报道般的对日报道的两个极端,不是唯恐天下不大乱般的进行情绪性报道,引发一窝蜂的反日,就是在预知性政治目的的指导下片面地进行夸张性友好报道,违反了新闻报道的最低真实性原则。日本的一些报章当然出于他们的路人皆知的目的而妖魔化中国,愚弄广大消费者,但某些中国媒体不也造着同样的孽呢?日本报章出于各自的所需炒作非日本专家的一两篇所谓对日政策提言报告,中国记者们也紧跟在后进行新闻的再进口操作,深怕自己掉队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他们不知道深入一般市民中挖掘有用新闻和国民意识的重要性,无意识和有意识地成为官方新闻的发布人。他们和日本的官厅报道俱乐部所属的担当记者同样只是局限于一个很小的,依靠官方发布消息来进行报道的圈子里,高高在上,以为自己位居权贵,忘记了肩负责任的重大。错误地以为小小的东京就能代表整个日本,发一些官文章,炒作政治家、炒作经济、炒作名流、炒作学者专家、炒作宴会等等的社会表面现象,致使国内读者被误导,以为日本完全是一个军国主义复活的国家,不亲身到日本不能体会到一些宣传的荒谬和无知, 给两国的友好发展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如果他们能够更多更勤地下基层了解民心,那肯定能写出客观真实的,有利于友好的好文章。
前些日子有幸拜读了时殷弘教授的中日接近与外交革命一文,并重温马立诚记者的重要文章,深感文章意点的重要性和革命性。作为留日十载的学生,看尽了日本社会的华表和暗里,觉得很有必要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而非以研究者的大是大非去介绍一下自己的短浅认识,以为各位提供后源,佐餐中日关系。
对网上发表的一些文章,我基本上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也有几点不同意见。本文作与5月底,纯属个人意见,多有不足之处,如不合各位读者的胃口,敬请笑谅。
各位国人都深知,中日两国的恩怨由来日久,并非一日就可解决的问题。从日清战争开始,恩怨日渐积累至今,其间不凡伟人为化解扭结而善意行为,却均无功折返。可见两国间的关系扭缺并非一朝一夕就会烟迹逸失,某一政治人物的发言、意识或决定只能起到解决皮毛之功,而无改心之力 。更何况两国间的相互了解、谅解意识浅薄,刻意存在的各种误解和误导起着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美国独霸情势下,中国当然需要团结包括日本在内的各种国际力量对其进行必要的牵制,以便更好地利用今后大约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可持续发展,达到整体现代化的目标。但日本由于近年经济不景气导致产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意识高腾和整体性右倾化,以制造业为主的对华投资造成的国内产业空洞化,产业结构的部分重叠及经济贸易所引发的摩擦,围绕知识产权,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归属问题,民主人权意识,以及日美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功能性,北朝鲜、台湾问题的威胁度认知等等与中国的不同认识的存在,必将使他继续压遏和牵制中国的发展,在两国间推起一澜澜的风浪。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是以两国人民间诚实的互相体可为基础加以发展,否则只会建成一座基础不牢靠的华丽外表。而这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再投资,因此我认为想在一届政府中靠改变政策而达到实现目标的理想未免有点一厢情愿,如果作为中长期的目标应该是可行的。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粥,躁伤肝易出虚汗。
此外,日本是否认识到自己是属于亚洲国家,对自己在亚洲所处的地位认识也非常重要。虽然政府的公式文书中都指是属于亚洲,但如果接触接受过普及性高等教育的一般民众就能得到不同的答案。何况一向比较亲中的外务省在最近几年进行的结构性改革中饱受沧桑,在俗称中美学校的省内当政之争中,亲中或亚洲认同势力级级败退受到很大的打击。以朝日新闻为首的一些比较中立的新闻媒体也在社会整体右倾化的大环境中自我反省,脱离了原有轨道。他们一般对自己是亚洲一员的认识非常浅薄,只以为自己是欧美先进国家的一员而已,随处可见各种日欧美调查排行榜,却鲜见日亚同立一行,或被刻意去除。这造成与亚洲国家或个人间相互理解的鸿沟,甚至是歧视的产生。中国如真想与日本搞好关系,那应该多学习欧美国家,加大马力,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使用包括报章宣传等各种方法手段加强在日本的影响,时刻提醒和引导他们回归亚洲。各类派驻日本的官员也应该更加深入民间,而不是比较片面地只注重经济方面的交流和形象化的政治交往,高高在上,缺少必要的活动和与在日中国国民的交往沟通。
对日本的军事化,我认为不一定必是坏事。国内总以为会导致日本走向军国主义化。但让他公开的发展军事总比偷偷摸摸的去实行要好的多,再说他现在不是已经军事化了吗?即使现在不让他军事化,那在东亚地区和东北亚地区一旦可能发生的剧烈变化也会给他提供一个更大更好的借口。养一匹被拴着的马总比放养一匹脱去缰绳的野马要合算的多。何况它的军事化可以使美国失去继续驻留在亚洲的正当借口,要知道美国在韩国日本的驻军不光是为了对付朝鲜,更多的是为了防止中国。虽然日本拥有短时间内建成核武器的技术、资金和原料,但它的太上皇美国出于对他的不信任、担心和压遏的需要,是绝对不会同意核武实行的。更何况我们不能忘记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核武受害国,它的国民对包括核武在内的武力发展有着生理性的反感,和平友好团体占有很大的市场。己所不为勿施于人,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时代应该成为过去。中国以实现军事现代化为目标发展武力,那源何不让日本作为主权国家取得自己的应有权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一对并不矛盾的孪生子。重要的不一定是将对方扼杀于襁涠之中,而是如何不让他发挥负面影响,变害为益,化敌为友。我们不能老是戴着有色眼镜,出于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认识去看世界,而要实事求是地去理解和探索,以平等之心不断地改进自己,更好的利用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实现有益的可用事物。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与日本发展新的关系,超出已经维持了1/4世纪的两国声明和友好条约的时代局限,努力达成面向21世纪的,以相互协作、相互谅解为基础的,互不侵犯、互不抵触的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全面友好条约。
我以为某些记者是中日不友好局面的始作蛹者,危机加分者。国内现在存在如同对美报道般的对日报道的两个极端,不是唯恐天下不大乱般的进行情绪性报道,引发一窝蜂的反日,就是在预知性政治目的的指导下片面地进行夸张性友好报道,违反了新闻报道的最低真实性原则。日本的一些报章当然出于他们的路人皆知的目的而妖魔化中国,愚弄广大消费者,但某些中国媒体不也造着同样的孽呢?日本报章出于各自的所需炒作非日本专家的一两篇所谓对日政策提言报告,中国记者们也紧跟在后进行新闻的再进口操作,深怕自己掉队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他们不知道深入一般市民中挖掘有用新闻和国民意识的重要性,无意识和有意识地成为官方新闻的发布人。他们和日本的官厅报道俱乐部所属的担当记者同样只是局限于一个很小的,依靠官方发布消息来进行报道的圈子里,高高在上,以为自己位居权贵,忘记了肩负责任的重大。错误地以为小小的东京就能代表整个日本,发一些官文章,炒作政治家、炒作经济、炒作名流、炒作学者专家、炒作宴会等等的社会表面现象,致使国内读者被误导,以为日本完全是一个军国主义复活的国家,不亲身到日本不能体会到一些宣传的荒谬和无知, 给两国的友好发展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如果他们能够更多更勤地下基层了解民心,那肯定能写出客观真实的,有利于友好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