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e634
灰體輻射
- 注册
- 2011-10-07
- 消息
- 6,105
- 荣誉分数
- 3,502
- 声望点数
- 373
王蒙:最美的愛情在小說裡
http://www.people.com.cn/BIG5/wenhua/1086/2133214.html
文學特別是小說所具有的挑戰性,不是指政治、社會的方面,主要是指思維方式上。而獨創就是挑戰。
文學,特別是小說,非常強調個人,這種個人的獨創性有時候會引起人的不安,甚至於會引起社會的不安,這種獨創裡面就包含了某種超前,既可能是超前的,又可能是個騙局。不要認為打著獨創旗號的都是好東西,它可能是騙局,這樣的爭論全世界至今沒有停止。
比如說,現代派的藝術作品,是獨創,還是騙局?到現在有說是騙局的,說這完全是騙局,后現代就更是騙局。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獨創,這種獨創的挑戰性可以挑戰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年法國上演左拉的戲劇的時候,劇場門口有盛大的游行示威,抗議這種不成體統的作品搬上舞台。就是說,一種文學樣式或者一種文學上的探索能夠使社會不安到那種程度,和這個社會可以抗拒到那種程度。
小說的創作,我這裡尤其是指長篇的小說的創作,它具有一種整體性,就是說它給你的不是一個結論,給你的不是一個命題,給你的更不是一個口號、一個呼吁。它是整體的,它是把這麼一群人,把一個社會,把一個時代,把一個群體,它的多種多樣,而且往往是互相矛盾的種種現象,都給了你。好的和壞的,美的和丑的,可以理解的和匪夷所思的,全都給了你。這種整體性,有時候讓你抓不著它,有時候讓你老是琢磨不透。
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尤其是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他有一種最可貴的感覺,就是你生活裡面的一切的體驗都是有用的,沒有沒用的。你今天挺倒霉,所謂是喝涼水都塞牙,你過了這麼一天,很可能你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小說的細節。比你這一天處處順利,春風得意還……說不定那個小說寫出來還好。所以作家有時候挺煩的就在這兒,因為其他的學問要求的都是明快,比如說法律,什麼是禁止的,什麼是不禁止的非常清楚。可是文學這麼一整體,就出現了一種不確定性,好像立場不太鮮明,你到底是要干嗎呀?
這種作品,你看完以后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互相矛盾的,好多文學作品,它還有一種批判性,我不是指那種政治社會的批判性。小說和新聞不同,就在於它可以寫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它可以寫你的理想,寫你的幻想。因此它就構成了一個反差,就是小說裡的東西和現實裡的東西形成一種反差,這種反差本身帶有批判性。比如說愛情,最美的愛情幾乎都在小說裡面。如果你小說看得太多了,我想當然這很好。如果你不看小說,那麼你很慘,將來搞戀愛的時候連情書你都不會寫。而如果寫不好情書,你在初次的愛情上會丟很多的分,你會失敗的。
可是你看得太多了,也麻煩。你要按小說的標准來擇偶來建立自己的婚姻的話,你的婚姻很可能是不幸的,因為小說是浪漫化的。好幾個朋友跟我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自殺了,所以他們的愛情就是最偉大的,而且是由於誤解自殺的。如果他們沒有誤解,到最后都知道了,都別自殺了,兩人結婚了,沒有計劃生育,一下子生了八個孩子。羅密歐老了,朱麗葉也老了,臉上都有褶子了。羅密歐有點腸胃病,到晚上的時候朱麗葉給羅密歐打盆洗腳水,“洗腳丫子吧,……你腳太臟啦!"完了,這故事情節全完了,不那麼偉大了。
為什麼愛情的故事那麼多,愛情的小說那麼多呢?就因為現實中十全十美的、浪漫的、青春永駐的、永遠如詩如歌如畫的愛情太少了。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有特別現實的一面,愛情再偉大,你得吃飯,老餓著肚子,那是很麻煩的事,吃飯就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你要結婚了的話,不但要吃飯,還得睡覺呀,睡覺就有幾個條件。所以這種理想性、這種浪漫性往往就造成了對現實生活的批評、批判乃至於否定。所以我們有些愛好文學的青年,特別是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他們的命運往往是很不好的。在一個單位裡你要愛好文學,人們就認為他就具有以下的個人特點:
第一,自認清高﹔第二,不安心本職工作﹔第三,跟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關系不好,而且還有花花哨哨的各種傳聞﹔第四,看不起領導,對本單位的組長、科長、處長都不老老實實匯報。這些青年如果有上述五個特點,提職、分房子一點份都沒有,要是搞運動蓋帽子倒都有份。
文學家是深刻的人文主義者,他隻能圍繞著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情感,也包括人的欲望來寫作。他必須承認人的欲望,食色性也,他都得承認。甚至於某種暴力傾向,或者千百個暴力危機,人有沒有呢?人性裡頭有沒有這個東西呢?誨淫誨盜這絕對是不能取的,是我們所反對的。但是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它接觸到人的欲望,接觸到某些人的性的心理,包括接觸到某些人的潛在的或者暴露的,那種暴力的經驗,那種體驗乃至於這種需求,這就很難避免。
但是老挑戰也很麻煩的,整天挑戰,看一篇小說就挑戰一回,一天要看三遍小說就挑戰三次,也挑戰得乏了,一鼓二衰三竭,你要這麼看一輩子小說,你甭說挑戰了,你站都站不起來了。所以說,小說它恰恰是實現精神和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為什麼呢?
因為它是虛擬的,它是一種虛擬的實現,這種虛擬的實現既帶有渲泄的作用又帶有補償的作用。文學,特別是小說,它會使在現實當中操作起來相當困難的事情,可以在紙上,現在或者是在網絡上可以實現,就跟真的實現一樣,很有魅力,非常動人。
比如說,世界上有許多愛情小說,作家本身並非情場上的獵手或者聖手或者是老手,恰恰有些是在情場上失意的不得了,老單身漢、老光棍、老處女,他們那個愛情小說寫得更棒。為什麼呢?對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很滿足,和自己所愛的對象熱烈的擁抱、親吻、撫摸,這種情況下,愛情小說寫得好的絕對沒有。我可以告訴你,那些愛情小說寫得好的,你們可千萬別誤以為他們的愛情有多好。還有,愛情是浪漫的,是自由的,是詩化的,可是愛情的操作又是很具體的。
人生在某種意義上,不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嗎?所以人的精神生活除了立即變成行動,立刻變成了物質的成果以外,也有像小說這樣的,假定的,虛擬的,有可能使人的情感得到一種引導,得到一種補償,而避免這種情感長期的淤積而造成爆炸性的后果。
一個真正喜愛文學的人,一個真正從事文學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社會生活,一定有兩面。第一面是現實的,另外一面是超現實的,他是對人類精神框架的一種關注和一種興趣。
一種文學的成果哪怕是批判性的成果,否定性的成果,但它一旦成為一種精神的成果,它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自省能力,反映的是一個民族反思的能力,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語言的魅力,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智慧,它成為這個民族的文化。作為文化的瑰寶,它不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它不是一個爆破性的東西,文化與爆破的關系是解決不了的。我看一部小說,腦袋都要炸了——這樣的小說越來越少了——而看了這個小說以后,你得到深思,得到欣賞,啟發了你的思維,這就很好。
我們從更深遠的觀點,從文化的觀點從精神構建的觀點,來接觸小說,來接受文學,我們就會用一種更健康的文學觀,一種更沉穩的接受的態度,那麼我們從文學上就能得到真正的營養。
(摘自《挑戰與和解——在文學館聽講座》(精華本) 華藝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中國網(責任編輯:張愛敬)
http://www.people.com.cn/BIG5/wenhua/1086/2133214.html
文學特別是小說所具有的挑戰性,不是指政治、社會的方面,主要是指思維方式上。而獨創就是挑戰。
文學,特別是小說,非常強調個人,這種個人的獨創性有時候會引起人的不安,甚至於會引起社會的不安,這種獨創裡面就包含了某種超前,既可能是超前的,又可能是個騙局。不要認為打著獨創旗號的都是好東西,它可能是騙局,這樣的爭論全世界至今沒有停止。
比如說,現代派的藝術作品,是獨創,還是騙局?到現在有說是騙局的,說這完全是騙局,后現代就更是騙局。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獨創,這種獨創的挑戰性可以挑戰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年法國上演左拉的戲劇的時候,劇場門口有盛大的游行示威,抗議這種不成體統的作品搬上舞台。就是說,一種文學樣式或者一種文學上的探索能夠使社會不安到那種程度,和這個社會可以抗拒到那種程度。
小說的創作,我這裡尤其是指長篇的小說的創作,它具有一種整體性,就是說它給你的不是一個結論,給你的不是一個命題,給你的更不是一個口號、一個呼吁。它是整體的,它是把這麼一群人,把一個社會,把一個時代,把一個群體,它的多種多樣,而且往往是互相矛盾的種種現象,都給了你。好的和壞的,美的和丑的,可以理解的和匪夷所思的,全都給了你。這種整體性,有時候讓你抓不著它,有時候讓你老是琢磨不透。
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尤其是對於寫小說的人來說,他有一種最可貴的感覺,就是你生活裡面的一切的體驗都是有用的,沒有沒用的。你今天挺倒霉,所謂是喝涼水都塞牙,你過了這麼一天,很可能你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小說的細節。比你這一天處處順利,春風得意還……說不定那個小說寫出來還好。所以作家有時候挺煩的就在這兒,因為其他的學問要求的都是明快,比如說法律,什麼是禁止的,什麼是不禁止的非常清楚。可是文學這麼一整體,就出現了一種不確定性,好像立場不太鮮明,你到底是要干嗎呀?
這種作品,你看完以后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互相矛盾的,好多文學作品,它還有一種批判性,我不是指那種政治社會的批判性。小說和新聞不同,就在於它可以寫實際上沒有的東西,它可以寫你的理想,寫你的幻想。因此它就構成了一個反差,就是小說裡的東西和現實裡的東西形成一種反差,這種反差本身帶有批判性。比如說愛情,最美的愛情幾乎都在小說裡面。如果你小說看得太多了,我想當然這很好。如果你不看小說,那麼你很慘,將來搞戀愛的時候連情書你都不會寫。而如果寫不好情書,你在初次的愛情上會丟很多的分,你會失敗的。
可是你看得太多了,也麻煩。你要按小說的標准來擇偶來建立自己的婚姻的話,你的婚姻很可能是不幸的,因為小說是浪漫化的。好幾個朋友跟我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自殺了,所以他們的愛情就是最偉大的,而且是由於誤解自殺的。如果他們沒有誤解,到最后都知道了,都別自殺了,兩人結婚了,沒有計劃生育,一下子生了八個孩子。羅密歐老了,朱麗葉也老了,臉上都有褶子了。羅密歐有點腸胃病,到晚上的時候朱麗葉給羅密歐打盆洗腳水,“洗腳丫子吧,……你腳太臟啦!"完了,這故事情節全完了,不那麼偉大了。
為什麼愛情的故事那麼多,愛情的小說那麼多呢?就因為現實中十全十美的、浪漫的、青春永駐的、永遠如詩如歌如畫的愛情太少了。現實生活中的愛情有特別現實的一面,愛情再偉大,你得吃飯,老餓著肚子,那是很麻煩的事,吃飯就有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你要結婚了的話,不但要吃飯,還得睡覺呀,睡覺就有幾個條件。所以這種理想性、這種浪漫性往往就造成了對現實生活的批評、批判乃至於否定。所以我們有些愛好文學的青年,特別是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他們的命運往往是很不好的。在一個單位裡你要愛好文學,人們就認為他就具有以下的個人特點:
第一,自認清高﹔第二,不安心本職工作﹔第三,跟自己的老公或者老婆關系不好,而且還有花花哨哨的各種傳聞﹔第四,看不起領導,對本單位的組長、科長、處長都不老老實實匯報。這些青年如果有上述五個特點,提職、分房子一點份都沒有,要是搞運動蓋帽子倒都有份。
文學家是深刻的人文主義者,他隻能圍繞著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情感,也包括人的欲望來寫作。他必須承認人的欲望,食色性也,他都得承認。甚至於某種暴力傾向,或者千百個暴力危機,人有沒有呢?人性裡頭有沒有這個東西呢?誨淫誨盜這絕對是不能取的,是我們所反對的。但是文學作品,特別是小說,它接觸到人的欲望,接觸到某些人的性的心理,包括接觸到某些人的潛在的或者暴露的,那種暴力的經驗,那種體驗乃至於這種需求,這就很難避免。
但是老挑戰也很麻煩的,整天挑戰,看一篇小說就挑戰一回,一天要看三遍小說就挑戰三次,也挑戰得乏了,一鼓二衰三竭,你要這麼看一輩子小說,你甭說挑戰了,你站都站不起來了。所以說,小說它恰恰是實現精神和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為什麼呢?
因為它是虛擬的,它是一種虛擬的實現,這種虛擬的實現既帶有渲泄的作用又帶有補償的作用。文學,特別是小說,它會使在現實當中操作起來相當困難的事情,可以在紙上,現在或者是在網絡上可以實現,就跟真的實現一樣,很有魅力,非常動人。
比如說,世界上有許多愛情小說,作家本身並非情場上的獵手或者聖手或者是老手,恰恰有些是在情場上失意的不得了,老單身漢、老光棍、老處女,他們那個愛情小說寫得更棒。為什麼呢?對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很滿足,和自己所愛的對象熱烈的擁抱、親吻、撫摸,這種情況下,愛情小說寫得好的絕對沒有。我可以告訴你,那些愛情小說寫得好的,你們可千萬別誤以為他們的愛情有多好。還有,愛情是浪漫的,是自由的,是詩化的,可是愛情的操作又是很具體的。
人生在某種意義上,不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嗎?所以人的精神生活除了立即變成行動,立刻變成了物質的成果以外,也有像小說這樣的,假定的,虛擬的,有可能使人的情感得到一種引導,得到一種補償,而避免這種情感長期的淤積而造成爆炸性的后果。
一個真正喜愛文學的人,一個真正從事文學的人,他的精神生活,他的社會生活,一定有兩面。第一面是現實的,另外一面是超現實的,他是對人類精神框架的一種關注和一種興趣。
一種文學的成果哪怕是批判性的成果,否定性的成果,但它一旦成為一種精神的成果,它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自省能力,反映的是一個民族反思的能力,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語言的魅力,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智慧,它成為這個民族的文化。作為文化的瑰寶,它不是一個危險的東西,它不是一個爆破性的東西,文化與爆破的關系是解決不了的。我看一部小說,腦袋都要炸了——這樣的小說越來越少了——而看了這個小說以后,你得到深思,得到欣賞,啟發了你的思維,這就很好。
我們從更深遠的觀點,從文化的觀點從精神構建的觀點,來接觸小說,來接受文學,我們就會用一種更健康的文學觀,一種更沉穩的接受的態度,那麼我們從文學上就能得到真正的營養。
(摘自《挑戰與和解——在文學館聽講座》(精華本) 華藝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中國網(責任編輯:張愛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