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最新演講:教師對社會道德的責任 2014.10.19 講於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yj33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yj33

南无阿弥陀佛
VIP
注册
2005-03-05
消息
1,936
荣誉分数
811
声望点数
223
當代聖僧淨空老法師將大乘佛法和中華文化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進一步擴大,圖文巴將會建成為世界宗教中心,第一步道德講堂,下一步是宗教大學,各個宗教的傳道者將在這裡各自的頻道中,展開宗教教學,並利用高科技,將教學的內容借助衛星電視、網際網路向全球傳播,通過宗教團結、多元文化和諧社會實現世界上的和平盛世。

佛所行处 国邑丘聚 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 日月清明 风雨以时 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 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 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 无有怨枉 强不淩弱 各得其所”----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最后编辑:
文字檔如下:
 
最后编辑:
今天我們這個聚會,象Mark校長所說的,過去沒有,這是第一次,我們相信,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以後有很多機會。今天要談的是老師的社會及道德義務。

老師在古老的中國,是最受社會大眾尊敬的人。中國古代有兩種行業,一種是教書,一種是醫生。教書是啟發人的慧命,是智慧,醫生是幫人治生理上的疾病。這兩種人在古時候,他們在社會上是義務工作者,不會講求報酬的。老師教學生,學生家境比較好的,給老師送的禮物比較多一點,家境清寒的,完全免費教學。甚至於很好的學生,家境非常困難,老師還會幫助學生。所以他們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醫生也是如此,病治好了以後,要送多少錢給他要隨意,也是你的家境好多送一點,家境不好的少送一點,甚至於很清苦、很貧困的,醫生連醫藥都要免費。

那麼老師的社會,這是講古代,因為他是傳道的,他是授業的,他是解惑。這個道是真實的智慧,我們今天把它分離出來,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自古以來,世世代代相傳下去,老師負這一個使命,非常重要的使命。
 
最后编辑:
前些年,南昆大(南昆士蘭大學)校長請我吃飯的時候,有幾位教授陪著我,其中有一位教務長,他告訴我說在二戰之前,歐洲有很多的學者,他們研究一個課題:世界上有四個文明古國,其它三個都滅亡了,唯獨一個中國還留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研究這是什麼原因,最後得的結論,大家認為可能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他把這個資訊告訴我,我說這個研究的結論完全正確的,確實,著重教育是中國民族非常難得的一個使命,有一種責任感,要把祖宗的東西世世代代傳遞下去。

中國古文明講的是什麼?我們現在概括起來,它講了四樁事情:第一個是人與人的關係,一定要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人與人如何相處,這是大道啊。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些歷史都記載在書本裡面,這是世界其它國家、民族裡頭很少有的。它有五千年完整的歷史,當中沒有中斷過。教人做人的道理,怎樣作一個有道德的人,怎樣作一個真正善良的人,這個要傳遞下去。中國人講的五倫、無常、四維、八德,這四個科目是中國人做人基本的條件,世世代代都要遵守、都要奉行。

但是現代的中國人把老祖宗的東西疏忽了、丟掉了至少一百五十年。前面五十年,清朝末年疏忽了、不重視了。原因是什麼?西方文化傳到中國,最先傳到日本。人本人比中國人接受西方文化早兩百年。中國接受西方文化是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比日本的晚兩百年。這一樁事情,英國湯恩比(Arnold Tombee1889~1975)博士告訴我們,晚兩百年好處很多,不是壞事。我們一般人都不以為然,湯恩比博士的看法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現在我們看到,他說的話完全正確,完全說對了。

做人的道理,要使學生從小培養健全的人格。第二個,傳授學生做事的方法,使他有在這個社會上謀生的能力。第三個是解除學生的人生疑惑。這個面很大,使他能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活在世界應該要走什麼樣的方向,這是要靠老師。所以老師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敬仰。
 
最后编辑:
現在世界人心敗壞,道德淪喪,整個社會動盪不安。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中國、外國歷史上都沒有過的。有,比這個輕,沒這個重。我們今天遭遇到最大的困難,這個困難是什麼原因,我在最近這十幾年,也遇到許多國家領導人,跟我見面提出問題,向我諮詢,多半都是認為社會的動亂,這個世界還會不會有和平出現,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嚴肅。原因到底出在哪裡,實際上,我回答他們的話,原因是出在教育出了問題了。

中國在一百五十年教育是從嬰兒紮根的,這是世界上其它民族沒有,中國人這個理念有五千年歷史,教小孩從什麼時候教起?要從懷孕的時候教起。懷孕的時候,母親她起心動念,她的言語、她的動作對胎兒都有影響,中國古代就懂得這個道理,懷孕這十個月,母親的思想要純正,沒有負面的念頭,所以言語要和諧,態度要端莊,這樣對於嬰兒有影響。這樣的嬰兒將來生出來很好養,會很聽話,這是很少很少人會想到的,中國古人就懂得這個道理。

這個孩子一出生,他張開眼睛就會看,他會聽,他已經在學習了,出世他就在學習了,這個事情別我們的老祖宗看出來了,所以教學叫紮根教育。紮根教育是從出生到三歲一千天,這一千天當中,是母親要負責較他的使命、教他的責任。這一千天當中,母親要把小孩看好,凡是不善的、不道德的這些負面的不能讓他看到、不能讓他聽到、不能讓他接觸到,嬰兒在三歲之內,小孩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正面的,與倫理道德一定是相應的。這個根紮得很牢,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紮得好,到一輩子,到八十他都不會改變。

所以小孩在三、四歲就有能力辨別是非、辨別邪正:好的他會接納,不好的,他會排斥、他不接受,這個根紮得好。

三歲以後就教給老師,老師跟母親一樣,要象母親一樣愛好照顧,傳授他應該學習的正面的倫理、道德,以及做人的規矩、禮節。所以從小把它養成。現在這種教育就是在中國也沒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的時代,還有,在中國農村裡面還能看到,很少了,戰爭結束之後,在中國再看不到了,這是我自己親自的體驗。沒有紮根的教育,小孩子上中學、上大學,他的根有了問題,特別是倫理道德的教育,包括宗教教育.
 
最后编辑:
接受這些教育一定要有真誠心,有恭敬心,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實在講就是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敬。孝是以父母為代表。孝順父母,把孝順父母的心擴大,孝順社會上一切的群眾。第二個是敬:恭敬。恭敬是以老師做代表。大家對老師非常恭敬,尊重老師的心也要用在社會廣大群眾。做到孝敬,這是倫理道德教育的大根大本。這都要從小去培養,母親要負這個責任。

現在教育對這個方面很少聽說,偏重在傳說技術能力。所以現在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他會做事,他不會做人。人際關係沒有辦法處得好,甚至結婚之後家庭有問題,在社會上在領導與被領導當中都產生了矛盾。社會不和諧,家庭不和諧,那麼社會自然就產生了動亂。所以現代學生不會做事,他重視技術能力,不重視品德。追逐物質欲望,迷惑顛倒。社會動亂是從這兒產生的,所以老師負的責任很重,做老師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明瞭。

第三個,中小學的教育實際上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問題是現代家庭教育沒有了。要說家庭教育有,那有的是什麼呢?電視、電腦。小孩從一出生就坐在電視機面前了。他學到的是什麼?電視裡面的頻道,負面的太多了。都教這些殺、稻、淫、妄,接受這種教育時間長,印象很深,所以現在的小孩是電腦教他的,是電視教他的。我們從電腦、電視的內容就曉得,社會動亂的根源就明白了。

所以媒體可以毀滅這個世界,它也能救這個世界,就看我們怎樣用它。如果媒體都像學校一樣,都能教導他正面的,特別是倫理道德,特別是聖賢教育、宗教教育,這個社會,我相信不難恢復到安定和諧,人們都能過到幸福、美滿的生活。讓這些學生們能夠真正學到向善,糾正他們的偏識,走到人生的正確方向。家庭教育實在講太重要了,我們今天是疏忽了,如何來挽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如何把下一代做好,這是我們要認真去反省的,我們要擔負起責任。

老師在傳道,傳道這個意思就是應該提倡我們常說的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聖賢的教育。倫理教育教導學生父慈子孝”,這是父子的關係。兄弟姐妹的關係,他將來長大了,他懂得了夫婦的關係、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日常生活中,與朋友交際往來的這些關係,關係搞清楚應該盡的義務,應該遵守的道德。道德教學生最重要的是個“愛”字,我們看所有的宗教,他們的經典,中心的理念,都是教他們仁慈、博愛。聖經裡面許多次講到“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
 
最后编辑:
我有一年在日本參加聯合國的一次和平會議,日本基督教有一位牧師,根我約到在日本電視臺做一次訪問,時間是五十分鐘,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很開明的基督教的信徒。問我有十幾個問題,我給他解答,最後我們談到宗教,應該如何來學習宗教,達到宗教教學的目的。我告訴他說這個問題在經典上有,他說經典哪一節、哪一段?我問他,聖經裡面有沒有講到“神愛世人”?有,“上帝愛世人”,有!大家都熟知。我說上帝、神怎樣愛世人,這是個抽象的名詞。佛菩薩對眾生的慈悲也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我們學習宗教、嚮往宗教、接受宗教的教育,那就是接受上帝、神的愛,接受佛菩薩的慈悲,要把愛心,神聖的愛心從我們身上發揮出來。我們代表上帝、代表神、代表佛菩薩去愛世人,這就對了,這才是真正宗教教育。我們就沒有白學了,他也同意我的看法。

我說宗教可以團結,為什麼能團結呢?宗教的核心價值觀是相同的,都是一個愛呀,是相同的。細心再觀察各個宗教不同的典籍,裡面相同的理念很多。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不同的地方少,這個原因我們就能夠體會的到。神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文化,他在那裡示現,在那裡幫助苦難眾生,教化眾生。教化眾生終極的目標就是説明眾生離苦得樂,這是神聖教育的價值觀。

我們怎樣離開痛苦,怎樣離開快樂?所以,每個宗教有天堂,天堂裡面沒有苦只有樂。佛教裡面有極樂世界。我們學了這麼多年,概念當中,神只有一個,各個不同宗教,他們講的神,就是神的化身,實際上是一個神。因為我們看經典裡面,百分之七、八十相同的,那二十不同的應該是,我們居住的環境不同,文化不一樣,生活方式不一樣。神能夠隨順眾生,這些地方說的就有些差別。在理論上、理念上是相同的。

所以我們就想起要團結宗教,九七年、九八年我住在新加坡,我們就嘗試來團結新加坡有九個宗教,真的不到半年時間,我們新加坡的九個宗教就像兄弟姐妹一樣。而且我們的活動都參加,佛教的活動他們大家都來參加,基督教的活動我們也去參加。常常在一起學習,互相學習他們的經典。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我們組團去旅遊,我們宗教組一個宗教團,到別人的國家去訪問他們的宗教,在旅遊期間,十幾、二十天當中,從早到晚都在一起,這是長時間地生活在一起,感情就更融洽了,真正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做得很成功。
 
最后编辑:
大概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當時我們澳洲移民部長知道了,他找我,希望我移民到澳洲來,來幹什麼呢?來幫助澳洲團結宗教、團結族群。那一年,我1七十五歲,部長給我很優惠的永久居留,我拿到永久拘留兩年,兩年實際上在澳洲只住了七個月,他把澳洲的護照給我了,公民部長親自把護照給我,告訴那天來參觀典禮的人,有一百多人,他向大家報告,說法師在國外都是替澳洲政府做和平工作,所以統統都算,那就算是兩年的時間。這是很特殊的一個例子。

所以我到澳洲來,經過圖文巴這個地方,我很喜歡這個地方,寧靜,生活還很方便,這個地方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是個讀書的好地方。我們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學院:淨宗學院,有十三年了,十三年得到了我們大眾的肯定。現在很多我們此地的宗教、學術團體、乃至於民間團體的領導,這一次我回來,在這一段時期,大家統統都見面了,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圖文巴這個城市造成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這是我們在此地十三年奠定了這個基礎。能不能做到呢?能!我們都有信心:有市長帶領我們,有這些宗教的領導,同心協力,在此地展開宗教教學,這點很重要。
 
最后编辑:
我對於宗教產生興趣是從哲學裡頭進來的,早年年輕的時候,在臺灣跟著一個老教授、哲學家,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感到很訝異,我說佛教是宗教,宗教是迷信,他怎麼會有哲學?他告訴我,他說你年輕,你不懂,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在這堂課之下認識了宗教。這就想嘗試去接觸宗教,老師告訴我,這宗教哲學在今天,特別是佛教,佛教現在的寺院庵堂,他們只有形式,對於經典疏忽了,兩百年前,中國寺院、庵堂裡面出家人,都是有道德,都是有學問,真正是高人。他說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大家把經教疏忽了。我問他,那我們學從哪裡學?他就告訴我,從經典上下手。

於是我到寺廟重視這寺廟裡有沒有藏書,有沒有經典,我要的是這些東西。星期、假日都到寺院藏經樓裡面讀經。那個時候有個老師,也是出家人,我認識的一位元出家的老師,他勸我辭去工作,專心學習經教,勸我出家,我也就接受了。我對這個老師非常尊重,我跟他三年,我跟他那年六十五歲,六十八歲過世了。我在佛學裡頭的基礎是在他那裡奠定的。

老師勸我學佛,勸我出家,勸我學釋迦牟尼佛,第一部書教我看的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讀了之後,他說你要學佛,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然後向他學習。我看了之後,看他一生好像不像是一個宗教的,他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家。他一生教學,他三十歲開悟之後,七十九歲過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過。我的看法是,他老人家的身份用現代的話說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一生表演給我們看的是一個多元文化義務教育工作者,因為他一生教學,他不收學費,這是義務的,非常認真、努力在教導學生。他是多元文化,他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信仰。信仰宗教的跟他學,他沒有教他放棄你所信仰的宗教,沒有過。他對於所有的宗教都尊重、都稱讚,你跟他學是學智慧,是學禪定,學倫理道德,他不會教你改變宗教信仰,是這麼樣一個好人。
 
最后编辑:
我都完全明白了,我就走他的道路。我學佛七年出家了,出家教學到今年五十六年,Mark校長今天說的是我教學六十多年了,沒有,我學佛六十三年,教學是五十六年。現在每天還保持著四個小時的課,我們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教室很小,攝影棚裡面,用這種傳播,全世界都可以同步收看到。

這個工具是好東西,我們要好好利用它,我們希望將來在圖文巴能夠建立一個宗教的衛星電視臺,每一個宗教有一兩個頻道,展開宗教教學,提升到圖文巴居民多元文化的水準,因為它全世界能收到,所以我們相信,如果能夠辦一個宗教大學,會吸引很多人到圖文巴來學習,讓圖文巴的宗教文化在整個世界起帶頭作用,它能解決所有衝突,化解衝突,將社會、將世界帶來永序的安定、和諧。我們圖文巴的宗教領袖各個對這個都很有興趣。我這次回來,我們都接觸到了,談了都很高興,希望我們走這條路。把這條路走通。

我們的作法,首先建立道德講堂,從道德講堂開始做成功之後,再提升(成為)多元文化的活動中心,從活動中心裡面吸取人才,對這個有興趣的,作出奉獻,放棄名聞利養,我們來好好地成就自己,然後才能成就別人,自己做得不好,就沒有辦法教別人,這是我們從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學來的,從孔子那個地方學來的。終極的目標,希望辦一所宗教大學,大家都有這個願望,都歡喜,所以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目標。

今天在座的多半都是我們同行,我們都從事於教育工作,我這一生沒有寺廟,沒有道場,我們用的方法,就是儘量用這些高科技的工具來説明我們,平常講學,我們都留下錄影帶、錄音帶,現在都做成光碟,這個光碟可以流通,也可以放在電視、網路裡面去播放,影響就會很大了,這好工具一定要好好利用著,如何幫助年輕人,幫助在校讀書的這些學生,我們要關心他,我要認真去照顧他,幫助他們。

今天時間到了,我只能夠介紹到此地,謝謝大家!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