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的奋起,令世人刮目相看。
尤其值得东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是这15个城市不是只顾各自关起门来“硬性打造”,而是彼此打开门户互相“软性打造”――运用更大的“自由”和“流通”,形成一个更强的集体。
吊诡?没错,门户越开就越强,中国人现在比谁都更懂“大格局”的道理。
这种自由和流通,不仅仅是道路桥梁的衔接,也不仅仅是资金的运转,更重要的是让人才、信息、物资、文化等等资源毫无障碍的互补互用。
流动就形成吸力,别处的资源也会被吸引过来。吸引越多资源,自己就越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资源之中,又以人才为首。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对这一点认识透彻,否则就不会签署协议,让“人才流动零障碍”。当东亚一些国家、地区仍在视外来人才为禁忌、甚至仍要以政策手段阻挠人才流动、“保护自己”的时候,上海、江苏、浙江显得格外鹤立鸡群。
有一条小新闻,也足以反映当地省市领导人的开阔胸襟和视野:上海卫视和浙江卫视打破藩篱,互相对等落地,让自己的电视观众收看对方的节目。
别小看这么小小一个举动,许多自认比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潜意识中把它等同于“保守”国家)发达的东亚国家和地区还做不到呢。台湾新闻局不久前不就封杀中国中央电视和香港凤凰卫视?而亚细安十国至今也还未做到彼此开放电视节目。
与长三角的气势如虹相反,原本领先的珠江三角洲近年反呈落后之势。其原因固然不只一个,但香港几年前大事宣传内地移民的负面作用,自断资源,连带造成珠三角资源流通不畅、政府互相扯皮,恐怕是重要原因。
两个三角对比,世人也就明白,应以何者为师,以何者为戒了。
尤其值得东亚国家和地区学习的,是这15个城市不是只顾各自关起门来“硬性打造”,而是彼此打开门户互相“软性打造”――运用更大的“自由”和“流通”,形成一个更强的集体。
吊诡?没错,门户越开就越强,中国人现在比谁都更懂“大格局”的道理。
这种自由和流通,不仅仅是道路桥梁的衔接,也不仅仅是资金的运转,更重要的是让人才、信息、物资、文化等等资源毫无障碍的互补互用。
流动就形成吸力,别处的资源也会被吸引过来。吸引越多资源,自己就越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资源之中,又以人才为首。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对这一点认识透彻,否则就不会签署协议,让“人才流动零障碍”。当东亚一些国家、地区仍在视外来人才为禁忌、甚至仍要以政策手段阻挠人才流动、“保护自己”的时候,上海、江苏、浙江显得格外鹤立鸡群。
有一条小新闻,也足以反映当地省市领导人的开阔胸襟和视野:上海卫视和浙江卫视打破藩篱,互相对等落地,让自己的电视观众收看对方的节目。
别小看这么小小一个举动,许多自认比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潜意识中把它等同于“保守”国家)发达的东亚国家和地区还做不到呢。台湾新闻局不久前不就封杀中国中央电视和香港凤凰卫视?而亚细安十国至今也还未做到彼此开放电视节目。
与长三角的气势如虹相反,原本领先的珠江三角洲近年反呈落后之势。其原因固然不只一个,但香港几年前大事宣传内地移民的负面作用,自断资源,连带造成珠三角资源流通不畅、政府互相扯皮,恐怕是重要原因。
两个三角对比,世人也就明白,应以何者为师,以何者为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