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記》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 索達吉堪布 講解

頂禮佛陀

资深人士
注册
2013-08-30
消息
4,516
荣誉分数
1,090
声望点数
223
敬錄自《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索達吉堪布 講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220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cjingtu_05.pdf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我見到念佛的利益,所以宣說了這樣的教言,如果有眾生聽到這個道理,應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在座的各位都要發這個願,如果沒有發願是無法往生淨土的。大家都知道極樂世界的快樂和娑婆世界的痛苦,既然如此為什麼還不發願往生淨土呢?古代的許多大德都是一心發願往生淨土的。我看過淨土宗三祖承遠大師的傳記,他就是這方面的典範。大師經常行持般舟三昧——九十天中不睡不坐,一直站立經行念佛。後來他的名聲傳至京城,皇帝想拜他為國師,屢次徵召他入京。但大師一直不願意下山,他對使臣說:“縱然割取我的頭,老僧也不會下山,割去這個頭只是沒有一生的頭,如果下山被世間法所染,則生生世世的頭就沒有了。”使臣向皇帝轉述了大師的話,皇帝對他愈加欽慕。承遠大師一輩子住在深山中,破衣弊食,專修淨土法,最後往生極樂世界。他的弟子是法照大師,後來成為唐代宗的國師。法照在遇到承遠大師前,有一次在定中到了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身邊有一位衣著破爛的僧人,經詢問方知是承遠大師,出定後就前去依止大師(注)。

現在各位遇到了淨土法門,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緣,如果沒有在千百萬劫中供養佛陀,不會遇到這樣的妙法。因此聽聞此法後,大家一定要有難得之心。前一段時間,我在課上引用了《大阿彌陀經》的教證:“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欽奉諸如來,故有因緣聞此義。”所以,各位能聽到《阿彌陀經》的確非常有善緣。你不用問:“我跟淨土法到底有沒有緣?我到底有沒有善根?”既然遇到這個法,那絕對有緣。如果已經考上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說明你的智慧是很不錯的,不然邁不進這個門檻;同樣,現在聽聞了淨土法,說明你肯定是有善緣的。

既然聽聞了這樣的妙法,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一定要趁早發願往生。在座的每個人活在世間不會很久,二三十年後很多都會離開世間,再過一百年基本上都會離開,一個、兩個都不會剩下。現在能活一百多歲的人有多少?應該說是沒有的。所以為了生生世世的前途,現在自己一定要好好發願。人生再怎麼樣也只有幾十年,以後的前途則是漫長的,所以大家應該為未來做好準備。昨天我遇到一位道友,他說:“現在我什麼都不想,只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我最大的願望。”我覺得他的想法很好。每個人都應該這樣。

可惜世間人不信受這些道理,天天貪執眼前的生活,對未來的唯一準備就是買保險,什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可是這些在死的時候能保險嗎?如果有一種無死保險,那我們都可以入這種保險,但這絕對是不會有的。所以我們不要太貪執眼前,應該關注生生世世的大事。

為什麼修行人對來世特別重視?並不是因為他們無知,不知道享受生活,實際上他們是最明智的。反而世間人由於被無明眼翳所覆,從來不知道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因此,為了將來的究竟安樂,大家一定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平時要再三往這方面想,這樣到一定的時候,自然會產生往生的強烈心願。每天早上起來、晚上睡覺,自己都要懺悔往昔所造的惡業,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這個娑婆世界,心裡不要有什麼貪戀,要把它看做暫時的棲身之所。走遠路的人經過一個花園時,可以順便在裡面坐一會兒,但不可能永遠居住在那裏,畢竟他是遠行的過客。如果我們也像過路人一樣,路過輪迴的花園時只是稍微看一看,對再美好的法也沒什麼貪戀,有這種境界才說明相續中具足出離心。有了出離心以後,才會發下求解脫的清淨願。所以大家要努力培養出離心,經常發往生淨土的願,這樣才會有往生的機會。


注:有些人覺得:怎麼阿彌陀佛身邊還有穿不整潔衣服的僧人?其實每個人心前的顯現是不同的,這與每個人的境界和因緣有關。藏地有些人到蓮花生大士的剎土時,有人見到蓮花生大士現為羅剎王,有人見到現為相好莊嚴的聖尊,各自都有不同的所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