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015年11月25日大圆满法结缘班(房间ID603241)交流:上师现在传授禅定的修法,我们都很喜欢修,请问什么层次可以修禅定?时间少不能定时修禅,在生活中怎么修?

guojingli100

初级会员
注册
2014-12-01
消息
1,215
荣誉分数
110
声望点数
73
问题:上师现在传授禅定的修法,我们都很喜欢修,请问什么层次可以修禅定?时间少不能定时修禅,在生活中怎么修禅定?

一、11月25日结缘班房间交流实录

嘎丘措:作为在家修行人很想修禅定,但由于在家人有自己的责任、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修起来会有冲突。
修禅定的起点是把心专注在一个目标点上,不会被自己的心念和外在环境变化所动摇。上师告诉我们修行和生活是不可能分开的,那么在生活中也是可以修禅定的,包括修加行中也有很多修禅定的机会。比如在修供曼茶罗时本身就要求具足六度的,修法时要保持专注,这就是修禅定的过程。在生活中,我们行持善法时保持专注,也是在生活中修禅定。
修禅定的基础是有戒律的,如果我们暂时不具备到禅堂里打坐的机缘,那么我们可以先从持戒开始做起。如果持戒做不好,即使我们放下了家庭和生活跑到寺院去,一天到晚都坐在禅堂里,外缘都具足,你也是得不到定的,因为修禅定也是有次第的。如果把生活和修行结合起来修,那么处处都是修禅定的机会。从戒定慧的次第上说,即使暂时没有机会去修禅定,我们可以从禅定的基础——持戒上修起。然后发愿回向,愿我们以后会有修禅定的缘起除去违缘障碍。

莲姑: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观想上师,关照自己的心,看自己在想什么,把散乱的心拉回来。发现自己在打妄念了,胡思乱想,非理作意了,赶紧断掉分别念,提起正念来。经常这样修也许也是一种修禅定的修法吧。
贡秋给扎:修禅定就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保持善念。我们在生活中这样修,一分钟也行,一秒钟也行,就象老房子滴水一样,慢慢连成片就好了。修禅定是专注,心总是那么散乱,根本谈不上修禅定。我修定就是定不下来,问过上师,上师告诉我,你可以在生活中修啊,你如果在病中修禅定的话,那你更是高功夫了。比如我上麦时就感到上师加持我,心特别静,但是遇到对境时还是把握不住,我也祈祷上师加持我,一定要进入禅定状态,不管在静坐时还是在生活工作当中,一定要做好,不能光嘴上说的好,也要做好。我们修行就象老房子滴水一样,一点一滴地积累,长期串习,最后24小时都能保持住正念,上师说那你不就成佛了吗。
一切都是在修心,上师说过,什么时候把你的心修的象橡皮筋一样的柔软,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哪样都能承受。我们不要溺爱这颗心,让他多受点挫折和伤害都是好的,是在磨练,最后怎么都行,心就坚强了。再次感恩大恩上师仁波切,请上师加持我不要生起不好的念头,一定要保持正知正见。

吉次多吉:上师在20几天里,一直给我们传授禅修的甚深妙法。上师时时刻刻都在给我们传授甚深的窍诀,看看我们能不能接到。在给我们传授的十多种禅修的方法中肯定有适合我们不同人修禅定的方法,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禅修的方法。
在生活中喝茶时如何修禅,工作中也可以修禅,比如观一个景物或者人时对外不着相,对内不动心,把握自心。我认为每个修行层次的师兄都可以修禅定,有观察修,有安住修,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就行。

弘法部出家师-喜悦师:您说到“很喜欢修”,这就可以了,这种喜欢本身就是信心,对禅定的功德有信心的人,都可以修。
至于“时间少”,为什么时间少?我们凡夫人不管是闻思修行,还是做其他的事情,心都很散乱,没有定力,所以智慧就激发不出来,做事情效率低,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修禅。如果通过修禅,把心炼得很稳定、很宁静,那么不管是做世间的事,还是学修佛法,都会很容易成就。
另外,我们需要多思维禅定的功德。比如对身心有好处,这还仅仅是最低级的利益。再高一些,可以修出四禅八定等世间的功德。最好的,通过禅定可以生起智慧,有智慧就能解脱,证得菩提果位。反复思维这些利益,自然就能抽出时间。到社会上赚钱、交际为什么总是有时间?因为觉得那些事情重要。同样,认识到修行的重要性,肯定会有时间修行。上师也讲到了,“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方法,长期修炼,最后才能获得。偶尔坐一坐是不可能获得的。”
怎么在生活中修呢?上师讲到,要把禅修中的状态运用到日常行为中。禅修时候要把心专注于所依上,不散乱,那么下座后也一样,不管做什么,心都是专注在上面不散乱,比如开车的时候,就把心专注在这件事上。还有,心也不动摇,处在专注、明了的状态。还有,心也不能内收,即过度专注。总的来说,心应该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禅定的修法本身就是对心的修炼,把心驯服。上座的时候专心这样炼,下座时也应该要保持住。

【以下开示文章仅摘录部分内容,建议查阅全文,避免断章取义,产生误解。】
二、上师相关开示
1、观音法会(五)生活中的禅定波罗蜜 作者: 达真堪布http://www1.dymf.cn/Item/8985.aspx

禅定主要是心专注、不动摇。在这样一个所缘当中,也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状态当中,让心专注、不动摇,就是禅定。禅定有世间的禅定,也有出世间的禅定。若是所缘或状态没有超越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就属于世间的禅定。若是这个所缘或状态超越了三界的境界,就是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的四禅八定都只是寂止,没有胜观。寂止有普通的寂止和胜观双运的寂止,胜观主要指智慧、见解。佛法里讲的禅定是寂止和胜观双运,是定慧双运。

  禅定也要有智慧的摄持,若是只有寂止,没有智慧的摄持,只能成就世间的一些境界,成就属于世间的一些法,不能解脱,无法超出三界。轮回是怎么形成的?有业力的牵引就是轮回。业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是烦恼,有烦恼才会造业,烦恼的根是我执。我们要摆脱轮回,要超出三界,就要有无我或空性的智慧。佛法里讲的禅定也不只是寂止,要和胜观双运。什么意思?要有智慧的摄持。有无我和空性的智慧的摄持,才能对治我执和法执。若是你对治了,去除了我执和法执,烦恼也就结束了。没有烦恼了,也就不会造业了,不造业就没有轮回了,轮回也就结束了。

  寂止有有缘寂止和无缘寂止。有缘寂止就是有所缘相,无缘寂止就是没有所缘相。

  世间的禅定中,比如一禅、二禅、三禅,都是有所缘相,所以都属于有缘寂止;无想禅就没有所缘相,它是一个无记的状态,什么也不想,它也能达到禅定的境界,但它属于无想、无缘的。

  佛法里讲的出世间的寂止,也有有缘和无缘的分别。比如,修慈心等持、悲心等持,心专注于这样一个念上或者这样一个状态上,保持这样的一个念头不动摇,这也是有所缘相,属于有缘寂止、禅定。再如观想,我们观想阿弥陀佛、金刚萨埵佛,有这样一个所缘,有阿弥陀佛、金刚萨埵佛的相,在这样一个对境、所缘当中,心能安住、不动摇,这也是一种禅,是有缘寂止。出世间的禅定也有无缘寂止(禅定)。比如,在无我和空性的状态中去领悟真理,若是自己有证量,有证悟的境界,保持那种状态,在那个状态中,心安住、不动摇,就是无缘寂止,也是禅定。再如,我们现在讲的观修和静修,观修就是思维这些法义、观想佛、菩萨、本尊等,这都属于有所缘相,是有缘寂止(禅定);而静修主要是心在自己的见解当中安住,属于无缘寂止。

  心在这个状态或者所缘当中专注,不动摇,再也不散乱,这就是禅定。我们现在是刚开始,心专注的时间可能很短,慢慢地时间就长了,最后没有上座和下座、入定和出定的分别,一直都在这样的状态中,但是什么也没有耽误,真正达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时,就是成佛了。没有成佛之前,都有入定和出定的差别入定与出定时,或者在上座和下座时,心的状态都不一样。最后练到心没有入定和出定的分别,没有上座和下座的区别,一直都在一个了了分明、如如不动的状态中,那时就是成佛了。

  若让心能真正专注、不散乱,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小乘里讲心专注、安住的九种方式,包括计数、随行、安止、观察、转移、遍净等。外道也有很多类似的修禅的方法,但是他们即使修得再好,也只能修成四禅八定,成为神,属于是天界的境界,超不出三界,还是不能彻底断掉烦恼。我们现在讲的不只是禅定,还要有智慧的摄持。不只是寂止,还要和胜观双运,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对治烦恼,才能摆脱三界轮回。

  我们现在也有定中修慧,不管我们是否彻底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都必须要定,心要安住,不能散乱,就要这样修炼。现在主要讲两个要诀:其一是身远离愦闹,其二是心远离妄想。这样你的心才能安住,才可以专注而不散乱,才能安住而不动摇。愦闹就是指人多事杂的环境,我们的身要远离这样的外境,而心更要远离纷繁的妄念与妄想。但是现在我们主要还是打好基础,修出真正的出离心。若是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心真的很难静下来,更难定下来。

  离开红尘,远离闹市,这主要是小乘里强调的。大乘不是很注重这些,主要是我们自己心里要有定力,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所谓远离愦闹的环境,主要强调的是你不受外在环境以及周围人的影响。若是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即使身远离了愦闹,住于山洞、森林,也没有用,因为心还是定不下来。所以现在要讲的是出离心,超越世间的这些环境——人、事、物,你就没有事了。

  我们作为在家修行人,作为大乘行者,要离开这样的环境,要离开这些众生,可能暂时没有办法。离开这个环境,离开这些众生,实际上也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大乘行者,不应该远离社会。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是在家修行人,没有办法抛弃这一切,也不能抛弃这一切,现在就要修出离心,首先要有出离心。

  出离心就是我们的心要超越这一切。四外加行的内容是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包括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道理。如果修好了四外加行的内容,出离心自然就生起来了。

  如果你懂得了人身难得这个道理,就会知道人身是解脱的机会。你懂得解脱吗?你想解脱吗?若是你想解脱,人身就是解脱的机会,如果错过了,就再也没有解脱的机会了。这样的话,学佛修行就高于一切了。人身是解脱的机会,这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因为宿世修的福报,我们才得到了这样一个人身,才得到了这样一个解脱的机会。“一失人身,千劫难复”,你一旦失去了这个人身,就再也不可能得到了。得人身要具足很多条件啊!现在我们学佛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若是仔细观察,我们连得人身的条件都没有完全具备!我们在宿世中积累了多少善根和福报,最后才得到了这样一个人身,遇到了这么一个解脱的机会,多不容易啊!但是这个人身在刹那当中、在呼吸之间就会失去。若是你真正懂得“人身太难得了、这个解脱的机会太难得了”,世间的这些琐事自然而然就能放下了,自然而然就看淡了。人身难得,这是解脱的机会,就要利用这个机会来承办解脱。就是取决于这个心。如果把佛法放在一边,把解脱的事放在一边,然后去工作、生活,去做世间的事,这叫琐事、世间;若是把解脱放在首位,把修行放在首位,然后去工作、生活,就不是“世间”,也不是“琐事”了,工作、生活都是了缘了债,都是在承办解脱。如果你真正修好了暇满难得,心自然就能静下来、定下来了。

  通过修寿命无常,我们知道自己的寿命是在刹那当中生灭的,每个刹那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我们要把握生命中的每个刹那,这叫活在当下。这样的话,世间的这些琐事自然就放下了。寿命是无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没有恒常的、不变的,变化是正常的,一切都在刹那当中生灭,在刹那当中变化,明白了这些,对世间的贪恋和执着自然就没有了。

  第三个加行是轮回过患。若是这次我们把握不好,没有逃脱轮回,将来还要六道轮回。这一生一世算什么?过去有很多世,未来有很多世,这一世只是一大卷胶片中短暂的片段而已,有什么可执着的?若是你能思维过去,也能考虑未来,自然就能放下今生了,就不会为了世间的暂时利益执着地做那些琐事了。若是你真正明白了、深信了,真的不可能做那些事了。现在我们为了今生今世这么一个小小的利益,为了眼前这么一个小小的快乐,不顾一切地去做,都是因为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站在六道轮回的角度看,今生今世就是一瞬间的事。六道轮回是个很漫长的过程,今生今世仅是很小很小的一个短片。但是大家还是没有明白,还是没有相信啊!不是我们要抛弃什么,也不是我们要远离什么,主要是心要超越。如果知道这都是短暂的,都是虚假的,都是无常的,都是因缘和合的,心自然就超越了;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会再被它动摇了。

  第四个加行是因果不虚。若是你真正明白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了。我们现在说要改变命运,包括要脱离六道轮回,这都要靠佛法,靠修行,你去赚钱、做这些世间的事情,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随缘去做就可以了。你懂得、深信因果以后,就要从因地入手,从因上改变。比如说你现在很贫穷,要去赚钱,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劳作去争取这些都可以,但你首先要明白是因为什么贫穷的。佛讲,第一是因为自己吝啬,第二是自己前世偷盗的果报。那现在我们怎么改变呢?现在我们就要修施舍心,就要多做布施,并且要改变自己的心态,断除贪心和吝啬心,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要多奉献、多付出,这是方法。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我们自然就精进了。

  可见,生起出离心的方法都在四外加行里。学修四外加行时,大家应该仔细、认真地想,但大多数人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没有深入地思维,更没有深入地领会过。若是没有这样基础的学修,若是没有明白这些基本的道理,没有对这些道理生起定解的话,真的很难,也根本不可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讲的禅定。

  若只是寂止的话,也许通过小乘的九种方式或其他的很多方法也能入定,但是没有什么用。我们现在这些人思想非常复杂,心态也非常不稳定,所以很难修出来,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修出来。即使心真能定下来,能入定,也许会出现一些神通,最好的也可能将来成为神仙或者升天了。你只修这样的寂止,十年二十年才能达到那种境界,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啊?

  世间也有修禅的,外道也有修禅的,他们修的过程那么艰苦、艰难,最终成就了,也只能变成神,即使能修出来神通,将来能上天,能成为色界、无色界的天人,还是没有逃脱三界,还是没有断除烦恼,烦恼仍然有,依然属于三界!三界都一样,处处都充满痛苦,都不离痛苦的本性,没有多大意义。修的过程这么艰难,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没有意义啊!现在很多学佛人里面也有这种。若是你只这样坐着,也许心能定下来,也许能进入状态,也许能做到心不散乱,但是有什么用啊?

  所以,我今天讲的是,你应该把佛讲的因果和轮回这些道理真正弄明白,通达了诸法的实相真理,既有智慧,心又能定下来。这样做,第一,不用经历漫长的时间;第二,还能解决烦恼和痛苦。我们把佛讲的这些基本的佛理弄明白了,自然就能放下了,你也不用离开闹市了,心里的妄念也能少了。

  小乘里讲的出离心是指从轮回里走出,远离轮回这个边。大乘里的出离心是从轮回和寂灭里走出,远离二边——轮回边和涅槃边。小乘修行者为什么入寂灭了?他是远离世间的,刻意把世间的这些都放下,他没有发菩提心,没有利他心,就是求自我解脱,还是自私自利。作为大乘修行者,不求自我解脱,这样最后也不会入寂灭,还得回到六道中,还得到这个世间,但是他有出离心、菩提心,所以既能把握住自己,还能帮助他人。

  修出离心是为保护自己,有出离心才能真正令自相续保持清净。超越世间了,你的心已经超越世间的这些法了,远离世间八法,才真正把握住自己,才能保持自己相续的清净。

  如果有大乘的出离心,他虽然在六道中,但不属于轮回,就像莲花长在淤泥中,但不染于淤泥。他的心已经超越了,世间的这些法影响不到他,他能把握住自己,还能帮助他人。应该先把握自己,再去护持别人,否则,你自己都没有站稳,还去扶别人,两个人都要倒下去,都要完了。所以,你自己要先站稳,然后再去护持别人;先保护自己,然后再去利益他人。生起出离心是保护自己的方法。能保护自己,还能帮助别人,这就是大乘行者。

  能把握自己,才能帮助别人。现在我们都不能把握自己,这时不能去帮助别人,也没有能力真正度化众生;若是你自己真正生起出离心了,对世间法没有任何的贪恋,没有自私心,就可以了。这时,可以有名闻利养、世间八法,但这些都是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因为你已经有出离心了,有出离心就没有贪恋了,不贪恋就没有贪心、欲望了,世间八法就染污不了你,影响不了你。所以为自己不能修世间八法,为众生可以修世间八法。因为当你真正有菩提心,真正能利益众生的时候,也是需要世间的这些福报的,但是这些不会影响你。

  我们虽然身在闹市里,但心不受影响,心里也没有妄想,这二者是修禅的要诀。我们打坐修禅的时候,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要诀也是很重要的。此外还有身要诀、口要诀和意要诀这三种要诀。身要诀就是书里面讲的毗卢七法,口要诀就是九次排浊气,意要诀就是我们讲特加行的时候讲的拆毁心房之窍诀,也就是无我和空性的见解。

  若是你有出离心、有菩提心,心才能真正定下来。毗卢七法主要是调整身的姿势,九次排浊气主要是调整呼吸。既要调整身体和呼吸,也要用拆毁心房之窍诀调整心。心就像房屋,我们要拆掉这个房屋,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将心抉择为空,这是一种方法。心抉择为空是中观的见解,还没有达到大圆满的境界;将空抉择为光明,这是密宗的外密或内密玛哈瑜伽、阿努瑜伽的见解;继而在这样空性和大光明双运的状态中自然安住,才是真正的大圆满。这里为什么讲拆毁心房之窍诀呢?因为要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才能真正进入大光明和大圆满的境界。拆毁心房之窍诀讲的是要有空性的见解。我们要修大圆满法,心要安住,就要有空性见解的基础。大圆满里讲的很简单,就三句: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讲的是大空性。我们修大圆满正行的时候,要有这样的见解。

  我们最好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若是没有这些,最起码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心才能定下来。

  禅定分三种:凡夫行禅定(静虑),义分别静虑和缘真如静虑。

  第一,凡夫行禅定(静虑)。我们通过前述要诀去修禅,心慢慢地就能静下来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些觉受。凡夫行静虑里的觉受有乐觉受、明觉受和无分别觉受。你修禅定,只修寂止,也会出现这些觉受。

  乐觉受就是一坐,一入定,心里自然而然地就喜滋滋、乐融融的。书里面讲,世间的任何一种喜悦都无法与它相比,出世间的那些喜乐就更无法说了。刚才你看,入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那种喜乐,一般的世间人都无法能得到,无法能感受到啊!刚才说的乐觉受,一般的禅定都具有这种乐觉受。佛法里讲的禅定,也会出现这些乐觉受,但这个什么也不是,还是处于世间。按佛法里讲的,还是在资粮道的层次上。

  明觉受就是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房屋里里外外所有的东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外边、山后的东西,这是明觉受。但是,这也什么都不是。

  无分别觉受是没有分别念,分别心和分别念都暂时地生不起来。也许你所有的分别念都没有了,好像都消失了似的,这是无分别觉受。其实这只是一种觉受,不是一种境界。

  有的人现在也稍微能进入一些状态,稍微能有一些觉受,于是就觉得自己已经成就了似的,很了不得了似的。其实这些也什么都不是。刚才说的,什么样的觉受都有,但是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这三种。

  你进入状态的时候,真正在禅定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有这些觉受,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觉受,会出现一些神通等等,但是没有用,你从禅定中出来后还是凡夫,烦恼依旧,习气依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修行人,打坐时很好,一进入状态,一切的分别念都消失了,但是从那个状态里出来之后,去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一样的烦恼和痛苦。烦恼和习气一点都没有少。他只有寂止,只有一点禅定功夫而已,没有胜观,没有智慧,不能降伏烦恼习气。所以智慧和正知正见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说是凡夫行静虑呢?这还是处于凡夫阶段,没有超越,所以叫凡夫行静虑。在这个时候,他执着这些觉受,执着这些境与相。想我有乐觉受了,我没有分别念了,我有神通,这时都就存在人我执;之后,他还会执着这些明乐无分别之法,所以也存在法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都在,所以这种禅定不能成为解脱的因。这是世间的一个禅修阶段,所以是凡夫行静虑。

  第二,义分别静虑。当进入义分别静虑的时候,他不执着这些觉受,也不执着这些境相,这时他有空性的见解,但是他所具有空性的见解可能也只是个单空,空性是对治法,他就对空性有执着,所以这是义分别静虑。它已经接近真理,但是它对真理还有分别,所以有分别心。《前行备忘录》中讲,一般在加行道里是这种禅定,但这也不一定,并非都是如此。

  第三,缘真如静虑。这种禅定已经是登地的境界了,即是见道和修道的禅定。它不执着实相,也不执着空相,不执着相也不执着空,现相和空相都不执着。它不执着这些觉受,这些境相,所以这个时候是“缘真如”,和佛的禅定基本相同了,这种禅定才真正能对治烦恼和习气。虽然和佛的境界相比,可能还差很多,但是他已经真正有那种禅定了。

  修禅定的过程是很漫长、很艰辛的,但是我们是慧中生定。我们今天所讲的禅定的要诀,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把出离心和菩提心修出来了,修禅定就容易了,自然而然就能圆满。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就是要提起善念,提起正念,保持正知正见,然后是专注。若是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就提起这种正念,然后尽量于中安住。若是没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有轮回、因果等这些正见也行,我们可以安住其中。

  时时提起正念,时时提起善念,保持正念,保持善念。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保持这样的状态,一秒钟也行,一分钟也行。也许刚开始时间很短,但是没有事,这样积累起来特别快。大圆满中有个比喻,像老房子滴水一样。以前我们藏地那些老房子,都是用土垒起来的,特别厚,下雨的时候,土里面会积很多水。虽然有很多水,但不是一下子就漏出来的,时间会很长,是一滴一滴漏出来的。我们也要这样一点一点的提起正念,积累起来,这个是特别快的。

  有时候我们也在固定的时间、环境中修禅,刚开始也是需要的。但是,现在我们主要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怎样修禅定。

  我们现在都是佛弟子,都有一些正知正见,应该提起并保持这些正知正见,就像滴水一样。不要一上完课或者一下座,就将这些都放一边,为生活的琐事忙碌去了,这样修禅特别难。真的,要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

  虽然处在工作,但是也可以提起正见,保持善念,这也是禅。一秒钟不散乱,这也是禅。这样积累起来,就如同滴水一样,滴一滴水没什么,但是慢慢积累起来,再大的容器也能装满。虽然提起、保持一秒钟的正念或善念微不足道,但是你可以积累起来。刚开始一秒钟一秒钟地积累,将一天的正念总集起来有一个小时,即使没有一个小时,哪怕有一分钟也行啊!第二天可能再增加到几分钟,第三天可能是几十分钟,第四天可能是一个小时,然后可能更多,慢慢地就保持几个小时了,慢慢地就能保持十二个小时了,那就不得了了。再继续下来,最后二十四个小时都能保持正念,都在正念中,这样就成佛了。

  边生活边修行,边工作边修行,有一天不知不觉地就成佛了!如果你找个地方,抽出时间闭关修,然后还定不下来,有时候散乱、心跑了,有时候昏沉、睡着了,这样修真得是很难成就的。所以我觉得在生活中修是最好的。尤其我们是修大圆满的,太适合在生活工作中修行了。处处变清净,处处变圆满,多好啊!处处都是清净的,处处都是圆满的,处处都在提起正念,处处都在修禅定。我们不是在那里坐着修禅定,而是在行住坐卧中修禅定。

  提起正念,保持正念,不就是禅定吗!大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落实,去累积,这样来得特别快。否则,如果认为这个时候我修法,修完后就再不去想这些了,也不去落实这些,那修行就与生活脱节了。

  佛法和世间要结合,修行和生活要结合起来,在生活、工作当中修禅定,来得就快了,有一天不知不觉就成佛了。今天也许保持了几分钟,再过几天就几十分钟、几个小时,如果能够二十四小时都这样,不就成佛了嘛!

大圆满法图片.jpg

文章来源:http://bbs.dymf.cn/read.php?tid=100077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