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过客
至尊VIP
- 注册
- 2003-06-07
- 消息
- 5,902
- 荣誉分数
- 6
- 声望点数
- 0
中国毒品流向日本是毒品走私的一个新动向
今年夏天,中国海关接连查获了数起出境旅客往日本携带毒品的案件。最早的一宗事发于6月底的广州,两名日本男子准备从广州经香港到日本大阪。在通关时,当值的边检人员和海关关员敏锐地发现了两人身上的疑点:这两人同时通关,带着相同的显然是在中国国内新买的包。其护照记录显示,两人同从香港入境进深圳,只在广东住了不到两天就要回日本,而其打扮绝不像来去匆匆办公事的公司职员……工作人员随即让两人将行李放在X光机上过一遍,发现两个包中都装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桶状物。开包检查后,海关关员发现里面有4个茶叶桶,但X光机扫描出的内装物肯定不是茶叶。海关关员当即决定打开茶叶桶,结果,将近5公斤冰毒现出了原形。
在此之后的一个月中,大连海关连续3次、沈阳海关也有1次截获了准备走私到日本的冰毒,偷带的嫌犯是正要从中国出境到日本和韩国去的旅客。初步调查表明,这些贩毒的犯罪嫌疑人都有国外黑社会背景。
中国海关总署缉私局侦查二处负责处理毒品走私案的杨柳英警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连续有冰毒运向日本,这是毒品走私的一个新动向。”杨警官对这一动向的分析是,日本国内打击毒品的力度加大,导致日本的毒品价格上升。而广州海关缉私局的办案警官则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在中国,花1000万日元进5公斤冰毒的货,到日本第一手可以卖到3500万日元,第二手可以卖到7500万日元。”
毒贩和中国缉毒警的较量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杨柳英认为,日本毒品价格上扬吸引毒品经我国流向日本的事实再次说明,出入中国国境的毒品走私已经成为国际毒品供应链中的一环。据杨柳英介绍,中国所处的毒品环境十分复杂。从周边环境来看,我国不仅被重要的毒品生产地和消费地包围着,同时,中国国内的毒品消费量也在加大。近些年,甚至还在国内发现了一些地下工厂加工制造摇头丸、冰毒等毒品。
记者在海关总署提供的打击毒品走私的材料中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从海关历年查获的毒品案件来看,旅客携带毒品出入境是毒品走私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来,海关通过旅客检查渠道查获的毒品走私案件数和缴获的毒品量分别占了涉毒案件总数和缴获毒品总量的90%以上。
杨柳英说,作为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海关无论对入境还是出境的毒品犯罪活动都保持着同样强大的打击力度。在中国的出入境口岸,贩毒、运毒和缉毒的较量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海关关员几十秒内就能分析出旅客身上的风险因素
广州白云机场是国内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平均每天从这里出入境的航班有四五十班之多。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每个出入境旅客通过机场海关监管区的时间非常短,快的只需几十秒,慢的也不过几分钟。当值的海关关员并不是对每个旅客都进行检查。白云机场海关负责旅检的副关长向妙珍女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海关对旅客的抽检率高的时候也不过30%,低的时候才百分之十几。如此短暂的通关时间,如此低的抽查率,要看出谁可能带了毒品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白云机场海关历年来在旅检渠道查出的毒品案件数、缴获的毒品量在全国的机场海关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向妙珍说,他们的眼力是通过风险分析管理的理念和机制锻炼出来的。
小张站在白云机场入境绿色通道的X光机后面值着班,她的同伴守在通道的口上,观察着每一个入境旅客,两人都会不时地请某些旅客把随身行李放到X光机上过一下。看到某些图像时,小张还会请旅客开箱检查。小张很年轻,戴着眼镜,文静得像个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可就是她在今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查获了一个菲律宾女子携带的近4公斤可卡因。向妙珍介绍说,那天晚上的检查格局同记者眼前看到的几乎一样,海关关员只有2人,一个航班170多名旅客,抽检率连10%都不到,但运毒者还是没有逃过小张的眼睛。问小张究竟凭什么盯上了那个从照片上看很普通的菲律宾女子,小张笑笑说:“她身上的风险因素比较突出。”最终,小张从菲律宾女子行李箱的夹层内找到9个密封好的袋子,里面装着粉末状的可卡因。而在此前的一个月,小张的另一组同事也查出了一个泰国旅客行李箱里藏着的3公斤海洛因,他们的判断依据的同样是这个泰国人身上的高风险因素。
记者后来才知道,缉毒手段是需要保密的,因此海关有纪律,风险分析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具体有哪些是不能对外说的。但记者在采访中还是大致了解到,所谓的风险因素,概括的说就是各种情报和检查经验的综合和量化。这些风险因素大到毒品市场的动向、毒品犯罪的手段,小到个人的穿着打扮和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态度,每个风险因素都有相应的分值。这些风险因素都被输入电脑,可以计算出重点航班、重点类型旅客的携毒概率。海关根据其概率分析向一线关员发布指令。风险因素落实到具体的旅客头上,谁身上的分数越高,携带毒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向妙珍说,风险因素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能在观察每个旅客的短暂时间里,迅速判断出其风险值,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的。这样的训练白云机场海关经常搞,关员们有时在自己身上藏点东西,要别的同事迅速判断出来。
风险因素的分析、判断,现在已经普遍地运用于海关监管的每个环节。在广州国际邮局的海关邮递物品监管科,记者看到,缉毒犬挨个嗅着筛选出来的邮件。科长徐卫对记者说,一年2600万件印刷品、300多万件包裹,不可能全部检查,只能根据风险分析,挑风险大的检查。据徐卫说,近一段时间,上海国际邮局根据风险分析,在寄往日本的包裹中查出了好几宗夹带海洛因的案子。而广州国际邮局最成功的,是在去年查到了一件寄自荷兰的印刷品,里面的管状物摸上去像圆珠笔,但打开一看,竟然看到吸管里面放着一排排的摇头丸。而他们之所以把这件国际邮品列为高风险邮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刚刚看到过国外关于相同运毒手法的报道。
扩线侦查让缉毒警大获全胜
大部分情况下,海关缉查毒品都立足于出入境口岸。但是,考虑到在口岸查到的携带毒品者通常都是贩毒团伙中的小角色,因此,在一些缉毒力量比较强的海关,缉私警可以扩线侦查毒品案。在小张查获的菲律宾女子携带可卡因的案件中,广州海关缉私局的缉毒警在扩线后就抓获了前来接货的一名尼日利亚男子。
谈起成功的扩线侦破案件,广州海关缉私局的张旭光处长告诉了记者一个代号为“4・14”的案件。白云机场海关查获了两名台湾男子在茶叶中混藏的2公斤冰毒。经过扩线侦察,又抓获了台湾4名毒品犯罪嫌疑人,并缴获了11公斤冰毒、3支手枪、一辆运毒用的轿车以及毒资100万元人民币。▲
今年夏天,中国海关接连查获了数起出境旅客往日本携带毒品的案件。最早的一宗事发于6月底的广州,两名日本男子准备从广州经香港到日本大阪。在通关时,当值的边检人员和海关关员敏锐地发现了两人身上的疑点:这两人同时通关,带着相同的显然是在中国国内新买的包。其护照记录显示,两人同从香港入境进深圳,只在广东住了不到两天就要回日本,而其打扮绝不像来去匆匆办公事的公司职员……工作人员随即让两人将行李放在X光机上过一遍,发现两个包中都装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桶状物。开包检查后,海关关员发现里面有4个茶叶桶,但X光机扫描出的内装物肯定不是茶叶。海关关员当即决定打开茶叶桶,结果,将近5公斤冰毒现出了原形。
在此之后的一个月中,大连海关连续3次、沈阳海关也有1次截获了准备走私到日本的冰毒,偷带的嫌犯是正要从中国出境到日本和韩国去的旅客。初步调查表明,这些贩毒的犯罪嫌疑人都有国外黑社会背景。
中国海关总署缉私局侦查二处负责处理毒品走私案的杨柳英警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内连续有冰毒运向日本,这是毒品走私的一个新动向。”杨警官对这一动向的分析是,日本国内打击毒品的力度加大,导致日本的毒品价格上升。而广州海关缉私局的办案警官则提供更具体的数据:“在中国,花1000万日元进5公斤冰毒的货,到日本第一手可以卖到3500万日元,第二手可以卖到7500万日元。”
毒贩和中国缉毒警的较量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杨柳英认为,日本毒品价格上扬吸引毒品经我国流向日本的事实再次说明,出入中国国境的毒品走私已经成为国际毒品供应链中的一环。据杨柳英介绍,中国所处的毒品环境十分复杂。从周边环境来看,我国不仅被重要的毒品生产地和消费地包围着,同时,中国国内的毒品消费量也在加大。近些年,甚至还在国内发现了一些地下工厂加工制造摇头丸、冰毒等毒品。
记者在海关总署提供的打击毒品走私的材料中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从海关历年查获的毒品案件来看,旅客携带毒品出入境是毒品走私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来,海关通过旅客检查渠道查获的毒品走私案件数和缴获的毒品量分别占了涉毒案件总数和缴获毒品总量的90%以上。
杨柳英说,作为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国家,中国海关无论对入境还是出境的毒品犯罪活动都保持着同样强大的打击力度。在中国的出入境口岸,贩毒、运毒和缉毒的较量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海关关员几十秒内就能分析出旅客身上的风险因素
广州白云机场是国内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平均每天从这里出入境的航班有四五十班之多。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看到,每个出入境旅客通过机场海关监管区的时间非常短,快的只需几十秒,慢的也不过几分钟。当值的海关关员并不是对每个旅客都进行检查。白云机场海关负责旅检的副关长向妙珍女士告诉记者,事实上,海关对旅客的抽检率高的时候也不过30%,低的时候才百分之十几。如此短暂的通关时间,如此低的抽查率,要看出谁可能带了毒品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白云机场海关历年来在旅检渠道查出的毒品案件数、缴获的毒品量在全国的机场海关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向妙珍说,他们的眼力是通过风险分析管理的理念和机制锻炼出来的。
小张站在白云机场入境绿色通道的X光机后面值着班,她的同伴守在通道的口上,观察着每一个入境旅客,两人都会不时地请某些旅客把随身行李放到X光机上过一下。看到某些图像时,小张还会请旅客开箱检查。小张很年轻,戴着眼镜,文静得像个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可就是她在今年3月底的一个晚上,查获了一个菲律宾女子携带的近4公斤可卡因。向妙珍介绍说,那天晚上的检查格局同记者眼前看到的几乎一样,海关关员只有2人,一个航班170多名旅客,抽检率连10%都不到,但运毒者还是没有逃过小张的眼睛。问小张究竟凭什么盯上了那个从照片上看很普通的菲律宾女子,小张笑笑说:“她身上的风险因素比较突出。”最终,小张从菲律宾女子行李箱的夹层内找到9个密封好的袋子,里面装着粉末状的可卡因。而在此前的一个月,小张的另一组同事也查出了一个泰国旅客行李箱里藏着的3公斤海洛因,他们的判断依据的同样是这个泰国人身上的高风险因素。
记者后来才知道,缉毒手段是需要保密的,因此海关有纪律,风险分析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具体有哪些是不能对外说的。但记者在采访中还是大致了解到,所谓的风险因素,概括的说就是各种情报和检查经验的综合和量化。这些风险因素大到毒品市场的动向、毒品犯罪的手段,小到个人的穿着打扮和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态度,每个风险因素都有相应的分值。这些风险因素都被输入电脑,可以计算出重点航班、重点类型旅客的携毒概率。海关根据其概率分析向一线关员发布指令。风险因素落实到具体的旅客头上,谁身上的分数越高,携带毒品的可能性就越大。向妙珍说,风险因素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能在观察每个旅客的短暂时间里,迅速判断出其风险值,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的。这样的训练白云机场海关经常搞,关员们有时在自己身上藏点东西,要别的同事迅速判断出来。
风险因素的分析、判断,现在已经普遍地运用于海关监管的每个环节。在广州国际邮局的海关邮递物品监管科,记者看到,缉毒犬挨个嗅着筛选出来的邮件。科长徐卫对记者说,一年2600万件印刷品、300多万件包裹,不可能全部检查,只能根据风险分析,挑风险大的检查。据徐卫说,近一段时间,上海国际邮局根据风险分析,在寄往日本的包裹中查出了好几宗夹带海洛因的案子。而广州国际邮局最成功的,是在去年查到了一件寄自荷兰的印刷品,里面的管状物摸上去像圆珠笔,但打开一看,竟然看到吸管里面放着一排排的摇头丸。而他们之所以把这件国际邮品列为高风险邮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刚刚看到过国外关于相同运毒手法的报道。
扩线侦查让缉毒警大获全胜
大部分情况下,海关缉查毒品都立足于出入境口岸。但是,考虑到在口岸查到的携带毒品者通常都是贩毒团伙中的小角色,因此,在一些缉毒力量比较强的海关,缉私警可以扩线侦查毒品案。在小张查获的菲律宾女子携带可卡因的案件中,广州海关缉私局的缉毒警在扩线后就抓获了前来接货的一名尼日利亚男子。
谈起成功的扩线侦破案件,广州海关缉私局的张旭光处长告诉了记者一个代号为“4・14”的案件。白云机场海关查获了两名台湾男子在茶叶中混藏的2公斤冰毒。经过扩线侦察,又抓获了台湾4名毒品犯罪嫌疑人,并缴获了11公斤冰毒、3支手枪、一辆运毒用的轿车以及毒资1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