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精进 是为上

有缘人白云

初级会员
注册
2014-02-12
消息
1,115
荣誉分数
38
声望点数
58
– 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今天跟大家讲,众生和菩萨都是合二为一的。实际上,就像一个家庭一样,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成员受苦,整个家庭都很苦,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过得 好,那么整个家庭都会好,众生跟菩萨的感情和关系是非常接近的,一家人有一个人不舒服,都会连累全家,一个众生有磨难,菩萨也会痛苦。一个菩萨如果没有慈 悲心,他就不叫菩萨摩诃萨,我们今天是众生,我们学佛没有慈悲心,那么我们就不是菩萨摩诃萨,所以,菩萨就等于慈悲的象征。那么,我们学佛人要想和菩萨合 二为一,我们必须要首先拥有慈悲心,要舍去自己,去慈悲别人,这样的慈悲心称为慈悲极点。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舍去自己,再去慈悲人家,而不是单单地慈悲 别人,不肯付出自己利益的人,这些人只称为一般的慈悲,真正的慈悲是舍去小我,成全大我。也就是说,能够帮助到众生的人,他才是慈悲到了极点。爱他人要胜 过爱自己,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只有菩萨可以以自身去替代众生的罪业,所以,众生的病自然就跑到菩萨身上去了,菩萨为众生牺牲自己,这是慈悲境界所 为。
有一句话叫“山道多崎岖则羊亡”,就是说,山中的道路弯弯曲曲,这只羊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它在山上走啊走啊,永远停不下来,最后就精疲力 尽地死去。还有一句话叫“修行多法则丧生”,也就是说,人在修行的时候,因为学的法门太多,这个修一点,那个修一点,修到最后,他什么都没有修成,但是生 命已经没有了。这就是我们要懂得警惕,在学佛修心的道路上,自己不能摇摆不定。我们有太多的人,觉得这个法门好,那个法门也好,最后,自己真正的好法门就 没有学到。修佛修法,不要再去追求和学太多的东西,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我们不要再去贪,认为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实际上,这个好有它的道理,那个好有它 的原理,而我们这个好是有它的佛理,同样都是一个理,看你选择哪一个。所以,修法不要再去追求,要专一修一个法就可以了,专一修一个法门就可以了,你只要 能够抓住佛性和本性,你就不会学偏。在学佛学法当中,你不管学什么佛,学什么法,你只要记住你是菩萨,你是佛,你就不会学偏。
我们众生,一生做错太多的事情,孔老夫子讲过,“吾不见,浩德者也”,就是说他没有看见很有道德的人。孔老夫子又说,“正人君子,吾未见也”,也就 是说,一个正人君子都看不到,有道德的人都很难看到。所以,一个人如果去学一点好人,做一点好事,只要坚持有恒心,这个已经不容易了。众生在犯错之后,不 觉悟者,虽是忏悔,但抵不过诱惑,又会犯老毛病的。一个人的毛病就是,自己犯了很多的错误,知道忏悔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他不能抵制自己的诱惑,这件事情 对自己又有诱惑了,他又会犯老毛病。就像有些人碰到钱,他的诱惑来了,有些人碰到色,他的诱惑来了,他抵不过,而且他曾经做错过,过去他抽自己的嘴巴说, 我再也不做了。但是,诱惑来了,他又会犯老毛病,这就是造成他一错、二错、三错,到最后还是改不了的原因啊。很可怜,这些人他不能改正自己身上的毛病,他 不能改正,他就得不到真正的忏悔。
实际上,修心要从心里修。师父再三跟你们讲,学佛修心的人要从心里来修,要一门精进地修,从心里修,就是一个“诚”字;一门精进地修,就是一个 “勇”字。大家要记住,一个人勇往直前,他就是拼命地在学习、在修行、在修心。学佛的人,只要和佛相应了,你就能够成为佛。什么叫相应?你今天说出来的语 言是佛言佛语,你今天做出来的动作是菩萨的动作,你今天所有做的一切,如果跟菩萨相应,你就能够成为佛。在平时,一个人的念头只要出现一点点善良的东西, 这个时候菩萨马上就出现了。所以,要经常动善念,菩萨就经常在你身上,一动一个善念,菩萨就来了,一动一个邪念,菩萨又走了。在临终的时候,一念佛,即得 往生极乐世界,讲的就是靠平时天天做善事,做功德,学佛修心,不做坏事,那个时候一个念头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能量,他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直接 进入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一个优点,就是不要经过中阴身,就是不要到下面去等待宣判,这是很好的。
不要去学太多的法门,要一门精进。师父跟你们讲过,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菩萨根据人间的八万四千种烦恼所应运而生的法门,实际上也是为了帮助不同的 人、量体裁衣的各种法门。就像现在开车一样,有的人买德国车,有的人买日本车,有的人买澳洲车,不管你买什么车,每种车上总有一些功能是你车上没有的,有 的车可以自动关窗户,有的车可以自动开后门,等,反正总有不一样的性能,不可能所有好的性能全部集中在你一辆车上,这就叫“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啊,哪有 一个完美的人啊,哪有一个黄金是百分之百纯金的啊。要懂得,一门精进,就能即身成佛,因为你精进了,佛就常驻在你心中,你就能即身成佛,显现七彩佛光,也 就是说,你身上的彩光全部出来了。
我们学佛学法,在年轻的时候可以凭着自己记忆力好,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到了中年的时候,也就是你要选择科目的时候,这就像小孩子读到高中的时候, 你就要选择哪一个法门精进了。所以,人到了中年,要一门精进,找寻一位明师,定下自己的终身将修持哪一个终身法门。你们去看看,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 意上,很多中途改行的人,他的生意,或者事业总做不过人家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的人,因为行行出状元,因为每一行都有诀窍,你想把人家的经验拿到自己身上来, 很难、很难,因为经验是靠着积累的。年轻的时候要多闻,就是多听,中年的时候要单修一法,老年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就想一想求生往生,我今天学佛修心,我 什么都不想了,我这么大的年纪,我还有什么好想的,什么这个法门、那个法门,没有什么可想的了,一心求往生,真的要放下自己。我们要懂得,到了老年,如果 你还每一个法都想修,你都想做,你都想求,到了晚年你还以为自己身体好,可以赚钱,还能这样那样,最后,你是一个法门都求不到,你会这辈子什么都求不成, 这就是师父今天上课开始的第一句话,“修行多法则丧生”,生命没有了,没有时间了,明白吗?
(转载自卢台长博客,http://lujunhong2or.com/
【每日正能量】
文章如下:
@【與心對話】臺長給談戀愛後許願不行男女之事導致分手的同修開示
https://goo.gl/XXMZ9N
@【人生智慧】感恩帶來富裕的人生
https://goo.gl/Uhjwne
@【因果影片】年輕常放電導致欠債 乳腺增生 命硬
https://goo.gl/Wuv9Pr
@什麼是生命密碼?人又如何改變生命(健康、事業、婚姻、學業等)???
http://goo.gl/Okb4e7
**目前,全世界超过一千万的人正在修持澳洲东方华语电台卢军宏台长所教导的观世音菩萨的心灵法门(诵经、放生及许愿),以求病愈及生活美好。其法门中提到的小房子是指一套经文的组合(包括27遍大悲咒,49遍心经,84遍往生咒,87遍七佛灭罪真言)。
1.心灵法门改变命运见证
http://goo.gl/fwE50v
2.在线收听佛法问答节目:http://dcdbjkjn.com/
3.免费电子版 ebooks 的链接:http://www.XinLingFaMen.org/ebooks.htm
4.卢台长全世界弘法影片,https://www.youtube.com/user/XinLingFaMen/playlists
5.疑惑解答
澳洲东方华语电台秘书处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免费回答大家关于玄学,风水,哲理,生活,佛学等方面的问题,广大听众可以在留言版 (http://goo.gl/HnzhDK)询问,秘书处会及时给您回复并刊登在网站上方便查询。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

3_110216154616_1.jpg



虚云老和尚像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


  阿便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慌忙来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却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家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哪有佛寺可以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得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两年转瞬过去了,阿便那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这样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

  “你却要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会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虚云微笑道:“你想要怎样修?”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我教你净土法门罢!”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从此就自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宣统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来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


  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老人的热泪涌现了。他有多少的感触啊!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也曾传戒弟子不少,可是怎料到,奇迹却应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


  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  


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请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怎么说得他听?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起,你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赐你法名。”


  “日辩”阿便欢喜无限:“我就是日辩!”


  “只是一个代名!”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的品质朴拙的好处。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你不会被聪明误了!”


  传具足戒之后,虚云赐他法名为“具行”。从此他成为具行和尚了!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自动操作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的耳聋了,也越发的沉默了,他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

  “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侍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可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怎么教你无我破执?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可是他知道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伤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只是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见!”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一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这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都大略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我就回来了。”


  虚云说:“你回来甚好!你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未?”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不妨!”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他从此就在两寺每日辛勤劳作,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自动勤作了!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大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不开口。


  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进境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修盖海会塔之时,虚云在看工,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好么?”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么?”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谢谢师父!”“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售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快去!”虚云说:“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具行再拜,然后离去,他一径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具行呢?”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哪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说得是!”众僧都说:“我们休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寻?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此语真是太突然,使大家都愕然问:“什么军校?”那僧说:“如今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介石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智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向来苦干为人,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了?”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


  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找到菜寮,门却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见了,众人多是往时逃灾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素感虚云的恩德,今晚初更刚过,众人都未睡,正在乘凉,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寺内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村民好几佰人,奔入寺内,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哪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那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

  “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


  “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晒坪那边升起的。”众僧与村民赶到晒坪一看,点了几支火把,照耀全坪!“啊!具行法师!”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干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用,我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倒倾!你们走开些!”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的木鱼及其木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只见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杆子和蒲团早就成灰烬了。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


  “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还万无可能啊!”虚云拜罢,具行遗蜕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这种异香,又像仙兰!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留下一影,以传于世助宏佛法!”


  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流值更看守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遵命!”众僧连忙回答。


  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各大员的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真是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大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就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地,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


  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曷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流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


  虚云痛哭。“为什么要哭呢?”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


  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白头人送黑头人!谁不伤心啊?
 
很感动,谢谢!
一个苦和尚的旷世传奇

3_110216154616_1.jpg



虚云老和尚像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乡拙青年,穿着一身褴褛的乡下土装,来到鸡足山祝圣寺求见虚云长老,住持祝圣和尚问他:“你是谁?你来求见虚老做什么?” 那乡拙青年说:“我今年二十岁,是云南盐源人氏,从小就父母双亡,孤苦无依,族人将我入赘曾氏,从此以曾为姓,寄籍宾川县。如今因为家乡闹饥失收,无人雇用我种田,我家贫苦,又有两个儿子,我养不活家小,无计可施,闻说虚云老和尚在鸡足山修建祝圣寺,雇用苦力泥水工人,我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虚云老和尚收留我在此做工,赚取些少工钱养活家口。"


  祝圣老和尚恻然说:“你若不嫌我们付出工钱低微,你就在本寺住下做工罢!虚老是最慈悲的,这等小事,你也不用去见他老人家,他没有不答应的。"


  “多谢大和尚!”那青年跪拜。

  “你叫什么名字呢?”

  “家人叫我阿便!”

  “很好!”老和尚说:“阿便!你就到后面柴房去住罢!”


  阿便自去柴房住下。他十分勤劳,每日天未亮就起来,不用人吩咐,自己发心开垦种菜,施肥浇水。他本是穑稼佃户,这些耕种事务,做得头头是道,他又自动去出力挑土抬石帮助修庙,从早做到天黑,从不休息,也从不讲话,别人跟他说话,他都听不见。“聋子!”别人都这样称他,反而不叫他名字了,阿便也不以为忤,从不争辩。


  阿便来做工一个多月,有一天,他老婆抱着孩子来找他了,妻弟也同来了,岳母子侄,一大批人七八口,挤满了柴房,七嘴八舌。


  圣空和尚闻报,慌忙来说:“阿便!我收留你做工,你却怎么把老婆孩子也带到庙里来住了呢?这是佛寺,不可以住妇女家眷的!"


  阿便说:“我不要他们来,但是,地主来收回土地,把他们全家赶了出来,没处可投奔。"


  圣空说:“这可怎么办?哪有佛寺可以收留妇女家眷的道理?”他和阿便说着话,没想到虚云老和尚不知何时已经来到菜园柴房门口了。


  “圣空法师!”虚云说:“他们一家无家可归,又苦又穷,就让他们都在本寺住下吧!"


  圣空慌忙说:“师父!佛寺怎可收容妇女呢?"


  虚云说:“这是收容难民,情况不同!你只叫他们在寺院后山另搭一座茅棚居住就行了!阿便喜欢住菜园茅屋也好!喜欢回后山住也可以!你就让他们全家在本寺做工罢!”那一家八口都感激不尽,不住叩拜道谢。


  虚云说:“你们不用谢我!这也是彼此互助,我们也缺人手,你们若不嫌本寺生活清苦,就跟我们出家人一起吃大锅饭罢!我们有什么大家就吃什么,有饭吃饭,没饭喝粥。”


  阿便感激流涕,叩头说:“老师父,您老人家救了我一家性命了!”

  虚云说:“阿便,快别这样说,人类是应该互助的,佛门弟子更应助人!”


  阿便全家八口从此都在祝圣寺做杂工,个个感激虚云,人人勤恳,把后山开垦成了一畦一畦的菜圃,种得又肥又大的白菜和各种菜蔬豆子瓜果,供应全寺,又把全寺整理打扫得一尘不染,阿便自己住在茅蓬,不与妻室同居。两年转瞬过去了,阿便那天趁着虚云来山巡视,就跪倒叩头,叩个没停。虚云说:“阿便,你要什么?”


  阿便说:“老师父!求您老人家教我念佛吧!我这样笨,又一字不识,不会念佛!”

  “你却要念佛做什么?”


  阿便说:“我今世这么辛苦这么蠢,必是前生做了什么孽又不会修行,所以,今生想学佛修道,以求来生勿再沦落啊!”虚云微笑道:“你想要怎样修?”


  阿便说:“我不识字,又丑陋,又蠢材!我哪知道要怎样修?只求老师父教我简便容易的方法罢,我常听师父讲经,讲得深奥,我一句也不懂,不过听师父您说,只要一心不乱,勤念佛号也可得生西方。师父您就教我念佛号罢!”


  虚云说:“阿便,你已经一心专诚,真是难能可贵!我就教你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我教你净土法门罢!”


  阿便叩谢。虚云教了他怎样勤念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他从此就自己屏息诸缘,一心念佛,日夜不停。就是日间种菜锄土,也心念佛号不辍。


  宣统元年,虚云老和尚运龙藏大经回山之后,举行传戒,阿便也来求戒出家,那时他才二十一岁。


  虚云说:“你要出家受具足戒!很好,我知你至虔,念佛极精勤,但是你还有家眷呢!你怎样处理?”


  阿便说:“我们一家八口老小都约好了,今日都来落发出家修行,务乞师父恩准才好!”


  “阿弥陀佛!难得!难得!”虚云说:“甚胜因缘!好!好!好孩子!我准你!”


  虚云望着座下这个狂喜地不住叩头的青年,老人好像依稀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鼓山涌泉寺跪求妙莲长老传戒,老人的热泪涌现了。他有多少的感触啊!六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往事依稀!如梦境!猛回头,却在何处?几十年来,东飘西荡,也曾传戒弟子不少,可是怎料到,奇迹却应在这个面貌丑陋的贫苦青年?


  虚云出神地俯望着青年,竟忘了唤他止拜,任由他不住地叩拜,何只三跪九叩?怕不叩了一百个头!阿便是拙于言词的,感激得说不出话来,感激得只是流泪!只是叩拜!  


虚云从阿便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再细看,阿便是阿便,虚云是虚云!


  “请起来吧!”虚云微笑说:“不用拜这么多!你多拜我,就不如多拜佛才对!”怎么说得他听?这朴拙的青年又拜了许多才肯起来。


  “阿便!”虚云说:“从今起,你把名字改为日辩!‘辩’与你原名‘便’字同音,我等你具足戒后,另外赐你法名。”


  “日辩”阿便欢喜无限:“我就是日辩!”


  “只是一个代名!”虚云说:“你并不是日辩,你也不是阿便!”“师父!我听不懂!”日辩茫然地仰望。


  “我也不是虚云,虚云也不是我!”老人说:“你懂吗?”


  “还是不懂!”


  虚云说:“我教你念佛,我也教了你打坐,现在我要教你知道你不是你!我要你做到心中觉悟!‘我不是我’。心中无我,破我执!而又无所求,则自然得,明白吗?”


  “还是不明白!”


  “你慢慢地学,渐渐就能体会的。”虚云说:“我知道你精勤不懈念佛,一心系念!许多人都不及你!这也是你的品质朴拙的好处。聪明人太聪明了,反被聪明误!往往不能精勤一心修行!日辩!好孩子,你这样很好,不要自卑而生退心!也不要去学人家聪明人。"


  “我本来就是愚笨,学也学不来聪明的。”

  “愚笨才好!”虚云说:“你不会被聪明误了!”


  传具足戒之后,虚云赐他法名为“具行”。从此他成为具行和尚了!具行剃度改穿僧衣,每日自动操作各种劳役,种菜、施肥、挑粪、担土、打扫……一如未传戒之时,他专诚一心勤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也不和任何人讲话,他耳患重听,一般人都称之为“聋子和尚”。


  苦修到了民国四年,他越发的耳聋了,也越发的沉默了,他无论种菜或做工,无时都在心中念佛,谁喊他他也听不见。


  虚云那天唤他来说:“具行!你苦修了四年,境界已不错了,但是见识太少,你现在应该下山出外参学去!你应参拜天下名山道场,将来你愿回来就回来,若另有好机缘,也可随缘行止!”


  具行泣拜:“师父!弟子不去!”

  “为什么不去?”

  “弟子要一辈子服侍师父您老人家!”


  虚云心中一酸,可是装起了怒容,叱道:“去!我怎么教你无我破执?你忘了?快去!我用不着你服侍!"


  具行不敢抗命,哭着收拾行装,虚云送他到山门之时,看这青年和尚依依不舍的样子,他心中也难过了。可是他知道绝不能流露出来,免得害了徒弟伤感落入痴执,于是虚云只是淡淡地说:“你去吧!我们有缘再见!”


  具行一笠一杖,正像虚云当年一样子,上路去朝拜各处名山去了!


  民国九年,虚云开始重建云栖寺,具行和尚突然回来了,拜倒在虚云老和尚面前。“师父!我回来了!”


  虚云惊喜得很:“你回来了?好极了!你这出去参学,游了些什么名山?怎么又回来了呢?”


  具行说:“天下各处名山都大略去过了,也不外如是!听人说师父在此重修华亭寺,我知道师父缺人手,我就回来了。”


  虚云说:“你回来甚好!你打算回来做什么事呢?”


  具行说:“师父,我又蠢又笨,又不识字,我能做什么大事?总不外是侍候师父,兼做些人家做不来、不愿做的笨重低下工役罢了!”


  虚云说:“你既如此发心苦修,很好!你就住在云栖寺和胜因寺两处罢!”又问:“这次回来,你去鸡足山探视你家未?”具行说:“没有!我不去了!”“为什么?”


  具行说:“大家都出了家修行,有什么好眷恋的?”“见见也不妨!”具行摇头:“不去!不去!”


  他从此就在两寺每日辛勤劳作,举凡挖土、搬石、筑墙、盖房子、种菜、种树、砍树、取柴草、割禾打稻谷、犁田、除草、打扫、挑粪、施肥、炊事、劈柴……一切最劳苦的工作,他都自动勤作了!无一分钟闲暇,亦无一刻不在心中念佛!一面干活,一面念佛,有时候他替师父或同参补衣,也是一针一句佛号。到了晚上,他就念金刚经、药师经、净土诸经,一字一拜;早上,黎明大钟响,他总是头一个上殿参加课诵,他的精勤苦修,真是全寺第一!他却是又聋,又像哑子,一句不开口。


  虚云观察具行,觉得异常欣慰;他知道这个青年人的进境已经十倍百倍于任何僧人了!修盖海会塔之时,虚云在看工,具行在挑担石块和砌墙,见到虚云老和尚,他突然开口说话了,像个小孩子般天真地说:“师父!将来海会塔盖成,我来守塔好吗?”虚云望着具行,不立即回答,他知道这句话是谶语!他知道具行就快要化去了!“好么?”具行继续追问:“师父!好么?”


  虚云心中一酸,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勉强点头说:“好罢!”“谢谢师父!”“一切随缘啊!”虚云说:“不可强求!”“知道了!”


  然后,虚云特许具行担任这一年春戒的尊证!受戒弟子请具行开示。具行说:“我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而已!”


  虚云点头嗟叹,心说:“但知念一句阿弥陀佛,只要都像他这样精勤不懈,一句也就足以成就了啊!倘若自恃聪明,心念纷歧,纵念万卷经,又有何用?想不到,这孩子进境如此神速,他比谁都先证正果了!”


  往事重现虚云心头,他知道具行这次售衣来供养大众就是西去了!这一夜他为具行念经,具行来叩门,进来叩安。“师父!弟子要去了!特来叩辞!”具行拜伏在地,悲泣难抑:“弟子去后,谁来侍候师父?”虚云说:“好孩子!你该怎么办的事,你就去办罢!不要因我误了你的大事!”“师父……”具行哽咽难言:“师父……”“快去!”虚云说:“我在这里为你念经助你!”具行再拜,然后离去,他一径向寺后的后园去了。


  入夜,监院法师点名查房,发现具行不在。“具行呢?”监院说:“怎么不见了?他昨天请大家吃一餐,莫非今天下山走了?你们大家快去找!”众僧把全寺找了个遍,哪找得到人影?有一僧说:“敢情他昨日斋众是诀别?今晚却偷偷下山逃去还俗接老婆了!”另僧说:“快别胡说吧!具行不是这等人!他若要叛道,怎么还回寺来做这几年苦工呢?他云游在外,若要还俗不早就还了?”“说得是!”众僧都说:“我们休要在背后谤毁具行法师!罪过!罪过!”


  监院说:“你们在这里乱讲什么?还不再寻?我怕他是挨不得苦,寻了短见!快寻!”一僧说:“我看他断不会怕吃苦去寻短见,多半是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了!”


  此语真是太突然,使大家都愕然问:“什么军校?”那僧说:“如今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开办军校,以蒋介石先生为校长,招考全国智识青年参加革命阵营,各省青年去报考的已经有三千多名了!就只有贵州都督周西成不准青年出境去报名,人家连北方的青年都纷纷南下去报考呀!听说只取三百人!具行法师向来苦干为人,又是个血性男儿,莫非也去报考了?”有人说:“不会!人家招考军校学生只限十八岁到二十四岁,具行已经四十多岁啦!”


  监院说:“别再多说了!再找!”找到菜寮,门却是锁住的,窗口望进去,没有人影,众人一面叫喊:“具行!具行!”来到后面菜园,忽见晒坪那边闪起一阵强烈白光!一连闪了几次,照耀得全园光明,直冲夜空!白光眩目。


  “这是什么光?”众人无不吓得心惊胆颤。住在寺外村民都看见了,众人多是往时逃灾来投奔虚云的,灾后也无处可去,纷纷留下来聚居,成了村落,这些村民素感虚云的恩德,今晚初更刚过,众人都未睡,正在乘凉,在瓜棚豆架之下讲鬼讲狐,忽然寺内白光冲天,使人目眩,众村民大惊。


  “不好了!佛寺失火啦!”大家叫了起来:“快去救虚云老和尚出险!”村民好几佰人,奔入寺内,一个和尚也不见!众人慌得乱喊:“虚老!虚老!您在哪里!”


  村人们一面找虚云,一面要救火,却又不见有火,找到后园来,看到了那批和尚在那里发呆。


  “火在哪里?”村人们大叫:“虚老他老人家呢?你们怎么都在此?”

  “哪里有火?”和尚们也给吓慌了!“火呢?”


  “我们在外面看见寺里冲天白光!”村人们说:“只道是火烧寺院了,赶来救虚老!”“没有火呀!”修圆和尚说:“白光一闪一闪是有的,倒不是火,喏!白光在晒坪那边升起的。”众僧与村民赶到晒坪一看,点了几支火把,照耀全坪!“啊!具行法师!”修圆叫起来:“原来你在此地!害我们找得好苦!你在这干什么?”


  众人也都看见了!具行和尚端端正正,合十趺足而坐,巍然不动,眼睛半合,面带微笑,不理不睬众人。


  “具行!”修圆欲待上前去拉他。


  “慢着!”虚云老和尚已经由另一批僧众与村人拥护而至了,他老远便看见具行端坐,他慌忙喝住众人:“你们不许擅动具行!你们走开些!”


  众人慌忙让开,虚云扶杖来到具行面前,向众人说:“具行已经坐化了!他自身喷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烧成了灰!刚才你们看见的白光闪闪,就是他的真火之光!我在禅房为他念经助他用,我感到全身发烧,就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我怕你们不知道而乱动他,我连忙赶来……。”


  众人不论僧俗,听师父一说,无不惊诧万分,细看具行和尚,却仍然是身披袈裟,趺坐面向西方,左手执磬,右手执木鱼!面色如生,笑容和蔼,只少了呼吸起伏动静。


  “这……真的是……自发真火化了么?”众人都不敢相信:“这分明是个活生生的具行和尚嘛!”


  虚云说:“你们不要走近,恐怕衣带生风震动他全身灰烬倒倾!你们走开些!”虚云独自上前再细看,火把照耀之下,只见具行的木鱼及其木柄早已化了灰烬,磬柄也成焦炭,但是具行的全身和袈裟依然未变,其余,只见僧鞋也成了灰。坐处的几扎稻杆子和蒲团早就成灰烬了。众人都又惊疑,又欢喜,个个合掌念佛。


  “具行!”虚云跪下合掌而拜说:“恭喜你了!你已经修成破我执,得证大阿罗汉果!以你瑞相法身示世,证无生法忍之圆满檀波罗蜜!请受虚云三拜!”虚云以师尊身分,对徒弟具行下拜!众人当然也跟着叩拜了!   


“具行啊!”虚云忽然老泪纵流,哽咽道:“为师好为你欢喜!我还不及你的功行啊!将来欲求你的境界,也还万无可能啊!”虚云拜罢,具行遗蜕忽然放出阵阵奇异的芳香!众人都嗅闻得到类似檀香的这种异香,又像仙兰!大家都感动得流泪,个个念佛!


  “具行啊!”虚云祝道:“你且多保持瑞相一天,待明天为师请都督和昆明社会人士,还有新闻界都来瞻仰你法身,让记者摄影留下一影,以传于世助宏佛法!”


  虚云又吩咐:“你们今夜须派人轮流值更看守具行法身!勿让人畜触碰!不许大声震动!”


  “遵命!”众僧连忙回答。


  省督唐继尧,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次日闻报,都赶来了。昆明日报摄影记者也跟来了,还有各大员的家属、社会贤达、昆明的佛教徒缁素,全都来参拜了!真是轰动了全昆明;数万人络绎登山来拜,人人感动,个个称奇!昆明日报刊出了头条大新闻和照片,轰动了全云南。“谁说没有佛法呢?谁说修不成佛菩萨呢?”人人都说:“看!具行上人不就是最好的佛法证据么?”


  “这也奇怪!”唐继尧说:“若说具行是取稻草自焚,却又怎会把全身烧成了灰也不倒下?又怎会仍然保持原来形貌呢?袈裟又怎不成灰呢?分明这不是凡火烧成的了!”虚云说:“具行法师是由心内发出三昧真火,把自身焚化的,才有此瑞相奇迹!”


  唐继尧说:“奇异极了!磬鱼的柄都已成了焦炭火灰呀!师父!他的全身果然都是灰么?”

  虚云说:“是的!”就向具行祝拜:“具行!你的功德圆满了!请让我们送你入海会塔罢!”


  虚云伸手,颤颤巍巍,取下具行手中的小磬,又祝道:“具行啊!具行!密行功圆,一磬留音!为师一敲磬,你可以放心西去罢!”虚云轻敲残磬,清脆的磬声三响才过,突然地,具行的全身震动,化作灰烬而倾倒了!


  虚云跪下合掌而拜,唐继尧与观众数千也都跪下叩拜!“阿弥陀佛!”人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阿弥陀佛!”虚云早已泪水奔流满面了,他也分不清那是悲伤或是欢喜了!


  “具行啊!我痛惜禅人殒少年,孔悲颜殁!此情曷似?具行啊!你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人当末法多缘劫,君至临终一火完!世事变幻,妖魔将兴,佛法大劫将临!为师将来还须应劫啊!具行啊!你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我们世念难忘蔬菜熟!人人都受过你的菜蔬布施啊!如今你西归向夕阳!我怎能禁伤心老泪流无尽?今日你一磬示妙缘!具行啊!为师恭送你了!”


  虚云痛哭。“为什么要哭呢?”他自问:“我该为他欢喜才是啊!”


  可是,人总是有情生啊!夕阳残照中,万人落泪!白头人送黑头人!谁不伤心啊?
 
本人亲历魔佛斗法
佛法正教戒律:不算命不看图腾。 正法成就次第:戒定慧 佛祖授偈:以戒为师 不守戒律无法成就。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