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头去喽

新人,这里也有篇帖子听听

二月二 龙抬头 祝君鸿运当头
2016-03-10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点击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免费关注 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来源: 央视新闻 网络素材等
编辑 :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ImageUploadedByCFC 21457633312.894627.jpg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 龙抬头


龙抬头
节选自《四季小品》/ 朱伟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其实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真的来了。


ImageUploadedByCFC 21457633444.124031.jpg
 
按照《尔雅》的最早命名,农历二月称“如月”,“如”是“随”,按天地意志,“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进入“如月”的第一天,先要过“中和节”。中和是指天地万物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

ImageUploadedByCFC 21457633508.625288.jpg
 
古时这一天,民间要以青囊盛百谷、瓜果种子互相赠送,称“献生子”。要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丰年。百官则要进农书,以示务本。青本是东方色,彼此奉献青布口袋盛的各种种子,籽、子相通,将农耕与家丁兴旺的祝愿都献与他人,正是中和关系之寄托。
 
“龙抬头”与“惊蛰”节气往往是同一天。蛰是潜藏,龙抬头是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这就是惊蛰——“大起万物扰。”龙吐气为雷,雷出地奋,众物同应,是为雷同。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就引发春来之生机勃勃。

ImageUploadedByCFC 21457633583.510931.jpg
 
西晋左思《魏都赋》中有对“龙抬头”与“惊蛰”非常形象地描写:“春霆发响而惊蛰飞竞,潜龙浮景而幽泉高镜。”

ImageUploadedByCFC 21457633623.833415.jpg
 
二月二,龙抬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ImageUploadedByCFC 21457633724.393843.jpg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