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凤凰卫视9月5日消息:不止是华人中有热心者明知自己没有提名资格也要提名他心仪的作家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独有偶:美国一位无名作家决心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力推《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登上诺贝尔文学奖宝座。
据报导,系列童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的市场号召力显然无人能及,但全世界两亿多册的销量,并不足以保证她也能在文学史上获得一席尊贵之地。现在,一位美国无名作家詹姆斯-唐尼(James Downey)决意发起一场运动,将罗琳推上举世公认的文学圣堂──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台。
他为此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www-nobelprizeforjo-com,8月19日开通,我于北京时间8月21日进入此站,发现自己已是第5877个访问者,一天多的时间里,有数千人造访,足见罗琳的名头的确够响够亮。
但是,网站的设计和制作都极其简陋,起首就是一句红字大标语:“罗琳该得诺贝尔奖……你能帮她得奖!”
记者以奚落的口气介绍说:唐尼是何方神圣?网站上有他的自我介绍,此公45岁,“幸福地结了婚”,家住密苏里,开有一家专事修补破损图书的小公司,他称自己为“作家、艺术家、‘艺术遗产’公司的拥有人”,但他似乎是还没出版过任何一本书的“作家”,至于“艺术家”的名头,是指他修修补补的手艺之出神入化吗?
《哈利-波特》的出版商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公司的女发言人露茜-查普曼(Lucy Chapman)说,唐尼的想法“好可爱”。唐尼则声明自己的行动与罗琳及其出版商完全无关:“这可不是促销。我没拿罗琳的津贴。”
显然,唐尼对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过于阳春白雪感到不满,他大声发问:“还有谁能让读书如此复兴?还有谁能用一个善与恶的道德故事抓住数百万读者的心?”
唐尼自知没有提名资格,因此,他号召世界各地的罗琳拥趸向瑞典的诺贝尔委员会集体发信请愿,让罗琳获奖。“如果我们发他个几十万封信,他们(诺贝尔委员会)就会注意此事了。”
一听这话,诺贝尔委员会果然有了反应,仿佛是怕闹“信灾”,《苏格兰人报》8月20日援引该委员会一位发言人的话说:“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提名一点儿用都没有。”
唐尼的举动也在文坛引起回响。作家安东尼-霍尔登(Anthony Holden)对此举大不以为然,他曾在2000年担任惠特布莱德文学奖的评委,当时正是罗琳横空出世,震惊世界之时,但霍尔登力排众议,坚决反对罗琳得奖。霍尔登认为,与他的期望值相比,罗琳的想象力之低“令人悲伤”。
今年7月初,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布克奖得主拜亚特(A-S-Byatt)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激烈抨击刚刚出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是水准低下的“编造的戏法”,缺乏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所应具备的技巧与“严肃”态度,只能迎合那些想象力发育不良的读者。拜亚特还说,《哈利-波特》是“无创意的改写作品”(derivative),罗琳所营造的魔法世界,是“聪明地对所有种类儿童文学主题改写后拼凑而成的”。
拜亚特显然不会投罗琳的票。“在罗琳女士的魔法世界里,没有精神力量的一席之地。”拜亚特说。
不过,也有作家表示,大可不必教条主义地理解和强求罗琳的“文学”水平。英国著名的莎士比亚学者、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威廉-梅利(William Maley)说:“为什么不行?我不会为支持这一提名而害臊。男女老少都在读《哈利-波特》嘛。”
惠特布莱德奖的发言人大卫-里德(David Reed)则说,罗琳创造了“写作领域内有史以来最大的影响之一,我不知道为何文学价值与商业成功总要势不两立。”
在一个主要的哈利-波特书迷网站www-hpana-com上,不少读者留言,支持罗琳获奖,有人拿诺贝尔奖得主吉普林(Rudyard Kipling)与罗琳相提并论,认为吉普林同样以童话作品获奖,为什么罗琳不能。
据报导,系列童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的市场号召力显然无人能及,但全世界两亿多册的销量,并不足以保证她也能在文学史上获得一席尊贵之地。现在,一位美国无名作家詹姆斯-唐尼(James Downey)决意发起一场运动,将罗琳推上举世公认的文学圣堂──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台。
他为此设立了一个专门的网站www-nobelprizeforjo-com,8月19日开通,我于北京时间8月21日进入此站,发现自己已是第5877个访问者,一天多的时间里,有数千人造访,足见罗琳的名头的确够响够亮。
但是,网站的设计和制作都极其简陋,起首就是一句红字大标语:“罗琳该得诺贝尔奖……你能帮她得奖!”
记者以奚落的口气介绍说:唐尼是何方神圣?网站上有他的自我介绍,此公45岁,“幸福地结了婚”,家住密苏里,开有一家专事修补破损图书的小公司,他称自己为“作家、艺术家、‘艺术遗产’公司的拥有人”,但他似乎是还没出版过任何一本书的“作家”,至于“艺术家”的名头,是指他修修补补的手艺之出神入化吗?
《哈利-波特》的出版商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公司的女发言人露茜-查普曼(Lucy Chapman)说,唐尼的想法“好可爱”。唐尼则声明自己的行动与罗琳及其出版商完全无关:“这可不是促销。我没拿罗琳的津贴。”
显然,唐尼对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过于阳春白雪感到不满,他大声发问:“还有谁能让读书如此复兴?还有谁能用一个善与恶的道德故事抓住数百万读者的心?”
唐尼自知没有提名资格,因此,他号召世界各地的罗琳拥趸向瑞典的诺贝尔委员会集体发信请愿,让罗琳获奖。“如果我们发他个几十万封信,他们(诺贝尔委员会)就会注意此事了。”
一听这话,诺贝尔委员会果然有了反应,仿佛是怕闹“信灾”,《苏格兰人报》8月20日援引该委员会一位发言人的话说:“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提名一点儿用都没有。”
唐尼的举动也在文坛引起回响。作家安东尼-霍尔登(Anthony Holden)对此举大不以为然,他曾在2000年担任惠特布莱德文学奖的评委,当时正是罗琳横空出世,震惊世界之时,但霍尔登力排众议,坚决反对罗琳得奖。霍尔登认为,与他的期望值相比,罗琳的想象力之低“令人悲伤”。
今年7月初,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布克奖得主拜亚特(A-S-Byatt)曾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激烈抨击刚刚出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是水准低下的“编造的戏法”,缺乏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所应具备的技巧与“严肃”态度,只能迎合那些想象力发育不良的读者。拜亚特还说,《哈利-波特》是“无创意的改写作品”(derivative),罗琳所营造的魔法世界,是“聪明地对所有种类儿童文学主题改写后拼凑而成的”。
拜亚特显然不会投罗琳的票。“在罗琳女士的魔法世界里,没有精神力量的一席之地。”拜亚特说。
不过,也有作家表示,大可不必教条主义地理解和强求罗琳的“文学”水平。英国著名的莎士比亚学者、格拉斯哥大学教授威廉-梅利(William Maley)说:“为什么不行?我不会为支持这一提名而害臊。男女老少都在读《哈利-波特》嘛。”
惠特布莱德奖的发言人大卫-里德(David Reed)则说,罗琳创造了“写作领域内有史以来最大的影响之一,我不知道为何文学价值与商业成功总要势不两立。”
在一个主要的哈利-波特书迷网站www-hpana-com上,不少读者留言,支持罗琳获奖,有人拿诺贝尔奖得主吉普林(Rudyard Kipling)与罗琳相提并论,认为吉普林同样以童话作品获奖,为什么罗琳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