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今晚起播放一组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的记录影片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PA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PAL

资深人士
注册
2002-08-18
消息
1,803
荣誉分数
358
声望点数
243
CBC自今晚起播放一组反映当今中国社会的记录影片,共4部分4个晚上播出。

播出时间:
9月 15 日 晚上11点30分(东部时间)
China Uncensored (1 of 4) Chinese filmmakers provide a rare inside look at work, life and love in today's China.
9月 16 日 晚上11点30分(东部时间)
China Uncensored (2 of 4) Chinese filmmakers provide a rare inside look at work, life and love in today's China.
9月 17 日 晚上11点30分(东部时间)
China Uncensored (3 of 4) Chinese filmmakers provide a rare inside look at work, life and love in today's China.
9月 18 日 晚上11点30分(东部时间)
China Uncensored (4 of 4) Chinese filmmakers provide a rare inside look at work, life and love in today's China.

电视频道:
CBC Cable 8
 
那民俗村晚上联欢的时候,有一秃头一晃而过,
有点象蓝调酒吧某名人。:D
 
Who has taped the first episode? May I borrow the tape?
 
Me 2.

最初由 czh 发布
Who has taped the first episode? May I borrow the tape?
I doubt Canadian can understand this documentary.
 
Re: Me 2.

最初由 ?印良品 发布

I doubt Canadian can understand this documentary.

昨天看了第二集, 是蒋樾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部让人热泪盈眶的作品,其中的精彩段落堪与故事片媲美。由于其纪录片无可替代的真实性,所以更具震撼力。

蒋樾所拍摄的两个人物,是郑州火车站的普通职工,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对未来生活所要面对的困难,又是同样的无助和无奈。这部片子也是蒋樾和段锦川以“预卖”的方式拍摄完成的第一批作品之一。

“预卖”是在欧洲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作者有了一个想法、计划,与一些广播公司接洽,如果对方感兴趣将进一步洽谈并最后立项。广播公司将把出售成片的钱预付给作者,并将拥有成片一定年限的部分版权。比如非卫星传输的、闭路的频道有一到两次的播映权,也有一种可能就是10%或者20%的利润回报。

独立纪录片作者获得拍片机会的途径基本有三种,一是自己掏腰包,一是接受别人赞助,还有就是与国内电视媒体合作。这对他们来说显然都不尽如人意。

给国内电视台做节目,令他们无奈的是各种限制。段锦川回忆1997年跟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组做一个《时代写真》,从全国找了十个能力不错的导演。那一次算是打破了界限,不全是媒体从业者,既有中央台、地方台的导演,也有像他们这样的独立制作人。世纪之交的一个系列,投资也很高,创作的时候的条框比较宽松,只给了一个长度、一个选题的论证。但最后的结果是,片子按照制作计划准时完成,一到审片的时候全被枪毙了,一个都没过。“整个系列花了大概四五百万,最后还是一个东西卡在那里。”

蒋樾的《幸福生活》,前两个月在《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改成了5集共40分钟的《车站》播出。原来的片子被去掉了50分钟,故事的大概框架没怎么变,人物还是那样,但是性质有很大变化。“面对媒体的时候没有办法,他们毕竟要强势得多。跟媒体合作,不做纪录片可以,做纪录片挺难的,尤其社会人文类型。”

1999年夏天,包括英国BBC、法德合办的ARTE、加拿大的CBC等广播公司来人与他们一起做了一个研讨会。这些公司之前没有和中国有过这样的经验,中国导演的能力、水平、感兴趣的问题和拍片子的方式他们都不了解,而他们媒体的兴趣,中国导演也不了解。双方通过研讨会交流并确定了这个计划。现在在这个项目里的有六家广播公司:最大的是BBC,其次是ARTE,斯堪的纳维亚的四家国有广播公司――丹麦、瑞典、芬兰和挪威。这六家公司拥有成片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优先播出权,最优先的是BBC,因为它占的资金比例最大。“这种方式在国际上流行了至少七八年了,但是我们知道得很晚。”

除了内容上的限制比较少,国外资金在经济上显然也比国内资金更有吸引力。国内投资基本可以看成两种模式,一是媒体如电视台投资,还有偶尔的公司行为。“媒体投入的预算都非常低,中央电视台投一个30分钟的纪录片,最高预算不会超过6万元。像这样的成本对我来说是无论如何不够的,所以如果跟他们合作就不会做现在我做的这种纪录片。事实上它造成的结果就是都是些短平快的题材,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如果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想靠一次投资做就比较困难。媒体因为栏目的要求,也不鼓励花很长的时间去做一个片子。中央台有可能做纪录片的几个栏目像《纪录片》、《东方时空》、《人物》……基本上的共性就是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个纪录片的全部工作。媒体过去不太追求播出的效果,追求的更可能是不计成本地花钱、花时间,拍出一个片子以后到国际上获奖,给我们换来荣誉。现在这种事可能也不这么重要了,这种力量也比较少了。”

段锦川一点也不掩饰自己对国内纪录片市场比较悲观的态度,他们的工作与电视联系紧密,特别关注它的发展状态,对中国电视媒体由体制问题带来的种种经济上的局限与掣肘,他们心知肚明。也许这样的纪录片创作者还很多,而国外电视媒体已经在中国悄悄行动了。今年“探索”和“国家地理”各自有一个计划,都希望能够在中国发现和选择一些“新锐”导演。“国家地理”与新加坡发展局合作了一个面对全亚洲的项目,选择导演和题目。项目分两部分,一是做传统类型的,能够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节目,另外一个是不一定要求具有能够在频道播出的质量,可以说有一定实验性,但是能为将来的合作打下一定基础。“他们的投入就非常大,同等的制作量,资金投入可以说是央视的80倍以上,时间上也宽松很多。这对国内纪录片人很有吸引力。但问题在于你不是和全球竞争,你要得到这个选题这个计划,你要在全亚洲范围内竞争,这对我们的能力就是一个考验。”

在段锦川看来“国家地理”和“探索”的节目,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工作,而不是创造。这并不是看低它们,而是因为国内创作者受到的专业训练比较差,“也许做作者态度较强的个人作品,有可能还能被接受或者形成一定影响,但当你按照公众标准去制造一个东西的时候,专业技能差了就要吃很大的亏。”虽然更倾向于独立意志的创作,他也不排除“国家地理”这样的机会,“如果他们来找我我也会很高兴,因为预算非常高,条件也很宽松。”

段锦川和蒋樾觉得这次“预卖”的一个收益,就是了解了国外大公司在纪录片制作中的运作方式,一个多年积累下作层面经验的、规范、程序化的东西。“它想的是帮助你克服各种困难,让你最好地发挥水准拍出好的作品。这其实也很简单,结果对它是最好的。其实这对我们来说作用不大,应该是对媒体的经营管理者是特别好的借鉴。”
 
I missed the first episode, could anyone please talk about the 1st one? thnaks
 
最初由 Jet999 发布
I missed the first episode, could anyone please talk about the 1st one? thnaks

介绍一妇联干部(离婚律师兼match maker)的"口述实录"。 :D

其中反映中国家庭观念和结构的变化,但我却看到中国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急剧滑坡。其间,某下岗妇女遭丈夫暴殴之后,竟只能到妇联哭诉,而妇联仅仅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该名妇女后来在超市找到了工,竟高兴得涕泪交流,感觉在家人孩子面前,终於可以"站着说话"了。

这些事发生在北京,中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如何? 更好或更糟?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介绍一妇联干部(离婚律师兼match maker)的"口述实录"。 :D

其中反映中国家庭观念和结构的变化,但我却看到中国妇女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急剧滑坡。其间,某下岗妇女遭丈夫暴殴之后,竟只能到妇联哭诉,而妇联仅仅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该名妇女后来在超市找到了工,竟高兴得涕泪交流,感觉在家人孩子面前,终於可以"站着说话"了。

这些事发生在北京,中国其他地方的情况如何? 更好或更糟?

多谢。

我去年回国,看到很多工作广告都注明申请者必须是“男“并要求30岁以下等等。可见,妇女比较难找工作。我一个亲戚,40 多岁就退休了,她说她不可能找到什么工作因为她没什么专长。去作服务行业吧,人家又要20岁出头的。真是很难。她打算自己在小小区里开个小杂货店。

第二集很感人。看到一个人处在这么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真的是一点都无能为力,我感觉很郁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