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过去半个世纪新加坡这个蕞尔小国不断在迅速改变──更繁荣、发达和壮大。但是熟悉这个花园城市的人都相信,始终不变的一点是:一路创建新加坡的「总设计师」李光耀的巨大影响力。
十六日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八十岁大寿生日。新加坡各界组成的一个庆祝生日委员会今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为他贺寿。从他日前接受英文《海峡时报》专访的文章中,可看得出这位国际知名政治家,虽然已届高龄,仍显得意气风发,不知老之将至。
众所周知,在过去半世纪里,李光耀主导了新加坡的建设和发展,即使在一九九零年卸下总理的职位后也是如此。他在专访中告诉新加坡人,只要还能对新加坡作出贡献,他计划继续留任资政;另外只要还能胜任,仍继续担任国会议员。
在国际社会中,他的治国方式曾被外界冠以「独裁」、「专横」、「无情」、「热情」、「智能」、「奉献」、「权威」等各种形容词。
但是新加坡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被传媒问到对「李资政」八十岁的感想时,却几乎没有例外的一致推崇他对新加坡的巨大贡献,一片溢美之词:「没有李光耀,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他是新加坡人的导师和典范」...。有人甚至提议要像为新加坡的创始人莱佛士竖立雕像一样,也为李光耀塑像。
今日的李光耀和六零年代,甚至八零年代的李光耀是同一个人吗?熟悉他的人认为,他始终坚守某些基本治国理念,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性情改变了不少。一些熟悉李光耀的基层领袖、国会议员...说出他们心目中的李光耀。
七十九岁的退休外交官孔贤孝说:李光耀比谁都清楚「千秋大业」是怎么一回事。他重视的是历史洪流。他希望自己建立的一切能持续下去,而不是表面的荣耀或立塑像等浮面的事。
他举例说:最近在某个公开场合遇见了李光耀,话题转到他的八十大寿。孔贤孝这位前议员对李光耀这位前总理说,人们都在讨论应该立碑建塑像,记录资政这一生的丰功伟业。
李光耀看了他一眼,然后套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句「铭记祖儿」,并把它改成「铭记奥兹曼帝亚斯」。原来奥兹曼帝亚斯是古埃及一名很喜欢为自己立碑立雕像的法老王。这名好大喜功的法老王曾经在自己的雕像下,刻上「看,这就是我的丰功伟业」的字样。可是这尊破败的雕塑前,早已没有了王国,没有塑像建筑,更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荒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前高级政务部长李炯才还记得自己当国会议员的那二十多年里,始终不敢踏入酒吧和酒廊等欢场半步,原因是如果让李光耀知道的话,肯定有大麻烦!
他指出,李光耀对从政者的人格要求非常高,绝对不能玩女人,不能赌博,更不能贪污偷窃!他常说:「即使你只偷一分钱,我也不会原谅你,更不会忘记这件事。」
李炯才认为,正因为李资政给从政者立下很高的道德标准,新加坡才有今天。
李资政的前新闻秘书傅超贤和前高级政务部长庄日昆都认为,李光耀的思想其实很「东方」。他早年关注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后来则很关心子女结婚成家的问题。
庄日昆指出,李光耀每次遇到前国会议员,总会问起他们的家庭生活,孩子是否已经长大,如果有女儿的话,他最关心的便是是否已经出嫁!他始终关心着人口增长的问题。
当了三十年基层领袖的梁镇龙表示,他自己花了两三年时间,好不容易才能克服对李光耀的那种「敬畏」的心理。
他认为,上了年纪后的李光耀,性情变得温和多了,也比过去有耐性。现在,即使办活动出差错,他也会说:「不要紧,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议员王家园博士认为,李光耀对自己原来所持的「理想主义尺度」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不再以原有的尺度,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说,李光耀过去总说加入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好比成为神父。可是,他本人在一九八四年从政时发现,李光耀已开始接受一个事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光耀那样,或做到他所要求的水平与程度。
王家园说,李资政总在思考很「深」的哲理性问题,他不喜欢肤浅聊天。一些年轻议员对他有种敬畏,因为如果资政突然问你一个问题,你不曾深思这个问题,只能给予肤浅答案的话,那他的感觉就很不好。五年前,李光耀在他的七十五岁寿宴暨《李光耀回忆录》发表仪式上讲话。他说道:「我这一代的最后一个成就,就是成功地作好准备,把政权移交给一群能干、具有献身精神和机智的领导班子。」
他那时还特别邀请全体嘉宾为总理吴作栋和他的领导班子举杯,表达大家对这个领导班子的信心。
五年后,新加坡的第三代领导班子已经成型,吴作栋上个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也清楚表示李光耀的长子──副总理李显龙是他的接班人。新领导班子的成员当中,包括在上一届大选引进的年轻部长。
李光耀的八十大寿,一如他的七十五岁华诞,他的朋友和深交会陆续为他庆祝。一些在他创立的体系下受教育和长大的年轻部长及议员,都异口同声表示,李光耀其实并不像一般人所说和想象那么专制和坚持己见。相反的,他乐于分享经验及了解他们对新加坡前途的观点和意见。说他是位思想开放的革命思想家,应该更为恰当。
一些新加坡独立后出生的年轻新加坡人,也对李光耀将在李显龙接任总理后留任内阁资政发表看法。他们认为,资政的决定是意料中之事,因为「他就像是一位疼爱孩子的父亲,一直关心这个国家的前途。」
他们也表示,他们并不担心新加坡没有李光耀不行,因为他们深信,李资政已经建立一个坚固的制度,在他之后,新一代的领袖仍然能很好的领导国家。
十六日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的八十岁大寿生日。新加坡各界组成的一个庆祝生日委员会今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为他贺寿。从他日前接受英文《海峡时报》专访的文章中,可看得出这位国际知名政治家,虽然已届高龄,仍显得意气风发,不知老之将至。
众所周知,在过去半世纪里,李光耀主导了新加坡的建设和发展,即使在一九九零年卸下总理的职位后也是如此。他在专访中告诉新加坡人,只要还能对新加坡作出贡献,他计划继续留任资政;另外只要还能胜任,仍继续担任国会议员。
在国际社会中,他的治国方式曾被外界冠以「独裁」、「专横」、「无情」、「热情」、「智能」、「奉献」、「权威」等各种形容词。
但是新加坡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在被传媒问到对「李资政」八十岁的感想时,却几乎没有例外的一致推崇他对新加坡的巨大贡献,一片溢美之词:「没有李光耀,就没有今天的新加坡」、「他是新加坡人的导师和典范」...。有人甚至提议要像为新加坡的创始人莱佛士竖立雕像一样,也为李光耀塑像。
今日的李光耀和六零年代,甚至八零年代的李光耀是同一个人吗?熟悉他的人认为,他始终坚守某些基本治国理念,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性情改变了不少。一些熟悉李光耀的基层领袖、国会议员...说出他们心目中的李光耀。
七十九岁的退休外交官孔贤孝说:李光耀比谁都清楚「千秋大业」是怎么一回事。他重视的是历史洪流。他希望自己建立的一切能持续下去,而不是表面的荣耀或立塑像等浮面的事。
他举例说:最近在某个公开场合遇见了李光耀,话题转到他的八十大寿。孔贤孝这位前议员对李光耀这位前总理说,人们都在讨论应该立碑建塑像,记录资政这一生的丰功伟业。
李光耀看了他一眼,然后套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著名诗句「铭记祖儿」,并把它改成「铭记奥兹曼帝亚斯」。原来奥兹曼帝亚斯是古埃及一名很喜欢为自己立碑立雕像的法老王。这名好大喜功的法老王曾经在自己的雕像下,刻上「看,这就是我的丰功伟业」的字样。可是这尊破败的雕塑前,早已没有了王国,没有塑像建筑,更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荒凉和一望无际的沙漠。
前高级政务部长李炯才还记得自己当国会议员的那二十多年里,始终不敢踏入酒吧和酒廊等欢场半步,原因是如果让李光耀知道的话,肯定有大麻烦!
他指出,李光耀对从政者的人格要求非常高,绝对不能玩女人,不能赌博,更不能贪污偷窃!他常说:「即使你只偷一分钱,我也不会原谅你,更不会忘记这件事。」
李炯才认为,正因为李资政给从政者立下很高的道德标准,新加坡才有今天。
李资政的前新闻秘书傅超贤和前高级政务部长庄日昆都认为,李光耀的思想其实很「东方」。他早年关注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后来则很关心子女结婚成家的问题。
庄日昆指出,李光耀每次遇到前国会议员,总会问起他们的家庭生活,孩子是否已经长大,如果有女儿的话,他最关心的便是是否已经出嫁!他始终关心着人口增长的问题。
当了三十年基层领袖的梁镇龙表示,他自己花了两三年时间,好不容易才能克服对李光耀的那种「敬畏」的心理。
他认为,上了年纪后的李光耀,性情变得温和多了,也比过去有耐性。现在,即使办活动出差错,他也会说:「不要紧,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议员王家园博士认为,李光耀对自己原来所持的「理想主义尺度」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不再以原有的尺度,要求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说,李光耀过去总说加入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好比成为神父。可是,他本人在一九八四年从政时发现,李光耀已开始接受一个事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光耀那样,或做到他所要求的水平与程度。
王家园说,李资政总在思考很「深」的哲理性问题,他不喜欢肤浅聊天。一些年轻议员对他有种敬畏,因为如果资政突然问你一个问题,你不曾深思这个问题,只能给予肤浅答案的话,那他的感觉就很不好。五年前,李光耀在他的七十五岁寿宴暨《李光耀回忆录》发表仪式上讲话。他说道:「我这一代的最后一个成就,就是成功地作好准备,把政权移交给一群能干、具有献身精神和机智的领导班子。」
他那时还特别邀请全体嘉宾为总理吴作栋和他的领导班子举杯,表达大家对这个领导班子的信心。
五年后,新加坡的第三代领导班子已经成型,吴作栋上个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也清楚表示李光耀的长子──副总理李显龙是他的接班人。新领导班子的成员当中,包括在上一届大选引进的年轻部长。
李光耀的八十大寿,一如他的七十五岁华诞,他的朋友和深交会陆续为他庆祝。一些在他创立的体系下受教育和长大的年轻部长及议员,都异口同声表示,李光耀其实并不像一般人所说和想象那么专制和坚持己见。相反的,他乐于分享经验及了解他们对新加坡前途的观点和意见。说他是位思想开放的革命思想家,应该更为恰当。
一些新加坡独立后出生的年轻新加坡人,也对李光耀将在李显龙接任总理后留任内阁资政发表看法。他们认为,资政的决定是意料中之事,因为「他就像是一位疼爱孩子的父亲,一直关心这个国家的前途。」
他们也表示,他们并不担心新加坡没有李光耀不行,因为他们深信,李资政已经建立一个坚固的制度,在他之后,新一代的领袖仍然能很好的领导国家。